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7·

上一篇   下一篇

                                                      受管教而回轉

歷代志下33:1-20

 

「管教」具有約束的作用,管教的用意就是要人的行為被規範在一定的範圍裡面,但「管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許多學校老師感嘆學生越來越難管教了,一方面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只要聽說老師管教了自己的孩子,就要跑到學校跟老師理論。而做父母的也越來越不知道要怎麼管教孩子,因為有可能在管教中,被別人看見而去檢舉虐待兒童。一個越來越不能接受「管教」的社會,只會越來越混亂。

 

這幾天非典型肺炎的發展情況讓我們很憂慮,原本我們還在沾沾自喜的說,台灣控制得很好,沒想到一下子要把一個大型的公家醫院封鎖起來,而在這個防堵傳染的措施中,我們看見這個社會不受「管教」所造成的混亂。連外國人都把台灣定義為「失去控制」了,因為他們看見對抗疾病第一線的醫院員工,抗議被隔離起來,這是在其他國家看不到的。

 

「管教」有許多方式,當人無法在理性的管教下回轉,往往會受到更大的苦楚,然後在經歷親身的痛苦之後,才懂得該回轉了。今天我們從聖經中所看的人物,就是一個經過痛苦管教才回頭的人。

 

一、每一個人都會有犯錯的可能

 

根據聖經學者的研究,瑪拿西做王五十五年的前十年,是和他父親希西家共同執政,這個意思就是,瑪拿西真正獨立掌權是從他二十二歲開始。按照聖經之前的記載,希西家在執政第十四年的時候生了重病,後來神答應再給他十五年的壽命。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很有責任感又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年日的人,對於將來的事,一定會盡力去做最好的安排。所以希西家讓瑪拿西在十二歲登基,跟著他在朝廷中處理國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提早訓練下一個接班人,希望瑪拿希將來能夠繼續他的責任,把猶大國治裡好。

 

從這樣的一個背景來看瑪拿西,我們可以說,瑪拿西不但受了最好的教育,而且有很好的榜樣可効法。雖然在他二十二歲左右,訓練他的父親離開世界,但在他最重要的成長及學習階段,瑪拿西沒有被忽略過。希西家是一個勤政、愛民、愛上帝的君王,照理來說,他用十年特別調教的瑪拿西,應該不至於和他的期待有太大的距離,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按照聖經所記載的,希西家生前從猶大國努力除去和拜偶像有關的事物,瑪拿西幾乎又全部引進猶大國裡面,第九節說:『瑪拿西引誘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當我們看見聖經對瑪拿西行為的紀錄時,要問一件事情,難道一個敬畏上帝的父親,沒有辦法藉著身教和言教讓兒子保持走在正路上嗎?

 

如果我們同時比較猶大國幾個王的表現和成長背景,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成長背景不一定會決定他的表現。瑪拿西的父親希西家,以信仰來說,他的父親亞哈斯是一個拜偶像非常厲害的人,但希西家卻是一個猶大國有史以來,很難得的一位敬畏上帝的王。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讓我們看見每一個人都有犯罪的可能性。不管我們有多好的背景和教育,如果沒有堅持正確的方向,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經過管教才懂得走正路

 

今天的經文第十節說:『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他們卻是不聽。』在列王紀下二十一章描述瑪拿西的罪行說:『瑪拿西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使猶大人陷在罪裏?又流許多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從這邊直到那邊。』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說法,列王紀下所說的「無辜人」是指先知以賽亞,當瑪拿西真正掌權以後,離開他父親所行的道,當時年紀已經很大的老先知以賽亞去指摘他,結果瑪拿西叫人把以賽亞放到一棵中空的樹裡面,然後用鋸子連樹帶人鋸成兩截。

 

不久之後,亞述帝國的軍隊又來攻打耶路撒冷,這一次不是亞述王親自領兵前來,而是派遣將帥來攻擊耶路撒冷。這一次的攻擊聖經只記載結果,瑪拿西被亞述人用對待動物的方式給俘虜到巴比倫去,當時候的巴比倫城是亞述帝國所佔領的一個城市。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亞述人沒有把瑪拿西帶到他們的首都尼尼微,而帶去一個被佔領的城市,目的在於警告猶大國和巴比倫不要結盟對抗亞述。但從聖經的角度來說,這是神給瑪拿西的管教,當瑪拿西受到羞辱帶到巴比倫之後,聖經說他在上帝面前極其自卑的禱告認罪,十三節說:『瑪拿西這纔知道惟獨耶和華是神。』

 

上帝聽了瑪拿西的禱告,不久之後他就得到釋放回耶路撒冷。瑪拿西真的痛改前非,把過去得罪神的地方都改了。除掉所有的偶像和祭壇,帶領百姓向耶和華神獻祭。瑪拿西是一個經過管教才懂得走正路的人,受苦是上帝對他管教的方法。希伯來書1211節說:『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沒有人喜歡「管教」,因為我們受「管教」的時候,只會有愁苦的感覺,但當我們經過管教之後,如果能夠學會按神的心意生活,愁苦自然會過去,平安會成為我們的標誌。如果我們時常被愁苦的感覺充滿,或許需要檢視一下自己所走的路了,雖然不是做那種作姦犯科的事,但對屬於神的人來說,當我們走上不討神喜悅的道路時,為了愛我們的緣故,祂會管教我們,讓我們在愁苦中去思想自己的作為,是不是有得罪神的地方,好叫我們有回轉的機會。不要把受管教時的痛苦,當成不好的事。就如同上帝為我們造的身體,每當我們身體受到病毒細菌的侵犯時,上帝就用痛苦來提醒我們,要趕緊去處理身體裡面的問題。

 

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瑪拿西經過管教做了徹底的悔改,他的悔改不是只有在向神禱告時的悔改,而是在實際的行動上證明他的悔改。當他從巴比倫被釋放回到耶路撒冷之後,他按照他父親在位時所做的,一方面加強猶大國的國防力量,另一方面就是帶領猶大國全國百姓敬拜神。

 

瑪拿西一共在位五十五年,是猶大國所有君王中在位最久的一位,按照歷史的資料來計算,派兵把他俘虜到巴比倫的亞述王,大約在他做王的第二十八年之後才繼位的,瑪拿西最快受到管教的時間是在他執政期間的後半段,一個做王超過二十八年的人,還是能夠在受到管教之後做改變的。有許多人把固執的程度跟年紀和資歷當成正比的關係,對於那些不肯改變的人用「老固執」來形容,從瑪拿西的例子上來看,「老固執」不應該指年紀大或資歷深的人,而應該指經過管教還是不願意改變的人。

 

我們中國有一句成語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一句話出自戰國時代,楚國一個叫莊辛的大臣。楚襄王平常喜歡跟一些提供吃喝玩樂的小人在一起,莊辛勸不了他,就暫時離開楚國避難去了,果然不久以後秦國侵略楚國,楚國大敗,楚襄王流亡時,把莊辛找回來,表示很後悔沒有聽他的話,莊辛就用亡羊補牢的比喻告訴他,只要肯回頭,還是來得及的。

 

對瑪拿西來說,他的莊辛是以賽亞,但以賽亞沒有莊辛幸運,以賽亞死在瑪拿西的手上,但以賽亞對瑪拿西所說的話,在他遭受痛苦的管教時發生作用了。瑪拿西在痛苦中向神真誠的悔改,神就讓他得到釋放,回到耶路撒冷繼續做王。

 

瑪拿西在猶大國十九個王當中,在位最久,聖經對他記載卻只有一個重點,這個重點就是他的悔改,他的悔改不單單在神面前自卑懇求,同時包括了苦難過去後的行動。願神幫助我們,有一個受教的心,當神透過痛苦來管教我們時,願意及時回轉過來,行神要我們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