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

第三段

上一篇   下一篇

神奇妙的拯救(八至九章)

 

. 末底改代哈曼的位(1-17)

  在古代近東,罪犯的財物會歸還皇,因此,薛西王很輕易便把哈曼的財產賜給王后以斯帖。以斯帖把她與末底改的關係,並她如何蒙受末底改之恩,都告訴了王(1)。原先是王給哈曼的戒指,授權隨意對猶太人和保管答允獻給王室的銀子(10);現在這個戒指給了末底改,並獲以斯帖授權管理哈曼的家產(2)。哈曼遭報後,末底改榮升他的職份。

  猶太人的死敵已除,但還有一個死結未解,這便是王已頒發全國在亞達月十三日剪除猶太人詔令。成命不能收回,解決的辦法是由王另頒新詔,准許猶太人自衛。請求頒旨的事又落到以斯帖身上(3-8)

  到了第三月(9),消滅猶太人的詔令發出了已兩個月,但距離執行期還有八個月。猶太人有充分時間預備自保,因為憎恨猶太人和企圖奪取財物的人,仍可合法進行殺戮。新命令准許猶太人自衛。末底改用王的戒指寫的諭旨,內容和三章13節幾乎相同,只是要殺滅的對象換成了「那要攻擊猶大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10-12)。新的諭旨很快就頒行各省(13-14),「一百二十七省的猶大人」(9)可見猶太人在波斯帝國分佈之廣,大小省分都有。末底改正式出任宰相,以威嚴的大臣裝束示人,得到了眾民的愛載,也得到猶太人的支持。以色列民大大的歡喜快樂,因為他們再一次經歷神奇妙的拯救(15-17)。這時有許多人都入了猶大籍,「懼怕猶大人」:所懼怕的不是在猶太人手中被殺,因為只要不敵對,都可平安無事。這些人可能像當年迦南土著一樣(書二9),看到神與猶太人同在,產生了一種信仰上的敬畏,因而接受其信仰。  

 

. 猶太人向敵人報仇(1-19)

  亞達月十三日這個重大的日子來到了,「猶大人返倒轄制恨他們的人」(1)。形勢上,多半敵對的力量已瓦解了,因為在群眾和領導階層,末底改都得到了支持(3-4)。哈曼顯然仍有一些忠心的追隨者,他們仍試圖攻擊猶太人,但猶太人得到全面的勝利,在書珊城和全帝國都殺滅仇敵(5-10)。依新頒的王旨,猶太人可以奪取財物,這是他們的權利,但他們沒有下手。這可能和五百年前掃羅奪取亞瑪力人的財物而失去王位的教訓有關(撒上十五17-19)。猶大人在書珊城殺滅了五百人,又殺了哈曼的十個兒子,但並不足以瓦解敵對勢力,以斯帖在此時顯露自己是一位「鐵娘子」,她要求王把哈曼十個兒子的屍首示眾,並准許猶太人在書珊城的報復行動延長一天,也就是十三日延展到十四日(13-14)。而在這日在書珊城有三百人被殺。在國中其他地方,共有75,000 人被猶太人所組織的抗敵戰士擊殺(15)。假設所有127個省都牽涉在此事件中,則每個省約有六百人被殺。這樣,猶太人就「脫離仇敵,得享平安」(16)。他們實在值得為此慶祝,因為民族從滅亡中得拯救。書珊城的猶太人因復仇之舉到十四日才結束,所以定十五日慶祝此節;帝國其他各地的猶太人在十三日已結束此事,故定十四日慶祝(17-19)

 

. 設立普珥節(20-32)

末底改為求統一,定亞達月十四日和十五兩日為普珥日。普珥節和逾越節都是一樣記念他們從憂愁變為喜樂,從哀哭變為歡慶的日子。末底改吩咐眾民在這節日要彼此慷慨款待,並特別提到要賙濟窮人,這些使節日有慷慨寬大施恩的特色(20-22)

「普珥」為亞述文「抽籤」之意。哈曼「抽籤」決定同月日為吉日滅絕以色列人(7),以色列卻於同月日滅絕他們的仇敵。猶太人本在同月同日受戮,現今竟反敗為勝(參詩九十四12-13)。「普珥節」不屬摩西五經所定的宗教節期,卻為永遠的定例(2327-28)。本身雖為歡樂節期,但猶太人守節時「禁食呼求」,記念以斯帖和猶大人當日的哭號禁食(16)。後人守節時誦讀《以斯帖記》,以誌不忘。

 

. 末底改的成功(1-3)

  本書以末底改在波斯國民與自己國民中得榮升為結束。他在本書開始時只是一個無權無位的小人物,一個被擄的猶太人,養女被收入宮中;現今貴為國中宰相(3),地位雖不同,但無論何職,他總以祖國之福利為念,並乘機顯出神子民之資格,盡上其屬神之天職,至為可敬可佩!

 

應用

 

1.       何謂神的安排命定?以斯帖記對這問題有何提示?

2.       神與今日的猶太人有甚麼關係?請說明原因。

3.       請從鑰節(14)中找出一些屬靈教訓。

4.       神有絕對主權的意思,是祂可以定意賜福,也會容許災禍。請從以斯帖記中找出例證。

5.       「神掌管一切」這教義,與信徒生活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