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光之下享受人生(九)
九1 在本章,傳道者將一切事放在心上,盡可能全面而徹底地考究。他看見好人和智慧人並他們所作的都在神手中。但不論什麼將要發生在他們身上,都象征神的愛或恨,沒有人知道。將來是未知也是不可知的,任何事情都會發生。
九2 使人覺得難以捉摸的就是義人和惡人、好人和壞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敬拜神的和不敬拜神的,最終去的地方也是一樣──墳墓。就避開死亡而言,義人不比惡人有利。起誓的和避開起誓的處境都一樣。
九3 這就是人生的大禍患──死亡最終奪去各階層人的生命。人們可以活得無恥荒唐,最後死去。若死亡是生存的結局,除了純粹的不公平,還有什麼呢?
九4 只要人仍活着,就還有指望,他仍有指望。同一道理,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獅子的景況更好。這裏所說的狗並不是指人的摯友,而是指動物生命中一種至低下、至卑劣的形式。32獅子是萬獸之王,強大而雄壯。
九5 活着的人至少知道必死,死了的人對世上的事毫無所知。假教師不斷利用本節來證明人死後靈魂睡覺,即是人斷氣時意識就停頓了。但以本節或這卷書就死後的事建立教義是沒有意思的。正如前文不斷強調,當人在“日光之下”尋求答案時,傳道書正代表人最好的結論。它依照觀察和邏輯闡明所得的結論,但不是依據神的啟示。若智慧人沒有聖經,這就是他所能想到的了。
若你看見人死了,並看着他的身體被埋在墳墓裏,深知道他最終必歸於塵土,你有何感受呢?你會想:這就是結局了。我的朋友現在什麼也不知道了,他再不能參與正在進行的任何活動。他已遺忘了,且不久也被人遺忘(無人記念)。
九6 這就是所羅門所想到的。人一旦死去,就不再有愛、恨、嫉妒或其它情感。他與這世界上的事和經歷也就不再有分了。
九7 所以傳道者又回到他基本的結論──快活度日,享受你的食物,喝你的酒使你的心歡暢。神已經悅納你的工作,與祂同行是好的。
九8 穿鮮亮的衣服,不要穿喪服。把香膏塗在你的頭上,而不是塗上灰燼。有人認為世界是為歡樂和嬉戲而造,所羅門也是這樣想。
九9 要盡情享受婚姻關係裏的快樂,無論如何,人生是虛空無意義的,所以最好就是盡情享受人生。享受你的每一天,因為這是你在勞碌和煩惱之事上所能得到的。第7至9節所寫的明顯與下面吉爾伽美什史詩的一段很相似,這詩描寫古代巴比倫時代的不朽和大洪水:
自諸神創造人以來,
他們就為人立了死亡,
他們的手掌握着人的性命,
吉爾伽美什啊,你的肚子實在飽滿,
你日夜歡樂無間,
每日都在暢快中度過,
日夜狂然作樂。
願你的衣服變得光明,
你的頭潔淨,用水洗滌,
愛慕你手裏的兒女,
以懷抱妻子為樂。33
重點並不是誰抄襲誰,而是在日光之下人的智慧所得的結論都一樣。當我讀到歐登倫寫述今日人本主義的撮文時,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類學的模型真的十分令人難以承受。身為二十世紀後期、三十歲以下一代的代表,我首先被要求去相信:我是純粹隨意進化過程的結果。過程的惟一先決條件是事物、時間和機會的存在。因為有些命運的怪念頭,我和其它人是惟一與生俱來就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存在體。我不得不想到自己和其它存在體之間的關係。從某方面看,我的存在比起其它存在體如白兔、樹木和石頭更珍貴,儘管在一百年內,我腐朽身體裏的原子可能跟它們的難以分別了。再者,我頭腦裏震動的原子質量比那些在白兔裏的更有最終的意義。
同時,有人說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在進化的時段中,我的生命就是即將消失的水蒸氣。在這一生中,不論我有公平或不公平的感受,一切我所努力的東西、一切我重大的決定,最終都將會在向前的時間洪流中湮沒。在數百萬年裏,僅一小滴跟地球上的整體歷史、偉大的文學、藝術和人物的回憶都將會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不可改變的腐朽下埋沒。希特拉、馬丁路得金、施維爾、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毛澤東主席和肯尼迪總統全都將會在無法想象的虛空裏被忘掉。所以,有人說我必須在難有可為的不利情況下盡力而為。儘管我有強烈的超然感覺──一種我不僅只是盲目的進化怪念頭的深層感覺。雖然是這樣,我必須忘記這些令人煩惱的問題,並關注自己如何能在社會裏盡力地與真實的問題共處,負責任地生活。儘管我的工作包括把人腦視為機器地研究,就象其它自然機器一樣,我仍必須相信人類有些比動物的價值更寶貴的特殊內在價值。當我的情緒告訴我這可能是真的時,我卻沒有任何客觀理由去相信這點。34
九10 本節是傳道書裏最有名的箴言之一,常常成為基督徒熱心事奉的動力。這樣的建議是健康的。但按文脈理解,其實是指當你能夠享受生命時就盡情享受,因為在你所去的陰間,你不能走回頭,不能工作、發明、思想或學習知識了。
本節裏的建議很好,但理由卻差劣!即使建議也受制於活動是合理、有幫助和可教化的。
九11 傳道者觀察到另一狀況是運氣和機會佔據大部分的人生。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能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聰明的未必得貲財,能者未必當權。惡運尾隨每個人的腳步。當時的機會是成敗的主因。億萬富翁葛保羅解釋他的成功時,回答說:“有些人找到石油,其它人卻找不到。”
九12 沒有人知道惡運何時來襲,就象魚被惡網圈住或鳥被網羅捉住,世人被惡運甚至死亡壓倒,從不知道禍患何時臨到。
九13~15 生命裏另一件令人心煩的事就是智慧未必常受到讚賞。說明:有一小城,其中的人數稀少,因此防禦力極差。有一強大君王用大炮圍攻這城,並預備攻破城牆。情況似乎絕望時,有一貧窮的智慧人前來獻計,拯救了那城。那一刻他成為了英雄,但後來迅速地被遺忘了。
九16 這使傳道者感到憂傷,因為即使智慧勝過勇力,但貧窮人的建議最終也被藐視。當危機過去了,沒有人對他說過的話感到興趣。
這比喻有個明確的福音意義。那城就象人的靈魂──細小而無防禦力。那大君王就是撒但,決心入侵和破壞(林後四4;弗二2)。解救者就是救主──是貧窮(林後八9)卻有智慧(林前一24;西二3)的人。儘管祂解救了人,但祂受到榮耀和讚揚的機會何等的小!世上大多數人活着仿佛祂從沒有死過一般。即使基督徒也常常忘記祂在最後晚餐時所提醒的話。
九17 即使世人不存感激,仍是漠不關心,但是在安靜之中聽智慧人的言語仍是真實可取的,比聽那強烈的、掌管愚昧人的呼喊聲還有價值。
九18 智慧勝過兵器和軍火。撒母耳記下二十章14至22節裏,我們讀到約押圍困伯瑪迦的亞比拉城時,一個聰明的婦人如何解救那城的事蹟。
但一個犯罪的傻瓜能敗壞許多智慧人所做的善事,就象小狐狸破壞葡萄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