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 1:1-2:25
(一)上帝創造宇宙 1:1-2:3
1.序言 1:1-2
(1)在時間的一開始,上帝創造天地 1:1
● 1:1 僅有七個字,Strong number分別是:
7225 430 1254 853 8064 853 776
●「起初」:主要的意思是指一連串事物的「首先」、「第一」。傳統上這個字被譯為「起初」或「太初」,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應該譯為「當」(亦即當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地就已經存在於那裡了)。譯為「當」與「太初」在文法上都說得通,但由聖經的其他經文與所有古譯本(例如七十士譯本)都可以看出這個字譯為「太初」比較妥當。認為應該譯為「當」的學者還有一些因素是因為巴比倫的創世神話就是用「當」來開頭的,但這並不表示希伯來文的記載也必須照巴比倫的神話文法來解不可。目前大多數的學者採用「起初」這個翻譯。「起初」並不一定是指一個極為短暫的時間點,在聖經中常常是指著一段延展但不確定的時間。
●「上帝」:原文是「複數」但動詞是單數。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顯赫的複數」,就像英國女王自稱為「we」(翻譯為「朕」)。到底這個「複數」有沒有「顯赫」或「尊貴」的含意是難以確定的,也很可能的這個字就是這樣,有複數的形式與單數的意義。這個字在兩河流域是一般的神名,但聖經中,以色列的列祖卻以此字表示那獨一的造物者。
●「創造」:這個字在舊約出現48次,每次的主詞都是「上帝」。這個字原本沒有明確的「從無變有」的意思,不過此字在聖經中從來沒有用來表明「上帝以某物造出另一物」,且此處的上下文的確表示出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造。
●「天」:原文型態為「複數」(此字雖然有「雙數字尾」,但跟型態跟雙數無關)。後期的以色列人認為有七層天,包括「人呼吸的天」、「鳥飛的天」、「雲行的天」、「藏雨的天」、「日月所在的天」、「星辰所在的天」、「上帝寶座所在的天」。其中「鳥飛的天」是邪靈與墮落的天使等候審判的地方,「雲行的天」是樂園的所在。
●「地」:「天」與「地」前都有冠詞。因此這個「地」指的就是「大地」。
●「天地」:指的就是「宇宙」。在希伯來文中沒有一個字可以表達「宇宙」的觀念,得要藉助「兩極化」的修辭學方式來表達,「天、地」正是表達出「宇宙」的觀念。
(2)地的狀況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而神的靈在水面上運行。 1:2
●「空虛」:基本意義是「空盪」、「虛無」、「荒涼」。
●「混沌」:在聖經中只出現三次 創 1:2 耶 4:23 賽 34:11 ,每次都跟「空虛」連在一起。基本意義是「空無一物」或「荒廢無人居住的地方」。
●「空虛混沌」:是「荒蕪,什麼都沒有」、「不毛之地」的意思,而非「沒有型態」、「空洞」、「無形質」的意思。
●「淵」:「大水」、「原始的海洋」。
●「淵面黑暗」:直譯是「黑暗覆蓋在深淵之上」。
●「靈」:原文可以指「風」或「靈」,不過這裡應該是用來指上帝的「靈」比較適當,否則就跟後面的「盤旋」、「翼覆」難以協調了。也有解經家認為應該解釋成「上帝的風」,這應該也還算可以接受,但解釋成「巨大的風」的這種說法就被大多數解經家所揚棄(把「上帝」解釋成「巨大」說不太通)。
●「運行」:有「盤旋」、「翼覆」、「愛育」等意義, 申 32:11
用這個字指鷹在子女的巢上搧展翅膀。
◎有一種說法叫「時溝論」,認為 1:1 與 1:2 之間有一段聖經沒有記載的時間。 1:1 上帝創造天地,而撒但墮落造成 1:2 的空虛混沌。這種說法目前被大部分的解經家摒棄,主要的原因是 1:2 前的「waw」,是反意連接詞,表明作者是希望讀者的觀點由宇宙轉到「大地」上。
◎ 1:2 意義是「原始的大地是一片不毛之地,大水上面覆蓋著黑暗,神的靈在水面上盤旋翼覆著這原始的大地」。
經文: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1:3-1:5
註釋:
2.第一日的創造 1:3-5
(1)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1:3
●神「說」:「說話」、「發言」。上帝的話成為創造工具,但上帝怎樣說話呢?這就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事情了。不過至少我們知道上帝可以「發言」就是。
●要「有」光:跟「耶和華」、「雅巍」發音相近,這可能是一個文字手法。
◎比較大的問題在於第四天才造太陽,那此處的「光」與後面「有
晚上,有早晨」是怎樣來的?比較可能的解釋是創世記是以地為本位的描寫方式,實際上上帝在第一天就已經創造了「太陽」與「星宿」等光體,但是到了第四天雲霧散開,地球才能看見這些發光的星體,之前以地球的角度來看,星體都還是被遮蔽的。
◎六日的創造分成了對應的一到三日與四到六日,第一日與第四日對應、第二日與第五日、第三日與第六日對應。可能是文學技巧,也可能是實際的創造順序。
(2)神將光暗分開,並各自命名,這是頭一天。 1:4-5
●「好的」:「可喜的」、「美的」、「和宜的」。
●「分開」:「分別出來」。這是上帝創造的重要要素之一。
●「稱」光為晝:「宣佈」、「命名」。在兩河流域的文化中,
「命名」是一種主權的表現,巴比倫的創世神話中也提及「命名」這個議題。
●「有晚上,有早晨」:原文是「晚上臨到」、「早晨臨到」。
●頭一「日」:可以解釋為「24小時」或「一段時間」 賽 61:2
。兩種解釋都有強而有力的根據,不過大部分的學者認為上帝創造的「日」應該不是「24小時」
。
●「頭一日」:原文僅僅是「一日」而非「第一日」,因此引起許多學者的不同看法。但可能還是解釋為「第一日」會比較妥當。
經文: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1:6-1:8
註釋:
3.第二日的創造 1:6-8
●「諸水」:原文型態是複數,也有冠詞。表示是「特定的水體」。
●「空氣」:「天空」、「穹蒼」。
●「將水分為上下」:在這之前大氣層可能充滿濃厚的雲霧,水蒸氣與液態的水充滿在地表與空中,此時雲霧進一步與地面的液態水分離開來,產生了一個能見度較高的空間(就是「穹蒼」)。
●「稱空氣為天」:表示「天」只是被造物,不是以色列周遭民族信仰所認定的「神」。
●「成了」:「成就」、「存有」、「產生」。
◎由這裡的記載來看,水被天空分成上下兩部份。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猶太人錯誤的宇宙觀,也有人認為這種結構是導致洪水前人類的壽命比現在長很多的一種自然結構(洪水後自然界改變成目前的狀況,天上的水消失)。當然,這些都是一種臆測,我們並沒有辦法確定上古時代地球的狀況。
◎物種的起源是「創造」還是「進化」?這似乎是認真的基督徒知識份子非要去面對不可的課題。絕大部分的人不否認「物種內的進化」,但是「透過進化產生新種」,則是許多人質疑的。簡單的說,
真正的基督徒在這件事上大概可以分為幾個派別:
a.「七個24小時創造論」:這種人是照最狹義的方式解釋創世記的「日」為24小時,至於地球的年齡久远與眾多年代久遠的化石,他們相信那是「上帝的作為」,不需要進一步解釋。
b.「神導進化論」:他們認為創世記的「日」是一個「時代」,而物種產生的方式就是「進化」,但這進化的過程是「上帝引導」的。這樣就調和了進化論與聖經的記載。但是難題卻產生在創世記四處出現的「各從其類」與「進化論」真是完全對立的。
c.「時期創造論」:他們也認為創世記的「日」是一個「時代」,
但物種產生的方式不是進化而是「創造」。這樣用另一種方法解釋了「地球年代」與「化石」的問題,但在「物種出現」的部份採用創世記的看法而不用進化論的看法。這似乎是目前學者比較喜歡的一種解釋方式。
經文: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9-1:13
註釋:
4.第三日的創造 1:9-13
◎由於第三日中,上帝兩次「看著是好的」,所以猶太人認為第三日,也就是週二是特別的好日子。
●「稱水的聚處為海」:以色列周遭的民族看海是「神」,但此處的海是被造物,而且接受上帝的命名(臣服於上帝的主權)。除了人以外,這也是上帝在創造過程中最後一次未受造物命名,其他的命名工作都是交給人。
●「地要發生....」:與前面的創造描述不同,這裡「地」是主詞,
好像是把植物的生長工作交給「地」來進行。
●「發生」:「使發芽」、「使長出」。
●「青草」:應該是包含「種子的菜蔬」、「結果子的樹木」。植物被分為兩類不是「青草」、「菜蔬」與「樹木」三類。
●「菜蔬」:原文應該是指「草本植物」。
●「各從其類」:這是上帝創造生物的原則,表明各類生物都有區別 。 利 19:19 申 22:9-11 的命令就是用來紀念上帝在此「各從其類」的創造工作。
◎「秩序」是上帝行動的標誌,「混亂」、「混淆」就不是。在整個創造的過程中,上帝透過不斷的「分離」、「分開」來豐富整個宇宙。
經文: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1:14-1:19
註釋:
5.第四日的創造 1:14-19
◎「光體的創造」是除了「人類的創造」以外佔用最多篇幅的。而且此處的光體並不用希伯來文通用的「日月星」來稱呼,也沒有提及上帝的「命名」工作,日月的功能也僅僅是「管晝、管夜」,與以色列附近民族的相關傳說有相當大的差異。這可能是要避免讀者沾染了附近民族敬拜日、月的習俗。
●「天上要有」:原文是「天上的穹蒼要有」,亦即我們可以理解成「光體要出現在穹蒼上」。許多學者將這個記載理解為當覆蓋地球表面的雲霧散去時,天空出現早已經存在的日、月、星等光體。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太陽尚未出現,但植物已經出現的問題。
●「光體」:在摩西五經中,此字都是用來表示會幕中的「燈」,僅詩 74:16 結 32:8 用來表示天上的光體。
●「管理」:「管轄」、「統治」。
經文:
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原文作天空的表面]。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1:20-1:23
註釋:
6.第五日的創造 1:20-23
◎與第二日創造「天」、「海」相對。
●「生命」:在以色列人的觀念中「植物」不是「生物」。
●「雀鳥」:原文是「飛行動物」,指「鳥類」與「能飛行的昆蟲
」。
●大「魚」:「龍」、「蛇」、「海怪」。和合本在其他地方譯為
「鱷魚」 賽 27:1 、「拉哈伯」 伯 9:13 、「河馬」
伯 40:15 。
◎以下提供一些目前生物學者認為生物出現的時間,看起來聖經的
記載並不是太不可信。
陸生植物:四億五千萬年就已經很活躍
海洋生物:四億五千萬年就已經很活躍
昆蟲:最古老的有翅昆蟲化石是三億九千六百萬到四億七百萬年
經文:
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牠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1:24-1:31
註釋:
7.第六日的創造 1:24-31
◎與第三日創造「地」相對。
●「昆蟲」:「爬行生物」,並不一定是「昆蟲」。
●神說「我們」:可能是「一種尊貴的多數」用法,也可能是表達上帝與天使(是以「天上議會」的角度來發言伯 38:4-7 )。
●「形像」:原文就是「像」,此字也用來表示「偶像」,意思就是「模子」、「模型」的意思。當然,這裡不是講神有什麼「形狀」,而是指「人類生命反應出上帝的本質」。
●「樣式」:「相像」、「類似」。
●「造」人: 1:26 原文的型態是「複數」型態,前面的「神」與之前的經節一樣,一貫的使用「複數」型態。但前面與後面1:27 等經文跟著「複數型態神」的動詞都是「單數型態」。此處卻用「複數型態的造」,理由可能是「尊貴的多數(豐富的多數)」或「天上的議會」。
●「管理」:「管轄」、「統治」,但是管理統治的對象不包括「光
」、「光體」等等,主要是包括「有生命的生物」。
●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後面的經文雖然提及夏娃是由亞當的肋骨而出,但此處仍然肯定女性有上帝的形象。
● 1:29-30 顯出當時所有的動物可能都是素食的,或者可能表達把整個植物界當成是動物界食物鏈的最底層,意即植物承載著動物界的糧食需求。不管怎樣,至少人本來是素食的,直到洪水之後才有全面性的改變 9:3 。不過在人墮落以後,可能就已經開始吃肉了
4:4 。
◎在神眼中,人是生物的管理者,這個管理者本來是吃素的。不過不管最初如何,後來上帝已經准許人類「肉食」了,現在我們也自以為吃素比較高級或接近天堂。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承擔「管理者」的任務,了解整個生態系的狀況,控制自己的慾望,適當管理環境以免摧毀整個地球。
經文: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2:1-2:3
註釋:
8.第七日的休息( 2:1-3 )
●「到第七日」:許多七十士譯本、撒馬利亞五經、敘利亞譯本等古譯本作「到第六日」。這可能是因為這些譯本不希望讀者誤會上帝第七日還做了任何工作,因此做了修改。
●「安息」:直譯是「終止」、「停止」、「休息」。
●「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不過 約 5:17 耶穌提及「上帝做事直到如今」,所以上帝只是「停止創造的工」,不是完全「袖手旁觀」了。
◎造物者都安息,那我們也該學習安息,不自認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位,把工作、服事交託給神。
經文:
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2:4-2:7
註釋:
1.上帝用塵土造人,並吹氣在人的鼻孔中,使人成了「有靈的活人」,
第一個人名叫亞當。 2:4-7
●「來歷」:「後裔」、「後代」、「歷史發展的過程」、「起源」
。此字在創世記中出現十一次,扮演承先啟後的分隔用途,把創世記分為幾個段落。
●「耶和華神」:此名稱在 2:4-3:24 出現19次, 出 9:30 出現過一次,其餘的二十多次都出現在歷史書。
●造「天地」的日子:原文是「地天」,側重在「地」的被造。舊約中僅有此處與 詩 148:13 使用「地天」而非「天地」。
●「乃是這樣」:原文並沒有這些字。
●「野地還沒有草木」:「這地尚未有任何田野的灌木」,「地」之前有定冠詞,可能特指伊甸園內的狀況。
●「草木」:「矮樹叢」、「灌木」。
●「菜蔬」:「草地」、「綠色植物」。
●「霧氣」:可能指「霧」或「地下泉源」。
●「上騰」:「上升」、「冒出」。
●「滋潤」:「澆水」、「灌溉」。
●「塵土」:「灰塵」,和「人」的讀音接近。
●「造」人:「塑造」、「製作」、「形成」。
●「生氣」:「生命的氣息」、「生命的靈」。不一定是指「靈魂」
。
●「有靈的活人」:原文是「有生命的個體」、「有呼吸的生物」,
跟「靈」、「靈魂」沒有直接的關係。
●「名叫亞當」:原文沒有這些字。
◎古代米所波大米的「吉爾卡麥士神話」、「亞他哈撒斯神話」及的神話,與中國的「女媧造人」、「彝族史詩」都提及人是用土造成。
經文:
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幼發拉底河。 2:8-2:14
註釋:
2.上帝建立伊甸園安置人,園子中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樹,並有四條河。 2:8-14
●「東方」的伊甸:可以翻譯為「東方」或「古時」。
●「東方的伊甸」:「東方的伊甸」或「伊甸的東方」。比較可能是指「東方(巴勒斯坦東方)的伊甸」。
●東方的「伊甸」:如果是根源於希伯來文則是「快樂」的意思,如果是亞喀得文則是「平原」,如果是烏迦列文則是「水源充足的土地」。
●「園子」:「花園」、「菜園」或「果園」。
●「樹」:這在當地,是個很重要的資源。「各樣的樹」顯出伊甸園的富裕肥沃。
●「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也可以譯為「生命樹就是分別善惡的樹」,不過由上下文看起來伊甸園是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兩棵樹,這也是大多數譯本的看法。
●「分別善惡的樹」:原文是「樹、知識、善良的、邪惡的」,亦即「善惡知識的樹」。雖然有各樣的解釋與討論,但這個樹的果子應該是用來表示人可以跟上帝一樣,依賴自己決定事物是善還是惡。亦即吃了這個果子就表示人決定不再以自己之外的上帝的標準來當自己的善惡標準,也就是「人不需要神」、「人要背叛神」的意思。
結 28:6 28:15-17 對推羅王的指控(高抬自己的智慧與神相比擬)也成為這種解釋的支持。
●「分為四道」:「形成四個源頭」,這是說伊甸園流出的水是這四條河的共同源頭。
●「比遜」:意思是「增加」或「跳躍」。可能是「里安河」或「印
度河」,不過詳細地點難以確定。
●「哈腓拉」:意思是「沙土地」。
●「珍珠」:可能是「一種似沒藥的樹脂」(乳香),不過也有人認為此字可能不是來自希伯來文,而是指白色的寶石(珍珠一類的)。
●「紅瑪瑙」:「紅瑪瑙石頭」,一種貴重的寶石。
●「基訓」:「打開」、「衝破」的意思。這條河由東部流入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河河谷,目前河床的詳細位置也已經湮滅了。
●「古實」:這應該不是如舊約後面的古實指非洲的衣索匹亞,而是源於亞喀得文,指「加瑟人(Cassite)」,位於米所波大米東部山上。
●「西底結」:就是「底格里斯河」。
●「亞述」:指古亞述,西元前1400年就已經衰落了。
●「伯拉」:指「幼發拉底河」。
◎經過大洪水後,地表應該有了重大變化,因此即使這四條河可以找到兩條河,但可能意義也不大了。不過伊甸園應該不是一個寓意的用法,而是一個真實的地點, 2:11-14 花了不少篇幅來描述這個園子的地點。
◎如果以聖經的角度來看,伊甸園應該是四條河的共同發源地,這樣亞美尼亞是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河的共同發源地,另兩條河則不詳。但也有些學者認為伊甸園是這四條河下游的交會點(也就是接近波斯灣的地方)。由於另外兩條河位置不詳,因此無法確定哪一種說法比較正確。
經文:
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2:15-2:17
註釋:
3.上帝將人安置在伊甸園,並吩咐他除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不能吃之外,可以吃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 2:15-17
●「安置」:「放置」、「安頓」。
●「修理」:「工作」、「服事」。
●「看守」:「守護」、「看管」。
●「日子」:「天」、「時候」。
●「分別」善惡樹:「識別」、「理解」、「經驗」、「體認」。
●「善」惡樹:「好的」、「對的」、「令人愉悅的」、「可喜的」
。
●善「惡」樹:「壞的」、「惡的」、「邪惡的」。
●「必定死」:並不表示不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之前,人是不死的,而是「吃的時候就會死亡」。這個「死亡」除了指身體的死亡外,也和「與神隔絕」有關
伯 7:21 詩 88:5,10-12 賽 38:18-19 。
●「吃的日子必定死」:重點並非在「吃的那天一定會死」,而是「吃了以後一定會死」。
◎人在墮落前就有工作的使命,因此在樂園中也不是安逸無事的。今日人們工作建立文明,並非僅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成就感,也是起源於上帝創造之時的託付。
◎「善惡樹」的用字有點模糊,可以如 3:5 中撒但那樣的解釋,說這棵樹可以帶來「分別善惡的知識」,也可以解釋成「這棵樹可以用來識別人的善惡」或「吃這棵樹的果子表示人要自己識別善惡」。也可能這幾種含意都有。此處「善」、「惡」的用語也是比較廣泛的,意思是「好」、「壞」,包含「品質」、「經驗」與「道德」上的「好壞」,端看怎麼解釋這些字詞。其實上帝准許人吃所有的果子,甚至包含生命樹 3:22 ,僅僅留下一棵樹的果子不准人吃。上帝並沒有說明訂定這條禁令的原因,僅僅說明禁令的內容,可知他期望人在沒有得到解釋的狀況下,仍遵守上帝的命令。
◎善惡樹的果子本身無毒,所以亞當和夏娃吃了沒有立刻死。至於神為什麼非要設立一個「分別善惡樹」不可呢?其實這個舉動是要給人一個機會來選擇「要不要順服神」,不然即使上帝給人「自由」,卻沒有給人任何「可選擇權」,又何來「自由」可言呢?沒有分別善惡樹的伊甸園,就像把小孩綁在椅子上的父母。被綁住的小孩沒有行動能力,就沒有辦法看出他是否真正聽父母親的話,沒有亂玩火。沒有分別善惡樹的伊甸園,也沒有真的順服、真的信仰。因為沒有背叛的可能與危險。「不必然信」的信仰,才有價值。「不必然愛」的「愛情」,才是寶貴的。
經文:
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2:18-2:25
註釋:
4.上帝為人造配偶,於是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2:18-25
●獨居「不好」:這是創造到現在出現的第一次「不好」。
●「配偶」:原意是「在他前面」,此處與介系詞合用,意思是「相
當於」、「平行於」、「matching」。
●「造一個配偶幫助他」:「造一個相當的幫助者」、「造一個匹配的幫助者」。
●「用土所造成的」:與 2:7 中記載造人的材料相似, 1:20-25 所記載的是巨觀的大架構,沒有詳細記載這些生物被造的細節。聖經記載這些生物與人被造的主要差異是「吹氣」 2:7 。
●「起了」名:「稱呼」、「說出」、「命名」。在 1:5,8,10 之中,命名是上帝的作為,此處是人第一次使用這個「權利」或「權柄」。
● 2:20 中上帝讓亞當透過為動物命名,自己得到「動物中找不到匹配的幫助者」的結論。為女人的創造埋下伏筆。
◎「肋骨」:接近心臟的骨頭,有解經家感嘆神不是用頭骨或腳骨來造女人,是讓女人真正可以成為與男人「平等的幫助者」。
●「離開」父母:「離開」、「撇棄」、「放開」。
◎「離開父母」: 2:24 是作者的話,不是亞當的話。以色列並非母系社會,因此這裡也不暗示這是母系社會的婚姻制度,而是清楚的說明人與妻子之間的愛情將(也必須)勝過父子、母子間的親情,以致人要切斷臍帶,與妻子建立新的家庭。許多華人新婚夫妻間常常出現問題就在於雙方尚未切斷原生家庭的臍帶,總覺得對方是進入自己原生家庭的人。
●「連合」:「緊靠」、「附著」、「牢牢黏住」。比中文的「連合」意義強烈許多。
●「一體」:「一個血肉之體」。
●「羞恥」:「在別人面前抱愧蒙羞」。
◎上帝說人「獨居不好」,在新約中 太 19:12 林前 7:1-40 已經說明並非「不可獨身」。但至少我們還是要正視上帝對人的評論「單獨不好」,人需要跟其他人發生互動才能「好」,我們也應該避免落入「孤單」的狀況。
◎女性的首要價值,並非在於「生育」,而在於「匹配的幫助者」。
這也不是說女性都不能當領袖,男人與女人應該是平等的,不互相管轄,像合夥人一樣共同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
◎ 2:24-25 並不一定只表示性關係,不過「成為一體」應該也包含「性關係」在內。這一段聖經幾乎是聖經中對夫妻關係教導的基礎,值得大家多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