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1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
這話我們很熟悉,特別在以賽亞書四十五章1-3節那裡講到神會激動古列的心。古列是一個外邦的王,神卻可以激動他。也許他是看了耶利米書有感動;神藉著這來感動他。不管怎麼樣,我們相信「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那王不是只指古列王一個人。以斯拉記六章22節也講神讓亞述王(這亞述王就是指古列)對猶太人寬大。不過我們在說「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神要怎麼調就怎麼調」,這話真的是要看得完全。那也表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要把人丟在火坑裡的時候,他的心也在耶和華的掌管中;就是不是只有他下昭叫以色列人回去建殿的時候他的心在神的手裡,任何一個時候都在。我們也更要說:不是王的心而已,每個人的心也都在神的手裡。但我同樣也要說:每個人都要負完全的責任,因為我們的喜、怒、哀、樂,從來不是被強迫造成的;我們自己在抗拒或接受恩典之下,我們會有一些自己要完全負責的反應。所以法老的心硬也好、彼拉多的懦弱也好、或任何一個人、掃羅王、大衛王也好,他們正面或負面的作法:正面的作法是出於神,也要得賞賜,因為他們是順服神;負面的作法出於神,但要受刑罰,因為他們是悖逆、抗拒神。希望我們的心是更柔和謙卑,能順服神的帶領。
廿一2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這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就是我們自己不能推責任,即便我們在好像很勉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還是由著自己的意志說要勉強做這件事情。到底有理、沒理?耶和華來衡量我們。耶和華使我們的心隨意流轉,但耶和華也衡量我們。就是神的權能和人的責任,在這兩節經文裡都看到一個完美的強調。祂衡量我們:祂定我們有罪就有罪、該被賞賜就被賞賜、該被稱讚就被稱讚。
廿一3 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獻祭、耶和華悅納」是我們從該隱、亞伯獻祭,從掃羅獻祭裡面就都可以看到。提幾處經文:撒母耳記上十五章22節撒母耳提醒掃羅神喜悅的祭是什麼樣的祭:「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沒有聽上帝的話,甚至你說要把這些牛羊留起來獻給上帝,你其實在厭棄耶和華的命令。這很重的話!何西阿書第六章6節,耶穌也引過這話:「我喜愛良善(或譯:憐恤),不喜愛祭祀;喜愛認識神,勝於燔祭」,神喜歡我們良善、行良善的事;神喜歡我們憐恤人、認識上帝;就是神喜歡我們的心活出良善,比獻一個什麼東西給上帝好得多。當然,其實此語甚明,因為神根本不需要牛羊、金錢,但神最喜歡我們的心活出良善的態度。彌迦書六章6-8節,耶和華要的是什麼:「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希望我們真是一個行仁義公平的人。當行這些時(再跟第1、2節連在一起),希望我們的心在順從上帝之下,被耶和華看為正、被耶和華稱為義,不是我們自以為義。
廿一4 惡人發達(發達:原文是燈),眼高心傲,這乃是罪。
「惡人發達,眼高心傲,這是罪」,當然我們會想到說:神為什麼會讓惡人發達?這時我們都該反省一下,不要把責任都歸在上帝身上。神對惡人、我們這些罪人的寬容,實在我們應該感恩;我們沒有用這些寬容的機會悔改,而有的時候去發財致富,然後更驕傲。這是亂用神的恩典、是我們自己的罪,不要怪上帝。
廿一5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這一句不知跟上一句有沒有關係,因為惡人有時發達也是他很仔細的籌畫、做事,當然有時是所謂的運氣。我們不排斥一個基督徒在信靠上帝的時候應當殷勤的籌畫(不但不排斥,也是更多講到我們應該如此)、做事有計畫,而不是隨便、懶惰、急躁;又用心,也用力。
廿一6 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箴言裡很多這樣的話,就是這種容易來的錢,也很快就過去。箴言十章2節不是說:「不義之財毫無益處」虛浮的財帶來更多的禍患。我們都看到這些事情,好像中樂透的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容易來的錢容易去;不但容易去,而且容易(甚至必定)把我們的生命帶壞。剛才我們也在為台灣禱告,我真是覺得在以前沒有那麼容易發財;不要說發財了,在三、四十年前,生活好辛苦,但人的心可能真是單純一點。我不敢說是比較幸福,但我真覺得是單純一點。現在人的心想要發那不義之財,或基本上就是懶惰,希望財從天降,實在很不好。「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是一個祝福。
廿一7 惡人的強暴必將自己掃除,因他們不肯按公平行事。
這就是詩篇裡常有的話。惡人的強暴也好、網羅也好、詭詐也好,他們設的計謀往往最後都是害到自己。我們不一定在人間每次直接看到這樣,不過從歷史整個來看,恐怕是真實的。耶和華叫這些惡人中了自己的詭計。
廿一8 負罪之人的路甚是彎曲;至於清潔的人,他所行的乃是正直。
「負罪之人的路甚是彎曲」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他要達到目的是很難的、要走好遠好遠;另一個更好的意思就是說:他的路本身就不是一個正路。就是說他不能達到目的,好像要達到目的要繞好久的路;而繞好久的路如果真的達到目的,也是歪路,不是正路。我們要走的正路(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講),就像:「你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假如我們要常常掩蓋、掩飾、轉彎、拐彎抹角,是不是有時就是我們在走錯路?我不是說我們講話要衝,很多人說:「我很直」其實不是直,就是很衝;很多人說他直,其實他最受不了別人對他直;很多人就是很衝,對人可以衝,別人對他不能衝。但我覺得講話如果能一針見血的講出來;很柔和謙卑,但一針見血的,我想我們走的路、說的話,都應該朝這個方向比較好。
廿一9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
我想這也不只是婦人而已,我們自己如果是一個讓人不安的人,實在人就遠離。這一點也真是求主讓我們反省。就是好多人你去看他,眼淚汪汪、沒人理他,是不是我們都看出來這是他自己製造出來的?他眾叛親離、沒有人理他,是不是他的個性、脾氣造成這樣?我們絕不是不同情人,但求主讓我們能夠反省。我們不是要討人的喜歡,但是我們總是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這麼寬的房間人家不要跟你住?為什麼人家都在躲你?
廿一10 惡人的心樂人受禍;他眼並不憐恤鄰舍。
我也常常在想,我們的心實在不大正,比方:「我丈夫失業了,好難過,聽到你丈夫也失業了,心裡就比較得安慰」。這是什麼意思?我應該是不希望聽到這新聞。為什麼我們的難過,當看到別人有同樣的難過時,我們就得一點安慰?我覺得這是很不好的心。但因為我們沒有上帝的愛,我們苦,就好像我在地獄裡,旁邊也有一個人的時候,就覺得安慰一點。這些我們需要特別反省,我們不要是一個惡人,真不要希望惡事臨到任何人身上;也真希望人受到傷害時,我們是憐恤、是願意幫助的。
廿一11 褻慢的人受刑罰,愚蒙的人就得智慧;智慧人受訓誨,便得知識。
這當然也有一點殺雞儆猴的意思,就是有時有一些刑罰,可以(最少造成表面上)警惕有些人不要再做這樣的事。「褻慢的人、愚蒙的人」在這裡差不多是同義。做這樣的事情、跟我有一樣性情的人,受到了什麼樣的懲罰,我就知道我不應該跟他一樣(當然這能夠多久我們不曉得)。更好的是智慧人能夠受訓誨。前面說的好像比較後知後覺,別人受了刑罰他才學會;就是「困而知之」。而智慧人比較是「學而知之」,不要受什麼刑罰就學會了。可是我們當然也很難「學而知之」,我們常常還是「困而知之」,甚至「困而不知」。人間需要一些刑罰、需要一些上帝的管教;而這些管教、刑罰(不管天災、人禍)人有沒有真的學會?我們也是遺憾。
廿一12 義人思想惡人的家,知道惡人傾倒,必致滅亡。
義人要思想,要用上帝的話來思想,否則我們看人間的事情,常常會覺得好像惡人都很興旺,甚至義人都會動搖。我們需要有神的話,才能夠對「現實社會裡沒有那麼快的賞罰」能安然處之,而且知道神的帶領一定不會錯。
廿一13 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
也不要把這看成:「我今天要對人憐憫一點,好叫我將來沒飯吃的時候,人家也憐憫我。」因為這就不是真的憐憫的心,這還是自私;這是為了自己不要碰到那種情形。我們應該是不管碰不碰到什麼樣的情形,我們對當做的事都去做(當憐憫時憐憫、當責備時責備),不是說我不要有一天落到這地步,希望人家對我好一點的那種自私。不過我們人間,這一層外在的報應也還是需要的,因為即使外在的一些憐憫、同情,在現實社會還是需要。我也說,這種事不一定在生活中是一定的,有人塞耳不聽窮人的哀求,也許他一輩子就是沒有呼籲的時候;他就是很得意。我們基督徒還是信靠上帝,該憐憫的時候憐憫,該恩待的時候恩待,該責備的時候責備。
廿一14 暗中送的禮物挽回怒氣;懷中搋的賄賂止息暴怒。
這都不是說我們要遵行這樣的話,這是指社會上有這些現象。事實上我們應該在看到這些現象時,要小心如何能避免這些現象。因為這些現象很普遍,看起來賄賂也有效果,我們怎麼避免?所以看箴言裡有一些世界上的現象,千萬不要以為是要我們去學。
廿一15 秉公行義使義人喜樂,使作孽的人敗壞。
這我也說需要長期的這樣做,因為「秉公行義」不會一下子就有那果效;「作孽的人敗壞」也不一定是一下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七年之病也需要三年之艾,即使靠神的恩典,我們要糾正一些錯誤、或開啟一些良善,真是需要聖靈很大的憐憫。而且我想,再大的憐憫,我比較有時對靈恩派弟兄姊妹一些不大認同的就是:他們好像覺得很神速的,就可以立刻解決。我相信是有這時候,不過我覺得在一般情形下,即使是聖靈很大的工作,也是一步一步來的。我比較這樣相信,絕對不是不相信神會突然的做事。會的,會這樣做,而且需要順著這樣去撒種。
廿一16-17 16迷離通達道路的,必住在陰魂的會中。17愛宴樂的,必致窮乏;好酒,愛膏油的,必不富足。
這些話我也要說就是:不是立竿見影的;不是迷離了,馬上就住在陰魂的會中、就死亡,有的時候可能是長期、最後的結果是這樣。我們也不要說迷離了不可能回來,還是有可能回來的。愛宴樂的不一定窮乏,也許有人他一輩子就有這種所謂的福或禍;也不是說我們不可以有這些享受,但如果我們長期的體貼肉體的話,結果都是負面的。
廿一18 惡人作了義人的贖價;奸詐人代替正直人。
「惡人作了義人的贖價」當然不是惡人把義人贖回,就是神最後會刑罰惡人、拯救義人;義人不會長期受苦;奸詐人也不會長期平安;正直人也不會長期受苦,終會有公平的時候。所以這「贖價、代替」都不要把它想成說是救贖的意思,而是神公平的賞罰。
廿一19 寧可住在曠野,不與爭吵使氣的婦人同住。
前面第9節看過類似的話,不過我又有一點想法:當然我們看這經文就是:你是一個爭吵使氣的婦人,讓人家很討厭你。我就想多一點:是,我們不喜歡跟這些人在一起,可是跟那些淫蕩的、貌似甜蜜溫柔,而裡面藏著罪惡的婦人(或男人、或事情),我們又喜歡跟他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小心一點,如果我們真的選擇一下,在爭吵使氣的婦人卻是正直的,跟邪惡卻披著羊皮的之間,我們寧願選擇爭吵使氣的正直人。就是說我們不要只看到「那就不要吵、以後要克制自己的脾氣,免得人家討厭我」,但你的心沒有變得很良善,蓋上一層面具,恐怕對你、對別人都不好。我們也要想到說我們喜歡跟誰在一起?我們不喜歡跟這一種人在一起固然是應該的,這種人不好;但是不是也要防備我們喜歡在一起的,是不是有時也有問題(如果我們在體貼肉體的時候)?
廿一20 智慧人家中積蓄寶物膏油;愚昧人隨得來隨吞下。
「積蓄」兩個字有打點,就是原文沒有,就是:「智慧人家中有寶物、有膏油」我想當然就是智慧、從敬畏上帝而來的智慧。加「積蓄」兩個字當然也沒有錯,相對的就是愚昧人不會積蓄。但愚昧人不會積蓄、智慧人會積蓄,我們又要想一想看:在聖經裡,寶物、得來的東西,吞下有什麼不對?如果是神的話,我們吞下很對;是智慧,我們吞下也很對。所以「吞下」是什麼意思?最基本的意思我想還是不體貼肉體。不管什麼東西,我們不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愚昧人就是及時行樂、不會想到將來的人(我想從字面來看這一點絕對是對的)。我們不是像以掃一樣,現在餓了就想吃、渴了就想喝,不管長子的名分是什麼;就是今天、眼前、現在就好了。就像我們有時跟青少年講性教育時說「你們要等」,這一類的事,我想是很對的。
我也把這「寶物」還有「對寶物的態度」再說明一下:我們認為至寶的就是福音、就是耶穌基督、就是聖靈、就是神。這「寶物」從聖經裡看起來有兩個相反的動作:一個你要把它藏、存得非常好;要歡歡喜喜的買這塊地,把那珠子藏起來。我想這就是我們的恩典,千萬不要讓他被偷走了;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私慾也好,外面的艱難也好,使我們失去了對神的信靠;不要因為威迫利誘、任何東西,使我們這寶物耶穌基督失去。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存、持守我們的信仰。另外一個相反的方面就是:如果這信仰是真的、值得保存的話,就是一定不斷的給出去的。這也是很奇妙的事情,像五餅二魚一樣,越給就越豐富;我們越把基督的恩典跟人分享,就越豐富。其他所有東西(包括學問、知識)有時都有所謂的專利、都要獨得、不想給別人(我的靈感不要跟你分享),我想人間的事都是這樣。但我們的上帝真是很奇妙,祂就是越給越豐富;那美好的東西,越給出去越豐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在人間是這樣,但主的事情卻不是這樣,真正的午餐、真正美好的東西就是白吃的;真的恩典就是白白得著,也要白白的捨去。凡是要花錢的那都不是真的,因為那不是從神來的;從神來的一定是白白的。但白白的結果就是這兩個:一個,你要好好的持守;一個,你要好好的給出去。
廿一21 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
不知道這是不是也可以跟「寶物」連在一起。你怎麼會得到寶?我又覺得人真的種什麼,收的就是什麼;你想要什麼,你真的就得到什麼。你想要跟人家權力鬥爭,那你就一天到晚在打架、吵架;你想要和平,真的會得到和平,就是你看那個是不是最寶貴的。我要說,你看為最寶貴的,用我們都能體會的為例:有兩個東西我們都看為寶貴,一個是口腹之慾、吃得很快樂;另一個身材苗條。我看很多人,到最後他選擇的還是口腹之慾,不是身材苗條;或者說他這樣選擇也許會懊惱,但他還是選擇了這個;就是他在那個時候不能抗拒口腹之慾。我要說的就是: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求主給們一個非常清潔的心,讓我們看得很清楚。
我們在教會牧養、講道,我們在追求什麼?追求的是主、是風?真的追求大家得到福音的好處,我想神一定給你;如果你追求的是人家給你的稱讚,我想神也給你,你得到的就只是這個。但你那講的道或帶的禱告,就不能真的給人豐富的生命。我們都是有一點混雜,求主憐憫我們。
「追求公義仁慈」、追求主,這不能不想到耶穌的話:如果你要跟隨我、得到我、追求我,別的通通丟下!要不然就不行。所以難怪我們很多人追求了半天沒追到主、求了半天公義仁慈沒得到,因為你要求得太多了,公義仁慈只是你的一個幌子、或只是你想要追求的其中一個而已,其他還有很多、很多。當然很多時候是可以兼得,但我想美好的事就是單單得到主,別的放掉,你就得到了。這裡也很有意思:追求公義仁慈,得到的是生命、公義,和尊榮。當然不是沒有得到仁慈,而是仁慈表現出來的就是生命和尊榮。我想這追求公義仁慈不只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公義仁慈、活在一個公義仁慈的環境中,也是希望我自己生命中有公義仁慈的品質,然後發出來;公義仁慈不是只有在承受的一個層面,也有要發出來的一個層面。你得到了,也能發出來;你給人仁慈,而得到生命和尊榮。
廿一22 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牆,傾覆他所倚靠的堅壘。
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智力和體力,是智力比較有力、比較大。體力再大,就跟項羽和劉邦一樣,我寧願鬥智不鬥力;勇士再勇,智慧人還是可以傾覆你所有的。
廿一23 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
這我們講過很多,希望我們不是只看到勒住舌頭,而是希望我們的心靈都是潔淨的,因為口舌是從心中發出的。
廿一24 心驕氣傲的人名叫褻慢;他行事狂妄,都出於驕傲。
驕傲的人是褻慢上帝。
廿一25 懶惰人的心願將他殺害,因為他手不肯做工。
這又是從我們心中發出來的,就是不是「手」的問題,是「心」的問題。心就不想做、就是要發橫財、就想坐享其成、就想福從天降、就想飛來橫福,就會不想做工、就在那裡想。
廿一26 有終日貪得無饜的;義人施捨而不吝惜。
有人只想「得」,有人很樂意「給」。我還是說我們願意得到最美好的,也願意白白給出最美好的。如果是最美好的,一定白白得到的;如果是最美好的,一定要白白捨去的,就是救恩、就是耶穌。當然在平常生活中,施捨不要沒有智慧。我們若「貪得」,希望是貪得神要我們渴慕那美好的。
廿一27 惡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況他存惡意來獻呢?
我常喜歡講,像該隱的祭就不是一個良善的意,是一種苦毒、賄賂上帝;是把上帝想得很兇,希望獻一點東西,上帝會對他好一點的。這神不喜悅。掃羅的祭物神也不喜悅,因為那是要跟王位交換、要保住王位聲望、要百姓不要離開他的。以賽亞書六十六章3節說「假冒為善的宰牛,好像殺人,獻羊羔,好像打折狗項,獻供物,好像獻豬血,燒乳香,好像稱頌偶像。這等人揀選自己的道路,心裡喜悅行可憎惡的事。我也必揀選迷惑他們的事,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這就是心懷二意。獻祭本來是一個敬畏的動作、好事情,但帶著邪惡的心去,就真是比赤裸裸的犯罪,要更叫神厭惡;就是耶穌常常責備的假冒偽善。如果是赤裸裸的奸淫擄掠,那我們知道是惡;如果是虛偽的禱告、聖餐、讚美主,心裡想著牟利、想著其他的,就讓上帝更厭惡。
廿一28 作假見證的必滅亡;惟有聽真情而言的,其言長存。
這裡都在講「話」,你的話是假見證,就會滅亡。注意:也不是說你的話真,就長存,而是「聽到真情,然後再說」;就是你不是主觀的說一些話而已,而是真的很客觀的聽到了真情、體諒了。所以恐怕我們總還是先要領受、先要聽,才能發出好的東西。
廿一29 惡人臉無羞恥;正直人行事堅定。
其實29節講的可能表面上看起來都一樣,無羞恥的也是很堅定,他就是不屈不撓的這樣做,所以他好像很正大光明的作一件事情,不保證他一定是做得正確;有人真的是寡廉鮮恥、很堅定的行一些事。而我們覺得難過的,就是很多時候惡人行惡事行得好堅定,我們正直人行正直的事,倒還很多時候畏畏縮縮的。求主幫助。
廿一30 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
沒有人能夠抵擋耶和華。但我們為什麼就總是這麼愚蠢、總還是覺得好像可以抗拒耶和華?以賽亞書八章9節「列國的人民哪,任憑你們喧嚷,終必破壞;遠方的眾人哪,當側耳而聽!任憑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你們束起腰來,終必破壞。任憑你們同謀,終歸無有;任憑你們言定,終不成立;因為神與我們同在。」這可以是很小的事,也可以是整個宇宙(像詩篇第二篇)、全世界的人一起抵擋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大家都在抵擋神。事實上我們這些小小的小毛頭也常常不自量力的在抗拒上帝,連約伯也會說:「我知道,但有時還是想說幾句話」。神叫智慧人中了他的詭計,我們總知道不要敵擋神。但這裡不只是看到人類的歷史上抵擋是虛妄的(那給我們很大的激勵),要看到我們個人不要敵擋神;我們凡事不能敵擋真理,只能順從真理。
廿一31 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
這又跟建造房屋、看守城池一樣,並不是說你不要建造、不要看守、不要澆灌、不要耕種,而是說這是在神的手裡面。但雖然都在神的手裡面,你該做的還是要做。所以這裡「得勝乃在乎耶和華」我想絕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把我們的馬、兵器用好。清教徒的領袖克倫威爾就說:「打仗的秘訣是要不住的禱告,而且要讓火藥是很乾燥的」。就是你要敬虔,但該盡的責任還是要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