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二课

上一篇   下一篇

                                                                         以色列民的背叛
從民數記第一章至十:10, 我們看到了上帝給以色列民在進入應許地之前的預備, 我們也看到了祂對他們的帶領和眷顧。在出了埃及一年多以後, 上帝準備要讓以色列人進入那流奶與蜜之地(民十:11)。這本來可以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當時的以色人卻在與上帝的關係上犯下了與亞當及夏娃同樣的錯誤-不把上帝的話當作權威。這導致了上帝對他們一連串的管教。
學習民數記中以色列人所犯的錯誤及其後果對我們有甚麼益處呢? 然我們先看一下哥林多前書十:1-13: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但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也不要試探主(有古卷:基督),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par
俗話說, "前車之鑑, 後事之師。"f0這實在是十分符合聖經的教導的, 前面這段經文裡引用的歷史事例, 其本上都是記載在民數記裡。所以, 這本書本身就是專門為了警戒我們這些後來的人而寫的, 認真學習民數記裡以色列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上帝對他們的回應, 不單只是可以讓我們多掌握一點聖經或歷史知識, 更可以讓我們多了解上帝的本性及祂對我們的期望, 讓我們更好地明白上帝的旨意, 在與上帝的關係上能少走彎路。
問題討論:

1. 在民十一:1-9, 以色列人有何怨言? 上帝有何回應? 為甚麼? 這對我們有何啟發?
2.
在民十一:10-25, 摩西怎樣與上帝爭辯? 上帝如何給他提供出路? 這對我們又有何啟發?
3.
在民十一:31-35, 上帝給了以色列民如何的預備? 他們為何因此而得到災禍?
4.
從民十二章有關亞倫和米利暗毀謗摩西的故事中, 我們可以學到怎樣的功課?
5.
民十三章中記載了摩西遣派探子去窺探迦南地, 他們都是些甚麼人? 他們的任務是甚麼? 他們都看到了甚麼? 他們的回應又甚麼? 這一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教訓?
6.
在民十四章中, 我們看到百姓對那些探子的報告的回應是甚麼? 上帝怎樣管教他們? 這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發?
問題提示:

1. 在民十一:1-9, 以色列人有何怨言? 上帝有何回應? 為甚麼? 這對我們有何啟發?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你給了他人一份禮物, 這禮物與他是性命攸關的。這人確實也因為你的禮物而得以生存, 但不久之後, 他就開始抱怨你的禮物太單薄。這會讓你怎麼想呢? 你是否會覺得這人忘恩負義, 是在厭棄你的禮物, 甚至是在厭棄你呢?

以色列人在得到了上帝所賜的嗎哪後不久, 就開始抱怨沒有肉吃, 甚至還懷念在埃及做奴隸的日子。他們所抱怨不只是食物, 而是對上帝的恩典的一個棄絕, 因為他們覺得這救了他們性命的嗎哪還不夠好。他們的抱怨也是對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的計劃及他們在這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神蹟的懷疑。這一切其實是對上帝一個極大的冒犯。難怪上帝要向他們發怒, 把火降在他們當中了。

我們常說"禍從口入", 這也是當時以色列人的寫照。當我們放縱自己的貪欲, 只注重自己的需要, 時常想到的都是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時候, 我們就會充滿抱怨。在食物上是如此, 在生活上的其他各個層面也是一樣的。當時的以色列人還經歷到了"禍從口出" 因他們的怨言, 遭到了上帝的懲罰。

我們學習到的功課是應當時常數算上帝的恩典, 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帝的恩典之上, 多花點心思去關注他人的需要, 而不是終日為自己的所缺而愁煩。這樣, 我們就比較容易讚美上帝, 而不是時常抱怨。也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更好地明瞭上帝的旨意,與人與神保持更美好的關係。着眼將來, 而不是流戀過去, 也是喜樂人生的一個要素。

在考慮自己的益處的方式上, 中國人與猶太人有許多相同之處。我們大都精明能幹, 善於為自己取得最大的益處。但這種思維有時會導致我們違背上帝的旨意。這是我們華人基督徒應當警醒的。

2. 在民十一:10-25, 摩西怎樣與上帝爭辯? 上帝如何給他提供出路? 這對我們又有何啟發?

在看到以色列人的抱怨及上帝的懲罰?/SPAN>, 摩西覺得心灰意懶, 獨力難撐。於是他質問上帝:為甚麼把這帶領如此眾多百姓的重任交給他。在聖經的許多其他地方, 我們也看到屬靈偉人與上帝爭辯的故事, 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約伯、摩西、哈巴谷、耶利米等等。

對於人的質問, 上帝有時候給出了明顯的出路, 如摩西的例子, 上帝讓以色列人中的長老為摩西分擔了帶領百姓的重任; 但如約伯和哈巴谷, 上帝並沒有給他們的問題以清楚的答案; 對於耶利米, 情況更為糟糕, 他親眼目睹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耶路撒冷的毀滅。但不論是哪一種情形,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能夠對上帝保持信心, 承認上帝的主權, 接受上帝的安排。在通過與上帝的對話之後, 這些人的信心都更為堅固, 以下是幾節他們在經歷過痛苦之後體現出來的超凡信心的經文: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b0 (約伯記四十二:2-5)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b0 (哈巴谷書三:17-19)

"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b0 (耶利米哀歌三:23-25)

從這些人物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 當我們對上帝的旨意不明白或不滿意的時候, 對上帝發出疑問, 甚至與上帝爭辯, 都是正常的, 也是上帝所允許的, 或許還可能是上帝讓我們靈命長進的一個重要部份。但有幾點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第一, 我們詢問上帝, 可以把自己苦情、擔憂、及困惑向上帝陳明, 我們是要尋求上帝所開的出路, 而不是為了解決一些理性或神學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時候, 我們必須謙卑, 承認上帝的主權。當今, 每逢碰到一些嚴重的天災人禍, 我們都會聽到一些質問: "既然上帝存在, 為甚麼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f0其意圖是要得出一個"上帝不存在"f0的結論。這種驕傲的心態對我們是沒有益處的。

第二, 既然我們承認上帝的主權, 就必須接受上帝的安排。上帝的計劃有時會與我們的期望大相逕庭, 有可能會讓我們大失所望。但在這種情形之下, 我們應該學習順服。我們畢竟是人, 對上帝的通盤統籌不可能全然了解。唯有通過順服, 我們才可以更好地體驗到上帝在苦難中的恩典。

通過謙卑和順服, 上帝可以用各樣的情形來鍛鍊我們的信心, 使我們更加全備。

3. 在民十一:31-35, 上帝給了以色列民如何的預備? 他們為何因此而得到災禍?

以色列人抱怨沒有肉吃, 所以上帝給他們驅來了鵪鶉, 其數目可以說是取之不盡。但他們經歷到的不是類似於五餅二魚般的恩典, 而是上帝的震怒。為甚麼他們會遭遇災難呢? 有人認為是上帝不喜悅他們的貪心, 所以專門降災難給他們。他們也確實是非常的貪婪, 百姓中捕抓鵪鶉, 最少的都有十賀梅珥(民十一:32), 而一賀梅珥約為220公升*, 可見其數目之大及人心之貪婪。也有人認為他們採集了那麼大數量的肉, 按當時的保鮮條件, 會很快腐爛, 所以人吃了以後, 會有大的流行病, 這也是上帝用自然的方式施行的懲罰。但不論如何, 我們都可以看到另一個因貪心而"禍從口入"f0的例子。

*http://www.bibles.com/absport/news/item.php?id=105

4. 從民十二章有關亞倫和米利暗毀謗摩西的故事中, 我們可以學到怎樣的功課?

"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這話耶和華聽見了。"b0 (民十二:1-2)

米利暗和亞倫分別是摩西的姊姊和哥哥, 也同是當時以色列人的領袖。他們可能是因為家庭的原因而與摩西鬧矛盾, 結果造成了危機。如果不是上帝及時介入, 後果可能是不堪設想。

造成領袖不合, 導致教會分裂, 是撒但的計謀。不幸的是, 他的計謀常常得逞。在北美的華人教會中, 許多的教會領袖都是在社會上有地位、身份、或財力的人, 經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社會上的一些管理模式帶入教會。結果是有時領袖之間沒有辦法謙卑認讓, 一些很小的事情會導致爭論不休, 甚至教會的分裂。這是我們應當時常警醒的。

5. 民十三章中記載了摩西遣派探子去窺探迦南地, 他們都是些甚麼人? 他們的任務是甚麼? 他們都看到了甚麼? 他們的回應又甚麼? 這一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教訓?

根據申一:22-23的描述-"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這話我以為美,就從你們中間選了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派遣探子進入迦南地可能是百姓的要求。

摩西所選的十二個探子, 每個都是在本族做領袖的(民十三:2-3)。他們的任務是勘探怎個迦南地, 看看當地的人势、地勢、及土產等等(民十三:17-20) 。他們從迦南地的最南端的曠野一直走到了最北點的哈馬口, 約有兩百五十英里的路程, 一共用了四十天的時間。

這些探子在迦南地看到的實在是一個流奶與蜜之地(民十三:27), 那裡土產豐富, 果實累累, 是一個好地方。但他們在希伯崙看到了亞衲族人, 就是一些巨人的後代, 而且那裡的城也堅實宏偉。

看到的是同樣的事實, 迦勒與約書亞的反應與其他十個探子就大不一樣, 迦勒和約書亞認為他們可以進去得上帝所賜之地(民十三:30; 十四:5-10), 而其他的探子們則認為沒有可能, 有些甚至還私下在民眾中攪和民心。請注意, 迦勒和約書亞並沒有說其他探子看到的情況不屬實, 他們沒有說那裡的民不強大, 也沒有否認那裡的城邑堅固。使他們與眾不同的是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他們除了有肉體的眼睛以外, 還有屬靈的"眼睛", 這就可以讓他們對將來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圖畫。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一個信心的功課, 當我們用屬靈的"眼睛"f0來看問題的時候, 我們就會對將來充滿信心, 做一個樂觀的人, 也可以為上帝成就大事。相反, 如果我們只用肉體的眼睛來看問題, 就定會時常怨天尤人, 一事無成。

要讓生活充滿喜樂也是同樣的道理。近代的社會學者不斷在發現一個我們基督徒早就知道的一個道理: 快樂不在於錢囊, 而在於心態。不論我們擁有多少, 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心態, 是不可能經歷喜樂的。相反, 如果有了正確的心態, 我們不需要擁有很多, 也照樣可以喜樂。不幸的是, 我們有許多不快樂的基督徒, 不是我們不知道道理, 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用信心仰賴上帝的結果。
6. 在民十四章中, 我們看到百姓對那些探子的報告的回應是甚麼? 上帝怎樣管教他們? 這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發?

在聽到探子們的報告以後, 百姓就大發怨言, 甚至要另立首領, 要回到埃及去。上帝對他們的這種小信感到震怒, 想要全然毀滅他們。在摩西的代求之下, 上帝允許他們存活, 但那些違背祂的人不能進入應許地, 他們要在曠野漫遊四十年, 等那些違背祂的人全部死去以後, 才能得到應許地。

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過程中, 經歷了上帝許多的神蹟, 但他們卻好像十分的健忘, 經常忘記上帝的大能。他們一而再, 再而三地要求回到埃及去。這是我們應當注意的, 我們在經歷了上帝的大能之後, 當時十分感恩, 但不要轉眼又忘卻了。只有時常紀念上帝的恩典, 時常依靠祂, 我們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