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书第十一章

爱的联结(十一1-11)

先知何西阿的这段话再一次充满了爱。但是在这里不是用夫妻的爱,婚姻的爱,好象一至三章中所说的。这里所说的爱是指父母的爱,好象父母爱儿女那样,照样上帝亲切地爱以色列,从她出生的那一日起,一直到她走完人生的路程。然而一开始陈述这个爱,就从上下文中流露出各种引人注意的不协调。首先,从语言和形式上,有一点类似在法庭上指控的样子。正如按希伯来人的律法,作父母的可以要求带他们悖逆的孩子上法庭(申廿一18-21),同样上帝也带以色列这个 从小所爱的悖逆的孩子上法庭。其次,虽然上帝的话始终不渝的表达了 的爱,但是以色列却坚持不理会 的爱。

先知讲述以上这段话的时间和场合是不容易确定的。上帝藉 何西阿所讲的话,不像直接向以色列人讲的,也没有看出来听众有敌意的反应。所以很可能这些话,是先知在他的亲密的朋友和同伴,这样比较小的范围内讲的。时间看来是在前面几节的历史年代表之后。在这些经文中可以看到,那种对加强军事力量的信心已经消失了,亚述的统治看来不可避免(5节下半)。日期大概在公元前七二五年左右,此时撒缦以色第四为亚述的皇帝;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感到这段经文大概是在北国以色列亡国前不几年说的。

这段话从上帝的爱和人的回应开始,又从以色列的产生讲到何西阿那个时代的生活(1-7节)。上帝一开始就爱以色列,但是 愈以爱招呼他们,他们愈坚持转向虚假的信心和空洞的爱。然而上帝一直爱他们,『用慈绳爱索牵引他们,』(4节)。这句话的下半节的意思(4节下半)是较难以从希伯来文中翻译出来;英文标准修订本译作『牛的轭,』(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牛的两腮夹板』)──一种农业上的隐喻。这些翻译看来都难以和上下文连贯起来。这一节可以译作:『我待他们好象父母待他们的儿女,把他们举到自己的面前,和他们亲近,哺养他们。』[渥尔夫(H. W. Wolff)];这种翻译看来比较好的表达出这一段感情。但是以色列坚持拒绝上帝的爱,不可避免的必招致灾祸,这整个国家必在战争中被打败,她所有的人民必从他们的家园被赶散到周围的邻国中(5-7节)。

这个审判虽然是以色列人自己的恶行促成的,但却在上帝的心中引起困扰: 怎么能放弃 的选民呢?押玛和洗扁(8节)是两座因为犯罪而被上帝在怒气中毁灭的城市(参见申廿九23)。上帝对以色列人也能像待这两座城一样吗?爱胜过了愤怒;上帝对以色列人的爱不会半途而废的,但在这最后的解决问题以前,必须先展现审判。这样来叙述上帝对 的百姓的怜爱,清楚地说明上帝的爱的几点特性:

(一)『上帝就是爱』(约壹四8);这是圣经中表达的最美的一句话,在何西阿的叙述中清楚地说明了。以色列人全部的历史,整本旧约的主题,就是爱的故事;不过这不是一个愉快的故事。上帝爱以色列,并且要一直爱到底;但是上帝这种不死的爱没有得到 的选民的回报,这就使得上帝的爱的历史,变成一部悲惨的历史。只有那些深深地爱过的人,才能体会不断被辜负的滋味。在这里我们看到旧约的爱的故事,既带希望给人类,它本身又是一个痛苦的故事。

当我们说『上帝就是爱』的时候,我们不要把它说得太轻忽,因为上帝的爱意味 『上帝的受苦』,上帝的爱是基于上帝的痛苦。爱和痛苦彼此是分不开的:上帝受苦因为 爱我们;因为 所爱的人没有回应 的爱,还 以爱。最后,到了新约时代,我们从耶稣的死里,体会到上帝至高无比的爱;在那里上帝的爱和受苦同时在耶稣基督的容貌上明刻出来!

(二)上帝的爱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上帝内心的为难。『我怎能弃绝他们呢?』 说。但是,公义和一般的观点迫使上帝弃绝以色列;律法的规定迫使上帝必须依法弃绝以色列。然而在上帝心中不调和的矛盾冲突的结果,爱胜过了律法;上帝不能弃绝以色列。 淮许审判的来临,这既是以色列人的恶行促成的,同时也表明了上帝的怜悯, 没有停止 的爱。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上帝就是爱』,表明了上帝的本性。如果上帝停止了 的爱,上帝就失去了 的神性;爱是上帝最基本的属性。

(三)这样,受苦的爱和内心为难的爱,最后得到了解决:『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9节)而且,爱的新目标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我要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11节,英文圣经译作:『我要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译者注)虽然这些话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但是这样的判断和处理,不能不使得所有读到这些话的人,分享到同样深刻的希望。如果上帝是这样一位充满爱的上帝,所有的人不都有希望了吗?如果上帝继续爱邪恶悖逆的以色列人, 岂不也能爱所有的外邦人吗?这就是何西阿书的意义:藉以推广到远超过他的时代和地区的每一个时代和全人类,告诉人们上帝的爱。――《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