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四十章

回到埃及(耶40:1 -43:13)

读经:耶40:1 -43:13

「(他们)入埃及地,到了答比匿,这是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在答比匿耶和华的话到耶利米说……」(耶43:7-8)

就这样,经过九百年之后,亚伯拉罕的后裔又回到了埃及。我们本章所读的经文,记录的就是这段历史。这件事不免让人回想到,过去那一个经常被记念的晚上。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个晚上,神伸出了 大能的手,把他们从法老的轭下救拔出来。那个晚上,漆黑,奥秘,神彰显了 奇妙的大能。次晨,他们所迎接的是自由的日子。那时,他们高高兴兴的对耶和华高唱凯歌:

「在埃及黑色大海上,高声击鼓!
耶和华已得胜, 的百姓已得自由。
欢唱,因那君王的骄傲已被打破,
他的战车和马兵,虽然勇猛无比,
他夸口的一切都已成空,只因神已发言,
战车和马兵就都葬身海底。
要高声击鼓,在埃及黑色的大海上!
耶和华已得胜, 的百姓已得自由。」

现在,经过了九百年以后,这一群被掳后剩下来的人,又回到了埃及。他们心中惊惧,但还是带着悖逆的态度。其实他们逃到埃及的这件事,本身就是违背了神最近透过 的先知所传给他们的信息。

背景

耶利米书40-45章,所记载的就是城陷落以后发生的那些事件,以及耶利米在这段期间所传的豫言。巴比伦已经立基大利作犹大诸城的省长。耶利米也到他那里去,住在民中。在一段短期间内,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是,很快的问题就来了。基大利被以实玛利所谋杀,以实玛利又接连行了几件残忍的事。最后他带着所剩下的人,就是王的众公主和住在那里的百姓,逃离了米斯巴,显然耶利米也是其中之一。约哈难把分散了的军队聚集起来,追击这一群逃离的人,并且在「基遍的水旁」,追上了他们。

把那些被掳的人救回来以后,因为怕迦勒底人,约哈难并没有回米斯巴去。他们在靠近伯利恒的金罕寓住下,豫备要下埃及去。在这里,他们请耶利米为他们求问神的旨意。他们答应,不论耶和华怎么说,他们都要照着去行。过了大约十天,先知对他们宣告说,神的旨意要他们留在这地,并且慎重的警告他们,不可下埃及去。他们忘了早先所作的应许,亚撒利雅、约哈难、和那些与他们在一起的人,拒绝听从耶利米。他们带着犹大一切剩下的人,男人、妇女、孩童、和众公主,还有耶利米和巴录,一起下埃及去。他们「入埃及地,到了答比匿,这是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在答比匿,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

这段故事满有教训,让人看到那个可能危害一个国家,或个人的危机。这个民族从原来被欺压、受苦、眨低的情况中,被救拔出来。他们得到了释放,有自由,成为尊贵。可是,如今他们又回到了同样的地方。这地方的光景,和当初他们被拯救时的光景相比之下,更没有盼望。这就是历史上那些大帝国、大国家兴衰的故事。埃及如此,亚述如此,巴比伦如此,希腊如此,罗马也是如此。当这些国家追求良善的事时,国家就兴盛,当他们开始堕落后,国家就衰亡。对于那些得到更多光照、被提升到最高地位的国家而言,他们的堕落毁灭就更彻底。

所以,现在我们要考虑,这段记述他们回到埃及的经文,对我们有甚么教训,他们回到埃及的原因,以及神的话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临到。

回到埃及──为奴之地

以回到埃及这件事而言,这里所记录的事实已经相当清楚。他们回到了那些曾经奴役他们、欺压他们的人那里去。这是人类生活中,也是人类历史里,经常都有的一个奇怪的倾向,特别是在他们堕落、忽略了历史的教训、不听历史的教训时,他们往往都会想回到以前奴役他们、欺压他们的地方去。他们又回到了埃及。从他们的先祖亚伯拉罕起,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一个奇怪的倾向,常常想下埃及去。甚至亚伯拉罕自己,他算是一个敢冒险的英雄好汉,为了寻求神所建立的城,他敢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但是,当饥荒临到这一块新的地方时,他却下埃及去了。这事召来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他的儿子以撒重演了他的错误。耶罗波安,在他们这个国家的历史遭遇到重大的转捩时刻,也是求助于埃及。希西家算是坐大卫宝座诸王中,比较好的一个王。可是,有一段时间他也是和他的那些政客,忙于筹划和埃及结盟,以取得国家的安全。这件事引起以赛亚厉声的斥责。这一切,在说明一个同样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许多恩典和光照,可是还要回到地们所出自之处。然而这样的事本身就是一个灾难,就是毁灭,就是邪恶的。列国都有同样的奇怪倾向,在经过一段时间,以正当的方法,以理性的方法,以人生崇高的理想,以心智的力量和属灵的力量,为国家的强大以及国家的安全打下根基以后,接着就想回到原来的野蛮阶段,试图以身体的力量取得自身的安全。以国家生活而言,也有一个倾向,就是离开那崇高的道德和属灵的理想,回复到放纵情欲的情况。试以今天一般人的态度来说吧!提到严谨自律、德行高超的生活,大家都会讥为「清教徒」式的生活。人们所喜欢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可以放纵自己。他们都想回到埃及。

他们回到埃及的动机是甚么?

这些人是要避难,他们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不错,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段熬炼的时间。长久以来,迦勒底的军队就在威胁着他们。他们把耶路撒冷困住,最后,他们攻破了耶路撒冷的城墙,把这座城夷为平地,神的殿也被烧成灰烬。他们的亲友中,有很多人被掳去,剩下的人就分散在他们列祖的土地上。他们怕加勒底人,他们怕新的危机临到。为了求取自身的安全,他们下到埃及去。这样的决定,本身就已证明他们的堕落。也许他们没有公开表明出来,他们的行动正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觉:他们没有力量。他们知道,但他们不会承认。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力量可以抗拒迦勒底人的压迫。为了避免危险,他们宁可屈身,把自己的颈项放在埃及人的轭下。

今天社会上处处可见的轻浮放纵,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恐惧所造成之后果。为了逃避这种恐惧,人们才必须去寻找那些刺激。

人离弃宗教上属灵的祟高思想,转而专注意于外表的繁文缛节,这只不过是一种迷信,表达他们内心的害怕而已。他们想用一切可以叫他们的良知得到安慰,叫他们的感觉不再那么灵敏的东西,来阻隔人与神之间那种直接的、坦诚的、生命的关系。

他们回到埃及去。今天我们读这段历史,会有一种怜悯这些古人的心情。可是,我们自己呢?我们不也正在向着埃及地走去?

这种回到埃及的方法,乃是「策略性」的方法。这里我讲的「策略」不是指其正面的意义,而是指其最卑贱的意味: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来操纵事件,而不照神的带领;不用心代祷,反靠谋术;结果所产生的不是勇气,而是懦弱。这一切乃是人的堕落、人的失败的明证。

他们回到埃及的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回到埃及的原因。为甚么原来他们希望离开的那种环境,如今他们又转回去就它?我已经说过,当时那些人回到埃及的原因,是依照他们的政策,想在那里求取安全。但是,回顾一下九百年前他们离开埃及时的情况,我们不明白,他们何以还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他们拥有一个历史背景,这个历史的事实是:当他们自己毫无力量时,他们可以在神里面找到力量。那时神拯救了他们,又使他们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可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一群人,只不过是剩下的、分散的人。他们心中恐惧,就回到了当初他们逃离的那个环境,想在那里找到安全。他们实际上的问题何在?答案就在本章我们所引用的经文里:「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这就是不信,结果就给他们带来堕落的愿望,最后乃是他们良知的崩溃。这就是他们回到埃及这件事实的背后理由。让我再重复一次,同时请你注意,我是按照先后次序来说的:不信,产生堕落的愿望,最后产生良知的崩溃。也就是说,最后这些人失去了那敏锐、机警、敏感、柔和的良知。不但当时的那些人,同样的事今天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或一个个人之上。

从这方面我们谈到了不信,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信心不只是理智上的认同。「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在新约圣经中论到信心的那卷书信上,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有时候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信心,有的时侯用另一种方法。信心是听从。相信还不算信心,除非这个相信启发了实际的行动。按着我们的理智,我们可能相信某件事是真实的。可是,这样的相信除非在那个人的心里产生一个愿望,并以实际行动来回应他所信的,还不能叫作信心。我们说,这些人的不信表现在他们回到神把他们救出来的那个老地方去。这正说明,他们不顺服他们所领受的光照。信心和恐惧是互相排斥的。真正有信心就没有恐惧。任何形式的惊惶、害怕,都是人不敢肯定信神的外在表现。人不敢肯定信神,通常是他们在某些方面不肯顺服神的律法。我说「在某些方面」,并没有说错。因为有时人在某些微小的细节上,没有完全顺服神的律法,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不顺服的细节虽然小,但是已经偏离了神的律法所定的严格道路。不论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稍稍偏离神律法的道路,结果对神的异象就会模糊。对神不肯定,会逐步渐进,到了最后对神一无把握,心里就充满了恐惧,于是人就回到埃及,回到当初他们逃离之地,那时,他们靠着神的大能大力,得以在埃及人面前成为得胜者。可是,此刻他们却肴望借助于埃及势力的保护。――《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