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先知(哀三)
在这一首诗歌里,先知将自己比为这座受罚的城(哀三3),他将个国家所受的痛苦,集中在个人的经历上,有如自己担当众人的罪,刑罚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这与摩西和保罗为本国的民代求虽有所不同,但和那站在神人中间忧伤的人子,不是没有相似之处,至少和以斯拉及但以理的祷告可以相应,都将自己摆在为本国的民认罪之中(拉九6;但九5)
耶利米承认他是因神忿怒的杖,而遭遇困苦的人,好像约伯一样,行在黑暗之中,终日受神反手攻击,皮肉枯干,骨头折断,铜链沉重,哀号求救,不得上达。神张弓以他为箭靶子,使他成为众民的笑柄和歌曲,使他力量衰败,毫无指望(伯六2-4,七5,九17-18,十六12-16,十九18-21,卅9、20-22、26-31)。对约伯来说,并不像他的三个朋友所说,是由于他的罪,受神的刑罚,乃是为炼净他,除去他的骄傲,使他成为精金(伯廿三10),让他真的看见神,而厌恶自己(伯四十二5-6)
对于耶利米来说,他是从母腹就被选,自幼蒙召的先知。他忠心传道,多多祷告,忍受凌辱,流泪代求,直到末了国亡被掳之时仍愿与百姓同苦,不肯求自己苟安。所以他所经历的苦也不是为自己的罪,他亲身体会,与神的百姓有同样的遭遇和命运。
他感到神的发怒,被神弃绝,受到耻辱和痛苦,祷告也不能上达,好像那位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呼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廿七46)然而在苦难之中,他仍为神作见证:「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他坚持耶和华是他的分,因此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哀三22-25)。他知道人在幼年时负轭原是好的,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因为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人因有过错是为了自己的罪受罚,所以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
他为众民所遭的毁灭,就眼泪下流成河,直等到神垂顾,从天观看。他求神伸冤、施报,也是为了神的公义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