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导引

历史书导引

上一篇   下一篇

以色列歷史的概略

1. 列祖時期(12-50):公元前2000 – 1875

以亞伯拉罕進迦南開始,包括了他的兒子以撒、孫子雅各,與雅各的全家進埃及時七十人(公元前1875)。經過四百年在埃及的奴隸式生活,神興起了摩西(公元前1450)解救他們。

 

2. 神治時期(出埃及記-路得記):公元前1445 – 1043

神藉著祂的律法及作代言人的先知直接的管治以色列人。這樣形式的管治由摩西開始到約書亞,最後到撒母耳結束。

 

3. 王國時期(撒母耳記上 - 歷代志下):公元前1043 – 586

以色列人向神求一位王像外邦人的管治方式,神允許。三位君王〔大衛、掃羅、所羅門〕將以色列整個國家帶進高峰。至所羅門王死,國家分成兩半:北國「以色列」由他的統帥耶羅波安統管十支派;南國「猶大」由他的兒子羅波安統管兩支派。公元前722北國以色列為亞述所滅,而南國則在公元前605被巴比倫控制,至公元前586首都耶路撒冷被毀。

 

4. 被擄時期(沒有歷史書卷記錄):公元前605 – 536

歷時七十年的被擄(耶利米書2511),在這期間三位先知出現:耶利米〔哀歌〕、以西結、但以理。巴比倫在公元前539被瑪代波斯所滅而第一位君王古列下令准許以色列人於公元前536回歸(以斯拉11)

 

5. 回歸重整時期(以斯拉記 - 以斯帖記) 公元前536 – 420

祭司所羅巴伯帶領近五萬人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藉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鼓勵於公元前536動工。

公元前458以斯拉帶領近二千猶太人回歸。

公元前445尼希米接著重建耶路撒冷城,並同時得瑪拉基先知(公元前433-420)的鼓勵。

 

以色列史[1]

 

以色列的歷史敘述神在其主權的旨意下,呼召一個在異教信仰中的民族,並且建立他們於列國中見證真實的信仰。這記述也說明神的大能如何保守他們,使他們不致滅族;神的公義對他們偏離其聖潔道路的審判;以及在神主權的恩典下,寬恕他們的罪,使他們與神恢復交通,並透過他們賜下普世的救主。

 

列祖時代

以色列的故事是由亞伯拉罕開始。神最初在吾珥呼召他,其後可能在哈蘭又呼召他(徒七2-4),叫他離開米所波大米,到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在呼召亞伯拉罕的時候,神與他立約(創十二1-3),賜他應許之地及特別的眷顧(「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同時,亦應許亞伯拉罕成為萬國的祝福(「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在創世記十三章14-18節,神肯定了祂那無條件的約,應許亞伯拉罕會永遠得著那地,並且有無數的後裔。其後,在創世記十五章1-21節,神再次堅立這約。但是,卻加上了一項顯著的預言,就是應許永遠擁有迦南地,並非等於每一代都可以佔據那地。神亦說明了應許地的界限(由埃及的河流伸至幼發拉底河,大約500600)。在創世記十七章6-8節,神最後一次堅立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這約保證亞伯拉罕的後人必擁有迦南地,並且有君王從他而出(預期大衛的王朝)

神與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及孫兒雅各堅立這約(創二十六3-5,二十八)

在希伯來人的歷史中,這時期稱為列祖時代。列祖就是指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他們被稱為列祖,因為他們不單是本身家庭的父親,同時也是希伯來人家族的祖先,擁有父親式的權威管理眾人。列祖是其遷徙社群中在政治、法律及精神上的領袖,照顧著眾人的興趣及帶領敬拜。他們定期建造祭壇,在壇上獻上祭品。在創世記十四章14節中,可以看見列祖時的群體規模已十分大,其中記載亞伯拉罕有318名武裝的壯丁在他的營裏。假設其中大多數壯丁已婚,並且有一個或多個兒女,整個延伸式的家庭人數可能會超過1,000人。

亞伯拉罕及雅各生命中的「額外」發展,在世界歷史中尤其重要。亞伯拉罕因為沒有後嗣的事情而煩躁,便接受了撒拉的提議,這也是當時的習俗,就是娶使女夏甲為妾,從而獲得後嗣。他娶了夏甲為妾後,得了一個兒子,名為以實瑪利,是亞拉伯人的祖先。因此,亞伯拉罕不單受到猶太人及基督徒的尊敬,亦受到亞拉伯人及回教徒的尊崇。藉著神所應許的兒子以撒,亞伯拉罕成為猶太人的祖先。在基督教中,亞伯拉罕擁有特殊的地位,就是成為因信稱義的榜樣,並且是基督的祖先。藉著基督,所有的基督徒都獲得救恩。

雅各早年是個狡詐的人,他留在其舅父拉班的家中,在米所波大米北部放逐了20年。在那些年間,他娶了利亞及拉結為妻,並且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祖先之父親。在他回去巴勒斯坦的路上,他在雅博渡口遇見了神(創三十二),神就為他改名為「以色列」(意思是「與神共治」)

在迦南地,列祖時代約有215年。有人估計大概在主前2085年的時候,亞伯拉罕進入迦南地,當時他是75歲。大約於主前1870年,為了逃避迦南地的大饑荒,雅各和他的兒子移居埃及。列祖時代的大部分時期,巴勒斯坦的人口遞減,並且多數是遊牧民族或半遊牧民族所居住。希伯來人比較容易適應這種環境。在主前1900年之後,巴勒斯坦開始享受定居的環境。這是在希伯來人進入埃及居住後不久的情形。

 

在埃及寄居

倘若雅各和他的兒子是在主前1870年進入埃及,他們便是在中期王國時期進入埃及。那時,從其他閃族移民亦不斷增加。希伯來人在位於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歌珊定居,他們是在約瑟的照顧之下生活,約瑟在埃及的王宮中擔任宰相之職。當愈來愈多閃族的許克所斯人來到埃及,他們開始佔據這國家。至少,他們佔據了埃及的北部。與此同時,希伯來人的數目增添了許多。有些持不同編年表的人相信,在許克所斯人統治的時期(主前1750),希伯來人為埃及所歡迎。無論如何,大概於主前1580年,本土的埃及王子逐漸重新控制國家,並且驅逐了許多閃族人。

隨著時間的過去,在埃及興起一個王,他「不認識約瑟」(出一8)。這極有可能意味著,在埃及興起了一個本土的埃及王朝。他們明白到,希伯來人的數目及財富不斷增加,可能會危害到他們的權位。埃及人用勞動來壓抑希伯來人,以及減低他們出生率的手段都得到反效果(出一12)。終於,埃及人下令殺掉所有初生的希伯來男嬰。摩西的父母是其中一對違令的父母,他們把摩西放在一個防水的蘆葦籃子中,然後把籃子擱在河邊。摩西被法老的女兒發現,把他帶回去撫養。他在埃及的王宮中成長,接受高等的教育,並且成為國家的貴冑。

40歲的時候,摩西認同他自己的同胞。他為了保衛一個希伯來人,便殺了一個埃及人。摩西立刻逃到西乃半島東北部的米甸地。他在米甸結婚,並且在那裏居住了40年。因此,他十分熟悉其中的地理和其後他帶領希伯來人所經過的曠野路徑。埃及人繼續欺壓苦待希伯來人,直到希伯來人迫切呼求神解救他們。神回應他們的哀求,在荊棘的火焰中與摩西相會,並且呼召他回去埃及,把百姓領到迦南地(出三,四)。同時,他會得著其兄長亞倫的幫助。

 

出埃及

埃及的法老不願意讓希伯來人永遠離去,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這巨大勞動力的價值實在難以計算。但是,在受了一連串十災的苦難後(大概持續了1年的時間),埃及人終於容許希伯來人離去(出七至十二)

這十災具有神學及實用的目的。它們貶低埃及的神祇,高舉天上至高的神(出十二12)。這些災禍清楚地貶低埃及某一些神靈(例如第一災的尼羅河是奉為哈皮神;第二災裏的蛙是奉為赫特神;第五災裏的牛畜是奉為蒲他神;第九災中的太陽是奉作阿捫銳神、亞頓神),因此這十災直接打擊埃及的眾神。

在最後的災禍臨到之前,死亡天使入到埃及人家園的那夜以先,以色列人根據神的指示獻上逾越節的祭牲。每一戶都要宰殺一隻羊羔。若是一家人的數目太少,就可以與其他家戶合宰一隻。若有人輕忽取血塗於門柱上,或者拒絕這從神而來的方法,就會受到神的審判。埃及地一切頭生的都死掉以後,埃及人便懇求希伯來人離去。離開埃及的希伯來人共有2,500,000,其中有600,000男丁超過20歲,同時帶有婦女和兒童。除此之外,他們還帶了羊群、牛群及個人的財物上路。

他們於何時出埃及,是一項持續的爭論。傳統認為,出埃及的日期是主前1440(王上六1,主前966年奉獻聖殿,是在出埃及後480)。主前1400年是約書亞攻取迦南的時候,故此並沒有足夠的理由反對此說。然而,有許多人因著各種原因,傾向接受出埃及的日期為主前1275年。

若出埃及是在早期的日子,以色列人後期流浪於曠野及其後征服巴勒斯坦的年日,便是在亞門諾斐斯三世及四世統治時(主前1412-1366)。當時的法老王容許埃及在巴勒斯坦的控制分裂鬆弛。大概於主前1300年,當埃及人重申他們的權力,他們多數在沿海一帶活動。因此,埃及人與居住在猶太、撒瑪利亞和加利利山區的希伯來人並沒有接觸。

 

曠野飄流

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飄流於曠野是一段重要的插曲。在這些日子當中,他們按著神的吩咐,逐漸建立了重要及基本的制度。摩西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頒佈了律法、會幕的模式(其後成為聖殿的模式)和管理規則。同時詳細列明祭司職分,以及敬拜的祭祀守則。

這段飄流的日子,確實不平凡。神與以色列民同在,日間以雲彩為證,晚上則以火柱作憑據。神供應嗎哪給他們作食物,有時以奇妙的方法使他們有水喝,並且使他們所穿的衣服不致破損。雖然如此,百姓仍然不斷地埋怨,表達不滿。

神於西乃山向百姓頒佈律法(出十九2至二十四18),那時百姓都立即表示願意遵行(出二十四3)。其後,神吩咐建造會幕的模式及所陳設的用具(出二十四至二十七,三十,三十一,三十五至四十),並且建立祭司職分(出二十八,二十九)。摩西在山上接受神的啟示的時候,百姓變得不耐煩,並且喧鬧著要有他們能夠看得見的神明。甚至亞倫亦給這拜偶像的浪潮弄得失去理智,監督製造了一隻金牛犢,並在其面前設置祭壇。他們這樣欣然轉向埃及人的拜牛習俗,表明了在他們為奴的時候,異教的信仰已經薰染了他們(出三十二至三十四)。因為以色列人拜偶像,故此神宣告要消滅他們。在摩西的代求之下,神決定只懲罰那些罪魁禍首。

隨後,神啟示了典章及祭司的律例(利一1至二十七34)。在利未記所載的制度之中,有幾個特別的節日。它們包括安息日、逾越節、收割節或初熟節、五旬節或七七節、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安息年及禧年。

在西乃山駐紮了大約1年之後,以色列人奉命前進。米利暗(摩西的姊姊)及亞倫反對摩西的領導,結果受到神的懲罰(民十二)。當百姓抵達巴勒斯坦南部閘口的加低斯巴尼亞,他們因大部分偵察迦南地的探子所回報的話而驚慌,他們決定不前往迦南,更要求立一個新領袖,把他們領回埃及。因為他們的不信,神宣佈那個世代的以色列人將要在曠野飄流,直等到他們的成年人都死掉。只有約書亞和迦勒(就是那兩個贊同立即取地的探子)才可以進入應許地。接近飄流的末期,摩西亦因不聽命而不得進入應許地(民二十10-13)

 

征服

民數記的後半部記載摩西如何帶領以色列人戰勝約但河東的居民。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及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都要求在這地定居。摩西不情願地准許他們,但條件是他們先要與其餘的以色列人一起征服迦南。在約但河外得勝之前,曾經數算以色列男丁的人口。目的是要知道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並且成為所取得之地作平均分配的根據。20歲以上的男丁的數目是601,730(民二十六51)。申命記主要是包括摩西臨死之先,在摩押平原上更新盟約禮儀中所說的連串演辭,以及任命約書亞為領袖。

約書亞爭取時間前進。跨越約但河而前往耶利哥偵察的探子所回報的情況,與前一代的希伯來人在加低斯巴尼亞所經歷的回報大有分別。現在,迦南地的人民感到害怕,因為他們聽聞希伯來人數量眾多,而且屢戰屢勝。明顯地,探子回來之後1日,約書亞便帶領百姓來到約但河畔,準備過河。河水為他們而分開,正如當年紅海為以色列人分開一樣。

約書亞記所記載的征服,並不是詳細的戰爭記錄。它描述以色列人衝進巴勒斯坦中部,圍繞耶利哥及艾的情形。接著敘述以色列人向南部進攻,打敗亞摩利人的聯軍,以及在北部與夏瑣和其他城鎮的戰役。約書亞所記載的歷史是極其濃縮的,因為他的主要軍事行動,至少需要大約6年的時間。征戰開始時,約書亞的朋友迦勒是79歲。與夏瑣王耶賓爭戰之後,他已經85(書十四710)

戰爭結束後,主要的要塞(例如耶路撒冷)仍然在敵人的手中。然而,約但河以西的土地,已經分配給希伯來人的九個半支派了。個別的支派,就要負責收取位於其分內地土的城邑,消滅敵人。約書亞記的記錄重點並不是敘說以色列人的打仗本領不凡,乃是記載神的信實,及為祂百姓的緣故,介入施行神蹟。舉例來說,在耶利哥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進攻,只是按著神的命令而行,又看著堅固的防禦傾倒。此外,在基遍的戰役,天降冰雹所殺的亞摩利人的數目,比以色列兵丁所殺的還要多(書十)

 

士師時代

在帶領希伯來人進入迦南約30年後,約書亞便死了。接續他的,便是神所任命的一連串領袖。這些領袖有時會統管以鬆散的聯盟形式存在的以色列全國,又或許只統治一個或多個支派。他們就是士師,是百姓的民生及軍事領袖。他們的權力並不強大,這反映於「各人任意而行」的描寫中(士十七6,二十一25)

士師記描繪一系列的循環事件。那就是背棄神,因而受到鄰國欺壓的懲罰;接著便向神哀求拯救,於是便在士師的領導之下脫離束縛,並且有一段時間不受逼迫。

要建立士師的編年表,是研究聖經時其中一個最棘手的問題。把士師記中記載受壓迫的年日和享有平安的日子加起來的話,總共有410年。使徒行傳中記載,從約書亞到撒母耳的日子,總共有450(徒十三20)。在使徒行傳中的差別,可能是加上了以利事奉的40年時間(撒上四18)。若以410年來計算士師時期,加上大約有30年是征戰,並且有40年飄流曠野。這意味著掃羅王統治(主前1050)之前480年,大概就是出埃及之年。這算法比傳統出埃及早期的日期還多了大概100年的時間。最恰當的解釋,就是在士師統治的時日及受壓迫的時間上有重複的部分。舉例來說,耶弗他的活動集中於東部邊境,參孫則在西南部非利士的平原活動,底波拉及巴拉則是在北部。

 

統一王國

由於政治上的分裂,加上以利和撒母耳的兒子的惡行與貪污,使以色列人積弱不振。以色列的百姓便要求一個王來統治他們。這個要求實在是拒絕神所擬定的神治模式。神答應了希伯來人的要求,卻警告他們有關君王統治的壞處(撒上八9-21)。以色列人對於君王的統治並不陌生。在創世記四十九章10節及民數記二十四章17節均有提示,並且在申命記十七章14-20節中,摩西曾經作出清楚的宣言。

希伯來王國的第一個階段,通常稱為統一王國,因為全以色列都是由一個君王來統治。這段時間維持了120年,期間包括掃羅王(徒十三21)、大衛王(撒下五5)及所羅門王(王上十一42),各統治了40年。

百姓要求一個王來治理他們,神應允了。然而,這個王與鄰國的王並不相同。希伯來人的王,是一個在公在私均跟隨神的旨意而生活的人。他不會干預祭司職分的事務,並且不會陷入拜偶像之事,同時要盡力使百姓忠於神。如果這個王在任何一方面有錯失,他就會落在被神摒棄的危機中,其家系亦會終結,甚至會使其百姓陷入外邦人的俘虜中。每當評估掃羅、大衛、所羅門及分裂王國的君王的統治,這一切必須牢記於心。

掃羅(約主前1020-1000)開始時是個好王。他在基列雅比大敗亞捫人,並且在管理事上顯得甚有智慧。可是,大概兩年後,他干預祭司的職分而自己獻祭,以致神預言他的王國將被取代。但是,他繼續享有巨大的軍事成就,並且直至其統治的中期,他看來仍是一位有才幹的統治者。

在掃羅違背神的命令,不消滅亞瑪力人之後,耶和華棄絕掃羅,並且指示撒母耳私下膏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大衛勝了歌利亞及參與打敗非利士人之役,令他的名聲日漸顯著。其後,掃羅使大衛統領軍隊。大衛很快便得著比掃羅王更大的名聲。掃羅與神的關係斷絕之後,精神上受到惡魔不斷的騷擾。他開始追殺大衛的性命,以致在掃羅統治的末期,大衛要四處逃亡。與此同時,非利士人完全不受控制。終於在基利波山的戰役中,非利士人殺了掃羅及他許多個兒子。這使非利士人控制了約但河以西大部分巴勒斯坦地。

不久,大衛在猶大作王,首都在希伯崙。掃羅的一個兒子伊施波設,在約但河東的瑪哈念為王。有7年的時間,這兩個弱小的王國安然並存。然而,在以色列的王及其軍長被剌殺以後,大衛成為統一的希伯來王國之統治者。

在大衛開始統治以色列人不久(主前1000-961),他完全擊敗及征服了非利士人。大衛取得耶路撒冷以後,就使之成為統一王國的首都。隨後,大衛建立了一個王國(撒下八,十;代上十八,十九),征服了摩押、以東、大馬色、瑣巴、哈馬及亞捫等地。因此,大衛控制的疆界,南面自阿卡巴灣(紅海支流)和西乃,至北面幼發拉底河附近的地方。而且,他與推羅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大衛得以建立他的帝國,是因為中東出現權力真空的情況。埃及人、邁錫尼人、赫人及亞述人,他們不是衰落了,便是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腓尼基人是和平的商業民族,他們亦可以自由地擴展他們的貿易。而且,他們樂於售賣香柏木給大衛建造宮殿及聖殿。

毫無疑問,大衛是以色列中最偉大的君王。耶路撒冷其後被稱為大衛之城。大衛王要為神建造聖殿的時候,神覆稱要其兒子去造聖殿。然而,神確實要建立大衛的家。神與大衛立約,應許要堅立他的家(王朝、王國、王位)直到永遠(撒下七)。基督──那無限者──是從大衛的家系而生。只有基督才能夠成就神這應許(參路一31-33;徒二29-36,十三32-39,十五14-17)

正如其他東方君王一樣,大衛亦擁有一班姬妾妻房。聖經提及他8位妻子及21個兒女的名字,同時亦提及其他妻子與妃嬪。這個情況使家中產生互相猜忌爭執的事,更引來誰是王位承繼人的問題。大衛其中兩個兒子,押沙龍及亞多尼雅曾嘗試奪取王位,可是,他們都枉費氣力。結果,大衛最寵愛的妻子拔示巴所生的兒子所羅門接著作王。

所羅門(主前970-930)是一個和平的人,他建造宮殿、城市、防敵措施以及聖殿。他在國境中所有城市設防,並且為他的戰車隊及騎兵隊而裝備城鎮。在腓尼基人幫助之下,他建造了一個海港,並且在以旬迦別擁有艦隊。以旬迦別的位置接近阿卡巴灣,即現代之埃拉特。所羅門擴大耶路撒冷的領域,他把聖殿的範圍納入大衛之城的北面,以及西南面的山嶺,即現今所稱的錫安山。他最著名的工程是建造聖殿,總共花了7年的時間才建成。聖殿的大小是會幕的兩倍,其設計是以會幕作藍本。聖殿長90呎、闊30呎,並且有壯麗的設備。另外,所羅門亦建造了一座宮殿庭院,共花了13年時間才完成。這宮廷包括了一個軍械庫、王座大殿、皇帝的寢宮及給予法老女兒的一所樓房。

明顯地,所羅門受到大衛屬靈見證的影響,而且渴望神賜福他的統治。他在統治初期於基遍為神獻上極大的祭祀,神在那裏向所羅門顯現,並且應許答允他所求的任何事項。所羅門回答神說:「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王上三9)。在其眾多行政決定、國策及建設計劃中,所羅門從神而來的智慧可說表現無遺。

不幸地,所羅門在管理700位妻子及300個姬妾的事上,並未顯出他的智慧。同時,在過度花費財物,以致國家財政出現困難的事上,也不能顯出其智慧。他甚至為外邦的妻子豎立敬拜之地。因此,他助長拜偶像的行為,引致神的憤怒。事實上,娶外邦女子為妻及這些妻子拜偶像的事,已證明他的衰落。在所羅門臨終時,神告訴他,神將會因此而在他死後分裂他的王國,並且將大部分國土賜給他人,不被所羅門王的兒子統治。然而,為了大衛的緣故,神會保留猶大及耶路撒冷落在大衛家的後裔手中(王上十一9-13)

 

分裂的王國

所羅門死後,近東地區有顯著的改變。以色列不再在權力的空檔中獨佔霸主地位。亞述帝國在米所波大米興起,接著興起的是新巴比倫勢力及瑪代波斯帝國。在南面,埃及曾一度是有權勢的國家,可是,其後受制於亞述和瑪代波斯。這些帝國對以色列大施壓力,而且支配著一個或兩個的希伯來王國。

所羅門死後,他的兒子羅波安繼位。羅波安要處理所羅門晚年的重稅及經濟不景氣所引致日漸高漲的不滿情緒。當他拒絕減輕百姓的負擔,北部的支派皆脫離其統治而自組成為北國,稱為以色列,歸於耶羅波安的領導之下。南國猶大,就只剩下猶大及便雅憫兩個支派及地土。這兩個分裂的王國,都各自有20個君王管治其百姓。北國的王朝及君王的統治年日,一般都較為短暫。在南國,大衛的王朝繼續統治,而且治期較長。

 

北國

北國自主前931年分裂王國開始,存在直至主前722年被亞述吞滅為止。耶羅波安懼怕百姓繼續前往耶路撒冷敬拜,令他失去百姓的擁戴。於是,便建立自己的新宗教。他實施拜牛犢的習俗,並且在北面的但及南面的伯特利建立廟宇。這種拜偶像的行為,引致神的責備,並且預言耶羅波安的家族會被剷除。耶羅波安的繼承人都隨從他拜偶像。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有許多時候是處於戰爭中。以色列曾經與猶大、敘利亞及亞述打仗。耶羅波安初期建都示劍,其後則遷都得撒。

北國之中,有4個君王需要特別提及。他們就是暗利、亞哈、耶戶及耶羅波安二世。暗利(主前885-874)一定是個使人難忘的統治者。幾代之後,亞述人仍然稱呼以色列為「暗利之地」。當暗利登基作王後,他以撒瑪利亞為永久的首都。並且在那裏開始建造王宮。在他統治的初期,他成功地征服了摩押。其後,他與推羅重建良好的關係。這關係以前在大衛及所羅門的時代都存在。明顯地,暗利建立了一個全面的聯盟。他以姻親的關係作團結的力量。他的兒子亞哈娶了推羅的公主耶洗別。

亞哈(主前874-853)在以色列的君王中,是最顯著的君王之一。亞哈及其妻子耶洗別提倡可恥的拜偶像行徑。他們鼓吹敬拜巴力,那是擁有宗教娼妓的偶像敬拜。這些行為遭先知以利亞的強烈反對。亞哈是一個令人畏懼的軍人。他在主要的戰爭中,擊敗了敘利亞人,並且參與聯盟,大敗亞述的軍隊。考古的發掘顯示,亞哈曾經在撒瑪利亞、夏瑣、米吉多及其他城鎮中大興土木。

耶戶(主前841-814)是神所使用的代表人。神藉著耶戶去懲罰暗利家,並且在以色列中消滅敬拜巴力的行為。他根除了巴力敬拜,並且切實地肅清了亞哈許多的親屬及官員。可是,他無情地殺害所有會治理國家的人,以致未能妥善治國。耶戶亦被迫成為亞述的藩屬。

主前八世紀前半期的大部分時間(主前793-753),都是由耶羅波安二世執政。他使王國極其昌盛強大。他與南國同期的烏西雅,同時統治大衛時代所控制的大部分土地。原因可能是亞述人在這個世紀初期,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衰落時期。

在北國歷史中活躍的先知,包括沒有寫作傳世的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以及有寫作的先知約拿及何西阿。

 

南國

南國猶大的歷史,跟北國的歷史不同。聖殿位於南國,並且住有許多利未人。在王國分裂之後,其中許多利未人來到南方,以抗議北國的拜偶像情況。除了這屬靈的力量之外,南國的政治比較穩定及統一。因為只有兩個支派分權,即猶大及便雅憫。而且,所有的君王都是屬於大衛王朝的人。除此以外,其中有8位君王是好的君主。這裏亦有周期性的宗教復興。神賜予南國比北國多100年的國祚。但是,猶大亦陷於拜偶像的地步,以致因為她的罪而被擄。

羅波安是南國的第一位君王,他特別使人記得,因為他在國庫稅收的事情上,拒絕聽取智者的意見,以致造成國家分裂。同時,人們亦記得他的宗教政策。他開始的時候很好,但在他統治的第五年(主前926),他容許背叛神的情況出現,甚至達到失控的地步,因此帶來神的審判。埃及的示撒一世入侵猶大,造成廣泛的搶掠,猶大國也要定期朝貢。其後,羅波安推行龐大的工程,加強防禦國土。示撒的侵略確實帶來了部分及短暫的屬靈復興,然而,羅波安的統治期間,一般的情況都是傾向衰敗的。

在他兒子亞比央的統治期間,情況更糟。可是,亞撒(主前910-869)推行的宗教改革,於他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有效。然而,在他統治的末期,猶大受到北國的威脅時,他轉向亞述求助而不求助於神。而且,直到要死的日子,他看來都是公然違抗神的先知。

亞撒的兒子約沙法(主前872-848),明顯地受到父親早期的敬虔所影響。他統治時期的特色是忠於神,為要得著神的喜悅。但是,他似乎與以色列國的亞哈結盟。結果,其兒子約蘭娶了亞哈的女兒亞他利雅為妻。這項結盟使約沙法參與了亞哈一些災難性的行動,其後亦與亞哈那兩個作王的兒子有牽連。約蘭作南國的王時,也開了一扇門,把敬拜巴力的行為引進猶大國。因為他的罪惡,約蘭(主前853-841)受到內憂外患之苦,並且死於可怕的疾病。

約蘭死後,他唯一生存的兒子亞哈謝接續作王。亞哈謝跟隨他父親的惡行,其統治時間不足1年。亞哈謝戰死時,其母后亞他利雅決意奪取王位,而且為了鞏固她的勢力,便把家族裏可以繼承王位的人都殺掉。可是,她錯過了亞哈謝的初生兒子約阿施。約阿施被藏在聖殿中約有6年的時間。

當約阿施7歲,大祭司耶何耶大為他安排加冕典禮,並且處決了謀殺皇室及拜偶像的亞他利雅。約阿施在位早期,受良好的謀士影響,政績不錯。可是,在他的統治中期以後(主前835-796),他開始聽從意欲恢復拜偶像的領袖的話,於是情況惡化了。軍事上的失利以致經濟衰落,最終導致君主被刺殺。

他的兒子亞瑪謝(主前796-767)開始的時候甚好。他戰勝了以東,並且忠於神。但是,他亦陷於拜偶像,並且被北國全然打敗,成為其中的階下囚。到了那時,他的兒子烏西雅掌權(約主前792),而且開始了一段長而普遍成功的統治期。在接著的數十年間,亞述衰落。烏西雅與他同期的北國君主耶羅波安二世,得以擴展希伯來人的領土。因此,他們共同控制了所羅門曾經統治的大部分土地。

烏西雅(主前792-740)在其父親敗於以色列國以後,很快便能夠恢復猶大的權力。之後,他征服在西南面的非利士人、約但河對岸的亞捫人,並且加強對以東人的控制。在他統治期間,經濟情況好轉。可是,在烏西雅權力的盛期,他愚昧地違反了大祭司的特權,於聖殿中獻祭。因此,他被大麻瘋所擊打。在主前750735年期間,烏西雅的兒子約坦共同攝政,其後再獨自統治約5年。與此同時,亞述的勢力再次復甦。

約坦只是繼續執行烏西雅的政策。然而,其兒子亞哈斯的管治(主前735-715)卻受到亞述人的威脅。以色列及敘利亞拉攏他參與對抗亞述的戰爭,但基於他支持亞述人,就拒絕了他們。當以色列及敘利亞入侵猶大,亞哈斯王向亞述進貢及成為其屬國,以換取亞述的保護。當時在宮中的先知以賽亞(約主前740-700)曾經反對這魯莽的做法,但無效。在同一時期,先知彌迦在猶大參與民間事奉。亞哈斯的親亞述政策,使拜偶像的風氣再次興起。這樣便帶來神的審判,猶大因此受到以東人及非利士人的侵略,並且還有亞述的騷擾。事實上,此時亞述已吞併北國(主前722),而且擄走其中大部分百姓。

接任的猶大王希西家(主前715-686),因為以色列犯罪敗亡的光景大受警惕。他決定在國內推行改革。希西家並不親亞述,可是卻不敢停止對亞述的進貢。直到主前705年,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登基,希西家才敢爭取自主權。初期,西拿基立無暇理會猶大,可是,他終於在主前701年進攻猶大。雖然他起初得到壓倒性的勝利,但在耶路撒冷的城牆前,亞述大軍被神所遣的使者擊殺阻擋(賽三十六至三十九)。以賽亞站在王的一邊,在這緊急的情況下,再次肯定支持他。

在以色列及猶大的君王之中,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的統治期最長(主前696-642)。不幸地,他背棄父親的榜樣,並且使百姓陷入拜偶像境況之中(王下二十一9)。他在統治的末年被亞述人俘虜。他從罪惡中悔改回轉,於是,神使他再次掌權作王。此後,他帶領了一些改革。可是,猶大地已陷入極邪惡的境況,以致難以挽回。他的兒子亞們(主前642-640)轉向拜偶像,那是他少年時代種下的禍根。

但是,約西亞的情況不同(主前640-609)。在他整個統治期間,他致力於改革事務。約西亞企圖剷除拜偶像的事,並且努力恢復聖殿及敬拜事宜。在主前621年,於修葺聖殿期間發現了其中的律法書。律法書上被遺忘的要求,使王及百姓均極受感動。先知耶利米及西番雅肯定是於約西亞在位期間事奉,另外在此期間事奉的,可能還有那鴻和哈巴谷。

此時,國際上的情況變化迅速。亞述衰落了,在主前612年,尼尼微落在巴比倫及瑪代的手中。3年之後,埃及的法老尼哥領兵到北面,為要幫助其盟友亞述。當約西亞企圖阻擋他時,就在戰爭中被殺了。

從此,猶大的國運便如江河日下。其後的君王都是不敬虔的人,政治及經濟的力量皆迅速衰落。百姓擁立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為王。但是,他只作王3個月便被廢。法老尼哥立約雅敬為猶大王(主前609-598),他也是約西亞的兒子之一。主前605年,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打敗了尼哥,入侵猶大。他從約雅敬那裏帶走了貢物及人質,其中包括但以理及其朋友(但一1)。主前600年,約雅敬叛變。可是,直到主前597年,尼布甲尼撒才親自來對付他。約雅敬在巴比倫人抵達之前便死了。其子約雅斤繼位為王3個月,接著便被擄到巴比倫。以西結也是其中一個被擄至巴比倫的人。

其後,巴比倫人使約西亞的幼子西底家繼位為王。後來,西底家叛變,尼布甲尼撒領兵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87),毀滅了耶路撒冷城及聖殿,並且擄走了許多人。因為猶太人拜偶像的緣故,神的審判終於臨到他們的身上。

 

復興

然而,在審判的時候,神沒有忘記施憐憫。這點可以在個別的人身上得到證明。例如是忠於神的但以理、以斯帖,或者是身居政治要職的尼希米。又或許是那些在外邦生活環境下,得以安居興旺的人。此外,也可以從社群的層面顯明出來。神保守散居外地的希伯來人,並且在巴勒斯坦為他們恢復有組織的社會。

在被擄期間,猶太教成了一種生活方式,雖與他們的政治制度或崇拜中心分離,但卻開始冒升。猶太人終於脫離了拜偶像的情況。在沒有聖殿、祭司、君王或國土的情況之下,他們以神的話語作為社群的根基,以及重整旗鼓的據點。在這段期間,會堂發展成為團契、禱告及研經的地方。

神要在巴勒斯坦地復興以色列民族,與祂所「膏立」的古列的命運特別有關連(賽四十四28,四十五1)。古列是一位波斯王子,在主前559年興起,背叛當時掌管瑪代帝國的王朝。在他鞏固了自己的王位之後,便進行征服小亞細亞、迦勒底或新巴比倫帝王的事業。作為一個仁慈及有智慧的治國者,他批准被擄的百姓回到自己的國土,重建家園。在以斯拉記第一章,記載了古列王對猶太人下的詔書。當時大概是主前538年。因為這詔書,結果共有大約50,000人歸回到猶大(拉二64-65)

在重建國家的各種壓力之下,百姓只能建屋居住,然而,在重建聖殿的事上,他們只安設了殿的根基而已。終於,在先知哈該及撒迦利亞的督促之下,百姓繼續重建神的殿(拉五1)。他們在大利烏王一世在位第二年開始重建(主前521;該一1;亞一1),並且於其在位第六年完成重建聖殿的工作(主前515年;拉六15)

在大利烏王的兒子薛西斯之統治期間(主前485-465),在波斯帝國內有陰謀要消滅所有猶太人。那時,波斯正管治著猶太人的聚居地。幸而,薛西斯(以斯帖記內所記載的亞哈隨魯王)於他在位第三年(主前483;斯一3),要尋找一個新皇后,並且揀選了以斯帖,神透過以斯帖保存了她的民族。

薛西斯的兒子亞達薛西一世(主前464-424),在猶太人的歷史中亦有相當顯著的位置。他在位第七年間(主前458;拉七7),在以斯拉的帶領之下,第二批猶太人回歸到耶路撒冷。在亞達薛西統治的第二十年間(主前445年;尼二1),尼希米前往耶路撒冷監督重建城牆的情況。瑪拉基可能在亞達薛西統治末期時,寫下其預言。

在撒瑪利亞沒落及猶大被擄之後,剩餘在本土的猶太人與鄰近的異教徒通婚。他們的後裔成為撒瑪利亞人,是宗教及種族上的混合群體。這些人在猶大被消滅後的期間,搬移到猶大居住。他們自然不喜歡從巴比倫回來侵入他們已佔據的領土的猶太人。他們竭盡所能攪擾尼希米,以阻止他重建城牆。以斯拉及尼希米用盡了所有勇氣、方法及力量,始可以阻止歸回的猶太人與該地的混血百姓通婚。這樣的通婚,帶來的後果是猶太人和異族的同化及徹底消滅。

其後,一座撒瑪利亞聖殿建於基利心山上(大概於主前四世紀),它便成為撒瑪利亞人的敬拜中心。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之間的積怨,延續至新約時代(約四),並且積存至今。



[1] 艾威爾博士編,參考「以色列史」條目在《證主百科全書多謀體光碟增強版》,(台北:福音證主協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