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醉生梦死的人,不知道将来临的危险,只为今天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是普遍的。但神所拣选的人,看见罪恶泛滥,毁灭即将来到,他充溢著爱的心,惟愿国破家亡的结局,能够避免,急切的希望国民转回,归向神,神的震怒就不至临到。因此,先知一面责备,一面流泪。如果没有流泪的爱心,就没有怒责的资格。
先知耶利米,对他的百姓具有两种矛盾的情感:他同情百姓的痛苦,因为爱他们而哭泣;他恨他们的罪,罪是招致神责罚的原因,所以他宁愿离开他们出去,与那罪恶的城分别。
但愿我的头为水,我的眼为泪的泉源,我好为我百姓中被杀的人昼夜哭泣。惟愿我在旷野有行路人住宿之处,使我可以离开我的民出去...(耶九:1,2)
神的仆人既不能与他的国民分开,又不能不见他们将要受的刑罚;他所能作的,只有为这背道的国哀痛哭泣。
圣徒看见罪恶,如果无动于衷,不仅是错误,而且是可忧的事。罗得虽然算不上圣徒的典范,而且常被用为贪爱现今世界的例子,但他住在所多玛,看到城里罪恶的情形,"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彼后二:8)。这显明他不喜欢不义。
使徒保罗信主以后,一直受犹太人的迫害。但他说:"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九:2,3)这位心灵柔软的使徒,对腓立比人也是如此:"有许多人行事,事基督十字架的仇敌,我屡次告诉你们,现在又流泪告诉你们,他们的结局就是沉沦"(腓三:18,19)。不论甚么人,保罗不愿意看到他们灭亡。这是基督耶稣的心。
神子基督耶稣到世上来,受犹太人的反对。但"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它哀哭"(路一九:41)。因为主知道它将要遇到的结局。城中的人不接受主的教训,不知道眷顾它的时候,主却怜悯他们。这是神爱世人,不论甚么人。
耶利米被称为哀哭的先知,因为他有主的心,知道人违背神的结局。人看他的工作是不成功的;但他对神忠心,对人有深切的爱。求主兴起这样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