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九1~5)

七章十七至廿四节中鼓励以色列人大胆而且无惧地向迦南人作战,告诉他们:『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24节)。这里强调的却完全不同:『谁能在亚衲族人面前站立得住呢?』(2节)。这两章里的应许相同──由于上帝的帮助,以色列人有胜利的保证──但是,要学的功课颇为不同。在第七章中的功课是『你不要惧怕』(18节);这是给胆小容易夸大想象中的困难和阻碍的人的信息。而在第九章这里的经文则将困难夸大,特别提出亚衲族人──比以色列人先住在迦南的一 人,他们以高大的身躯以及骁勇善战而闻名(『又大又高』的民族)。这里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恐吓以色列人,而是提醒他们,只有藉 上帝的帮助,胜利才有可能。申命记包含好些独立的讲章(见绪论──申命记的性质{\LinkToBook:TopicID=106,Name=申命记的性质}),显然地,它们的目的不全是为 同样的听众。第七章是给那些惧怕的人;第九章是给那些自大的人。

本章中四和五节为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权利提供了一个神学的解释;说得更恰当一点,它辨明了早期的居民丧失这块土地的原委。这里说了两个原因:(一)那些民族作恶多端(虽然这里没有解释或详加说明);(二)耶和华老早就应许将这块地给以色列人。这里警告以色列人不要自我称许,不要为他们本身的义而感到骄傲。这里暗示许多以色列人一到巴勒斯坦,就将他们本身的道德标准和迦南人相比较,结果觉得自己的道德非常的高尚。我们都很容易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其他民族的风俗和行为规范比不上我们自己;轻视在任何方面与我们有别的人似乎是人类的一个通病。(这样的精神照样感染了教会,使得一个宗派轻视另一个宗派。)圣经的驳斥是很尖锐的,上帝的恩赐与 的子民是否正直无关。很可能是因为以色列人中间盛行的这种态度,引起了自满的问题,这问题先知一代接一代斗争,试图要使以色列人信服,他们的行为在上帝眼中看来是被定罪的。在去掉别人眼中的刺之前,首先得拿掉自己眼中的梁木这个众所周知的挑战里(太七3~5),耶稣将自满看成是人类心灵上的一个永久的危险。

祭司或者先知(九6~23)

你如何使人们脱离他们的自满,而且强迫他们检查他们本身的行为和标准呢?自以为义是很难克服的一种态度。这一章找到一个相当有效的克服自以为义的方法。当时的听众或读者,对他们国家本身历史的许多传统都很熟悉,而且不否认在某些历史事实中明显看出以色列人的背景有很严重的缺陷。有人可能认为以色列最忠实和虔诚的时代,即她与耶和华关系中的密月期,是在西乃山(或何烈山,12节)立约以及颁布律法的时候。不幸事实决非如此。就如出埃及记卅二章所记载的,摩西刚刚转身要单独与上帝交谈并且接受法律,以色列人就转身行可耻的偶像崇拜。甚至作为所有以色列人祭司始祖的亚伦也受到了牵连(20节)。当上帝亲自写下了十诫(就如以色列人所信的那样,10节)时, 的子民就破坏了其中的一条。这个故事指出上帝极其愤怒; 几乎决定因此消灭以色列人。摩西摔碎两块法版(17节)的举动具有象征的意义:它是一个公开的表记,表明上帝和以色列之间所立的圣约已遭破坏。(有证据显示,在古代的近东,合约文件公开被砸碎是合约遭到破坏的一个表记。)

这一整段的主要教训相当明显,当以色列人的背后有 这样一种沧桑的历史,就没有一个以色列的后代再敢于自满。而且在希伯来人整个王朝期间,以色列人当中有那么多的拜偶像和铸像的事;它们的存在是对自满的一个挑战。只有非常少数的王,像约西亚(王下廿三4~25),曾经采取强硬的行动对付它们。因此,任何自满的以色列人后代只要环顾四周,就可看见他们国家背道的记号。

本段包含了一种有趣的对比。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亚伦和任何其他人同样有罪;但是,摩西不仅无罪,就某种意义来说,他也是拯救以色列人免遭灭亡的那个人。他为上帝的子民向上帝祈祷,也为亚伦祈祷,只因他的代祷,上帝才宽容了他们(18~20节)。虽然这个故事是以个人的口吻在讲述,重要的是认识摩西象征以色列人的先知,而亚伦象征以色列人的祭司。换言之,后代的以色列人要听从以色列的先知,不应当对他们的话置若罔闻。同时,也不该完全地信赖祭司,这样作才是明智之举。因为一直监督献祭和祭物的制度,祭司可能引起自满;而一般人民因为作什一奉献,和献上所当献的牲畜,他们就会认为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很好。许多经常上教堂的人也表现出相同的自满,这种自满是基于履行宗教礼仪的正确形式。先知向民族的良心挑战;但是许多人不肯听。古今皆然,祭物比讲章更为大众化。――《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