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希伯来圣经用本书第一个词「他们的名字」作为本书之名,中文圣经
则根据七十士译本称本书为「出埃及记」。
传统学者认为本书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新约的作者(参可1:44; 约1:45)以及本书自证(17:14),都支持这种说法。本书的内容亦证
明作者必定受过高等教育,曾在埃及居住一段时间,且亲眼看见以色
列人出埃及的情景,表面上这些都更支持作者就是摩西的说法。
但十九世纪至现在的历史批评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提出「章本
假设」,试图根据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大协调的前後经文,不同的字
汇、宗教思想等,指出本书是主前九世纪至五世纪许多作者把多种底
本编成的一本合订本。
可是,福音派的学者也可以指出这学说有不少漏洞。事实上,本书的
连贯性,首尾相应,主题的明显,处处都表示它是源於一人。此外,
考古学不断有新的发现,更使学者越来越肯定本书的历史性。
究竟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期,是相等於埃及历史的那朝代呢?
这问题主要有两派说法:
1 一派认为出埃及的年分远至主前一四四五年。
这是根据王上6:2推算出来的;
2 另一派则认为主前一二九○才是准确的日期。
这是考古学家推算比东和兰塞两座积货城被建造的日期而得出
的。
但近年来,不少学者重新监定考古学的资料,认为主前一二九○年的
说法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而以一四四五年更为合理。
出埃及的日期对我们明白埃及人的宗教及民生的影响并不大。埃及人
素有泛神观念,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敬拜的神明,动物也会被当为神
。这些神的威望跟敬拜者的声誉同升同降,敬拜某位神的人有能力时
,就证明该神满有能力。埃及人性格乐观,他们不用担忧饥荒,因为
尼罗河按时灌溉两岸的田地,给予他们一切所需的。
主题特色
出19:3-6是本书的钥节,里面包含了本书的两个主题:
1 压逼者之受审判及被压逼者之得拯救(19:4),
2 获解救者如何成为神的子民及他们之特徵(19:5)。
因此,本书的前半段(1:8-19:2)描述审判与救赎;
後半段(19:7-40:38)则描述这个新团体如何得以成形。
本书将焦点集中在两个地区,一个是埃及,另一个是西乃。
本书的前半部算是描写以色列人如何从埃及到西乃;後半部则描述他
们在西乃如何组织成一特别的民族。
当然,本书的主角其实不是以色列,也不是摩西,而是神自己。本书
提出了不少神的属性,其中明显的是: 掌管历史; 是「耶和华」
; 是圣洁的; 施行救赎,又施行审判。
本书大纲
Ⅰ 被压迫者在埃及为奴的生活(1章)
Ⅱ 拯救者的预备(2-4章)
Ⅲ 神刑罚压迫选民的法老(5-11章)
Ⅳ 逾越节与出埃及(12-14章)
Ⅴ 旷野的旅程(15-18章)
Ⅵ 在西乃立约(19-24章)
Ⅶ 有关崇拜及会幕的指示(25-31章)
Ⅷ 盟约的破坏与重订(32-34章)
Ⅸ 建造会幕(35-4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