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

【撒下十九24】「米非波设…自从王去的日去,直到王平平安安的回来,没有修脚,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

米非波设的心,是一个寡妇的心。王不在这里了,就他对一切都无心了。恩待我的大卫已经不在这里,虽然他们不来残害我,但是,我已经没有乐趣了,我没有心怀来修饰。我们所以能拒绝世界,不爱世界,并非世界不可爱,乃是因为我所爱的人不在这里了。


【撒下十九25~30】米非波设除了说到受仆人的欺哄那一件事以外,别的都不说。他的心只想到一件事,就是我的大卫王会回来就好了,冤枉算甚么。我是坐在大卫席上的,我已经够了,我不必诉冤,不必辨白。王回来了,就已经够了。我的得失算甚么呢?如果王能平安回来,如果我的主有所得,我就是有所失,又何妨呢?大卫对于米非波设的处置,自然是错了;但是,我们的主不会错待我们。就是这样一冤枉,就把米非波设的心显明了。


重新团结国家(十九1-15)

大 为押沙龙之死而哀痛,问题不是一段的时间,而是相当长时间。当押沙龙背叛,他与他的煽动者自取死亡时,这国家事实上与他们一起死亡,而并不自动地又由大 来统治。大 对他的支持者和军兵表现正确态度,来挽回那些中立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站在押沙龙一方的人,重新保证和赢取他们;同时要尝试安抚一批人,而不敢冒犯另一批人,这是很棘手的环境,须要高度集中的心神和外交技巧。但起初,大 对这方面没有有效的措施,故约押对王的谏言,很粗暴但却很需要。他甚至威胁这可能会导致另一次叛变,来对付大 。

这一段中讨论三组人,第一是大 得胜的军队(1-8节);第二次是普罗大众,包括押沙龙败军中的生还者,他们逃跑回家(8节);第三是犹大支派,即大 的支派,许多人支持那次叛变(11-15节)。

(一)大 的军队。得胜的军队所关心的,乃是需要得到适当的尊重和欣赏。第八节描述一次胜利的庆祝,君王坐在城门口的适当位置。一位好领袖一定永不忘记去表现他的赞赏,也永远不能忽视礼仪的价值。每个国家有不同方法和方式表达他们的庄严的庆典,以色列在这方面,并不比其它的邻国逊色。虽然约押夸张当时处境的危险,但大 不能忽视他的支持者,人性很容易因感情而摇摆不定;并且忠心与背叛,其实相距不远。

(二)普罗大众。这里主动的,是百姓不是王。虽然这里议论纷纷,事实上一般的观点很实际。押沙龙已经死了,最好把他遗忘,而大 为以色列带来许多的成就,故此一般常理已决定怎样做。一个领袖不能倚赖百姓的一般常理(common sense);但他肯定可以为他们服务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记念他,并对他作出回应。

(三)犹大支派。犹大像其他支派一样,曾经对大 不忠,许多人可能曾支持押沙龙。大 一定看见他作为犹大人的危险,他自己的支派疏远他,转向另一位领袖,他发现自己好象是北部支派的王。也许押沙龙的最高统帅亚玛撒,已成为犹大的王──历史上许多将军都能够夺到王权。大 的决定很聪明;他立亚玛撒代替约押的职位,无疑部分原因,可能他为约押杀死押沙龙而愤怒,但主要的目的,是他表示准备向那些支持押沙龙的人报复。犹大对大 的呼吁,作出很热烈和积极的回应。宽恕是基督徒很重要的美德,(参见马太福音六章十二至十五节),也是领袖的智慧和精明的一种表现。

大 深知人的本性,在他的统治危机的时刻,对他的成功是悉悉相关的,故此极大地宽容他们近年来对他的亏久。

处理便雅悯支派(十九16-40)

这一段经文有种很有趣的层面,首先是从个人的角度看,说故事者刚刚引起读者对示每、洗巴、米非波设和巴西莱的兴趣;读者也很想知道,他们较早前的态度和行为怎样得到报偿。然而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方面──从支派的角度看。经过押沙龙的叛变后,有许多事情要更正,大 开始考虑到各个人和各支派,然而各支派无疑是更加重要。

(一)个人。特别是处理示每的时候,大 需要克制他自己的感受,其实他永远不宽恕他,这是我们从列王纪上二章八节所知道的,但他没有将愤怒公开。叙述者只是告诉我们大 的言行,没有提及他的感受和思想怎样。在古时许多的国家里,像示每这种人早已被处决了;但大 却保存了他的性命。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米非波设的身上。很清楚圣经作者相信他的故事,但不清楚大 是否也相信。他也许以追溯这事件,并且尝试找寻见证人,但他没这样做,反而准许米非波设拥有一半的财产。即使洗巴关于他主人的事是说谎,但他在危机时对大 的忠心,可以将功赎罪,并且大 曾应许他得到米非波设所有的属土(参十六4)。大 不想报复任何人──这是他统治的原则,在许多情况下,这是相当智慧的。

至于巴西莱,他慷慨的支持大 ,与众不同,王很自然地希望用物质报答他,也同时公开尊崇他的家庭。在这情况下,政策与个人感受完全同出一辙;这段经文教训我们,好领袖及智慧的王,一定能够压制和隐匿自己的感受,大 能够有效地这样做,并且在他的统治下,成功地重新团结国家。

(二)便雅悯支派。示每、洗巴和米非波设之所以重要,乃是他们均属便雅悯支派;并且值得留意,示每带领不下一千个便雅悯人欢迎大 复位(17节)。便雅悯虽然只是一个细小的支派,但在当时的以色列却很重要,因它曾经是王室的支派(在扫罗和伊施波设统治下),如果大 严厉对付示每或米非波设,他很容易重新与便雅悯支派疏远;便雅悯支派可能再次爆发另一次叛变,并取得成功,逼使大 只能作犹大人的王。在二十章,果然有一个便雅悯人导致一次叛变,尽管它很快便瓦解了。故此争取便雅悯支派是很智慧的行动,看来大 相当成功,历史显示在一代之后,当国家一分为二的时候,便雅悯支派仍然坚定地依附犹大支派。

在这一段中,强调大 的领导才能。透过个人的精明处理及放眼更远的未来,经过押沙龙差不多是灾祸的叛乱后,他为领土带来新的稳定。生命永远不可以如时光倒流;但透过他的关怀和努力,加上上帝的帮助,错失未尝不可补救。那怕新的永远不如旧的那么灿烂,但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且作新鲜的尝试,这是很正确的。――《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