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卷名

  《路得记》是《士师记》的附录,也是《撒母耳记》的前言。它得名于故事的主人公。希伯来语的专用名词都是有意义的,其他语种的圣经读者不了解这些意义,因为专用名词只是音译而不是意译。路得是一位摩押女子,她的名字自然不是希伯来语。我们不清楚这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有人认为它与动词“伴随”有关,故有“朋友”或“友谊”的意思。

  《路得记》向我们提供的不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位年青的寡妇对她婆婆的可贵情爱。路得的品格中所表显的爱非常纯洁,无私和卓越。她虽为摩押人,却接受了拿俄米的信仰,结果嫁给了犹太贵族波阿斯,成为大卫乃至于耶稣的祖先。

 

二、作者

  关于《路得记》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就象《但以理书》一样,有人把《路得记》的写作年代定得较早,而另一些人则把它定得晚得多。《犹太百科全书》提出了《路得记》写于被掳到巴比伦以后的看法。一些考证家认为《路得记》含蓄地赞成犹太人和其他民族的通婚,因为它记叙大卫源于这样的婚姻。他们认为《路得记》著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时代,以反对他们所定严格禁止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通婚的法律。主张《路得记》写于被掳以后的人提出了五个主要的理由:

  1、“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得1:1),这句话暗示写作年代较晚。

  2、在希伯来正典中《路得记》列于第三部分,暗示着写作年代较晚。

  3、书中含有一些亚兰语用法不可能出现在被掳前的文字中。

  4、《路得记》末尾的家谱体现了祭司学派的影响。

  5、得4:7中“从前”一词暗示脱鞋的礼节,以及赎土地和女人的规矩已不再实行。

  可是上面的理由却很不充分。因为“当士师秉政和时候”这一句话充其量只表明我们手头的《路得记》写于士师时期结束以后,并不一定写于晚得多的年代。有趣的是:最古的版本之一七十士译本把《路得记》附在《士师记》的后面,甚至没有另外的卷名,好象就是《士师记》的一部分或附录。至于《路得记》在现代希伯来正典中的位置,不能作为它写作较晚年代的证据。现代希伯来正典本身就定形较晚。《路得记》在早期版本中的位置是与钦定本一样的,列于《士师记》之后,有时还没有自己的卷名。至于考证家所指出作为成书较晚之证据的若干亚兰文用语,经仔细研究表明,这些用语也出现在其他已确证为被掳以前的著作中。《路得记》末尾处的家谱不足以证明它写于被掳之后,除非先假定摩西和约书亚著作的某些部分也写于被掳之后。“从前”一词可以暗示脱鞋的礼节,以及赎土地和女人的规矩已是过去的事情,但不一定是遥远的过去。事实上,许多学者经过仔细研究所得出的结纶是,《路得记》很可能写于被掳以前。关于《路得记》的著作年代,能说的无疑就是这些了。

  我们现有的《路得记》的书面形式,可能形成于大卫时代,与大卫统治的初期最为吻合。有人认为是撒母耳把路得的故事编篡成书,所以《路得记》置于《士师记》之后,《撒母耳记》之前(见士17:1;士18:29注)。以后的希伯来正典把它放在圣文集中是因为无法将它列在摩西五经和先知书。据《塔木德》所记,根据犹太传统说法,撒母耳不仅写了《撒母耳记》,而且写了《士师记》和《路得记》。《路得记》虽然不是预言书,仍有可能为最伟大的先知之一所著。

 

三、历史背景

  《路得记》的头一句话阐明了故事的背景: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但这句话还不够明确,因为在士师时代巴勒斯坦发生过不止一次的饥荒。不过我们把《路得记》最后几节大卫的家谱同马太福音第一章大卫的家谱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波阿斯的母亲是喇合。没有理由不认为她就是耶利哥城的喇合(见太1:5注)。所以《路得记》所叙述的事件似乎发生在士师秉政的早期。波阿斯的母亲既非犹太人,他也就有可能娶一个非犹太人的妻子。古代另一种传统说法把《路得记》的事件定在以利时代,约瑟弗斯就采纳了这种说法。

  《路得记》里所反映的风俗习惯、社会和政权状况,与《士师记》所叙士师时代的状况吻合。当我们研究《路得记》的细节时,就会把这一点看得更加清楚了。那种认为《路得记》中的饥荒发生在基甸时代的看法,可能性是最小的。因为书中没有说饥荒是军事入侵造成的(得1:1,2;参士6:3-6)。《路得记》没有提到战争。事实上拿俄米决定回家,是因为她听说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见得1:6注)。这里暗示饥荒不是由于战争,而是因干旱造成的。

  如上所述,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者把《路得记》作为《士师记》的附录,没有将它分开,也没有给它以自己的卷名。后来的七十士译本加上了“《士师记》的结尾”和“《路得记》的结尾”字样把两卷隔开。现在的希伯来正典把《路得记》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这是每年五个特殊节日在会堂里宣读的五卷经文之一。在希伯来语的旧约圣经中,这五卷经文的排列顺序是:《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和《以斯帖记》。《路得记》排在第二是因为它在五个节期中的第二个──五旬节──宣读的。

  前面说过,七十士译本的译者把《路得记》附在《士师记》之后。这与大祭司以利的时代十分吻合。在以利的晚年,撒母耳蒙召担任先知。撒母耳一生的一次重大举措就是膏立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士师记》最后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

  摩押当时位于死海东部,在亚嫩河与撒烈溪之间。其东面边界比较确定,系阿拉伯大沙漠。摩押是一块肥沃的高原,平均高出地中海平面3000英尺,高出死海平面4300英尺。虽有充足的雨水灌溉庄稼,高原上的人民仍以河塘补充其水源。许多古代所用的池塘已经毁掉了。过去的人口一定比现在多得多。圣经提到这里有许多城镇村落,说明古时候这里一定很肥沃。摩押地现在和古时一样,有良好的草场可供放牧牛羊。

  摩押人属闪米特族,是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的后代。他们的主神是基抹,似需献人祭(见王下3:26,27)。《创世记》19章记载了摩押人的起源,以后的情况我们知之甚少,直至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建立王国以前的一段时间里,亚摩利人占领亚嫩河北面的摩押地,可是以色列人征服了亚摩利人,占领了这块原先属于摩押人的土地(见民21:26;士11:12-27;见民21:13;民22:1注)。当西拨的儿子巴勒看见以色列人安营在摩押的边境上,就与亚摩利结盟,请背道的先知巴兰来帮忙。

  拉美西斯二世刻在拉克色(Luxor)一座雕象底部的碑文中吹嘘自己征服了摩押。以色列人曾受摩押王伊矶伦压迫,伊矶伦有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帮助。后来以笏刺杀了伊矶伦,摩押人的轭就打摔了。扫罗王曾击败过摩押人,但没有征服他们(撒上14:47),因我们发现大卫在被扫罗追逐时曾把父母交给摩押王保护(撒上22:3,4)。大卫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所以他逃避扫罗王时会把父母交给摩押王保护。但大卫和摩押人的友谊并不持久。当大卫作王以后,就与摩押人交战,彻底击败了他们。

  古代巴勒斯坦有两个伯利恒,一个位于西布伦地,一个位于犹大。为了防止混淆,《路得记》的作者在一开始就提了两次,说拿俄米和她丈夫以利米勒及其两个儿子的故乡伯利恒就是犹大地的伯利恒(见得1:1,2)。《约书亚书》19:15所提到西布伦的伯利恒是西布伦所承受的十二座城池之一。在巴勒斯坦的北部据认为是伯利恒的原址上,现有一个小村落,这就是引起我们关注的犹大伯利恒。该村落现约有一万居民,在耶路撒冷南面5英里处,海拔2350英尺。它位于从西至东的山嘴上,在希伯伦到南方的大路旁。这是一个天然的有利地形,在大卫的时代由一支非利士人的部队驻守(撒下23:14;代上11:16)。

 

四、主题

  记叙文有散文体和诗歌体两种。诗歌体的记叙文其主要目的不是向我们提供史实,而是激发我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情感。诗歌是以诗体来写的,但希伯来诗歌的一个特点是讲究思想上的平行,而不是格律和韵律上严格的平行。这种特点有时也表现在希伯来的散文中。所以希伯来文学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主题思想的性质,而不是表达的方式,希伯来的诗歌构成了民族史的若干部分,在叙史中占有适当的地位。要欣赏圣经的文学就必须了解圣经作者用来叙史的各种体裁。

  《路得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直系祖先的情况。弥赛亚将从大卫的后裔中出来。基督最终要成为属灵以色列国的君王和永恒上帝之国的领袖。惦讲到自己的国是天国,以别于属世的国度。《路得记》就是这样在圣经关于基督来所要建立之国的阐述中,提供了喜人的一环。

  同时《路得记》展现了一幅非常动人的画面,说明了理想家庭的福气。安息日和家庭的制度,是从人类堕落以前传下来的。上帝亲自在头一周的第六日设立了家庭,第七日设立了安息日。安息日不是犹太人的,因为创造主自己说过:“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2:27)。安息日和家庭一直是撒但特别攻击的目标。

  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题目,可是都比不上路得和她婆婆的关系那么动人。拿俄米在摩押地寄居了十年,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死了,她听说犹大地又有了粮食,就决定回去。路得带着一种对于拿俄米和她自己都是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挣脱了故乡和亲人的一切纽带。她最后看了一眼故乡摩押肥沃的土地,满怀深情地对拿俄米说:“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上帝的真子民联合,敬拜天上的上帝。这种对她婆婆的献身精神,使她后来成为许多伟大人物的先祖;有以色列最优秀的诗人大卫;有最聪明的人所罗门;有第二个摩西所罗巴伯,还有大卫的子孙弥赛亚。最后,路得的故事还透过日常生活的事情表现出信心、虔诚、勤劳、仁爱的卓越范例。

  所以《路得记》不仅是希伯来文学的一颗令人喜爱的宝石,而且对基督家谱的一部分作了有意义的说明(见太1:4-6)。以色列人应当通过《路得记》的研究,明白上帝拯救各国人民的计划,就是那些象路得那样接受上帝的人。上帝的品格已通过惦的仆人向他们显示。上帝的计划是有许多的人在品格上发生这样的变化,为担任基督永生国度的公民作好个人的准备(见《天路》290页)。

 

五、纲要

(一)侨居摩押 得1:1-18

  1、拿俄米失夫丧子 得1:1-5

    1) 犹大发生饥荒  1:1

    2) 以利米勒, 拿俄米两个儿子前往摩押 得1:2

    3) 以利米勒卒 得1:3

    4) 两个儿子的结婚及去世 得1:4,5

  2、拿俄米打算回国 得1:6-14

    1) 回家的原因 得1:6

    2) 建议媳妇留下 得1:7-9

    3) 上述建议的理由 得1:10-13

    4) 两位媳妇的不同决定 得1:14

  3、路得决定与婆婆同去 得1:15-18

    1) 拿俄米对路得的劝告 得1:15

    2) 路得动人的回答 得1:16,17

    3) 拿俄米同意 得1:18

(二)旅程和到达伯利恒 得1:19-22

  1、伯利恒人欢迎拿俄米和路得 得1:19

  2、拿俄米的回答 得1:20,21

  3、他们到达的时间 得1:22

(三)路得遇见波阿斯 得2:1-23

  1、路得在波阿斯田里拾麦穗 得2:1-7

    1) 拿俄米有一个亲戚 得2:1

    2) 路得去拾麦穗 得2:2,3

    3) 波阿斯的监管对他讲起路得 得2:4-7

  2、路得与波阿斯交谈 得2:8-13

    1) 波阿斯恩待路得 得2:8,9

    2) 路得询问蒙恩待的原因 得2:10

    3) 波阿斯述说他所听到的路得的贤德 得2:11,12

    4) 路得表达谢意 得2:13

  3、就餐和下午的工作 得2:14-17

    1) 路得留下来吃饭 得2:14

    2) 路得特别蒙优待以及下午拾麦穗 得2:15-17

  4、路得回到婆婆处 得2:18-23

    1) 路得带回大麦和食物 得2:18

    2) 拿俄米问路得到哪里去了 得2:19

    3) 拿俄米说波阿斯是一位近亲 得2:20,21

    4) 路得以后拾麦穗的安排 2:22,23

(四)拿俄米设法帮助路得成家 3:1-18

  1、拿俄米告诉路得她的打算 得3:1-5

  2、路得实行这个计划 得3:6-13

  3、波阿斯给路得的礼物和指示 得3:14,15

  4、路得回婆婆处 得3:16-18

(五)路得怎样成为大卫的曾祖母 得4:1-22

  1、波阿斯提议那位主亲的亲属赎以利米勒和产业 得4:1-6

  2、那人拒绝后, 波阿斯提出要赎 得4:7-12

  3、拿俄米和孙子俄备得 得4:13-17

  4、大卫祖先的家谱 得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