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無聲的提醒:雖然罪是充滿吸引力和刺激,但卻帶來沉重的悲哀傷痛、空虛頹廢、痛不欲生。這是可作‘吃喝玩樂’之錢幣的另一面。” ~施蘊道
壹.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
在希臘文、拉丁文和英文版本中,這卷小書稱為“哀歌”。猶太人以第一、二及四章的第一個希伯來字來稱此書,該字譯作“何意”或“何其”。這書共有五首詩歌,以相同的主題串連而成,就是耶路撒冷在主前五八六年被尼布甲尼撒所吞滅;首四章以獨特的離合詩體裁寫成。
可能為了方便背誦,詩歌(原文)是按希伯來文字母次序排列,每節以一個字母開始,除了第三章;該處每三節用同一個字母。第五章的節數一如希伯來文字母的數目(二十二),但並不是以離合詩體裁寫成。雖然要用如此嚴謹的結構去寫作的確困難,但此哀歌表達出熱切的愛國情懷和心痛欲絕之情。
貳.作者
這卷哀歌本身沒有列明作者是誰,但傳統認為是耶利米寫的,而這說法直至十八世紀都沒有人提出異議。
耶利米哀歌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有一個序,其寫作風格暗示這序原來是以希伯來文寫成的:“以色列人被擄後,耶路撒冷一片頹垣敗瓦,耶利米坐着為耶路撒冷哀哭,唱此哀歌??”(接着,第一章便開始)。
此書的風格暗示“流淚的先知”是作者,而歷代志下三十五章25節也提到耶利米曾作哀歌。作者是個見證人,而除了耶利米之外,再沒有其它合理的人被提出來,這就支持傳統猶太教和基督教會的觀點,即耶利米是寫成此哀歌的作者。
叁.寫作日期
錫安之被毀的一手資料形容得那樣栩栩如生,似乎本書是在事情發生後(約主前586或585年)不久就寫成了,同時應在耶利米往埃及前寫成的。
肆.背景與主題
耶路撒冷的淪陷是一段苦不堪言、受盡折磨的日子。就是這場可怕的災難帶來了耶利米哀歌;我們相信,先知耶利米是心力交瘁地寫成此書的。哀歌成為耶利米書預言的一個附錄。它描述先知在耶路撒冷和聖殿被毀時深切的哀傷。先知並不因為他的預言應驗而高興,相反卻為同胞的禍患而哀哭。
大綱
壹.耶路撒冷荒涼得可怕(一1~11)
貳.百姓痛哭、認罪、祈禱(一12~22)
一.哀哭(一12~17)
二.認罪(一18,19)
三.祈禱(一20~22)
叁.耶和華被看為懲罰耶路撒冷的神(二)
一.神忿怒的後果(二1~13)
二.神忿怒的原因──假先知沒有警告百姓(二14)
三.旁人的嗤笑(二15,16)
四.神的警告應驗了(二17)
五.呼籲悔改(二18,19)
六.祈求神的憐憫(二20~22)
肆.先知說出余民的傷痛和認罪(三)
一.神的審判(三1~18)
二.耶和華的憐憫(三19~39)
三.呼籲靈命更新(三40~42)哀歌除了是耶利米的肺腑之言外,也表達了:
1. 猶太余民眼見巴比倫入侵時的哀傷,而耶利米是他們的發言人。
2. 彌賽亞來到世上受苦、流血、死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等折磨(參看一12)。
3. 猶太余民將來被召去經歷大災難──
雅各遭難的日子──所經歷的傷痛。
犯罪 受苦(一8)
哀傷 悔改(一20)
祈禱 盼望(三19~24)
信心 復興(五21)
更新之路
四.耶利米為耶路撒冷哀哭(三43~51)
五.先知祈求神拯救他擺脫敵人(三52~66)
伍.比較猶大從前與現在的光景(四1~20)
陸.將來的展望──以東被滅,猶大復興(四21,22)
柒.余民懇求神施恩和復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