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的记载,有关以斯拉自巴比伦至耶路撒冷的旅程,比较七章八至九节更加完全。七章廿七、廿八节为这两章的桥梁。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构成了亚达薛西谕旨叙述的高潮,以斯拉因上帝这样明显的恩惠而发出赞美诗(27节)。由此可知,以斯拉不只有坚固的信仰和操练,他也是一位敬拜上帝的人,认识上帝插手于历史事件里,而给他应得的赞美。
这两节经文引入以下经文。从最肤浅的层面看,他们代表『以斯拉回忆录』(七27-九15)的开始。在回忆录里,以斯拉用第一人称。更重要的,他们阐明经验到上帝的帮助,接 更进一步实践信仰。以斯拉所见到的,觉得非常奇妙,一个外邦的君王,不只是恢复上帝的殿,并且要把它弄得富丽堂皇,所以他『得以坚强』(28节),或更加添了他的力量,深知在他心里所有计画,事实上是属于上帝的,必获得成功。信心使他看见上帝在工作。正当我写作的时候,在英国,一个大型的全国性布道运动统摄住许多基督徒的心。许多人认信,归入基督。许多已经在教会里的人,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大。因为他们看见上帝正在工作,改变人的生命,这样对于祈祷的信念,再度活跃起来。信心必须产生行动及冒险的精神。这运动所产生的动力,继续的证明上帝在世界中工作。
以斯拉并不单枪匹马回去,他领 一大队的人,献身予阿立耶(aliya回归的人)。因此以斯拉的使命,就是照 古列谕旨管理回归的移民潮。在十三节,『就是末尾的』──有了提示,在以斯拉同行者之中,有的家属(耶多尼干),其先人是在早期离开巴比伦,回归犹大的人。二章十三节可以证明,我们看见许多属于这家的人,和所罗巴伯一同回去。真的,在这里的十三家的名字(不计算祭司,非尼哈和以他玛,2节),十一家记载在以斯拉记二章里。耶多尼干是如此,其他似乎也如此。一代一代过去,在归国旅途中,突出特殊家族的名字。在这里,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觉察在行动中的信心的榜样(以前曾讨论过),代代相传,藉家庭认真担负起他们的宗教及教育责任。
在这里有一家的名字,在第二章里是没有的,那就是大 (2节)。至于所罗巴伯遗漏的(三2),我们的作者清楚表明出来。大 这条线代表归回的人,他大可以有许多话说,藉一些先知的表白,突出大 在弥赛亚盼望的观点,不过他保持缄默。上帝的恩手确是放在这社体上,但是上帝所应许的完全的荣耀,尚未达成。
这一队人首先扎营在『流入亚哈瓦的河边』(15节),说得更正确些,很可能是从一个(未能提出)市镇名叫亚哈瓦的,筑了一条运河,连接幼发拉底河。这市镇或许是一个有名的商队转向西行的重要站。
以斯拉初步检查这队伍,发现其中没有利未人──他们是圣殿人员,但非正式祭司,在崇拜的事上,却担任重要的工作。这或许不是甚么急切需要关心的事──因为在所罗巴伯及耶书亚的领导下,在耶路撒冷崇拜已经开始,因此不是以斯拉的工作。利未人从来不是热衷于归回的人。(读二36-42,祭司和利未人回归的人数,作一比较。)利未人的工作,并非直接在献祭的场面,他们的工作显得不重要,利未人不大愿意担任次要的角色,归回后他们预期的工作,将会比较属世的。在巴比伦他们有较多机会,其中之一是第一次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富。在以色列,由于他们的职守,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民十八24)。利未人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中,成为富翁(特别是银行业)。另一方面,一些归国后的利未人所遭遇的,却是不良的待遇──剥削应得的权利,甚至有的饿死──他们的上司祭司,没有好好的对待他们。
谁能斥责他们不回去?利未人之不愿离开巴比伦似乎言之成理,不过从使徒保罗所说的『属血气的人』(林前二14),他们不归回是有问题的。以斯拉很清楚利未人的职责。他们受上帝的命令,担任在崇拜中的角色。在巴比伦无法执行;归回本土得 机会,作出事奉,况且这确是救恩的象征。于是以斯拉差遣『真知灼见的人』(16节)往迦西斐雅(未能指出何处,可能是犹太人重要的人口中心)去,在那里找到一个『通达人』(18节),与他家族中的一些人,他们准备放弃一切,动身归回。我们的作者在这里 重类似智慧的品质,使我们又想起了在上面所引用的经文,与保罗一样的思想。那里的主题,简单的说,人的智慧的愚拙(林前一20)及上帝的『愚拙』的智慧(林前一25)。那一个属抹利宗族的利未人示利比(参阅现代中文译本),无疑是个能干的人,也必然是具属灵真知灼见的人。他见到艰苦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没有甚么会比遵行上帝的旨意更好的了。
蒙上帝恩佑的旅程(八21-36)
在亚哈瓦河边,以斯拉宣告禁食,祈求在危险的路途中,保佑平安。一个带有许多财富的旅队(25节以下,说得很是清楚),但是没有受到保护──以斯拉自己的选择(22节)──必然为路上的盗贼垂涎,抢劫到手,易如反掌。这里的情势、语言,引起了以赛亚书四十章的回忆,在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耳中,犹如庆祝解放的宣言。以斯拉的队伍大致在『旷野』里,祈求『平坦的道路』(赛四十3,『修平上帝的道』很是接近)。很明显以斯拉的『平坦的道路』就是安全的旅程。以赛亚书的弦外之音,使得以斯拉的祷告,成为满有信心的供述,先知所说的释放正准备妥当。不过像其他地方一样,没有明说成功,以免自鸣得意的危险。以斯拉深知前面的危险,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不妥协的信心。
这段经文里,包含几个论及委身于上帝的名词。百姓要克苦己心(21节)及寻求上帝(21-22节)。当他们禁食祈求的时候,上帝就应允(23节)。这些名称很和我们熟悉的历代志下七章十四节相似,这节圣经将历代志里热爱虔敬的观念,凝成明亮的晶体。熟悉历代志的人,也知道寻求和离弃的对比(22节);参阅历代志上廿八章九节。以斯拉,如历代志的作者及一般圣经作者一样,非常明白,上帝虽是充满了慈爱,常常先采取主动,但是 并不宠爱,杂乱无章的任意施恩。 乃是要建立并赐福给那些认识 ,并追求 旨意的人。因此以斯拉决心要表明他的队伍的信心。
这表明是有计画的。他推拒国王所提出的保护,觉得接受这种帮助,有损于他所说的上帝的品格(22节)。这段经文的结构说明信靠上帝和信靠人之间的冲突。
21节:求上帝获得平坦的道路
22节:耻于求王
22节:上帝施恩的手,帮助寻求 的。
以斯拉记作者,把两种信靠对立起来,是和其他圣经的思想协调的;诗篇二十篇七节。(不过尼希米的手法,有异于此。请读──或等 以后读!──尼二9)。
倚靠上帝的行动,是忠于君王及百姓的明证。君王看见这些敬拜雅巍(耶和华)的人,不只是爱国主义者,他们十分郑重热心地相信他们的上帝。这对于社体本身的影响,更加重要。决心只寻求上帝的帮助,排除其他,显明他们的信仰并非有名无实,而是经得起考验的。他们相信上帝能够拯救──因此他们要完全的信靠 。信仰宣告是一件好事,像今天基督徒平常崇拜时念诵信经。一个人做任何事,是否都非要信心不可,这种提问是很有益的。若不然,因信得生(哈二4)到底有甚么意义?一种从未发生作用的信仰,能否生存?以斯拉的信心根据,在得到亚达薛西的谕旨以后,他发觉『耶和华我上帝的手帮助我』(七28);现在他要证明『我们上帝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22节)。
以斯拉在出发以前,所作最后的准备,是安排小心保护和运输君王所给的大量贵重赐与,也是君王所吩咐的使命(七15)。他将这责任交托给所拣选的十二位祭司长,将它们奉献为圣(28节)。祭司已经为『圣』,即是把他们分别出来,在圣殿『圣』的范围里,并担负圣殿的工作,现在器皿也归入这『圣』的范围,特别分别为圣,属于上帝。因为是『圣物』,它们必须在礼仪上『不作』普通用途,只受那些有『圣』职的人支配。(这里的『圣』有别于一切以色列民当在伦理上为『圣』的『圣』;参阅利十九2)。所以示利比与他的同工必须亲自负责这些器皿,直到以后交给在耶路撒冷在圣殿里担负责任的祭司(29-30,33-34)。
这种对外在圣礼的关注,可能令现代读者吃惊,因为充其量是不相干,最坏情况是误放。不论如何,恢复体统,对于回归的以色列民,却是必须的。他们不仅是回归故土的犹太人。犹如几百年前出埃及的例子,得释放的百姓集结一起去崇拜上帝(参阅出七16,在那里『事奉』即为『崇拜』)。在以色列人看来,圣殿(伴随其装饰)最重要的是以歌声赞美上帝的所在,其礼仪是伴以祈祷和忏悔的。(有的先知和诗篇的作者,反对献祭等,并非反对崇拜本身,而是反对只要外面崇拜的形式,忽略了崇拜里面的真意;读诗四十6-8;五十7-15;赛一11-17。)恰当的注意所指示的崇拜仪式,是顺服的一部分,在以色列民的心里,很少能和伦理的要求分开的。以斯拉为这些巨大奉献的金银器皿,作出安排,并没有拖迟受挫,时间却运用得当,甚至受到近期祈祷的影响而加快(21-23。大 王从艰难困苦中学到这个功课,这样的警惕并非不必要;代上十五13;参照十三9-11。)
使犹太人复国,值得注意的,不只是他们的归回,而是几位君王供给他们崇拜所需(参照七27)。这使得『新的出埃及记』显然是上帝拯救的行动。当以斯拉的百姓,平安抵达耶路撒冷(31-32节),很应当献燔祭(35节),不只因为国王这么说(七17),甚至也不仅是单独的感恩行动(赎罪祭和燔祭的注重,是忏悔和救赎;利四22-26;五10),而是因为他们重立为上帝的子民,因此必须崇拜。――《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