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章至39章
 37章至39章

                                                                    犹大最后的日子


三十七1-10 从埃及得解救?

现在,事件迅速发展,犹大和耶路撒冷最后陷入巴比伦手中的时候渐近。从现在开始所描述的场合,便是西底家在位时较晚期的日子,西底家王是巴比伦立的王(王下 24:17-18>王下二十四17-18)。目前的问题是到底王要否听从耶利米的宣告,认为耶路撒冷一定会陷落,如果他们投降的话,便会减轻一些灾祸的发生。
第2节

第2节所指的信息已经在二十一章1至10节中首先被提及,就是西底家不要幻想从埃及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
王虽然经常不肯全面听从耶利米的信息,但无论如何,他却常去求问先知,极度盼望能得到一些保证。他恳求耶利米履行他作为一个先知的职责,为国家代祷(3节),但这事早已被神所禁止(7:16>七16),这是因为犹大的硬心。西底家希望神的说话是错误的,因为他只能接受一些他所愿意看见的后果。
现今巴比伦的围城暂时放缓,因为埃及出兵是希望从她的旧敌人收回一些领土(1-5节)。因此人便很自然地信赖埃及,这个虚假的盼望是耶利米一直警告的。西底家所盼望的看来有某些的根据,但根本的情形却没有转变(6-10节)。那唯一决定的因素便是耶和华决意要刑罚犹大。一些表面的现象很容易诱使人去相信那些虚假的盼望。


三十七11-21 耶利米被囚

囚禁耶利米是他的仇敌在绝境中的一个最后行动,甚至在这危难的关头,希望藉此使他闭口不言,他们至死不悟地抗拒他的话。当巴比伦撤军的时候,先知趁着这个军情暂缓的机会,回到他的家乡亚拿突城(12节),大概是要与他同乡的人讨论地业的问题。耶利米买下哈拿篾的田地(32:1-15>三十二1-15),可能便是这次旅程带来的结果。
他在城门口被捉拿,诬告他离城向巴比伦人投降(13节)。这控诉的藉口是因为他先前曾经叫人投降藉此得以存活(21:9>二十一9);但这些指控是捏造的。他的反驳是:‘这不是真的!’(14节)在原文中他是说:‘这是谎话!’他用上‘谎话’一词,是他曾经用来形容百姓的整个情况(参5:2>五2)。他的被捕暗示这是因为百姓拒绝他的信息的结果,而不是找着任何他有卖国行为的证据,但到底他被囚了。
即使如此,西底家继续向他寻求保证。先知拒绝了王的请求,并且指出那些假先知现在已明显地证明是虚假的(19节)。但王仍是不听他,不过他却使先知在囚禁中获得较好的待遇(20-21节)。
三十八1-13 耶利米身陷井中

当犹大因巴比伦而陷入极危险的境况时,耶利米也因他个人的仇敌而陷于险境。宫中一些官员强烈反对他,面对着这些有势力的人,因着他们的权力斗争,耶利米的性命堪虞(比较21:1>二十一1记载玛基雅的儿子巴施户珥担任一个较中立的角色)。那些官员们引述耶利米在犹大最后一段日子所传讲的信息(2-3节;比较21:7-10>二十一7-10),他们要求将耶利米治死(比较26:11>二十六11)。他被控卖国,正如三十七章所提及的。西底家似乎无力反对这些官员(5节),因此,他为要保持其势力,便故意不听耶利米的说话。这是一件多么可怜和讽刺的事情,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可以运用的权力。
耶利米显然会死在淤泥的井中,但是一个服侍王的外国人,他是埃塞俄比亚人(古实人)以伯米勒(原文意思为‘王的仆人’),他催促王采取行动。当王坐在城门口审讯案件的时候(7-10节),他向王发出请求。皇室中人明显地是意见分歧的,王本人又犹疑不决。耶利米于是被带到那较安全的获卫兵的院中(11-13节),他的仇敌对这事的反应如何,这里没有交待。

三十八14-28 与西底家最后的会面

西底家与耶利米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在秘密进行(第14节提及‘殿中第三门’,没有在其他地方提过,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个幽静的地方,大概是王所专用的)。这事情不单反映了王在他的宫殿中没有安全感,更显示了耶利米对王的恼怒,因为后者经常向他询问,但又不接纳那唯一真正的答案(15节)。无疑地,先知本人正忍受着长久以来别人对他的逼害,并且他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把握,这事情连王也看出来了(16节)。
这次耶利米说的话给了西底家一些安慰,其中虽然没有改变他一贯的信息,却向王保证,如果他顺从巴比伦人,他自己本人便可以幸免于难,甚至神会保护他脱离敌对他的犹大人(17-20节;19节透露了在当时犹大社会中复杂的张力)。这是有关个人的保证,牵涉王的家庭;但如果王不听从神的话,后果便会相反,他和他的家庭便会因此而受苦(21-23节)。王失去妃嫔,在战争中是一种特别的羞辱。
西底家虽然在他最后的日子中的行动显示他内心的苦恼,但他没有对耶利米的话作出回应。以后在三十九章更显出他在知道甚么是对的事情上仍犹豫不定,结果带来十分大的灾害。
耶利米害怕再回到约拿单的房子(比较37:15>三十七15;这里不是指耶利米会再被陷入井中,因为王已经制止了别人对耶利米的杀害),他获准回到护卫兵的院中,他便一直留在那里,直至城破之日(28节)。


三十九1-18 耶路撒冷陷落

虽然巴比伦的入侵拖延了一段时间,而且也受到至少一次的阻拦,但耶利米一直以来所谈论的灾祸现今果然来到(1-2节;比较37:5>三十七5)。其间所包括的时间为主前588年1月至587年7月之间(比较52:4>五十二4;王下 25:1>王下二十五1)。当时西底家和他朝廷的势力已名存实亡,当巴比伦人进入京城,并特意用一个象征性的方法表示他们完全控制了那城(3节)。犹大国的国运便在残暴中画上休止符,结果这位傀儡君王在屈辱中僭逃,却难逃耶利米所预言有关他的刑罚,而且一点也没有减缓(5-7节;参38:17-23>三十八17-23)。
耶利米预言西底家的命运是悲惨的。他真的亲眼看见了巴比伦王(32:4>三十二4,34:3>三十四3),但后来却被残忍地挖掉了眼睛(7节),他本人并没有在这次战争中死亡,但可以推测这是发生在战后的时间中,人并且为他举行葬礼(34:5>三十四5),但在他的心中却鲜有平安了。
将一个前任的君王置于桎梏之中,再加上杀了他的众子(他们是可能的继承人)和他的臣仆,这是巴比伦为要确保她的统治权而必须施行的严厉政治手段,同时也是表示了犹大剩余的顽抗势力的终结。在过去,这些与神立约之民的心中实在是存着虚假的态度,他们从来就没有真诚地让神统治他们,结果他们也没有享受到惦的保护。
耶利米的传道工作一直以来不单是针对那些领导阶层,也涉及所有的百姓。虽然那些领袖要负上更重的责任,但一般百姓也不能免除因他们对神不忠而该受的指责。因此,当神刑罚的时候,全民都受到影响(8-9节)。我们在这里没有清楚的资料记录有关当时在被掳的群众中间的对立情况,其中包括一些在早期已投降的百姓(他们听信了耶利米的话),以及那些一直坚持到底的人(9节)。到最后只有那些最贫穷的人被留下来(10节),而犹大却自此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了。
尼布甲尼撒对耶利米特别的吩咐可能使人感到惊奇(11-12节)。但我们不要以为先知在他被捕之前,已经跟巴比伦人有任何联络。他所传讲的信息并不需要与敌人勾结,神所宣告的旨意绝对用不着使用这种手段成事。相反地,那征服犹大的势力其实是早有充足的准备,去对待那些在犹大中接纳他们的入侵和统治的人。耶利米赞成投降的事可能透过已被掳的犹太人为尼布甲尼撒所知悉,巴比伦王对耶利米所做的事情的了解(或先知本人真正所做的事情!)当然不同于先知的实在情况,但在神的护佑下,王对耶利米的仁慈待遇却使他可以仍然留在那些在犹大的人中间,使他可以继续在他们中间工作(11-14节)。
现在耶和华有特别的说话关乎以伯米勒,就是当耶利米被陷井中时救他免死的那一位(15-18节;比较38:7-13>三十八7-13)。在那可怕的日子中,他会幸免于难和脱离他的仇敌,这些人无疑地也是敌对耶利米的(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人)。
耶路撒冷最后的日子和她的陷落,不单证实了神对惦犯罪子民的愤怒,也显示了惦仁慈的护佑。在这一大堆混乱的事件中,惦保守了先知和其他忠心的仆人的性命。甚至在最严厉的刑罚中,神至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惦子民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