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

上一篇   下一篇

写作背景

 

这方面的资料主要来自诗篇的标题;在一百五十篇中,有一百一十六

篇附有标题(参3-6篇等) 。 这些标题可包括下列六类的资料(全部

或部分):种类(如金诗、训诲诗等),用途(如献殿、安息日),

乐器(如丝弦、吹的乐器),调子(如远方无声鸽、百合花),作者

(如大卫、摩西、可拉的後裔),写作的场合或原因(如3篇 : 「大

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

 

根据这些标题,大卫总共作了七十三篇的诗(如3-5篇等), 摩西写

了一篇(90篇),所罗门撰写了两篇(72; 127篇)。其他还有亚萨

所写的十二篇(如73篇),可拉後裔的十一篇(如84; 85篇) 。 还

有希幔(88篇)与以探的训诲诗(89篇);这四位作者(包括可拉)

都是著名的音乐家,肩负歌颂神的重责(参代上15:17; 25:1-2)。

 

由於一些大卫的诗提及圣殿(如5:7; 23:6)或被掳(14:7; 51:18),有

学者认为不会出自大卫的手。无可否认,「大卫的诗」原文可有各种

的解释,包括

 1 大卫所写的诗;

 2 为大卫而写的诗;

 3 选自一本「大卫诗集」的诗;

 

我们不能百分之一百肯定,每篇「大卫的诗」都指大卫亲笔所写的诗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卫曾经写了不少的诗歌,例如他被称为「

作以色列的美歌者」(撒下23:1),是圣殿诗班的先师(拉3:10;

12:24),而历史书里也多次提及他写诗的事实(撒下1:19-27, 22;

23:3-7; 代上16:8-36)。

 

有十四篇诗的标题记下写诗的背景,可比较和参考撒母耳记上下与这

些标题有关的史实;

 

   59篇 (撒上19:11

   56篇 (撒上21:11

   34篇 (撒上21:13

  57142篇 (撒上22:1

   52篇 (撒上22:9

   54篇 (撒上22:19

     7篇 (撒上24章)

   18篇 (撒下5:10

   30篇 (撒下5:11

   60篇 (撒下8章)

   51篇 (撒下11:2; 12:1

     3篇 (撒下15-18章)

   63篇 (撒下17:27-29

 

 

主题特色

 

概括来说,诗篇的内容就是向万军之耶和华献上的祈祷和颂赞:

 

 

祈祷的诗歌

 

乃是诗人在遭遇患难(例如疾病、被人诬告等)时向神献上的哀求,

求神迅速除去他们的痛苦。

 

祈祷诗的结构包括:

 1 呼叫神的名字(引言);

 2 向神细说痛苦(诗人的苦情);

 3 求神采取拯救的行动(祈求的内容);

 4 指出神为何应该俯允祈祷(祈求的基础);

 5 向神许愿或即时发出信心的赞美(结语)。

 

这类诗歌分为个人或团体的祈祷诗;

 1 前者的重点是诗人自己遇到的困难(参3; 5-7篇等),

 2 後者则多是全国遭受外敌的侵略和凌辱(参44; 60; 79篇等

   )。

 

 

颂赞的诗歌

 

颂赞的诗歌分两大类:

 

 

第一类是「赞美诗」

 

重点乃是耶和华所行的大能奇事和属性(例如创造,救赎选民出埃及

、 的慈爱信实等)。这类赞美诗分为三部分:

 1 引言(邀请人同来赞美耶和华);

 2 原因(指出为什麽要赞美 );

 3 结语(重复引言或诗人的立志)。

 

 

第二类称为「感恩诗」

 

述说耶和华如何垂听了诗人遇难时的祈祷,搭救了他,故他现在到圣

殿献上感恩祭,赞美神为他们施行了奇事。这一类感恩诗包括:

 1 引言(诗人称颂神);

 2 原因(复述以前落入困境和获神拯救的经过);

 3 劝勉(鼓励和他一起的亲友或旁观者敬畏这位信实的耶和华);

 4 结语(向神还愿)。

 

 

参考:

 

诗篇里的基督

 

 

本书大网

 

诗篇分为五卷,每卷皆以赞美(类似荣耀颂)为结束(41:13; 72:19;

 89:52; 106:48; 以及150篇全篇)。

 

卷一至卷三或许是按照标题的作者而排列的:

 卷一(除了1; 2; 33篇)皆称为「大卫的诗」;

 卷二主要是可拉後裔(42-49篇)和大卫的诗(51-72篇);

 卷三包括亚萨(73-83篇)和可拉後裔的诗(84-85; 87-88篇);

 卷四至卷五则多按主题排列,

   例如93-99篇论及耶和华为王,111-118篇是哈利路亚诗,

     120-134篇是上行之诗等。

 

从内容来看,卷一至卷三多是祈祷诗,而卷四和卷五则以赞美诗为主

;感恩诗则分布於卷一,卷二,卷四。

 

有关神的名称,各卷有不同的用法。

 卷一多称神为「耶和华」(共272次),其次是「神」(75次)。

 卷二却多称神为「神」(164次),其次才是「耶和华」(30次)。

 卷三则是「耶和华」(44次)与「神」(43次)相若。

 卷四全部称神为「耶和华」。

 卷五则绝大部分是「耶和华」(236次),「神」占小数(7次)。

   神名字这样的分布可能和各卷编辑的时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