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要: 1 约西亚执政为善。3 他捣毁偶像。8 他采取措施修复圣殿。14 希勒家发现一本律法书;约西亚派人向户勒大询问上帝的旨意。23 户勒大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但要推迟到约西亚以后。29 约西亚让人在严肃会上宣读律法书,在上帝面前重新立约。

 

1 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

 

  第34章和35章记录约西亚的统治。其顺序上大部分与王下22章和23章相同。《列王纪》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律法书发现以后道德和宗教的改革(王下23:4-20,24-27),简要提到了圣殿的修复(王下22:3-7),逾越节的庆典(王下23:21-23),以及与尼哥的战役(王下23:29,30)。《历代志下》对第十八年的宗教改革则写得比较简单(代下34:33),但说到了第十二年那场更早的反对偶像崇拜的运动(代下34:3-7);在讲述修复圣殿以及与尼哥的战役时增加了一些细节,但详细叙述了逾越节的庆典(代下35:1-19)。关于发现律法书和重新立约,二位作者的说法几乎是一样的(代下34:14-32;王下22:823:3)。在王下22:1,增加了约西亚母亲的名字耶底大。

 

2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不偏左右。

 

  不偏左右。又见王下22:2。只有这位国王得到如此的评价。约西亚就是如此实现了摩西为以色列将来的国王所规定的条件(申17:20;参申5:3228:14)。

 

3 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上帝。到了十二年才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坛、木偶、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

 

  第八年。约西亚开始认真考虑自己责任的时候,才十六岁(见第1节)。

 

  十二年。第十二年所进行的不是改革的全部,而只是改革的开始。第一场运动导致全国性的捣毁偶像。但改革并不全面。到第十八年,百姓仍依恋偶像崇拜(见《先知与君王》第392,397,398,400,401页)。

 

  邱坛。见代下33:17注释。

 

4 众人在他面前拆毁巴力的坛,砍断坛上高高的日像,又把木偶和雕刻的像,并铸造的像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坟上,

 

  拆毁。关于约西亚第十二年对偶像采取行动的记录,与《列王纪下》第23章相似,只是《列王纪》把时间放在约西亚第十八年。《列王纪》记录的可能是从第十二年开始的整个改革时期。

 

  打碎成灰。就像对待亚伦在旷野里所铸造的金牛犊一样(出32:20)。

 

5 将他们祭司的骸骨烧在坛上,洁净了犹大和耶路撒冷;

 

  不一定都是拜偶像的祭司,因为许多祭司似乎离开了,直到约西亚王第十八年把犹大的祭司迁到耶路撒冷,杀死了以色列的祭司(王下23:5,8,9,19,20)。这些祭司不是利未人(代下11:14,15)。

 

6 又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围破坏之处,都这样行;

 

  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各城。约西亚这时采取措施控制原先北方王国的地区。那里亚述的势力开始削减。在约西亚第十八年以前,亚述已进入衰落的最后阶段;巴比伦已经独立。约西亚拆毁了伯特利的祭坛和撒玛利亚的邱坛(王下23:15,19)。

 

  破坏之处。即“废墟”。希伯来原意不明。七十士译本为“那些地方”。本节似乎应与下一节连起来:“甚至进入拿弗他利和周围的废墟,拆毁祭坛和亚舍拉”。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成废墟,在希西家的初期,就已落入亚述人的手中(王下18:9-11)。

 

7 又拆毁祭坛,把木偶和雕刻的像打碎成灰,砍断以色列遍地所有的日像,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8 约西亚王十八年,净地净殿之后,就差遣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邑宰玛西雅、约哈斯的儿子史官约亚去修理耶和华他上帝的殿。

 

  约西亚王十八年。如果把约雅敬第四年算为尼布甲尼撒元年,约西亚死于他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09年(据新巴比伦编年史推算,见本书卷二95页),这一年是公元前623/22年。

 

  净地净殿。净地净殿以后,约西亚准备开始修复的工作。

 

  差遣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沙番是书记(王下22:3,10),是国王的主要官员之一。这里列出的其他官员在《列王纪》相应的记录中没有提到。

 

9 他们就去见大祭司希勒家,将奉到上帝殿的银子交给他;这银子是看守殿门的利未人从玛拿西、以法莲,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犹大、便雅悯众人,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收来的。

 

  利未人从犹大居民和原北方王国的居民那里,收取修复圣殿的基金。

 

10 又将这银子交给耶和华殿里督工的,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工匠,

 

  圣殿因为疏忽,显然已遭到很大的损坏。

 

11 就是交给木匠、石匠,买凿成的石头和架木与栋梁,修犹大王所毁坏的殿。

 

12 这些人办事诚实,督工的是利未人米拉利的子孙雅哈、俄巴底;督催的是哥辖的子孙撒迦利亚、米书兰;还有善于作乐的利未人。

 

    据王下227,“将银子交给办事的人手里,不与他们算帐,因为他们办事诚实。”

 

13 他们又监管扛抬的人,督催一切做工的。利未人中也有作书记、作司事、作守门的。

 

14 他们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运出来的时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传耶和华的律法书。

 

  在玛拿西背道期间,圣殿的律法书不见了。可能由于疏忽,也可能是一位忠心的祭司在玛拿西迫害时把它藏起来的(见王下21:16)。

 

15 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遂将书递给沙番。

 

  在相应的王下22:8里,增加了“沙番就看了”(王下22:8)。

 

16 沙番把书拿到王那里,回复王说:“凡交给仆人们办的都办理了。

 

17 耶和华殿里的银子倒出来,交给督工的和匠人的手里了。”

 

  即把箱子里的钱倒出来。

 

18 书记沙番又对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

 

19 王听见律法上的话,就撕裂衣服,

 

  约西亚听到上帝的话深受感动。律法书指出,只有顺从才能蒙福;不顺从会带来荒凉和毁灭。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国家因犯罪已濒临灭亡。

 

20 吩咐希勒家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迦的儿子亚比顿、书记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21 “你们去为我、为以色列和犹大剩下的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我们列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言语,没有照这书上所记的去行,耶和华的烈怒就倒在我们身上。”

 

22 于是,希勒家和王所派的众人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沙龙的妻,沙龙是哈斯拉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请问于他。

 

  去见女先知户勒大。见王下22:14注释。

 

  礼服。直译是“外套”。可能指祭司的长袍或王袍。

 

  二区。有译本为“学院”,来自塔古姆文本(见王下22:14注释)。

 

23 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关于户勒大的信息,见王下22:16-20注释。

 

24 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

 

25 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做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如火倒在这地上,总不息灭。’

 

26 然而差遣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复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27 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居民所说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28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他们就回复王去了。

 

  这个预言是有条件的。由于约西亚没有注意所发的警告,贸然坚持与埃及王作战,结果战伤致死,而没有平安去世(代下35:20-24;见王下23:29,30怀爱伦注释)。他的继位者们也没有得享平安。亚哈斯被掳到埃及,并客死在那里(王下23:34);约雅敬“被埋葬,好像埋驴一样”,“扔在耶路撒冷城门之外”(耶22:19);西底家眼见自己的儿子们被杀,然后被弄瞎眼睛,送到巴比伦(王下25:7)。

 

29 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见内容相同的王下23:1-3注释。

 

30 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利未人,以及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利未人。相应的王下23:2是“先知”(王下23:2)。约西亚显然由祭司,利未人和先知陪同。《历代志》说的是祭司和利未人;《列王纪》说的是祭司和先知。

 

31 王站在他的地位上,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

 

32 又使住耶路撒冷和便雅悯的人都服从这约。于是耶路撒冷的居民都遵行他们列祖之上帝的约。

 

  耶路撒冷和便雅悯。一般用“犹大和便雅悯”(代下11:3,2315:2,9等)。

 

33 约西亚从以色列各处将一切可憎之物尽都除掉,使以色列境内的人都事奉耶和华他们的上帝。约西亚在世的日子,就跟从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总不离开。

 

  除掉。相应的王下23:4-20描写得更加完整(见王下23:4-20)。

 

  约西亚在世的日子。约西亚通过他的改革成就了很多善事。他有生之年忠诚的榜样和他充满活力,鼓舞人心的领导作风,使百姓至少在表面上行在上帝的道上。但实际上改革并不持久。罪恶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只是在国王树立正确榜样的时候,抑制着不公开背道。约西亚第十三年(耶1:2),耶利米开始工作,呼吁百姓随从上帝,可是他们不听。他们“还不一心,不过是假意”归向上帝(耶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