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上一篇   下一篇

1-32  各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以色列人遭遇敌人侵犯和被掳的苦难时,民间就流行一个俗语 (2

,认为他们受苦是担代祖先的罪。这个俗语的背後思想有长远的传统

支持 (参出20:5; 34:7; 26:39-40) , 而事实上,以色列人之所以被

掳,的确可追溯至先人的罪恶。但若过分强调这个思想,便有抹煞个

人责任的危险。以西结於是提出了另一个制衡的真理,即个人要担当

个人的罪,儿子不用担当父亲的罪孽(1-20),并且个人若悔改便既

往不究(21-32) 。 主并不喜悦恶人死亡, 一再予人悔改的机会,

31节更呼吁以色列人洗心革面,彻底改过自新。

 

 

1-4  以色列人的俗语

 

2          这里的发问表示以色列人这样把俗语应用在自己身上根本是不

            适切的。

 

            「在以色列地」:即在耶路撒冷家园之地,证明这俗语流行於

            民间。

 

            「酸倒」:即酸软;酸性液体对牙齿起了难受的酸软作用。

            俗语的意思大概是:「父亲犯罪,儿子反而受害」。

 

3          「因由」:或作「机会」。以色列人不再有用此俗语的机会,

            因为耶和华将要讲解审判的原则。

 

 

5-9  义人行义必定存活

 

这里所提到的行为准则乃按照摩西律法的规定。行义包括遵守有关敬

拜及礼仪的律例,不伤害人和对有需要的人额外施恩。

 

 

6          「仰望」:即求助。

 

7          「当头」:即抵押物。

 

 

10-13  若父亲行义儿子行恶,只罚儿子

 

10-11   「不行以上  ...... 之恶」:或译作「行了这些事其中的任何一

            样,虽然他(指父亲)并没有作这些事」。

 

13        「他的罪」:原文作「他的血」。犯罪者必要负全部责任。

 

 

14-20  若父亲行恶儿子行义,只罚父亲

 

14        「便惧怕」:有古卷作「便思量」(参28),亦可作「他虽然

            看见」。

 

17        「不害贫穷人」:有古译本作「不作罪孽」(参8)。

 

19        耶和华用反问的方式指责以色列民:你们说父亲的所作所为由

            儿子担当,但这个行公义的儿子却不因父亲的罪受害,那又怎

            样解释呢?

 

 

21-32  改变自己行为亦会带来不同的後果

 

25        「主的道不公平」:指耶和华遇到有犯罪的事件就处罚,不管

            那人以前是否犯罪者。

 

26-28   神为 公平的审判辩护:善人若转而行恶必死,恶人若转而行

            善必活,因他真心回转向善。

 

30-32   进一步强调神审判的公义,指出各人有自由的意志,可选择回

            转向善,神亦喜悦看到人这样做,并非要随意置人於死地。

 

 

 

思想问题(第17, 18章)

 

1 在17章中,神所责备的是什麽罪?

  背叛巴比伦为何等於背弃耶和华的约(19注)?

  基督徒对自己与他人所立的合约,或向他人所作出的承诺,应抱

  什麽态度?另参诗15:1, 4

 

2 西底家王企图用人的谋算来摆脱巴比伦,重振犹大国,但神在

  17:22-24说什麽?

  试想像你是西底家王,你知道了24节的真理後,会如何改变你的

  国策?

  有什麽是你可以做的?

 

3 18:2的俗语有什麽含意?

  这句俗语若被普遍采纳会带来什麽後果?

  18:4提出了那两个原则来对抗这句俗语?

 

4 人若生长在一个没有温暖、充满罪恶的家庭,可否以此作为不向

  善的藉口?

 

5 18章的信息如何显出神的公义和神的慈爱?

  两者如何并行不悖?

  人若自觉罪孽深重,不会被神接纳,你可以对他说什麽?

  人若自以为已经得救、拥有直通天堂的车票,以後行事为人如何

  ,神不会过问,对这种人你又可以说什麽?

 

6 18:5-9是对义人的写照,试将内容整理分类。

  有那些方面是今日基督徒疏忽了的?

  你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