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4
妻子在此因她所爱的,自己唱起歌来。在古代以色列中,女性不会在公众地方表示她们的爱,即使是夫妇之间的爱也不可以。因此她希望自己是丈夫的妹妹,以致每次她想吻他时,也可以这样做,即使在市场上,也不会被人蔑视。但她也知道自制和‘合于社会习俗之事’的重要性。这是她从自己母亲那里学到的。她没有忘记她满有智慧而美好的教养,难怪她愿意带丈夫回自己的老家,那是她成长的地方。父母有责任把恋爱的事教导儿女,纵使他们当时或许不能完全明白。第3节她再次预想到他们下一次在一起的欢愉,到时他们会在热烈的爱中相拥在一起,不是站着而是躺卧着,因为他的左手在她‘头下’。这种想象是爱情的一部分。这跟空想、幻想很不相同,幻想是容让心思想及和停留在错误的肉体关系中。第4节重复了二章7节和三章5节的句子。
八5-14 真爱的本质
此处以一个问题来引出对真爱的描述。夫妇二人这时正愉快地在郊野漫步,那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当时书拉密女正依偎着她丈夫强壮的身体。作者问:‘这人是谁?’这问题就留待书拉密女来回答。她首先把我们带回她与丈夫彼此传达爱意的时空,那是她丈夫出生的地方。那里是那第一次出生的地方,而这次出生是源于他父母的爱,现在有第二次的出生,因他的真爱为书拉密女而生。‘叫醒’一词与第4节的‘叫醒或激动’有关。惟有她能真正唤醒他。当时的时间与场合都是合宜的;他们在此并没有犯上性方面的罪。这些原则仍要指引着两性每次的结合。
第6-7节
第6-7节现再进一步界定何谓真爱,而当中有好几个重要的教训。‘戳记’是拥有权柄的标记,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得见的。她希望所有人都清楚看见,她是全然由他所拥有的,而且绝不会属于其他人(参 提后 2:19>提后二19)。那戳记是在两个地方:在他心中(他情感的处所)和在他臂上(他身体力量的象征)。他会全然拥有她、爱她和保护她。此外,真爱是‘如死之坚强’,因两者都是不能抗拒的。因此,基督的爱也是所向无敌的。保罗发觉基督的爱使他无法抗拒( 林后 5:14>林后五14)。真爱中有一种‘嫉恨’,那是神之妒忌(忌邪)的反映(参 出 20:5>出二十5; 林后 11:2>林后十一2)。若丈夫与另一个女人有染,妻子绝对有权吃醋嫉恨。嫉恨能伤害人,而且是极深的伤害,因此它可以‘如阴间之残忍’。此外,真爱有如‘烈焰’一样不能熄灭(比较 出 3:2>出三2)。‘是耶和华的烈焰’即是有大能的火焰。真爱源于神,因为神是爱。因此,这种爱有一种超凡的能力,靠人的力量是无法熄灭的。人类曾在加略山上尝试熄灭这样的爱,但他们的努力是徒然的。罪、死、阴间、撒但,及人类各种反叛等等罪,并不能熄灭基督对世人的爱。最后,真爱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纵使所付出的价钱极其高昂,但却只会遭真爱藐视。福音邀请人来,而不用金钱去购买( 赛 55:1>赛五十五1)。
第8-10节
第8-10节这是一个重要的段落,主题是在合宜的时间才表达肉体的爱。这主题在书中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现从另一个不同的途径来表达。此处谈及一个尽忠关爱的家庭,保护他们年幼的妹妹,免得她在无知的情况下失去贞操。从她年幼开始,即她发育仍未完成(‘她的两乳尚未长成’),她年长的兄弟便教导她,鼓励她为未来的丈夫守身如玉。‘人来提亲的日子’指到了她适婚的年龄。直至那时为止,她有两个选择:她可以是一堵‘墙’,抵挡所有虚假之爱的追求;她也可以是一扇‘门’,容许任何人通过她的防卫,因而在神所安排的时间之前,便已失去贞操。这一切都与书中‘不要激动爱,等他情愿’这个多次重复的句子连结起来。她若能自制,她的兄长会以装饰奖励她。她若放弃自己,使家人失望,她的兄长会加强对她的保护,‘用香柏木板围护他’。第10节指出她怎样正面回应兄长们的教导。现在她身体和心智都已成熟(‘我两乳像其上的楼’),而她仍保持是一堵‘墙’。‘得平安’意指她在与丈夫独有的关系中找到真正的完全、完整。‘平安’一词可译作‘满足’、‘完全’。神知道惟有当我们在这方面和其余各方面顺从惦,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健康。
第11-12节
第11-12节作者延续那‘爱不能换取’的思想。这两节经文是一个比喻。所罗门在哈力哈们拥有一个葡萄园,他把葡萄园以1,000舍客勒银子的价钱租出,而租户可赚取200舍客勒的利润。相反地,代表书拉密女之生命的葡萄园并不会出租。没有人能入侵她的产业,而且她是无价的:‘我自己的葡萄园在我面前’。
第13-14节
第13-14节这首独特的诗歌有一个美丽的结尾。首先,所罗门要求听他爱人的‘声音’。也许她正与朋友交谈,发出一些叫嚷的声音。王不想听见别的声响,而只想听见她一个人的声音(参 2:14>二14)。我们可比较一下,在世人的吵闹声中,天父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可 9:7>可九7)。其次,书拉密女要求她的爱人再来与她亲热(参 2:17>二17)。在这些要求中,我们听见基督这位天上之新郎的心声,就是惦乐于聆听惦新婚的祷告;还有教会的心愿是与主保持亲密的相交:‘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启 22:20>启二十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