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一课

上一篇   下一篇

                                                                             引言

经文:撒下七:8 - 16(大卫之约)

主旨:认识《撒母耳记下》的背景、作者、文体、内容、主题、简纲等项目。

1。《撒母耳记下》在旧约正典的地位:

根据犹太传统,希伯来文旧约圣经是以三部分组成: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卷。

律法书(Torah)是摩西五经;

先知书(Nebiim):

前先知书,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上下、列王记上下;

后先知书,有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小先知书;

圣卷(Ketubim)是诗篇、箴言、约伯记、雅歌、路得记、传道书、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历代志上下。

所以,《撒母耳记上下》被列为前先知书的第三卷,前先知书所记载的是以色列人从征服和定居迦南到王国建立和灭亡的历史。撒母耳记上下原来是一卷书,不分上下。分上下两卷始于主前二、三世纪的希腊七十士译本( 旧约的希腊文译本 Septuagint LXX),理由很可能是原稿写在蒲草纸或皮纸所做成的卷轴,通常不会超过三十五尺长。刚好是一本上集或下集的长度,就好像新约两本最长的书,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各用 了三十一尺或三十二尺的蒲草纸写完。 同样的道理,《列王记上下》和《历代志上下》都从原来的一本分为两卷。七十士译本还把《撒母耳记上下》分别起名叫《王国史一》和《王国史二》;《列王记上下》则称为《王国史三》和《王国史四》。希伯来文圣经是在十六世纪才沿用七十士译本的分法,把撒母耳记分为上下两卷。

至于英文圣经的排列法,则是根据七十士译本。这种译本将旧约分为摩西五经、历史书(书 - 斯)、诗歌书(伯 - 歌)、先知书(赛 - 玛)四大类。《撒母耳记下》被列为历史书的第五卷,在《约书亚记》、《士师记》、《路得记》和《撒母耳上》之后。

2。《撒母耳记下》的年代:

不管是根据出埃及早年派或晚年派的说法,圣经学者大致上都同意撒母耳、扫罗和大卫是出现在主前十一世纪到十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撒母耳和扫罗的日期较难确定,但大卫的日期就比较少争议。

撒母耳:1062 - 1042 BC  (20年)

扫罗  :1042 - 1010 BC (32年)

大卫  :1010 - 970 BC(40年)

参考文件:《各人任意而行之士师记》第一课。

3。作者和著作日期:

按犹太人的传说,巴比伦《他勒目》(Talmud)记载:“撒母耳写了以他为名的书,至少到《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五章一节他死以前的事,并《士师记》。其余由先知拿单(撒下十二:1)和迦得(撒下二十四:11)所补充。”代上二十九:29 - 30 又说:“大卫王始终的事,都写在先见撒母耳的书上和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上。他的国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以色列并列国所经过的事,都写在这书上。”

有人根据撒上二十七:6 “当日亚吉将洗革拉赐给他(大卫),因此洗革拉属犹大王,直到今日。”认为当时犹大和北国以色列已经分开了,所以作者生活在王国分裂后不久,因此本书是在所罗门王死后才写成的。也有人认为书中大部分是在撒母耳死后才完成(撒上二十五:1,二十八:3)。不过我们还是认为《他勒目》和代上二十九:29 - 30 的说法比较可信。当然我们也不否定书上的一些资料是经过王国分裂后的一位或多位作者,根据史官的记录(撒下二十:24)、雅煞珥书(撒下一:18)和有关大卫生平的书(代上二十九:29)而编写。整个编写过程都有着圣灵的指引。

4。写作目的:

《撒母耳记上下》详细记载了主前十一世纪到十世纪,由士师末期至大卫末期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撒母耳记上》是以色列从松散的支派联盟转变为君王制度的过渡时期 ;《撒母耳记下》则是大卫王朝建立和得到巩固的时期。作者编撰这段历史,目的是要指出为何以色列民厌弃耶和华上帝为他们的王,扫罗王如何被立和最终被废,以及大卫王国的兴起和扩张。从神权制度转变为王权制度的过程中,作者要我们把眼光集中在三个重要的人物:撒母耳奠定了王国的基础,为它准备了一切;扫罗试图建立王国,却失败了;大卫才是合神心意的王,是他建立并扩张了王国。

但正如其他历史书一样,作者不是单单为了编撰历史而写的;对他来说,上帝是掌管万事的上帝,是历史的主,主动权是在上帝的手中,是他自己借着所拣选的大卫,将王权移交给以色列国。他要借着大卫一系的王朝,管理百姓,并且和他立约(撒下七:11 - 16),从他的后裔中,耶稣在以后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建立弥赛亚王国,直到永永远远。

5。历史背景:

从主前十四世纪开始,在迦南的以色列支派同盟时常遭受四邻的外邦敌人,如摩押、亚扪、米甸、非利士人的欺压,虽然不时有兴起的士师拯救他们脱离抢夺他们的人,但平安的日子过了不久,他们又再深陷叩拜别神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主前十一世纪末,士师时代已到了尾声,这时的以色列在政治、道德、灵性方面皆陷于无政府状态,各人任意而行。上帝在这时候兴起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奋兴百姓的灵性生活,但在他年迈时,百姓还是弃绝耶和华,要求撒母耳另立一个王治理他们。扫罗就在这种情况下被上帝拣选膏立为王,但由于他僭越祭司的职分,不服从上帝的吩咐,被上帝废弃,另选一个合神心意的大卫为王。《撒母耳记上》以极大的篇幅记录大卫在南地的逃往生活,那是因为扫罗嫉妒他,追杀他的缘故。《撒母耳记上》以扫罗和他的孩子被非利士人击杀在基利波山作结束。

6。内容概要:

《撒母耳记下》以大卫得知扫罗和孩子的阵亡,悲痛欲绝,为他们作哀歌作开始。此后,大卫得犹大支派的支持,被膏立为犹大王,建都于希伯伦。平定了扫罗家残余分子所搞的七年内乱后,大卫登基成为全以色列的王,建都耶路撒冷,并把约柜搬到京都。接着,大卫与周围的邻国争战,建立了国势一时无双的大卫王朝。上帝也跟他立约,应许大卫之家及宝座永不缺王,国权永存,此为“大卫之约”。

大卫虽是一个合神心意的王,但他不是一个完全人。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在品德上失足成千古恨。他淫别人之妻,再犯杀人亲夫之罪,虽然诚心悔改得到上帝的赦免,却要担负其后果。大卫之家有子暗嫩乱伦其妹,有押沙龙阴谋造反,大卫自己也要下位出走,妃嫔被子奸污。国家方面,大卫也要面对示巴的反叛,以色列众支派和犹大支派之间的争论。此书最后以大卫作人口普查,把他对上帝的依靠转移到人的身上,以致上帝惩罚他的百姓作结束。

7。简纲:

A。大卫在希伯伦    撒下一至四章

B。大卫的兴旺    撒下五至十章

C。大卫的失败

    个人的失败    撒下十一至十二章

    家庭的失败    撒下十三至十八章

    国家的失败    撒下十九至二十章

D。大卫的晚年和余事    撒下二十一至二十四章

8。文体:记述体

默想:

在《撒母耳记上》,大卫有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颠沛流离的旷野流亡生涯,他在那里受试炼,受装备。

在《撒母耳记下》,时候到了,大卫登基为王。

郭沫若说:“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甲申三百年祭》)譬如,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他不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他先收拾了韩信,采用了萧何的意见,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把他斩首在常乐宫,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武将的威胁除掉之后,接着就要对付宰相的过大权力了,刘邦借故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总之,像刘邦这样的野心家是不可能会容忍身旁有猛虎酣睡,他必须要除掉每一个对他有威胁的人才会放心。

中国帝皇不认识耶和华,他们是靠双手打天下,皇权在手之后,当然会想尽办法来巩固。刘邦是这样,朱元璋也是这样,他们在登基前后,简直判若两人。

大卫王又如何?大卫是上帝所拣选,取代扫罗作以色列王的。虽然扫罗早已被废,大卫在逃亡过程中也有两次机会可以把扫罗置于死地,但他不敢动扫罗一根毫发,因为扫罗是耶和华的受膏者。那么在他登基之后,我们会看到他的另外一张面孔吗?请跟我来一同查考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