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神工作产生负担:为民堕落代求 第一章
二、负担产生异象:义人必因信得生 二章
三、异象产生祷告:有盼望的神 三章
(第一章)先知看见神容让邪恶的巴比伦吞灭神的子民,而求问神。看见神子民颠倒真理,律法放松神却不惩罚而求问神。神指明 工作的超越是借着仇敌撒但来管教 的儿女,最终神要除灭撒但。
(二章)先知的负担产生守望祷告,得着神的答复,信靠神的人必得着生命。
有五祸临到巴比伦:因谋财害命被抢夺,因贪财不义而丧命,因残暴不仁被焚烧,因醉酒放荡而蒙羞,因敬拜鬼魔而落空。神的子民因认识神,经历神的知识要充满全地,使众人来敬畏神。
(三章)先知在守望祷告中遇见神,唱出得胜的凯歌。回忆以往神得胜的历史,分开红海淹死敌兵,约书亚呼求神停住月亮,俄陀聂智胜古珊王,基甸瓶藏火把,宝贝藏在瓦器中,300精兵打败米甸人。
(三17~19)在教会荒凉枯干的情况下,先知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9),不灰心不丧胆:
1. 无花果树不发旺:不追求,不渴慕神
2. 葡萄树不结果:不传福音,无人得救
3. 橄榄树不效力:不走舍己背十字架的路,使教会见证失去根基。橄榄榨油是金灯台发光的抽。客西马尼园的祈祷「照你的意思,不照我的意思」是教会见证的根基。
4. 田里不出粮食:不撒种,无收割;不传福音没有撒种,或种的多收的少,只顾自己,不顾神的旨意(该一章)。
5. 圈中绝了羊:教会人数减少,人听道也不得救,不传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道,传社会福音。
6. 棚内没有牛:没有人劳苦事奉作工,爱宴乐,不爱神。
如此光景,先知靠主喜乐,有力量,定睛望主,神不改变, 必拯救。――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哈巴谷书
旧约中有好几个人物都是有名字,但是实际上却是匿名的。哈巴谷是其中之一。他的名字除了在哈巴谷书中出现了两次之外,在旧约的其他经卷中,都没有提及过。的确,就是他名字的发音,都是未确定的。哈巴谷(Habakkuk)看来好象是一种亚述文字的希伯来语译名,意思是某种植物;但是在早期希腊文翻译的旧约──七十士译本中,这位先知被称为含巴鼓姆(Hambakoum)。因此,倚赖任何从先知的名字引出来的结论,都是不智的。他在犹太人后期的文学中被提及过,在次经中他出现在有关巴比伦的天地神比勒和大龙的故事中,但是从这后期的参考资料中,是没有甚么有历史价值的内容可引申出来。
故此,我们要得悉先知哈巴谷的身世,必须从他三章简短的书中引出来。他被称为先知(一1),也许由此推论,他是耶路撒冷圣殿中专业的先知,在圣殿中从事他的宣教工作。从他所写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他生活在主前第七世纪的后半叶;他工作的准确日子尚有争论,但大致可定在主前六一○至六○五年之间。故此,哈巴谷是与较出名的耶利米和那鸿同时代的先知,而那鸿的书即在哈巴谷书之前。作为一位在圣殿中事奉的先知,他的工作包括向百姓传述上帝的『晓谕』;的确,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关于哈巴谷所见到异象(一1)的晓谕,虽然这种记述原则上指向一至二章。
这本简短的书以诗体写成,进一步让读者有限度地窥见先知的特色:他是一位精于措词的人。虽然希伯来原文有些地方暗诲难明,难于翻译得当。但是先知诗的力量和气魄在译文中依然存在。而这些诗文表达了哈巴谷所感觉到的至高者的可畏和纯洁。但是除了这样的推理,我们对于先知哈巴谷的生活和工作所知的很少。据称伏尔泰(Voltaire, 1694-1778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译者注)曾经说来:『哈巴谷是位甚么都能作的人』,但所有我们真正知道的,是他有能力传递他的上帝的异象和信息。
注释这本短书关联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致严重歪曲它的基本信息,但是却使这本书各组成部分的详尽注释遇到困难。这卷经文看来有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二章,它们大概收集了先知的晓谕;而第二部分(三章)看来是诗歌和祷告,有些类似诗篇的内容。两部分都有以先知的名写成的序言(一1,三1),虽然第三章的着者是谁曾经是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具说服力的争论反对整卷书都是哈巴谷着写的观点。
然而观点上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以甚么观点去研读这卷简短作品呢?以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搜集先知所说的话的方法来研读,类似其他先知的选集,这样可能太简单,并且使读者不能看出整卷书的延续性。有许多学者提议,这卷书必须从礼拜仪式的见解来注释:如果哈巴谷是一位圣殿的先知,也许这本书是准备在圣殿中使用的。那些较接近礼仪方面由不同宣讲者在第一、二章中交替说出;而在第三章的诗歌或者祷告,应是供会众使用的。这样的假设在某些方面是有说服力的,但是最终看起来,它不是足够精确地去解释上帝和 的先知之间,在开头两章记述的对话中所表现的亲切感。也许把这本书整体地看为哈巴谷的宗教方面,特别是异象方面的经历更为适合。但是这卷书的某些部分,特别是第三章,后来在圣殿的敬拜中使用。
还有更进一步的注释问题,也是未有简单的解决办法的。迦勒底人(一6)无疑指曾经在主前第七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使巴比伦帝国回复势力的强大民族。但是谁是一章四节所指的『恶人』呢?他们如同某些人所说──是不久将被巴比伦(或者迦勒底人)攻克的亚述呢?或者他们是指那些以恶行压迫自己同胞的犹大居民希伯来人呢?我们再一次不能肯定,但后一个答案较为恰当。因此,有理由假定哈巴谷所传讲的信息在家中开始,而从那里的扩展引发出关于上帝的特性和行动的基本问题。先知持久不变的信息也是在这样较大的意义范围中传给了我们。
先知的信息一开始就出现在他与上帝之间进行的对话中。他问上帝,从他生活在犹大那个邪恶时代的背景,不义和强暴还要得胜多久呢?上帝回答说 将使用迦勒底人,作为对在犹大中行不义和施暴的犯人的审判工具。但是上帝这样回答引起了哈巴谷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它们。纵使选民是邪恶的,迦勒底人不是更坏吗?一位善良的上帝怎么能使用一个邪恶的国家去惩罚比较次恶的国家呢?他所得到的答案,只部分地解决先知的矛盾:这个邻国在完成了他们的角色后也要受审判,而在犹大的正义遗民,将因为实践坚定的信心,能得到支持并生存下去。然后,对话的主题,在最后的祷告和赞美的话中集中在一起(三章)。
哈巴谷的信息最初是对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环境而讲述的,但所问的也是人类在每一年代以及多种环境中都曾提出来的问题。先知对这些问题没有给予简单的答案:他提出了一些一般性见解,就是我们必须自寻理解的,并劝告我们如何在试炼的经历中持守信仰。我们也可以像哈巴谷一样提出问题:邪恶和强暴还要在其他地方继续多久?在我们和我们社会中又会继续多久?如果有回应,我们知道不义和强暴必须受审判,那么我们能够接受。但是我们能否接受执行审判的工具竟比受审判者更加邪恶呢?在这种意见之中,看来必然有基本的矛盾。这本小书没有解决这个矛盾,但是树立了看问题的方法。
首先,上帝在这个世界的行动已非像过去那样一贯使用奇迹:而不用人类作为代理人。 通过人民和国家来工作。要审判犯罪的国家, 可以使用另一个犯罪的国家;在人的眼光中,这好象不公平,但是哈巴谷肯定,最终所有的邪恶都要受审判。其次,上帝在这个世界上的行动,局部地显示了 对全人类和所有国家的统治权。统治行动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坚定相信上帝的行动,必将带领我们度过未知的云雾,而在那黑暗更远的一边,我们更看得明白。第三,要使接受上帝奥秘的行动成为可能,是基于相信上主是道德的准则, 的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一13)。当我们可能不理解上帝道德准则的运作时,它的方向总是指向人类的拯救,并其结果必须时常向上帝敬拜(三18-19)。――《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