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示:先把撒母耳记下全书读一遍,再重读一至六章。
圣经的文体是那样充满着启导及伦理的因素,以至它所有关于人物及历史的记载,都因着其道德的目的和用活生生的例子来教导的真理而显得尊贵无比。因着这个原故,预言和历史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历史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预言,不单使我们可以读史以明今,也可以叫我们预测到将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圣经成了一个画廊,叫最愚拙的人都可以从其中得到教训,终其生不能忘怀。画廊中的画,每一笔触,每一特色,都深具意义的,我们要小心观摩。
——皮尔逊博士
大卫王朝纪
很明显的,撒母耳记下是一本大卫王朝纪。它是以大卫在犹大登基开始(紧跟着扫罗之死),而以大卫临终前的一段日子作结束。因此,本书所包括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年左右——那是大卫统治期间。第五章四至五节说:「大卫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在位四十年。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零六个月,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和犹大王三十三年。」因此,我们若记紧撒母耳记下是大卫四十年统治的记录,也就很有帮助了。
著者
撒母耳记下到底是谁写的呢?事实上圣经没有明文可稽考,当然,比较稳妥的看法仍是这样:撒母耳既写了前二十四章的撒母耳记上,而到二十五章就记载撒母耳的离世,下面的就不可能是他写的了;而从历代志上二十九章二十九至三十节看,撒母耳记下可能就是拿单和迦得写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撒母耳上下二书,本来是一本的,现今之分法只是由七十士译本才沿袭下来。尽管有人认为「把一书分为二,是完全没有理由和不需要的」,但我们却感到这个分法非常有益,它可以把大卫统治的四十年分开来独立处理,叫读者更留意它的重要教训。
我们知道,大卫才是真正君主政体的创始者、宗教敬拜的复兴者,旷代的英雄、统治者,及诗人。他在犹大的王朝一直延申到被掳期。弥赛亚既从大卫而出,以全书来记载他的事迹就相当合理了。
悲惨的分割
撒母耳记下明显是分为两段的;它之所以明显是因为大卫的罪,那是记在全书的中间——第十一章,亦是发生在他统治期的中叶——约在前二十年之末,这分割真是够悲惨的。在那罪之前,大卫是所向披糜的,但之后,一切羞辱、家破、逃亡,接踵而至。在书之前半部,我们为大卫奏凯歌,但到后半部,我们禁不了要为他唱哀歌了。
我们要好好记着,撒母耳记下是分为两部分的,各占十二章,而记载着大卫犯罪和悔改的十一、十二章应归入前半部分,因为他的失败都是因为前期的成功、版图扩大、列国归服,他就在太阳平西时起床。心既不儆醒,被引诱以至失败就是必然的事了。在十二章之末记载了大卫攻取拉巴——亚扪人的京城,那是本书最后一次的胜利。
我们试用一表来把本书的大纲分别出来:
撒母耳记下
大卫王朝纪
罪使凯旋变作烦恼 Ⅰ大卫的凯旋(一~十二) 一~六:在希伯仑作犹大王(内战时间——七年) 七~十二: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王(征服列国——十三年) Ⅱ大卫的烦恼(十三~二十四) 十三~十八:家内之烦恼(暗嫩的罪至押沙龙之乱) 十九~廿四:国内之烦恼(示巴之乱至瘟疫之灾) |
属灵的中心信息
本书最重要的属灵信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罪使凯旋变作烦恼。或是我们可以把本书的信息分为两部分;信心的胜利,和犯罪的烦恼。撒母耳记下强调一件事实:不管是君王或布衣,达官或小民,敬虔的或不敬虔的,罪恶必结出苦果,福杯必成苦杯。罪是一切恩典的毁灭者。一颗树的树干若给虫蛀通了,尽管外面还是枝叶繁茂,它的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不然的话,也会枝叶脱落,只馀枯桠了。没有犯罪而不受苦的;我们真要逃避它像逃避吸血蝙蝠一样。我们留意叫大卫跌倒的是什么罪——眼目的情欲所引至的奸淫,然后进一步是谋杀,这是犯罪的晋级,且是必然的。让我们像约伯一样,跟我们的眼睛立约,要远离那些引诱人的,我们本质上不要自以为坚强,若向引诱的让第一步,那无疑是拥抱荆棘,抢夺苦杯!
重要的事实
我们不会一章一章的讨论,但本书内几个重要的事实,却要详加讨论。
在希伯仑的大卫
大卫在希伯仑统治了七年零六个月,那时,其他支派还未接受他为扫罗的继承人,因此他的统治亦只限于犹大。扫罗的元帅押尼珥拥立扫罗有病的儿子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王,以对抗大卫,很多支派就在押尼珥的威势下,归降于伊施波设。
押尼珥之对抗大卫,实在愚不可及,大错特错了。在希伯来人的王朝递嬗中,父死子承的原则是没有的,就算是可以,扫罗之嫡系继承者应该是米非波设,而不是伊施波设。米非波设是约拿单的儿子,约拿单曾为大卫的缘故而放弃他自己和家中一切的权利。
押尼珥和以色列的罪还不只如此,他们明知大卫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是继承扫罗的;我们姑且听听押尼珥和伊施波设的争吵:「我若不照着耶和华起誓应许大卫的话行,废去扫罗的位,建立大卫的位,使他治理以色列和犹大,从但直到别是巴,愿神重重的降罚与我。伊施波设惧怕押尼珥,不敢回答一句。」(三9~10)
不久,押尼珥对各支派的长老说:「从前,你们愿意大卫作王,治理你们,现在你们可以照心愿而行,因为耶和华曾论到大卫说,我必藉我仆人大卫的手,救我民以色列脱离非利士人,和众仇敌的手。」(三17~18)再不久,众支派对大卫说:「从前扫罗作我们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五2)押尼珥和以色列自己说的话,就成为他们的控罪。
我们会问,早期押尼珥和以色列为什么会拒绝跟从大卫?其中之一原因可能是押尼珥知道大卫身边已经有许多出名的「大能的勇士」,他深恐自己崇高的地位会受到影响,于是就弃明投暗。
而以色列之所以拒绝大卫作王之其中一原因,可能是大卫在逃避扫罗的时候,曾经投向以色列人的死敌——非利士人,他们一时不明大卫的意向。
大卫处理这件事的态度,非常值得钦佩,他没有以武力来强夺江山;他知道神已经立他作全国的王,他就不愿越过神来行事,宁可等候神的时间(二1),从过往与神交往的经验,他知道神必不会叫他落空,他就愿去到希伯仑登基,那是亚伯拉罕的古城,是犹大的京都,跟着的岁月,「扫罗家和大卫争战许久,大卫家日见强盛,扫罗家日见衰弱。」(三1)
这时百姓看见强弱的悬殊——优柔寡断的伊施波设和如日中天的大卫。大卫的政府坚强而稳定,民生富足,他的工作节节胜利(二12~32),百姓自然就归附大卫了。
第五章十分重要;大卫终于作了以色列人的王,他就迁都耶京。以色列众首领拥立大卫为王的说话,感人弥深:「我们原是你的骨肉,从前扫罗作我们王的时候,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五1~2)。由此,我们知道大卫作以色列王,起码是出于三个原因:
(1)他的王权:「我们原是你的骨肉。」
(2)他的明证:「率领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
(3)神的保证:「耶和华也曾应许你说:你必牧养我民以色列。」
这本身就是一信息,告诉我们基督就是我们生命中的王:
(1)他的王权:他是我们「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2)他的明证:他为我们得胜了死仇——撒但,释放我们得自由。
(3)神的保证:「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已经赐给我了。」
他要肩负我们,作我们的管理者,我们能否说,我生命的管理权都在他的肩膊上呢?
新的中央政府
尽管希伯仑是犹大的京城,但要作全以色列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就未免太偏南一点。现今大卫既统一全国,他就一定要迁都于耶路撒冷,那处地处中央而略偏南;大卫之所以选中该地,可能是他不欲离开最可靠的犹大支派太远,他自己就是属犹大支派的。
那时候,耶路撒冷还叫耶布斯(代上十一4)是个难攻易守的城,这优点大卫当然是深知其重要性的。它之所以称为耶布斯,是因为那是耶布斯人的根据地,他们仍据守在高山上,即锡安山,而在山下,亦即是城中,是便雅悯人与耶布斯人混居的地方。
耶布斯人曾讥笑大卫,说他「决不能进这地方」(代上十一5)。这个天险十分难取胜,耶布斯人据守已久,他们认为这是牢不可破的山寨。无怪乎耶布斯人对大卫说:「你若赶不出瞎子,瘸子,必不能进这地方。」(五6)但他们心底却想:「大卫决不能进去。」(五6)
大卫可以进去!他取得那城,他说:「谁攻打耶布斯人,当上水沟攻打我心里所恨恶的瘸子,瞎子。」耶布斯人更放恣地说:「在那里有瞎子,瘸子,他不能进屋去。」谁是这些大卫心中恨恶的瞎子,瘸子?他们不是盲的或跛的人,因为大卫并不恨这种人,大卫对他们只有同情和怜悯,看他对米非波设的例子就知道。再说,用瞎子和瘸子来守城,不太荒诞一点吗?原来那是耶布斯人的神只。
他们的意思是,大卫若要攻取那城,就先得要把他们的神只挪去,大卫既永无可能挪移他们的偶像,大卫就永无可能取得那城。很可能耶布斯人把他们的偶像搬出来,嵌在石头上——他们的偶像是铜铸的——所以说:「他不能进屋去。」
后来约押上去了,他是第一个人攻取耶布斯的,整件事记在历代志上十一章六节里。由那时起,锡安山成了「大卫城」(代上十一7)。而耶路撒冷亦成了以色列的京城,耶京不单只是以色列人精神中心,也是历史上的名城,世界上最美丽的古城之一。它日后的荣耀,必比以前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