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至15章
 14章至15章

                                                                        饥荒、刀剑,和瘟疫


十四1-10 荒旱

在古以色列时代,水源的供应是一件要务。从山岩中凿出并填好衬层的巨大池子(3节),雨季时可以用来盛载雨水和歇止山洪,在荒旱的时候便作解灾之用(2:13>二13提及的‘破裂的池子’是因为内侧的衬层已破坏的缘故)。这次的荒旱明显地十分的严重,并蔓延甚广。这种灾害带来的困苦(4-6节),在今天不幸地仍屡见不鲜。
由于水源对生命是那么的重要,它的供应也代表了一种圣约的福祉,反之便是一个极大的咒诅(申 28:12>申二十八12、申28: 24>24)。一般来说,旱灾可能被看为是一种自然灾难,但从犹大与神立约的关系上看,此事却视为神对他们的刑罚。这旱灾的准确日期不详,它大概是接近巴比伦入侵的时期,因为第12节同时提及饥荒和刀剑。
描述荒旱后,紧接着是悔罪和向耶和华的呼求,正如诗篇中的一些所谓‘哀求诗’(例如诗 10:1>诗十1)。耶和华应该采取行动以显出惦的能力(7节);自从出埃及以来,惦一直是以色列人的救主,并且最后更称为以色列的神(14:8>十四8)。这祈祷可能是耶利米为他的百姓代求,神严苛的回答(10节),正与惦禁止耶利米为百姓祷告的命令相符(参百姓们于3:22-25>三22-25的虚假认罪)。‘这百姓’一词是对上文第9节的驳斥,神故意不称他们为‘我的百姓’(9:7>九7)。
十四11-22 祈求已太迟!

禁止祈祷的命令(11节;参7:16>七16,11:14>十一14)在上下文中,表示现今的饥荒和其他审判不会被撤回。
第11-16节

反之,第11-16节的图画更被扩大为刀剑、饥荒和瘟疫,这三重灾难包含了人类困苦的全面情况。申命记二十八章15至68节所记载的咒诅基本上是这些灾害的不同说法。
显然有一些先知随便地对百姓保证,说他们的苦难不是出于圣约的咒诅。单凭先知的职分(比较王上 22:5-8>王上二十二5-8)并不保证他拥有神的说话(王上 22:24>王上二十二24)!如果神没有给予信息,人却罔称自己有权柄说预言,这是极严重的罪。假先知会使百姓与他们一同灭亡(15下-16节)。

第17-18节

第17-18节两次藉耶利米的口和经验表达耶和华的痛苦。虽然惦亲自审判他们,但耶和华对百姓的苦痛并不是漠不关心的。惦与犹大同哀哭(1节;参9:1>九1)。
随后的祈祷(19-22节)含有一些诗篇中的素材(例如诗 74>诗七十四,诗 79>七十九)──抗议神严厉责罚惦的百姓、认罪、求神因圣约和惦名的荣耀作出行动。这祷文还不可能由百姓发出,神也已经拒绝了耶利米为百姓的代求(14:11>十四11)。但这祈祷是出于耶利米这位忠心的以色列人,它仍可能带来恩典的应许(参下文15:19-21>十五19-21)。
十五1-9 怜悯已太迟!

十四章19至22节记载了耶利米的祈祷之后,跟着神再一次宣告代求的无效,如今神已决定要施行刑罚了(1节)。摩西和撒母耳两位先知都需为百姓代求(出 32:11-13>出三十二11-13;撒上 12:23>撒上十二23)。在第2节列出的灾难与十四章12节提及的三重灾难稍有分别;当然这些苦难并非不可以共存的。这一切的总结就是被掳。
第3节

第3节接续形容被侵略和战败境况的可怕。为了赶逐那不信的百姓离开那地,神似乎已使用了惦全部的受造之物,这地本是惦赐给他们的。
提及玛拿西的事情使人想起列王纪下二十三章26节犹大的罪恶是历代积累下来,但这里特别指出玛拿西,他拜偶像的罪,得罪耶和华,是最恶劣的一位王(参王下 21>王下二十一)。
与禁止为百姓祈祷的命令相呼应,第5-9节表达了神的决定。第5节与第6节的意义大致相同,就是对犹大施行怜恤已嫌太迟。犹大已明显地表现了她配不上圣约(6上、7节下)。她成了‘背道的百姓’,竭力远离耶和华,而不去靠近惦(参3:11-14>三11-14)。死亡遍布的情况与给予亚伯拉罕无数后裔的应许成了一个直接的对比(8上;参创 22:17>创二十二17)。‘生过七子的妇人’(9节)本被认为是最幸福的,但她的快乐转变为极度的痛苦。


十五10-21 忏悔录--神爱的回应

耶利米再次表达他因蒙召而来的苦痛。
第10-21节

第10-21节可分为神向耶利米两次的呼吁(第11节回答了第10节的问题,第19至21节回答了15至18节)。他后悔他的诞生(10节,参20:14-18>二十14-18),等于怀疑神给他个人的保证(1:17-19>一17-19)。因此耶和华重申那应许的内容,甚至指出耶利米的敌人将在灾祸中向他央求;这在犹大最后的日子中,西底家向他求问的事上应验了(例如37:3>三十七3)。
第12-14节继续向耶利米发出保证,指出审判百姓的事已经决定(这消息对他而言是好坏参半的)。那从北方而来,不能折断的铁大概是指那无可匹敌的巴比伦,这是相对于犹大而言的;但这点亦使人记起那给予耶利米本人的应许,就是他如同铁柱一般与他的敌人对抗(1:18>一18)。第13-14节针对犹大的神谕也是向耶利米的肯定,耶和华一定会实现惦审判百姓的话。
现在耶利米再次想到他自己的仇敌(15-18节),他的话语中与百姓期望从巴比伦获得解救的呼吁,在内容上有些相同。这里提到‘伤痕’需要医治(18节),八章22节也同样应用于百姓身上。在十四章9节百姓说他们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耶利米也有同样的宣称(16节)。以前耶利米曾控告神欺哄百姓(差派假先知,4:10>四10),现今他说神欺骗他(18节)。因此,先知被遗弃的经历可与百姓的感受相比。
故此,耶和华再向耶利米保证(19-21节),也是对百姓的再次保证。19节上与三十一章18节下的以法莲(百姓另一个名称)献上的祈祷极相似,接着便在下文中立即得到回答。因此,在劫难的预言中,耶利米自己的经验变成了全民最后得救的应许。
这便是中保角色的意义。因此,在某一方面而言,耶利米是为了惦的百姓而受苦;他因着先知工作而牺牲自己,情况与基督相似。他的祈求和痛苦是真正属灵领袖最重要的记号(也是常被人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