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二讲

當上帝生氣時(二)

    經文:耶利米書廿二:1—30

    在前面一講我們有說過耶利米書從第一章至二十章,大多是以年代的先後次序編排的,從第廿一章開始到五十二章,則是大部分以主題的方式編排。當然我們會看到常常是年代的先後次序跳躍很大,看起來有時會覺得有點亂,但是只要抓住主題就不會有這樣的困難。

    在第廿一章十一節開始到第廿三章八節,乃是針對大衛王朝的後裔所說的信息,期間比較長。由於主題內容都是與王室的信仰生活、執政行為有關,因此這些信息就被編輯在一起。

    任何先知的主要信息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以社會現象來看一個君王是否有依照上帝的旨意在辦理國事。因為在先知的眼光中,一個會愛護人民的君王,一定會實行公義、保護孤兒寡婦、不流無辜者的血等等。在先知的信息裡幾乎都離不開這樣的內容,因為他們的看法裡,這些乃是上帝所最重視的。一個君王如果不能做到這些事,不論他治國之下是多麼地有好的經濟發展,有多強大的國防設備,也都將是枉然,因為上帝並不看這些,上帝所要看的乃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8),這是最高的原則。一個執行上帝之愛的君王,不會欺壓人民,也不會將人民受冤屈的事看成是家常便飯,而是看成他施政中最重要的大事,因為人民有冤屈,就是表示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在施政上有問題,或是君王的官員中有人利用職權欺負人民,或是有些富貴人家利用權勢在欺負貧困者,這些都是違反上帝的教訓的。因為以色列人民曾經在埃及當過漫長歲月的奴隸,上帝用了祂大能的手把他們救出來,因此,不會允許他們用埃及人虐待他們的方法去對付那些貧困的、孤寡無助的人民。甚至要求他們也應該要以和善的態度對待外僑,因為他們也曾在埃及寄居過如同外僑一般(申命記十:18—19)。

    當我們在看先知文獻的時候,如果發現有先知在譴責當時的統治者,或是權貴階級者欺負貧困人民,我們就可以想像那個社會已經面臨了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那是表示上帝已經在生氣,準備要發怒了。
    先有了這樣的了解後,再來看我們現在所讀的這一章,就會發現猶大王國之所以會敗壞不是沒有原因的;依照聖經作者給我們的教訓,一個國家的君王,或是權貴者是否有聽上帝的話語,就是從他們怎樣對待那些社會上貧困的人民的態度來評估。貧困的人民之所以會受到傷害,或是被嚴重疏忽,就是因為這些統治階級已經忘了上帝的話語所致。這樣的社會一定不會長存久安,只會加速滅亡的來臨而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這章經文內容:

    第一至五節:
    1-2上主吩咐我到猶大王宮去告訴大衛王朝的君王、他的官員,和耶路撒冷人民,說上主這樣說:3「我—上主命令你們執行公正的審判,伸張正義,從欺壓者手中解救被壓迫的人。你們不可虐待或壓迫外僑、孤兒,和寡婦;也不可在這地方流無辜者的血。4如果你們遵守我的命令,大衛的後代就會繼續作王。他們以及他們的官員和人民都可乘車、騎馬,經過這些城門,進入王宮。5如果你們不服從我的命令,我對你們發誓,這宮殿將成為廢墟。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在第十七章十九節說先知耶利米受到上帝的呼召,到「猶大君王進出耶路撒冷必經的「人民門」,也到各城門口,在那裡宣佈我(指上帝)的信息」。然後在第十九章第十四、十五節說先知耶利米「來到聖殿,站在院中向群眾宣佈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所說的話」。現在上帝要先知耶利米離開聖殿,到王宮去對猶大的權貴官員和人民說話。

    王宮,這是位於聖殿南方比較低窪的地方。我們不太清楚先知耶利米到底針對的是哪一位國王,有的說是西底家的時代,這樣是接續第廿一章一至十節的經文背景的;不過也有聖經學者說是可能針對約雅敬的時代說的,這樣就跟第廿一章十一節後的經文背景有關,如此,就是在對第十一、二節的經文做進一步的詮釋。如果我們將這兩段經文做一對照比較,會發現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相似處:

    廿二章三、五節--我—上主命令你們執行公正的審判,伸張正義,從欺壓者手中解救被壓迫的人。你們不可虐待或壓迫外僑、孤兒,和寡婦;也不可在這地方流無辜者的血。如果你們不服從我的命令,我對你們發誓,這宮殿將成為廢墟。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廿一章十一、十二節--你們要留心聽我—上主的話。你們天天要執行公正的審判,從欺壓者手中解救被壓迫的人。不然,你們邪惡的行為會激起我的怒火;那是沒有人能熄滅的。

    我們發現主張是約亞敬時代的背景的看法是比較貼切;因為在此章的第十三至十七節中,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再次提到上帝對猶大約雅敬的不滿,都是跟這些事實有密切的關係。
    不過也有些學者認為這裡並不特別指出是哪些王,乃是包括歷代的諸王,他們就是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等人,因為他們做了在上帝眼中看為邪惡的事(列王紀下廿三:32、37、廿四:9)。

    第六至九節:
    6「在我眼中,猶大王室的宮殿像基列,又像黎巴嫩山那麼壯麗;但是我要使它荒廢,沒有人居住。7我要派人摧毀它。他們都要帶來斧頭,砍斷那些美麗的香柏柱子,扔進火裏。
    8「後來,許多外國人要經過這地方,彼此詢問,上主為甚麼這樣對付這大城?9然後他們又自己回答:因為這城的人違背了上主—他們的上帝與他們立的約,去膜拜服事別的神。」

    基列黎巴嫩這二地方分別以出產乳香和香柏木聞名於當時的中東地區。在當時的巴勒斯坦人看來,基列黎巴嫩一直是最美麗、最富饒的地帶。先知以賽亞描述黎巴嫩的香柏樹是「高聳」的(以賽亞書二:13),這是當時最好的建材。基列則是以出產乳香聞名於世(耶利米書八:22、四十六:11)。所羅門王建造耶路撒冷聖殿和王宮的時候,從黎巴嫩進口了大量的香柏木,特別是他在建造王宮時,用香柏木建造一座大廳,取名叫「黎巴嫩林宮」,該廳「長有四十四公尺,寬二十二公尺,高十三公尺半;有三行香柏木的柱子,每行十五根,上面架著香柏木橫樑,天花板也是香柏木製成的」,他並且建造了「審判廳,是所羅門審斷案件的地方。廳內從地板到頂都是用香柏木鋪的」(列王紀上六:15—18,七:2—3、7)。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建造所羅門王宮的氣派,和所顯示出來的國勢之強。但是,也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上的浪費,這種浪費必然造成許多貧困人民,他們藏在社會的暗處裡被疏忽了,甚至是因為他們被統治者、官員們欺壓,造成許多冤屈而無法控訴欺壓者。

    就像我過去一再強調過的,一個國家的存在,並不完全是看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看這個國家是否遵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官員是否遵照上帝的話語在辦理政事?如果沒有,即使有很強壯的軍武設備也將是枉然,因為上帝若生氣、要懲罰,又有誰能抵擋得了?現在我們從第六、七兩節看到的就是這樣;看,上帝所支持建造起來的聖殿、王宮,將會因為國王不聽從上帝的話,結果都將被上帝所拆毀,因為真正使人和國家存在的,不是這些可以看得見的外表建築,乃是因為人民和政府官員聽從了上帝的話語。
    如果我們讀詩人在描述亡國的景況時所寫的詩,就會更清楚那淒慘的情況:

    「我們的仇敵已把聖殿完全摧毀了;
    求你來,來巡視這片瓦礫荒場。
    你的仇敵在你的聖殿歡呼;
    他們已經豎起他們的旗幟。
    他們像伐木的人,
    用斧頭砍下樹木。
    聖殿裡所有雕刻的柱子,
    他們都用斧頭鐵鎚搗毀。
    他們縱火焚燒你的聖殿;
    他們褻瀆敬拜你的地方。
    他們決心要徹底消滅我們;
    他們把這片土地上的聖所都燒毀了。」(詩篇七十四:3—8)

    這實在是令人看了會怵目驚心的景象啊!跟當年所羅門王建造聖殿完成時,民眾那種載歌載舞的慶祝景觀幾乎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第八與九節,是用問答的方式。同樣的話也記載在列王紀上第九章八至九節:

    「這聖殿將成為一堆廢墟;路過人都會驚訝,嘲笑地問:『上主為甚麼這樣對待這國和這聖殿呢?』人要回答:『因為他們離棄了上主—他們的上帝。上主曾經領他們的祖先從埃及出來,他們卻去崇奉膜拜別的神明,所以上主降這災難給他們。』」

    這是上帝在所羅門王建造聖殿、王宮完成後,向他顯現時所說過的話,沒有想到卻在他的後代中出現了這樣的場面,真是可惜啊。

    第十至十二節:
    10猶大人哪,不要為已故的王哭泣;
    不要為他哀悼。
    要為他的兒子約哈斯哭泣;
    他被擄了,永遠不能回來,
    不能再看見自己的故土。
    11關於繼承他父親約西亞猶大王的約哈斯,上主這樣說:「他被擄離開這裏,永遠不能回來。12他要死在流亡的地方,不能再看見這土地。」

    從第十節開始到此章結束,是在一一數算猶大諸王的罪狀,也包括了耶路撒冷城的人民在內。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些王包括了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等。

    在古代,國王與國家的關係是分不開的;當上帝對一個國王說出懲罰的時候,也幾乎可以說是要懲罰那個國家一樣。因此,當我們在讀這些經文時,會發現國王被擄去他國,也就是在表明這個國家已經被敵人所敗,不只是國王被擄,人民也遭殃。

    我們知道約哈斯是他的御用名稱,他的本名叫「沙龍」,是約西亞的第四個兒子(歷代志上三:15),他繼承他父親約西亞的王位。約西亞是一位不錯的國王,在任內的時候發現申命記這本經典,而開始大力推動改革運動,先知耶利米曾對這件事做了很好的評價,並且在約西亞執政的時代,也參與改革的工作。可惜,約西亞因為投入了對抗埃及軍援亞述的戰爭,在米吉多埃及所敗,並且陣亡了,這應該是第十節這裡所說的,「不要為已故的王哭泣」,這個已故的王就是指約西亞,因為人民敬愛他。他死後,猶大人民擁立約哈斯為王。

    約哈斯繼任王位時年紀是廿三歲。他只統治三個月的時間,但是他卻是「仿效他祖先的壞榜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列王紀下廿三:32),並且被埃及尼哥俘虜,結束他短時間的統治。雖然是這樣短短三個月,但是列王紀的作者這樣評鑑他,也可看出他並不如上帝所期盼像他父親一樣,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行事,沒有。

    第十三至十九節:
    13慘啦,這個人有禍了!
    他用不義手段建造自己的宮殿,
    用不公正的方法擴建王宮。
    他強迫人民白白工作,
    不付工資。
    14慘啦,這個人有禍了!
    他說:我要建宏偉的宮殿,
    要造寬敞的樓房。
    他裝上窗戶,
    用香柏木做鑲板,
    漆上鮮紅的顏色。
    15難道你造了比別人高貴的香柏木宮殿,
    就表示你是一個賢明的君王嗎?
    你父親一生享福。
    他始終秉公行義;
    他所做的一切都亨通。
    16他為窮苦無助的人伸冤;
    他一切都很順利。
    這是表示他認識上主。
    17但你只貪圖自己的利益;
    你流了無辜者的血,
    以暴力壓制人民。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18所以,關於約西亞的兒子猶大約雅敬,上主這樣說:
    沒有人會為他哀悼說:
    嗚呼哀哉,我的朋友好慘哪!
    沒有人會為他哀呼:
    我的主!我的王啊!
    19他要被人拖走,
    被拋到耶路撒冷城外,
    好像埋葬一頭驢。

    這段經文是提到有關約雅敬王的問題;他執政的年代是從主前六○八年到五九七年,算是比較長一點的。但是先知對他的評語也比較嚴酷,因為他在這長達十一年的時間,若要好好改革確實是可以有所作為才對,但是他暴虐的舉止卻是與他的父親約西亞完全相反。也因此,先知耶利米的這段話可以說是最為嚴厲的譴責話語。我們從列王紀下第廿三章三十三節可以看到他上任之初,就為了他父親約西亞因為戰爭輸給埃及,而必須「賠款三千四百公斤銀子和三十四公斤金子」,也為了要賠償這筆龐大的錢,他開始對人民不論貧富都「徵收稅銀」(列王紀下廿三:35)。可是如果說徵收來的稅金是完全用在賠償那還好,但是他卻用來「擴建王宮」,且是用最好的「香柏木」材料。而被徵召去做工的人民卻得不到任何工資,這簡直就是使貧困的人民雪上加霜,也違背摩西的法律。因為摩西的法律規定不可以延遲付給工人工資,也不可以剝削同胞(利未記十九:13),他的行徑簡直就是在奴役人民一樣,這樣的王根本就談不上所謂的公義。難怪先知耶利米傳出上帝嚴厲的話語,說他是「只貪圖自己的利益,流了無辜者的血,以暴力壓制人民」。這種君王只會引起上帝的生氣,絕對不會為他及他的國家帶來福氣。更嚴重的乃是他還殺死先知烏利亞耶利米書廿六:20—23)。

    第十六與十七節,先知耶利米約西亞王的功績來與約雅敬相比較,可以看出父子兩人幾乎就是兩種不同形態的統治;約西亞愛護人民,保護人民,他認識上帝。相對的,約雅敬是欺負人民,榨壓人民,只圖自己的利益。

    第十九節是比較有爭議的一節,因為這裡說約雅敬王「要被人拖走,被拋到耶路撒冷城外,好像埋葬一頭驢」,可是這與事實有點出入,因為約雅敬王是在巴比倫的軍隊攻入耶路撒冷城之前就已經去世了(主前五八九年去世,巴比倫軍隊是在主前五八七年攻入耶路撒冷城的),看列王紀下第廿四章六節,和合本聖經這樣記載:「約雅敬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約雅斤接續他作王。」(現代中文只寫說:「他死了;他的兒子約雅斤繼承他作王。」)這樣他應該是埋葬在耶路撒冷的王宮墓園才對。但也有人認為因為尼布甲尼撒為了要懲罰這位背叛與他同盟的約雅敬王,他攻入耶路撒冷城後,就將約雅敬的屍體從墳墓中挖掘出來拋棄城外,才會有詩人寫這樣的話。可是在歷代志下第三十六章六節卻有不同的資料說:「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侵犯猶大,俘虜了約雅敬,把他用鎖鍊鎖住,帶到巴比倫。」這樣看起來就很不一樣了,雖然沒有明文說到他的死的事,不過也可以想像他很可能是死在異鄉巴比倫了,且他是一位俘虜,因此,就算死了,也不會被善待。因此,有人認為這一節很可能是反應歷代志作者的寫法。

    第二十至廿三節:
    20耶路撒冷的居民哪,
    黎巴嫩山呼喊吧!到巴珊痛哭吧!
    摩押山頂喊叫吧!
    因為你們的盟友都被擊敗了。
    21你們繁榮時上主警告過你們,
    你們卻說:我們不聽!
    你們從小就不聽話;
    從來沒有服從過上主。
    22你們的領袖要被風捲走;
    你們的盟友要被擄。
    你們都要蒙羞受辱,
    因為你們作惡多端。
    23你們住在用黎巴嫩香柏木造的宮殿,
    你們自以為安全,
    但大難臨頭時,你們多麼可憐!
    你們要像產婦陣痛呻吟。

    這段經文是有關耶路撒冷人民的命運;
    黎巴嫩山巴珊摩押山等,這些是相連的山脈,從北向南,從東邊疆界伸展出來,俯視著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將猶大以色列的版圖全部納入了眼底。

    第廿一節很值得注意,當以色列人民在所羅門王時代最繁榮的時候,上帝就一再地勸告他們要遵守上帝的話語。整本聖經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信息,人如果不遵守上帝的話語,就會失去所擁有的一切。先知耶利米很嚴肅地告訴耶路撒冷居民,認為他們「從來沒有服從過上主」,因此,災難將是頻頻發生。先知耶利米也提起這些帶領人民違背上帝旨意的領袖們將會遇到極大的災難。

    第廿三節提起他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擁有可觀的財產就可以保證安全,但是錯啦,因為即使是住在「用黎巴嫩香柏木造的宮殿」,也一樣難逃災難,且是嚴重的災難。

    第廿四至三十節:
    24上主對猶大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說:「我—永生的上帝發誓:即使你是我右手所帶的印章戒指,我也要把你摘除,25交給你所畏懼、要殺害你的人。我要把你交給巴比倫尼布甲尼撒和他的軍隊。26我要把你和你母親放逐國外,到那不是你們出生的地方去;你們要死在那裏。27你們渴望回來,但是永遠不能回來。」
    28我說:「約雅斤王不是像一隻破碎、沒人要的瓶子嗎?否則,為甚麼他和他的兒女都被丟棄,流放到異鄉去呢?」
    29大地呀!大地呀!大地呀!
    要聽上主的話。
    30他說:這人註定要喪失兒女,
    成為一事無成的人!
    他沒有後代好繼承大衛的王位;
    沒有一人可統治猶大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段經文是指約雅敬王的兒子約雅斤,他在他父親約雅敬死後繼任為猶大王。當年他才十八歲,統治時間很短,跟約哈斯一樣,只有三個月。年代是在主前五九七年。就在他統治短短三個月期間,列王紀的作者也用這句話來作評語:「約雅斤仿效他父親的壞榜樣,做了上主看為邪惡的事。」他在位期間雖然這麼短,卻遇上巴比倫尼布甲尼撒親自率大軍攻打耶路撒冷猶大的守軍幾乎毫無招架的餘力,因此約雅斤就投降巴比倫,不但他被俘虜,而且「聖殿和王宮裡所有的財寶都搬到巴比倫去」(列王紀下廿四:13),也俘虜了全國所有的菁英去巴比倫當奴隸(列王紀下廿四:14—16)。

    第廿四節所提到的「右手所帶的印章戒指」,那原本是表示權威、權柄的象徵(創世記四十一:)。
    第三十節所說的「他沒有後代好繼承大衛的王位」這句話,是因為尼布甲尼撒在俘虜了約雅斤後,立他的叔父瑪探雅繼承王位,尼布甲尼撒瑪探雅改名為西底家。換句話說,不是從約雅斤的後裔中繼承王位,而是他叔叔。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給我們帶來的信息:

    一、按照上帝的話去行,才是我們尋求生存的最好方法。

    先知耶利米,或是任何一位先知,都是這樣苦口婆心地告誡他們時代的君王,以及社會領袖,要他們以公義的施政來對待人民,特別是要關心那些被欺負者,尤其是外僑、孤兒、寡婦們。因為這些人在當時的社會上是生活最沒有保障的族群。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社會會欺負這種人,這樣的社會是一個將上帝的話當耳邊風的社會,這社會的領導者也是一群不把上帝的話當作正事在看待的人。依照先知的教訓來看,這樣的社會不論是累積多少財富都將成為一種犯罪的記號,他們財富越多,表示他們的罪過越重。上帝一定會處罰這樣的社會和領導者。

    今天,當我們再一次讀先知耶利米書時,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我們是用甚麼來顯示我們確實有遵照上帝的教訓在行事?我們不是要看國家累積了多少財富,而應該是反省看看我們的社會有多少貧困者生活在痛苦中?有多少孤寡貧困者被我們社會所忽視?

    昨天(一九九七年六月廿八日)我們有很多人在台北舉行大遊行,要對中國表明我們台灣台灣,不屬於中國。但是,如果我們的社會充滿了不正當的財富,如果我們的社會有越來越多的貧困者,如果我們的社會讓人民感受不到公義的氣息,這樣我們即使是再多的人去遊行,也不能表示我們會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就算中國沒有來併吞,我們也會被歪曲的倫理道德所吞滅!看看我們今天的社會那樣亂,黑道幾乎快要當道了,這樣的社會我們可以說出甚麼平安的信息呢?很難喔!

    除非我們再次回到聖經裡來尋求上帝的道路,這才是我們得到安全存在的最好保障。

    二、沒有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成為烏有。

    看到猶大的亡國,其實這並不是新鮮事;在過去人類歷史上,這種事每個時代都在發生。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家庭或個人,都是一樣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台灣在七○年代,很多人急著要移民到國外去居住,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台灣很不安全,因為那時美國台灣切斷外交關係。在八○年代,再次發生移民潮,因為「美麗島」事件的發生,政府大力捕捉反對運動人士;九○年代再次發生移民潮,因為中國台灣有直接威脅。我們看到這些事件的發生,看到大家擁有越多的財富,但卻生活得越來越不平安,我們豈不是越來越像先知耶利米所在譴責的對象嗎?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擁有金錢財富,就擁有一切,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違背聖經教訓的。

    我們基督徒應該跟一般人想法不一樣;我們應該知道聖經給我們的教訓,知道上帝才是我們生命安全的保障,才是我們生命的倚靠。我們應該清楚了解,沒有上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將失去意義。因為上帝才是我們生命的主!

    (一九九七年六月廿九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