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
人在离世前所说的话通常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世时间不多,故所说的都是经过选择才说出来的。耶稣基督临升天以前, 惦 所交付的都是最重要的,这最重要的事已记载在四福音和使徒行传了,就是交托门徒的大使命。马太福音廿八章 19至20节,“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使徒行传一章8节,“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耶稣基督屡次谈论这件事,而且是在临升天前说的,我们便知道这是最重要的了。
传道书十二章 9至14节,“再者,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智慧人的言语好象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象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
这里我们看见作者的肺腑之言,“再者,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的箴言。” (传十二9)作者仿效先人告诫后辈的典范,以传道人的职分殷勤劝导众人。他是直接从神得到默示,传道者因有神的智慧,乃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的箴言。
传道者用了四种不同的态度教导后辈。
第一,仍然。“仍”就是重复。教授知识是教师的责任与使命,这里的知识是以认识耶和华为目的。因此,他继续以介绍神、耶稣基督及真理给其他人为己任。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年幼的时候就认定神是我们传扬的中心,童年的时候认定神是我们教导的中心,到老年的时候还是认定圣经就是我们教导的中心、传扬的中心?
第二,默想。默想是作教师的另一个条件,他首先聆听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与意见,然后再教导。默想神的话,反省我们对 惦 的话的理解,是今天我们应有的态度。
第三,考查。以研究、挖掘材料的态度去认识神的话,了解神的话,并应用神的话。
第四,陈说。陈说是照先后的次序有条理地传讲神的话。所罗门写成的传道书并非粗制滥造,随意下笔,乃是花了很大的心血,经过详细考查,把收集的资料详细分析,进行编排而成为传道书。因此,他劝告下一代,要好好珍惜这些良言,不要随便错过听真理的机会。
“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 (传十二10)作者写本书的态度非常严谨,值得我们学习。他专心寻求,“寻求”就是寻找的意思;“可喜悦”可翻译成“贵重”,他是刻意寻找那些贵重的言语,就是神的话、神的真理,再按照正意去解释神的真理。这显出作者花费很大的功夫,收集每个最重要的证据来放在传道书里。因此,传道书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它正确地说出真理之言。
“凭正直写出诚实话” (传十二10下)的“诚实”一词更好的翻译是“真理”;约翰福音四章24节用的也是同样的字,“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这“诚实”可以翻译成“在真理里面”。所罗门是凭着正直,也就是凭着真理说什么,他就写什么;神默示什么,他就说什么。
今天我们对神的话是否也有同样的态度呢? 惦 要求我们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而真理就是主干。
“智慧人的言语好象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象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传十二11)作者在这里称自己的言语是智慧人的言语。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智慧人就是先知、祭司、君王等,他们都是以传讲神旨为职责。传扬神的真理是我们应当尽的本分。智慧人与“会中之师”,都是指主人、师傅、祭司、君王等。“会”是指在集会中。在当时有一种习惯,属灵领袖和有智慧的人常聚集一起,讨论人生的哲理、生活之道。所以,作者当时对追求真理的态度,不单是自己的领悟,也有听取别人的意见。
传道者的言语有两个特征,一是“好象刺棍”,“刺棍”是有刺系在尾端的,目的是用来赶牛,或是制服倔强的牛,使它能够继续前行。这是表示作者的目的有教训、有纠正、有警诫。第二个特征是“好象钉稳的钉子”,这两样东西是一起用的,刺棍上要有钉稳的钉子钉在上面,要是将铁钉钉稳在刺棍上,纵使蛮牛的力气再大,它也无法反抗争脱。也就是说,牧者赐给我们一个准绳,有了这准绳,我们就当按照它而行。
“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戒: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 (传十二12-13)作者称读者为“我儿”,这是智慧文学的一个特征,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称呼。在旧约中,师徒辈分的先知也以父子来相称。还有一类的读者需要受劝诫,就是著书与读书多的人。著书多没有穷尽,我们不要单为著书而著书,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敬畏神,谨守 惦 的诫命,就是要把永恒的真理不断传扬。“读书多,身体疲倦”,著书与阅读都需要有一个目标,不要只把读书当作最终的目的,它只是工具,只是操练我们敬畏神,谨守 惦 的话的工具。
作者在第 13节指出最终的目的是要敬畏神。“敬畏神”在传道书中出现了七次,这里所说的是最后一次。敬畏神不单是“敬”,而且要“畏”,敬畏神的特征、敬畏神的表现就是要遵行 惦 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神呢?第 14节告诉我们,因为人所做的事,无论善恶神都必审问。人有了警惕,就应当敬畏神,基督徒要在基督台前接受审判,不信的人要在白色大宝座前接受审判。因此,我们应当提醒自己,当我们与神面对面时,是否能够问心无愧。
感谢主,神不单借着所罗门提醒我们,也借着保罗的最后一卷书信提醒我们,提摩太后书四章 7至8节,“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面对公义的主的审判,我们能否坦然无惧去面见 惦 呢?
盼望神借着传道书的信息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忠心事奉我们的主,服事周围的人,积财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