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一课

上一篇   下一篇

 总论

列王纪上下两卷圣经的内容,是继撒母耳记专论以色列“君王时期”的历史;历代志上下两卷,也是同样的注重这时期的事迹,只是历代志上开始的部分特记选民的家谱及血统的来源,从始祖亚当起,以九章的篇幅记载选民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所行的事迹。自第十章起是论述君王统治时期的历史,与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内容共同的部分很多。因此,我们要研究以色列君王统治时期的历史,需对照、查考列王纪与历代志两卷,以便更加以明晓其中的事迹及教训。

这两卷书都是以色列民族史的重要部分,惟其写法有些不同。历代志上所记述的是从亚当,直至所罗门止;列王纪与历代志下则由所罗门,直到以色列民被掳于巴比伦为止。

列王纪是在以色列民被掳以前写的,历代志是被掳以后写的。列王纪上、下是由先知的立场,以政治的观点,所看的选民之历史。而历代志则以祭司的立场观察,记述选民宗教方面的历史。因为有这种差别,因此这两卷书所论的重点有些不同。列王纪系记载犹大和以色列诸王的王位、政治、性格与君王之死亡等;历代志则仅提到犹大诸王及其所行事迹之成败,并神如何教训、领导、护佑和责罚,至于以色列诸王之事迹,只是与犹大国有关时略提之外,其余则没有记下。如王上12-14章论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耶罗波安的事,在代下则只有两节提及他。(代下1114-15),这是因为他作王之后,犯了大罪,对犹大国有所影响才提到他。

我们要研究列王纪与历代志的真理,必须先了解下列三点,以便洞察其中要义。

一、两个人治之国(犹大和以色列)

全部圣经有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真神造人,人要依靠他,信从他,顺服他,

敬畏他,人若遭遇任何困难、危险、或引诱时,更要专心信靠他,因信靠神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以色列国是神治的国家,不是人治的国,必须以神为王,顺从他的治理,才能永远蒙福。若弃绝神,不以神为王而顺服他就必失败。

士师时代,因为以色列民不信靠神,不以他为王,神就藉着仇敌的侵略和压迫来惩罚他们;等他们呼求的时候,神才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但在最后的一位士师撒母耳离世之前,以色列民竟公然反对神作他们的王,请求撒母耳为他们立王,神明明告诉撒母耳说:“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87

因为百姓不听神的警告,神就按他们所愿的,为他们立人为君王,以色列就成为人治的国家。因为这不是神的原意,所以立人为王的以色列国,经过不久,到了所罗门王死后便失败而分裂了;后来更因战争大惨败而至灭亡,土地变为荒凉,人民被掳到巴比伦去。神藉着先知何西阿对百姓所说的预言,更明显的提醒他们所求立的君王,是要毁灭这国的(何139-11)。

二、两种王位(以人为王与以神为王)

为了要发现列王纪、历代志两卷书的永久价值,我们必需将两种王位存记在心里——即在地上有相继为王的诸王(人),在天上却只有一位王(神),由下列经文,便可明白:

“神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诗114)“神作王治理万国,神坐在他的宝座上。”(诗478)“神永永远远为王,外邦人从他的地已经灭绝。”(诗1016)。

在研读这两卷书时,我们必能更详细的看出属地的王,并看出他的言行和意念;另一方面更须藉着先知的话看明属天之王的工作和他的言行和意念。

三、两种先知(真先知及假先知)

在以色列国的君王时期,也有许多先知出来教训百姓。但先知有两种,正像今日有两种不同的传道者。有些是属神的真先知,由神选召他来作他的工作,神要他将神的信息传给百姓,这些先知是忠于神的,为此使命,不顾逼迫、患难和讥诮。也有些假先知,他们自称是神的先知,为神传信息,他们却讲那些百姓所喜欢听的话,而不传他们需要听的神的话。假先知因为怕得罪百姓,不敢讲到罪的刑罚,不劝勉背逆的人促使他们悔改归向神,只轻轻忽包围的医治百姓的捐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614)。

圣经是由神所默示的,是为了教训我们写的(罗154)。我们研究以色列君王时期这两卷历史书可明白当时的百姓和君王的生活和行为,可以多学习其中的教训。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神如何待国家,他也照样待个人,我们岂可不慎。

列王纪上下的历史期间,自主前1022年所罗门登位至586年亡国,百姓被掳巴比伦,共430年;历代志的历史期间,因为是自亚当开始,故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长久时期包括在本书内。

 

习题

一、            列王纪与历代志在历史方面论以色列的那个时期?

二、            以色列的君王时期如何开始,如何结束?

三、            列王纪与历代志两书有何关联?

四、            列王纪与历代志两书各从什么观点写的?

五、            两书之内容有何异同?

六、            研究列王纪与历代志的目的何在?

七、            研究此两书可学到那些重要真理?

八、            列王纪与历代志的历史期间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