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导论

作者与写作背景
 
约西亚(主前640至609年)、约哈斯(主前609年)、约雅敬(主前609至597年)、约雅斤(主前597年)和西底家(主前597至587年)作犹大王的时候,耶利米向犹大国说预言。本书在开始时告诉我们(1:2>一2),耶利米在主前627年开始工作,他一生的事奉有40年之久,正是犹大国的末年。耶利米也是被掳时期的先知之一,与以西结同时期(参本书第665页)。
耶利米与以西结是上个世纪或更早期的伟大先知(以赛亚、何西阿、阿摩司、弥迦)的继承人。那些早期先知于两个王国还存在的时候工作,两国就是以色列(北国)和犹大(南国)。但是,以色列不听从阿摩司和其他先知的警告,结果在主前722年被强大的亚述国(‘我[神]怒气的棍’,赛 10:5>赛十5)所灭。至于耶利米时代的犹大国,虽然被亚述国攻击之后得以幸存(参王下 18>王下十八至王下 20>二十),却已变成弱小和被遗弃的余民。她还可以存留多久呢?这答案就在乎国民是否听从神藉耶利米所说的话了。
耶利米开始领受神话语的时候,亚述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大了。亚述国当时正在衰落(这也是其他王国的命运),以致约西亚王能够重夺失去百多年的北国以色列昔日的领土(王下 23:15-20>王下二十三15-20)。在主前612年,亚述国的首都尼尼微被当时的新霸主巴比伦所陷,于是巴比伦便成了神子民的新威胁。耶利米形容她是一支‘从北方而来’的军队(耶 6:22>耶六22)。正如上个世纪一样,神对惦子民的计划是与历史和政治事件连在一起的,惦掌管这一切。惦亲自带领这些敌人前来攻击惦那失信的子民(耶 5:15>耶五15)。

写作形式和结构

耶利米书是一卷很长的书卷,包括了不同的资料,其中有耶利米说的话,形式有诗章式神谕或言论(例如耶 2>耶二至耶 6>六);也有讲章式的格调(例如耶 7:1-15>耶七1-15),在大多数译本中排列成散文的形式(包括新国际译本);还有一些篇章记载了有关耶利米的事迹,可以假定是由他人所写(例如耶 26>耶二十六)。所有诗章式神谕均载于耶利米书一至二十章。大致上,这类个别的言论均没有注明日期和说话的场景。但在讲章和记叙的部分,则有较多有关时间与地点的资料。但无论如何,本书不是一本传记,它记载耶利米的事迹,只是为了要更有效地宣讲他的信息。
我们对本书的形成所知甚少,它的内容不是依循一个固定的编年史形式,所以很难把它们接连在一起。本书可能是在不同的阶段逐渐形成,这是耶利米书三十六章向我们透露的。在那里提及首卷耶利米书被约雅敬王所毁;耶利米便另抄一卷书卷,它的内容较首卷长(耶 36:32>耶三十六32)。这可解释为何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中所包含的耶利米书较现今圣经的版本为短。先知似乎与他的助手文士巴录共同完成此书,因此巴录可能有份参与制作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版本。

主题

先知们时常向君王进言,因为他们有特殊的责任要维持百姓的宗教生活。在这一方面,耶利米的事迹很令人注目,因为他开始工作的时候,约西亚王正在犹大进行宗教改革。列王纪下二十至二十三章详细记载他的努力,并且将此事连于在圣殿重获‘律法书’(大概是申命记);这书可能是在玛拿西王(参王下 22:8>王下二十二8)漫长和腐败的统治时期失落的。当时是主前621年,在耶利米蒙召后的第五年。约西亚的改革可能在主前628年已经开始,正如在历代志下三十四章3至7节所暗示的。令人惊奇的是耶利米对犹大国的严厉批评,竟在一个正直和忠心的王统治期间发出;这可能表示他认为改革并没有使百姓产生神所要求的深刻改变;所以他呼召人要有完全的内心的改变(耶 4:4>耶四4)。
但无论如何,耶利米批评所有犹大国的领袖,指控他们没有根据圣约的标准去教导真理和作百姓的领袖,这本是他们的责任。君王(22>二十二章)、先知(耶 23:9-40>耶二十三9-40)和祭司(耶 2:7>耶二7)都一律受到攻击(约西亚王除外,参耶 22:15-16>耶二十二15-16)。耶利米的谴责因他的身分显得更为尖锐,因为他本人是先知也是祭司(耶 1:1>耶一1)。其实那立约的子民已到了非常败坏的地步(耶 9:3-6>耶九3-6),这也是耶利米宣讲信息的因由。
信息本身流传了一段长时间,并且紧贴着背景那戏剧性的改变,而似乎经历了数个明显的阶段。第一,耶利米呼吁百姓悔罪,免致他们在巴比伦手下受苦(耶 3:12>耶三12)。但在其他时候,他却宣布神会容让巴比伦去刑罚犹大,因为悔改的时限已过去了;神的责罚现今是无可避免了(耶 21:1-10>耶二十一1-10)。可是,这第二阶段却与第三阶段的信息紧接在一起,就是指出那责打只是为了要挽回他们。在神的恩慈下,被掳巴比伦对于那些肯接受刑罚的人(21:9>二十一9,24:4-7>二十四4-7),将会是一个逃出生天的途径。在这个最后的阶段中,犹大人认知神的应许,包括那新约的盼望(31:31-34>三十一31-34)。至此,那曾经一度被以色列人轻视的圣约,在神的恩慈下再次重新建立起来。
耶利米是十分投入他的信息之中,并受其影响。他明显的为此受苦,例如:他放弃了正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15:17>十五17,16:2>十六2),曾多次被人谋害(11:18-23>十一18-23,18:18>十八18),并因此被监禁和鞭打(20:1-6>二十1-6,37:15-16>三十七15-16,38:6>三十八6)。他的内心也受到冲击,因着他知道百姓必会受难(4:19-21>四19-21,10:19-22>十19-22),而深切地感到痛苦;另一方面,他又感受到神对他周围的罪恶所发出的愤怒(8:21>八21至9:3>九3),因此他经受了两方面的压力,这使他几乎忍受不了。
因他蒙召作先知所带来的痛苦,深切地表现在几段诗文中,这部分通常称为‘忏悔录’(11:18-23>十一18-23,12:1-6>十二1-6,15:10-21>十五10-21,17:12-18>十七12-18,18:19-23>十八19-23,20:7-18>二十7-18)。在诗中,他向神发出悲苦的埋怨,但每一次,神都向他再次保证那最后的拯救(15:19-21>十五19-21)。

应用纲要

要将耶利米的信息与基督徒的个人生命扯上关系,不是一件直接的事情,神刑罚惦古时的子民与个别基督徒的生命有甚么关连呢?耶利米在当时政治和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向国人传讲救恩,他们把它理解为国土的恢复;但这些事情与基督教的福音又有甚么关系呢?
这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与基督的工作有关,耶利米的中心信息就是神要藉着刑罚把救恩带给惦的百姓。这个原则预示了基督的十字架,惦为了挽救犯罪的人类,在十架上承担了世人犯罪的后果。
耶利米有关新约的预言(耶 30>耶三十至耶 33>三十三)也是指向基督。它首先指出神信实地复兴那古代的犹大百姓,使他们归回故土,而终极却是指向基督,惦亲自活出一个忠信‘以色列人’的生命样式,并且赐圣灵给那些在惦里面的人,使他们可以活出这忠信的生命。
可是,如果耶利米书主要是预言基督为惦的子民所作的大事,那么本书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基督徒生活上的指引呢?答案仍是肯定的。在这方面,我们要知道基督教的福音不单是关注个人的事情,它也关注作为一个团体的教会;此外,我们可以假定神对待惦的百姓,是贯彻如一的。那即是说:首先对犹大发出的审判和救恩信息,均可以应用在教会团体上。像古时神的百姓一般,教会也需要留心不要自满自足,不要以为她可免除神的责罚(参启 2>启二至启 3>三)。教会(或某些人)可能会经历责罚,并由此而认识到神至终的复兴。
其次,耶利米特别强调负责任之领袖的需要,并警告神的百姓,腐败是会蔓延的。他指斥那些宗教人士的迷信,也许是迷信于宗教本身。他指出若教会的生命变得卑下,这腐败的特质是会代代相传的(耶 44:9>耶四十四9)。这种情况在教会以外,也可以应用在社会方面,由此可以解释仇恨和偏见如何一直在社会中传递,甚至达数世纪之久。本书的预言也揭露了犯罪的心理和人性强烈地倾向犯罪(耶 3:6-10>耶三6-10)。对西底家王的描述,使人看见人性在善与恶之间长久以来的踌躇不定。
最后,本书也描述了救恩之乐,主要记在三十至三十三章之内。这些诗章本身充满灵感,它们被编插在有关罪和刑罚的预言中间,很独特地强调神的爱和怜悯,因为神最深切盼望的,是要赐给惦的受造者生命和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