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和平的预言(40章-66章)
我们现在开始研读和平的预言,就像审判的预言一样,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论到:
一·和平的旨意(40章-48章){\LinkToBook:TopicID=101,Name=一 和平的旨意 (40章-48章)}
二·和平的王(49章-57章){\LinkToBook:TopicID=133,Name=二 和平的王 (49章-57章)}
三·和平的过程(58章-66章){\LinkToBook:TopicID=151,Name=三 和平的過程 (58章-65章)}
一·和平的旨意(40章-48章)
在宣告和平的旨意时,先知首先说出一段解释性的前言{\LinkToBook:TopicID=102,Name=1.開場白 (40:1-11)};接着依次论到耶和华的威严{\LinkToBook:TopicID=106,Name=2.耶和華的威嚴 (40:12-31)},耶和华的宣言{\LinkToBook:TopicID=110,Name=3.耶和華的宣言 (41章-42章)},耶和华的信息{\LinkToBook:TopicID=114,Name=4.耶和華的信息 (43章-45章)},耶和华的权能{\LinkToBook:TopicID=125,Name=5.耶和華的權能 (46章-47章)},以及耶和华的恩慈{\LinkToBook:TopicID=128,Name=6.耶和華的恩慈 (48章)}。
1·开场白(40:1-11)
开头的一段经文,是“和平的预言”这一阶段信息的开场白。它以一段宣告开始,指明后面要论到的一切默示{\LinkToBook:TopicID=103,Name=A.默示 (40:1-2)};然后论及为神造一条大路{\LinkToBook:TopicID=104,Name=B.道路 (40:3-8)};最后是对先知的托付{\LinkToBook:TopicID=105,Name=C.託付 (40:9-11)},要他向耶路撒冷报好消息。
A·默示(40:1-2)
这段开头的一句话,“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启示了接下去一直到本书结束时的一切默示。前面论过的第一阶段的全部信息,都是建基于一个事实上──神的审判最终是要获致和平。因此这第三阶段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审判的过程以建立和平。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审判,最后一阶段的特点是和平。
在这里,我们必须认出这一句开场白和第一阶段最后的几句话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已经看过,第二阶段是历史性的,它的价值只是提供一些历史事件,以帮助我们解释先知教训的原因和方法。在第一阶段论到审判的预言中,最后的展望是看到普世的荒凉,随后接着的是普世的复兴。那阶段最后的几句话是,“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而我们现在研读的第三阶段,一开始就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彼此的关系一目了然。
先知首先扼要地说出他所要传达的是安慰的信息。神要他“说安慰的话”,就是对耶路撒冷的心说话,因为“她争战的日子”──就是她长期以来所受的痛苦“已满了”,“她的罪孽赦免了”,也就是她的刑罚到此结束,因为她已经“加倍受罚”。
前面的一切信息,主要的思想是:审判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最后一阶段的默示则是,审判完成时,和平就要降临。
B·道路(40:3-8)
然后先知用象征性的言语来描述完成耶和华旨意的方法。他听到两个声音,先述说耶和华的来临,然后宣告祂必然得胜。
第一个声音(40:3-5)
是呼召百姓预备耶和华的路。这包括宣告祂的来临。这里用“旷野”和“沙漠”,表示他认识到大地的荒凉,也表示必有复兴,因为耶和华要在旷野行走,并在沙漠中找到祂的道路。
后面接着描述所必须作的预备。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一切道路都要修直、改为平坦,以让耶和华经过。
接着他抛开细节,直接宣告耶和华来临的意义。祂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这些事都是必然而确定的,因为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第二个声音(40:6-8)
命令这位先知“你喊叫吧!”很自然的,他乍听之下立刻反问,“我喊叫甚么呢?”答案是,要宣告当耶和华在祂旨意的道路上运行时,人要抵挡祂的大能是多么不可能的。他宣告,“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再一次肯定祂必然得胜。
C·托付(40:9-11)
开场白的最后一部分,是记录给先知的托付和他的顺服。宣告这信息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他必须上到高山,也就是视野辽阔之处;
2.他要毫无惧怕地极力宣扬他的信息。
然后,神以一个简短而概括的宣告,“看哪,你们的神。”将这信息的整个重点交给他。长久以来百姓的眼目不是定睛望他们的敌人,就是望他们的王和官长。事实证明,他们的敌人比他们的王和官长要强壮得多;而他们的王和官长对神和对百姓都末尽到职守。因此这个希望和安慰的预言中最崇高和总括性的一句话是,“看哪,你们的神。”
先知接着说出有关耶和华的两重真理,在下面的信息里他将要详细地解释这个真理的性质和方法。他首先宣告耶和华是那一位大能者,祂要临到,掌权管理,无人能抗拒祂的大能。其次是关于祂的牧者性情。这说明了敌人无法在祂面前站立,同时也预言那因官长的失败而四散、受伤的百姓,要得到复兴。
2·耶和华的威严(40:12-31)
这位先知详尽地宣告耶和华是全能者。首先介绍祂的威严{\LinkToBook:TopicID=107,Name=A.基本的 (40:12-17)},接着他将神与假神比较{\LinkToBook:TopicID=108,Name=B.比較 (40:18-20)},并且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说明祂所彰显的威严{\LinkToBook:TopicID=109,Name=C.彰顯 (40:21-31)}。
A·基本的(40:12-17)
耶和华的威严首先表现在祂的大能里。这可以从受造物的完美调和中看出来:用手心量诸水,用手虎口量苍天,用升斗量尘士,用秤量山岭和冈陵。上面每一句话都说明了耶和华完成这些事都是轻而易举的。在他看来,整个受造之物都是耶和华的大能所认识、所命定、所支持的。
这段经文也启示了耶和华的智慧。他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人只得承认一个事实:耶和华的作为是不需要别人的指示和教导的。
祂这种基本的大能,最后彰显在祂管理万物的事上。万物都是祂凭自己的智慧和全备的大能所创造的。人一向视为伟大的东西──列国、众海岛,一旦与神放在一起比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B·比较(40:18-20)
这位先知看见了神的大能以后,首先建议,然后否认,最后证明人不能将任何事与神比较。这整段预言性的话都是针对一个目标──呼召百姓离弃他们的偶像,转过来认识耶和华,并且敬拜、服事祂。以下接着的信息里,他对偶像和神有更详细的比较。这比较现在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看见了神的大能、智慧、管理所彰显的威严之后,他就兴起一个疑问:谁能与神相比昵?除了关于神的真理,还有甚么思想能与祂相比呢?在先知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就足以启示与神较量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立刻转而以偶像作例证,描述工人如何铸造铜像,银匠又用金裹上,也有人用耐久的木材雕刻木制的偶像。这些都是人的工作,想要使偶像维持长久。他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可是从以赛亚所描述他们的活动看,显然他们是必然要失败的。他并没有说这种比较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必要这样争论。从耶和华大能和智慧的创造,以及祂管理的完美和谐中所显示的威严,就能启示一件事实,如果人想用微弱的工作取代耶和华,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他们自己若与耶和华相比,也算不了甚么。
C·彰显(40:21-31)
最后,这位先知指明,耶和华的威严是彰显在祂的创造、祂的管理天地、以及祂对待以色列的恩典中。
创造(40:21)
先知用他们自己的圣书,提醒他们耶和华的威严。他问他们是否知道,或听说过,或有人告诉过他们创造天地、立地的根基之故事?他们若接受这个熟悉的真理,就必须承认耶和华的威严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
管理天地(40:22-26)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在祂完美的管理中,看见祂的威严。祂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人在祂面前就显得极其渺小。祂铺张穹苍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棚,以建立整个宇宙的秩序。这个比喻很美丽,而且含义丰富。以赛亚用这个比喻唤起人们注意大地和它四围的穹苍,它们好像用纱作的幔子(这是希伯来文“幔子”一字原来的含义)。他提醒他们,在这个包裹着整个地球的幔子里面,有耶和华在那里。那并不是祂最终的居所,也不是祂惟一的居所。它只不过是一个帐棚,暗示祂与整个地球及其上的居民如何亲近。这位神不只是存在而已,祂也实际地掌权管理;因着祂管理的作为,地上一切君王、官长都要完全在祂的控制之下,他们若违背祂的旨意,就必摇动,被风一吹就倒了。
祂的管理更延伸到诸天,这诸天好像幔子,好像那表明祂临近地上事物的帐棚。先知再一次向那些想与神相比的人挑战,命令他们向上举目,观看诸天的奇妙,并且看清这一切都是神所创造的。祂掌管一切,祂要以智慧数点他们,好像数点军队一样;又因祂的大能大力,他们要被保全,一个也不缺。
恩典(40:27-31)
最后,也转过来直接对百姓说话;根据他们的历史,对他们提出呼吁;并指出祂的恩典所启示出来的威严。当时环境的黑暗,以及他们的昏蒙,使得他们不信神。因此他们诉苦说,他们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他们的冤屈神也不查问。这位先知既已一再强调神临近和管理的真理,就问他们为何要这样诉苦?
难道他们不知道那永存的创造主,祂的能力永不疲乏,永不困倦?
凡需要的人,都可以支取祂的能力。人一切的力量最后终必枯竭。即使在人生最充满精力、才干的年代,这些少年人也终心疲乏、失败、跌倒。人若与神有正当的关系,就不致失败。得力量的条件乃是:人必须等候耶和华。人若符合这个条件,即使有疲乏、困倦,也必能重新得力。这位先知选择了一些不寻常的词汇来描述这种重新得力的经历,并藉此启示那些等候耶和华的人将得到多么大的能力。我们看了这些描述,很容易会认为得力的过程应该是由走而跑,由跑而飞。但先知实际上一开始是提到飞,然后是跑,最后才提到走。在这里,他体认到有关人类的需要最真实、最深刻的经历。在能够展翅高飞的日子,人不会像在风沙滚滚的道路上奔跑时那样,感觉到需要帮助。而当人既不能展翅高飞,也无法在道路上奔跑,只能耐心、持续地步行时,才会最迫切地感觉到需要帮助。然而这一切日子,在神里面总有能力。在展翅上腾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华的人,就像鹰一样安然飞翔。在奔跑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华的人,能持续奔跑而不困倦。在步行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华的人,能行走却不疲乏。
祂的百姓软弱疲乏时,耶和华就以耐心去帮助、支持他们。这恩典启示出耶和华的威严。这方法远比祂管理宇宙的权威,以及令人生畏的创造大能和智慧,更能启示祂的威严。──《摩根解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