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四讲

在心靈上割禮

    經文:耶利米書四:5—31

    從第四章四節開始到第六章,可以說是一個有共同主題單元的詩,原本是分散的詩,在編輯的時候將之編撰在一起的。它的共同主題乃是:上帝的審判即將來臨了。如果我們比較一下第四章和第六章開頭的部份,就會發現都是在警告以色列人民要準備逃亡,因為災難已經逼近了,滅亡的日子已經出現在眼前;而在它們結尾的部份都是用產婦臨盆時的劇痛作比喻,說明它們即將受到的苦難就像產婦臨盆一樣難過。

    其實,我們可以從先知文獻中找到許多這種類似的共同點,就是談到「耶和華的日子」,或是說「等待的那日子」,指的就是上帝「審判的日子」。先知阿摩司就將那即將要來臨的日子,認定是上帝忿怒的日子,那日子將會很悽慘;他說:

    「等候上主的日子來臨的人哪,你們慘啦!上主的日子對你們有甚麼好處呢?上主的日子對你們只是黑暗,不是光明。那日子來臨的時候,你們無處可逃,好比一個人剛躲過了獅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個人回到了家裡,筋疲力盡,把手靠在牆上,又給牆上的蛇咬了一口!上主的日子將帶來黑暗,不是光明;那是倒霉的日子,沒有一點希望。」(阿摩司書五:18—20)

    阿摩司是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針對北國的以色列說話,就如同先知耶利米所說過的,北國以色列所犯的罪如同南國的猶大一樣,對上帝不忠貞(耶利米書三:6),但是先知耶利米以色列的情況比起猶大要好了許多。可是,在先知阿摩司的警告中,犯罪比猶大還輕的以色列耶利米書三:11),已經是沒有「上主的日子」了,就算是有,那日子可不是原先以色列人民在期盼的拯救日子,乃是滅亡的日子,那就更不用說比以色列還嚴重的猶大了。

    另一位同時代且重要的先知以賽亞也這樣說:

    「日子將到,人的驕傲要被制止,人的自大要破滅;只有上主受尊崇。那一天,上主—萬軍的統帥要貶低有權勢、驕傲自大的人。」(以賽亞書二:11—12)

    「在那天,主要把耶路撒冷婦女所看重的東西都拿走,包括她們腳上、頭上、頸上、手臂上的裝飾品。….城裡的男人,就是最強壯的,也要戰死沙場。城門要號咷痛哭;城市要像被剝光了衣服的女人,坐在塵土中。」(以賽亞書三:18—26)

    上帝的審判,這可以說是先知文學的重要主題,也可以說是先知的工作中主要的內涵之一,他們透過說到上帝的審判,進而極力呼籲人民趕快悔改、認罪。先知運動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這兩項主題交織在一起。這樣我們可以明白一件重要的信息:沒有悔改、認罪,就沒有拯救的希望,所將面對的審判是嚴厲的,慘痛的。

    上帝的審判也是在表明上帝的公義;先知耶利米說出在那上帝的日子,上帝會替受冤屈的人申冤,嚴懲那欺負軟弱者,使犯罪的人無所遁形。在先知耶利米的口中,北方來的巴比倫軍隊就像是上帝懲罰南國猶大的強大刑具一樣,雖然巴比倫並不是上帝膏油出來的選民,也不是像以色列人民一樣,有祖先亞伯拉罕跟上帝立過永遠的約,但是上帝卻會差遣他們成為懲罰祂所揀選而背棄了所訂立之約的子民。這一點也是先知耶利米文獻中的主要信息之一。

    現在讓我們來看所讀的經文:

    第五至十二節:
    5要向全國吹號,發出警報,
    猶大耶路撒冷人大聲呼喊:
    集合起來,快跑進設防的城裏!
    6要豎立指向錫安的路標!
    不要拖延,趕快避難!
    上主要降大災害;
    大毀滅要從北方臨到。
    7那萬國的毀滅者已經出發,
    好像獅子衝出叢林。
    他要來毀滅猶大
    猶大的土地要荒涼,
    城鎮沒有人居住。
    8所以,你們要披上麻衣,痛哭哀號,
    因為上主對猶大的怒火沒有熄滅。
    9上主說:「在那天,君王和官長將喪失勇氣;祭司將目瞪口呆,先知也會驚駭。」
    10於是我抗議說:「至高的上主啊,你確實欺騙了耶路撒冷人!你說會有太平,其實刀劍正頂住他們的咽喉。」
    11到那時,有人要告訴耶路撒冷人:有灼熱的風從曠野向他們吹來,不是那吹走糠秕的柔風,12而是上主召來那最強烈的風。上主親自在審判他的子民。

    第五至十節是由幾首短詩彙集而成的;有人因此說先知耶利米和先知以賽亞一樣,都是很好的詩人,因為他們的詩所表達的內涵確實很有力量,所用的字意很清楚,例如在第五節用「吹號」、「呼喊」開始,在第八節用「痛哭哀號」作結尾相對。先知耶利米用「獅子」來比喻巴比倫的入侵,將如同一個懦弱的人遇到凶猛的獅子一樣,只有被吞吃以外,別無活路可尋。因此,唯一可以得到庇護的方式,乃是「披上麻衣,哀號痛哭」,或許可以得到上帝的憐憫。

    這一段很清楚地在說明從北方來的侵略者將進入猶大這個國家,而且會帶來很大的災難。這個來自北方的侵略者就是巴比倫。在當時的人看來,巴比倫是個「有悠久歷史,非常強大;……他們的弓箭手都是強悍的戰士,殺人不眨眼」(耶利米書五:15—16)。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以色列人民對巴比倫軍隊的入侵確實感到惶恐不安。

    披上麻衣,這是古時有親人喪生,或是相當難過的事件發生時所穿的衣服,表示哀悼、痛心之意(以斯帖記四:1)。但是也被用來表明人內心的痛悔之意,是很實在的懺悔、認罪之態度(尼希米記九:1,約拿書三:6)。這樣我們可以看出先知耶利米的心意,他一方面提出明顯的警告,讓以色列人民知道即將來臨的災難,另一方面告訴以色列人民必須趕緊悔改認罪,或許這樣可以獲得上帝的憐憫、赦免,免除這樣大災難的來臨,因為上帝的怒氣仍在。

    第五節可以看出古時候的城池因為有城牆可以保護居民的安全,因此,在敵人或是侵略者來臨時,通常都會通知人民趕緊跑進城牆內避難。城牆上有壯士或兵丁在固守著,以防敵人的入侵。

    第七節說獅子從叢林中出來,所要表明的乃是說這種災難是無法預防的,或是看得清楚的,因為叢林裡獅子在哪裡根本看不清楚,等到發現時,已被撲上身,為時已晚了。

    要注意第九節,因這裡又再次提到君王、官長、祭司,和先知們都將失去勇氣,以及害怕到無法言語,因為他們都以為這樣的事不會發生,但是事實卻發生在眼前。這一節也是在回應第二章八節所說的:「祭司從來不問:上主在哪裡?我的祭司不認識我。統治者背叛我;先知奉巴力的名說預言,拜毫無用處的偶像。」

    第十節就是在指責那些說出假信息的假先知,他們平時都亂說話,說甚麼有平安、有平安,其實沒有平安(參考和合本譯文,耶利米書六:13—14。中文譯本用「沒有問題」取代和合本的「平安」,十四:13)。但是先知耶利米要抗議的原因,乃是因為上帝允許這些假先知對祂的百姓以色列人民說假話。這種事也發生在先知米該雅的時候,那時北國以色列亞哈,自己在王宮中養了先知四百名,唯獨先知米該雅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上帝允許天使下來進入那些假先知的心,說不實在的話,為的是要懲罰亞哈王的緣故(列王紀上廿二:1—28)。問題是:上帝為甚麼會允許這樣的假先知存在呢?是因為以色列人民已經不再聽從上帝的話,他們只喜歡聽那些虛偽的話,因此,上帝就任憑他們去聽那些虛假的言詞。是人先背棄了上帝,且屢勸不聽,上帝只好放縱人去做人所喜愛的事(羅馬書一:21—32)。

    在第十一節所說的「灼熱的風」,這是跟約拿書第四章八節所說的「熱風從東方吹來」是同樣的;那是一種極為乾燥,熱度高的氣流,在巴勒斯坦的地方時常會發生。人們會利用這種風篩選麥子雜糧,除掉穀物中的糠?。但是在第十二節則說上帝不會用這樣的風吹,而是更強烈的風,是為了要懲罰用的。

    第十三至十八節:
    13看哪,敵人像黑雲捲來;他的戰車像旋風疾飛,戰馬快過老鷹。我們沒命了!我們完了!
    14耶路撒冷啊,要洗掉心中的罪惡,好使你得救。你留戀罪惡要到幾時呢?
    15聽啊,有使者從支族地區和以法蓮山區趕來報壞消息。16他們來警告各國,提醒耶路撒冷:有敵人要從遙遠的地方來。他們要大聲吶喊,攻打猶大各城鎮,17包圍耶路撒冷,像園丁監視田園。這是因為猶大人民背叛了上主。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18猶大呀,你的所作所為給你招來了這大災禍。你的罪使你受苦,刺穿了你的心。

    第十五節中的「」、「以法蓮」都是在耶路撒冷的北部,「」是最北邊的城市。
    第十四節也可以說是耶利米書的中心信息;因為先知耶利米和其他忠實的先知一樣,主要的目的都是在呼籲以色列人民悔改,在他們信息中強調唯有這樣的方法才可以排除即將來臨的災難。這種呼聲就跟在第四節所說的一樣,要人民在心靈中受割禮。

    但是好像耶路撒冷對這樣的危險訊息並不在意的樣子,這很可能是因為從先知、祭司,以及統治者,甚至是人民都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耶路撒冷城牆是那樣地堅固,敵人怎能攻破它呢?不可能,他們這樣想。

    第十七節讓我們清楚看到災禍的來臨,乃是因為人背棄了上帝的緣故。

    第十九至廿六節:
    19哎呀,我忍受不住絞痛!
    我心焦灼,坐立不安。
    我聽到軍號的響聲,
    戰爭的吶喊。
    20災難接踵而來;
    全國荒廢。
    我的帳棚突然倒塌,
    帳棚的幔子破裂。
    21我還得經歷多少烽火?
    還得聽多少軍號?
    22上主說:我的子民愚蠢;
    他們不認識我。
    他們像低能的小孩子,
    一點兒智慧都沒有。
    他們只曉得做壞事,
    不曉得做好事。
    23我俯視大地,一片荒涼;
    我仰望天空,黑暗無光。
    24我眺望大山,觀看小山;
    大山震動,小山搖擺。
    25我看不見人影;
    連鳥兒也都飛走。
    26良田變成荒野;
    城市有如土堆,
    因為上主傾下他的烈怒。

    從第十九節至第五章十一節也是詩的題材。

    除第廿二節外,其餘都是先知耶利米在描述自己內心心境的苦悶;我們可以從這裡看到他內心確實很鬱卒,因為耶路撒冷猶大地是他的心所愛,眼看這片他所熱愛的鄉土即將遭到敵人的毀滅,而人民卻又不聽勸告悔改歸向上帝,那又該怎麼辦呢?心絞痛,這是他所用最明確的字眼來形容自己內心的掙扎和感受。先知耶利米眼看著自己的國家、人民即將面臨來自巴比倫入侵的災難,而他雖然受到上帝的差遣傳出這個信息給他的同胞,但是他的同胞卻聽不進去,拒絕接受他的聲音,仍舊生活在那腐敗、墮落,敬拜偶像的狀況中,這就是他感到心絞痛的原因。

    第二十節與廿三節讓我們看到災難的嚴重性,包括全國荒廢,且這種荒廢所帶來的景象是驚人的,因為不僅是良田變成荒野,城市有如土堆,連鳥兒都不能居留。

    第廿三節的「大地一片荒涼」,在和合本的譯文用「地是空虛混沌」;這一句也可以說是先知耶利米的言詞中最具特色的一句,用來描述耶和華的日子施行審判時必有的情景;可比較創世記第一章一節,上帝創造之初「大地混沌」情形一樣。但是在創世記,是用來緊接萬物創造生長出來;在這裡,卻是萬物因為人的罪惡極大而受到波及即將消滅殆盡。先知耶利米用這詞句所要表達的是:毀滅的嚴重性就像創造之初一樣,一切顯得沒有秩序,雜亂無章,若是要存留以色列人民的生命,恐怕只有重新創造一途而已。

    最使先知耶利米在意的乃是:聖殿的毀壞。因為以色列的祖先在出埃及入曠野的時代,也是一片荒涼之地,但是他們卻因為上帝的話而得以生存下去(申命記八:3)。現在先知耶利米形容上帝的話已經在以色列人民中失去了,就像這裡說到的「帳棚倒塌」、「幔子破裂」一樣。「帳棚倒塌」,雖然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敬拜上帝的場所已經是所羅門王所建造的堂皇堅固的聖殿,但是,「帳棚」所要表明的乃是上帝在曠野與以色列人民立約的地方,也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民見面的場所(參考出埃及記第廿五、廿六章);「幔子」乃是置放在約櫃前面的地方,它會破裂,帳棚會倒塌,這些都在表明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毀壞了!過去在曠野時代所立的約已經不復存在,這是滅亡的記號啊!

    第廿七至三十一節:
    27上主說過,全地要荒蕪,但他不徹底加以毀滅。
    28大地要哀鳴,
    天空轉黑。
    上主說出的話絕不改變;
    他的決定絕不更改。
    29城民一聽見騎兵和箭手的吶喊,
    個個都要拚命逃難;
    有的逃進森林,
    有的躲入岩穴。
    人去,城空!
    30耶路撒冷啊,你完了!
    你何必穿昂貴的衣服?
    何必戴珠寶首飾?
    何必塗眼畫眉?
    你打扮有甚麼用?
    你的情郎遺棄了你,要殺害你。
    31我聽見像產婦陣痛的叫喊;
    我聽見像女人生產頭胎的尖叫。
    那是耶路撒冷在劇喘;
    她伸開雙手,說:
    慘了,慘了!
    他們要來殺我了!

    這段詩很清楚說出以色列人民雖然是濃粧豔抹地想親近她的情郎—埃及亞述,但結果都是徒費心神,反而如同被拋棄的棄婦一樣地難堪。因為打扮得這樣花枝招展,根本就跟淫婦沒有兩樣,卻得不到情郎的注目,而且還受到鄙視。這樣的盛裝豔抹不但沒有使她自己得到益處,相反地,卻在災難來臨時,她所得到的際遇卻如同一個產婦在生孩子般的陣痛無比。

    第廿七節是比較麻煩的經文,因為該節先說「全地要荒蕪」,接下去的第廿八節也說到「大地要哀鳴,天空轉黑」,都是表明災難嚴重的景象,但卻在第廿七後半句用「他不徹底加以毀滅」的句子。因此,有聖經學者認為應該是上帝堅決的決定,要毀滅猶大的背叛才對。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乃是上帝的憐憫特點,祂在極為生氣的情況下,還保留了一絲的希望給人,希望人能從廢墟中站起來尋求祂的拯救,從荒蕪的殘骸中看到上帝的慈愛。後者這種觀點可從第五章十節得到佐證;在第五章十節這樣說:「我要召敵人來毀壞我子民的葡萄園,只是不徹底加以摧毀。我要他們砍掉葡萄樹的枝子,因為這些枝子已經不屬於我。」這裡也說「不要徹底加以摧毀」,雖然是砍掉了枝子,但是樹幹仍舊繼續留存著葡萄樹生命的生機。

    第廿九節說到原本躲在城內有設防地方的居民,現在反而要逃離跑到城外的森林、洞穴裡,為甚麼會這樣呢?原來大家看為最堅固的堡壘—耶路撒冷,現在再也無法保護大家的生命安全了,逃啊逃,但又能逃到哪裡去呢?原本他們看為最為榮耀的聖城,現在變成了空城,如同廢墟一般。

    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離開上帝,就算有最堅強的人間保護網也是枉然。

    我們看到猶大國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人們都以為有堅硬如銅牆鐵壁般的耶路撒冷城可以作為他們生存的屏障,但是,誰會想到當上帝興起巴比倫帝國起來懲罰他們的時候,這個在他們看來這樣堅硬的城牆卻是人去城空,甚麼也沒有,因為失去上帝,就是失去了一切!這是先知耶利米所要告訴當時所有以色列人民的一個重要信息,也同時告訴我們這個事實。

    如果我們回頭去看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在曠野的故事,就會發現他們在那毫無生機的曠野環境中,卻因為緊緊跟隨著上帝的話語走,實行上帝所要他們去做的每一件事,結果就是在那寸草不生的曠野之地,他們卻能安然走過去,平安地進入迦南應許之地,因此,申命記派的作者很清楚地說:「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八:3)

    今天,我們生活在台灣社會,再次讀先知耶利米的書信,我想可以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因為今天在台灣有很多人就是跟當時在猶大以色列人民所想的一樣;很多人以為台灣有很強的經濟能力,足以抵擋中國政府的侵犯;有的人說:美國會保護我們台灣免受中國侵犯的威脅;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已經加入聯合國,就不用再怕了;有人則說台灣若獨立了就不需要再擔憂。但是,大家都清楚知道:今天台灣的經濟能力已經無法抵擋中國的經濟成長,甚至台灣的經濟發展還得靠中國市場的開放。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一再對美國猛拋媚眼,並不一定會真的得到美國的保護,因為美國是個很現實的國家,對她有利益的,她才會出兵。別以為去年三月美國派軍艦來台灣海峽影響中國的飛彈演習,就認為以後中國若有動作,美國一定會派兵,或是進行軍事干預,存這種想法的人是過於天真的。我們要注意的是:很可能有這麼一天,美國會像當年的埃及亞述一樣,袖手旁觀,不理會巴比倫的入侵耶路撒冷。同樣,當中國壯大起來,甚至真的派兵來攻打台灣時,很可能美國只是會用嘴巴叫叫而已,並不會對台灣的安全有所幫助。別以為聯合國真的可以幫助我們甚麼,看吧,瓜地馬拉國家為了要聯合國派兵去維持秩序,就需要與中國妥協,因為中國乃是聯合國的常務安全理事國,它有權投反對票。等等這些例子很多,都足以讓我們反省、思考很久。

    我想在上述這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點乃是要提醒大家,先知耶利米的信息所帶給我們最要緊的:真正可以幫助我們的是上帝,不是人。真正能夠成為我們生命的倚靠者,除了上帝以外,我們無法找到更好的途徑。回到上帝的面前,尋求上帝的保護才是我們台灣這個國家最重要的門路。這一點是我們要努力來傳達的信息。不論今天我們的社會、同胞會聽多少,我們的努力就是要朝這方向走。

    二、災禍來自人對上帝的背信,不遵守上帝的教訓。

    我們看到先知運動中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指出他們的時代人們所犯的錯誤,這些錯誤最嚴重的乃是對上帝的教訓不當一回事,大家偏行己路,沒有依照上帝的教訓去行。先知耶利米說這就是在猶大以色列人民的毛病,他們「不認識上帝」,甚至是去聽從那些虛假的信息。

    確實是這樣,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出現很多假先知傳講虛偽的話語,出現很多假祭司,做不誠實的禮儀迷惑了人民離開上帝的道路。

    今天在台灣社會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景象;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對聖經的教訓不重視,總是喜歡將今天社會最奢侈的生活態度帶進教會團契生活裡,結果在教會裡越來越讓人感受到的,乃是:教會越來越富裕,但是愛心卻越來越薄弱。很多人喜歡看外表上建築的堂皇,喜歡看聚會的人越來越多,卻很少人用心在思考有多少人真的用心在實踐上帝的話?想想看,今天台灣教會真的在研讀聖經的教會有多少?真的在開查經班的有幾間教會?看吧,連原本由讀聖經開始的「基督教青年會」,在台灣那樣多的分會,卻沒有聽說他們有開查經班。我越來越懷疑一間教會蓋得很漂亮,但是信徒對上帝的話語不用心,這樣的教會,它的建築堂皇、好看、美麗又能代表甚麼意義?這樣的信仰團契又能見證甚麼信息?很難啊!結果是信徒很快就相信假先知的話語,很容易受到一些奇形怪狀的禮拜儀式所迷惑,以為上帝的話就是像那些假先知所傳述那樣—上帝只愛那些會愛教會的人,只愛那些奉獻多的人。不對,上帝絕對不是這樣的上帝!很多人也因為那些繁文縟節的禮儀受到迷惑,以為這樣上帝才會喜歡,其實,是人喜歡,不是上帝喜歡,因為上帝並不看這些啊。上帝看的是人內心的尊祂為大,真的遵守祂的教訓去行,這一點才重要。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