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圣经难题-马有藻
 旧约圣经难题-马有藻

1.    但以理书背景简介

但以理,名意为「神是审判者」,他是犹大国贵,在他十三至十七岁间,国家被「巴比伦」所灭,成为掳民。但神却用但以理为宣告巴比伦国灭亡之宣判者(参52528),及预言犹大国的复兴。

606B C,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首次攻打耶路撒冷,掳走一批精英,但以理亦在其内。神却恩待他,使他信心坚立,在异族文化下不失分别为圣奉献心志,且被巴比伦王赏识,擢升贵为国中第三(529)。后来巴比伦易手于玛代波斯,但以理续蒙神恩待,成为玛代波斯政权首长。波斯王古列容准以色列人归回故乡,但以理必在此事上尽力,幕后的伟功不少。

书中记载最后之年代为古列第三年(101)即536B C,故但以理在外邦事奉神长达七十年之久(606-536B C),他亦是四大先知书中最长寿的一位先知。

2.此年代与耶利米书462 的记载矛盾,何解?经文:但11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462论到关乎埃及王法老尼哥的军队;这军队安营在伯拉河边的迦基米施,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第四年所打败的。此节与耶利米书之经文有年代的出入,是因历法计算之基准不同。但11 的计算法是根据巴比伦的历法而计算(因但以理住在巴比伦),而耶462 是用犹太人之历法计算(因耶利米住在犹太地),有不同的算法;故巴比伦算法的第三年(但11),即犹太人算法的第四年(耶462)(如王下2518 乃据犹太计法的第八及第十九年,亦即耶522829 的第七及第十八年。)。照犹太人算法,即位年是掌权年,为第一年,故算法多了一年(国际研读本1625 页)。而据巴比伦计算法则是以国王登位一年后开始计算(以整年算);而王登基那年称为「登基年」,不计算在内,这法算少一年。

3.巨人像与四怪兽之异象有何关联?经文:但231457381727

对这数段经文,学者意见主要分成二大解释,为「历史全应验说」或「历史非全应验说」。赞成「历史全应验说」谓,这些异象所指的国家大事或国际大事均在两约间之希腊时代全已应验(如B .W .A ndersonR .J.M .G urneyJ.A .M ontgom ery [IC C ];邝炳钊)。赞成「历史非全应验说」谓,这些异象所指的事件绝大部份已在历史中应验,但有些还待将来应验(这是传统之解释,如J.F.W alvoordL.J.W oodW .C .K aiserE .H .M errill 等)。

「历史全应验说」将但以理书作为历史书参考典范,固然历史内有属灵价值(正如所有圣经的历史书),但却抹煞了此大先知书里的重要预言启示。

4.这位神子是谁?经文:但325

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新派学者多说他是天使,历史保守派学者均认为这位神子是主耶稣在道成肉身前的显现。

「神子」一词原文是「众神之子」;「众神」是闪族文学中形容「神的威荣」,为「尊荣性的复数」,非指很多神。而尼布甲尼撒是多神论者,他信神明随时显圣,并拯救信奉他的人。

5.历史书中没有此人,是否但以理弄错了历史?经文:但51

伯沙撒王为他的一千大臣,设摆盛筵,与这一千人对面饮酒。历史记载,尼布甲尼撒之子是拿波尼度(N abonidus563-539B C)而非伯沙撒,故不少新派经评学者谓这是但以理书里「百误丛生」之一。直至死海古卷现世后,有人从死海古卷之《拿波尼度祷言》(PrayerofN abonidus)一书发现前未知晓的史料。原来拿波尼度喜打仗,登位三年后便带兵出外,不在王宫秉政,长驻阿拉伯Tem a,由皇儿伯沙撒摄政。但伯沙撒是亡国君被乱刀杀死(但五章),是国耻大辱,巴比伦历史便不提他的名字【注1】。522 说伯沙撒是尼布甲尼撒之子,亚兰文的「儿子」一字可作「孙子」或「后裔」,非历史的错笔。

1854 年,英国驻巴比伦领事J.G .Taylor,在巴比伦一废庙中发掘出一份古卷,名为「拿波尼度历代志」(N abonidusC hronicles),内记拿波尼度于555 539B C 统管巴比伦,又记载伯沙撒是拿波尼的长子,与父王共管巴国【注2】,因此也解释为何但以理位列第三(但529)。

6.这三种重量单位代表什么?经文:但52628

讲解是这样;弥尼,就是神已经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提客勒,就是你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你的亏欠。毗勒斯,就是你的国分裂,归与玛代人和波斯人。学者解释有二:

⑴用重量的单位,代表不同历史人物,如:

弥尼──代表尼布甲尼撒。

提客勒──尼布甲尼撒之子以未米罗达(王下2527;耶5231)或拿波尼度。

乌法珥新──拿波尼度或伯沙撒。「乌」是连接词,「新」是复数词记号,「法珥」是半个弥尼,指玛代波斯国。「法珥新」为复数词,即一个弥尼,指两个皇帝,或指以上五个皇帝:即尼布伯拉撒(尼布甲尼撒之父)(弥尼)、尼布甲尼撒(弥尼)、以未米罗达(提喀勒)、拿波尼度(半提客勒)、伯沙撒(法珥新)。

⑵或用重量本身的字义,作动词去解释,如:弥尼──即「被数算」(「弥尼」覆述二次为强调作用)提客勒──「被量称」(参撒上23;诗629)。法珥新──「被分裂」(复数表示国家后来被分裂上百行政区)。

7.四兽分别代表什么国家?经文:但737

有四个大兽从海中上来,形状各有不同,头一个像狮子,有鹰的翅膀,我正观看的时候,兽的翅膀被拔去,兽从地上得立起来,用两脚站立,像人一样,又得了人心。又有一兽如熊,就是第二兽,旁跨而坐,口齿内衔着三根肋骨,有吩咐这兽的,说:起来吞吃多肉;此后,我观看,又有一兽如豹,背上有鸟的四个翅膀,这兽有四个头,又得了权柄。其后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第四兽甚是可怕,极其强壮,大有力量,有大铁牙,吞吃嚼啐,所剩下的用脚践踏,这兽与前三兽,大不相同,头有十角。

74 鹰翅狮=巴比伦(巴比伦喜以此兽像为标记)。

75 旁跨坐熊=玛代波斯(波斯人势力较玛代人大,故旁跨坐)。

又,熊口中的根肋骨代表什么?

熊代表玛代波斯先后征服三个国家,是为三根肋骨。依次是: 吕底亚(546B C)、巴比伦(539B C)、埃及(525B C)。亦有说是指玛代波斯,征服了三个著名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以未米罗达及伯沙撒【注3】,但此解释却与历史不吻合。

76 四头四翅豹=希腊(四头表四将军后来瓜分的四国)。

77 十角铁牙兽=罗马。

诠释:

⑴但以理所看的四兽与尼布甲尼撒所见的大金像是指同样的四国。

⑵所不同的是,尼布甲尼撒所见的是世俗政权的宏伟;而但348 解开发光的话——旧约困语诠释以理所见的是外邦政权的好勇斗狠。前者是从人的立场看,后者是从神的立场看。

74 鹰翅狮的翅被拔光,表示尼布甲尼撒早年得的怪病,其活动范围限于皇圃(参但10 章)。后来他得了人心,表示他后来悔改,以仁政治国(参43637)(但4 章是他的「得救」见证录,犹大传统之信心英雄榜中竟赫然有尼布甲尼撒其名)。

8.十角及小角代表什么?经文:但778

其后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第四兽甚是可怕,极其强壮,大有力量,有大铁牙,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脚践踏,这兽与前三兽,大不相同,头有十角;我正观看这些角,见其中又长起一个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这角前,连根被他拔出来;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说夸大的话。这十角代表第四兽之帝国的末期,即十王联邦时期(724),与先前尼布甲尼撒异象之脚趾相若。从这十角中又长出一小角,表示十王中有一领袖出现,是末世的敌基督,甚是狡猾(有人眼,代表智慧,说夸大的话,指「亵渍」,参帖后24;启1356)。

9.两羊相斗指什么战争?经文:但838

我举目观看,见有双角的公绵羊站在河边,两角都高,这角高过那角,更高的是后长的。我见那公绵羊往西、往北、往南抵触,兽在他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没有能救护脱离他手的,但他伯意而行,自高自大。

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他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忿恕,向他直闯。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他发烈怒,抵触他;折断他的两角,绵羊在他面前站立不住,他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他手的。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

83 的公绵羊代表玛代波斯(双角,其古代钱币也用公绵羊作国徽),其两角一角比另一角高,表示波斯的势力比玛代大(后在古列王下,玛代之势力完全融合在波斯国里)。而85 的公山羊代表希腊,其上有一非常的角,乃指亚历山大帝(参821)。87 说两羊相斗,希腊终于灭了波斯,结束波斯大帝国216B C 的霸业。88 说亚历山大战败波斯后,不久于军旅中暴毙,他后其庞大帝国遂为四大将军瓜分(四个非常的角,参822)。

10.小角是指何人及他作了何事?经文:但89122326

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他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并且他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他,他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四角中有一小角,表示希腊四大将军瓜分帝国后,其中一将军之后人(89 的「小角」)转向逼害犹太人(89「荣耀之地」代表巴力斯坦地)。在历史上,他是叙利亚的安提奥古四世(175-164B C),他是823「面貌凶恶的王」。

81012 说他举兵攻打耶路撒冷,毁灭圣殿,污秽殿的祭祀(811 的「大象之君」指神,此事在167B C 应验),并在圣殿内立丢斯神像,故意杀死猪,用血洒遍处,亵渎神分别为圣的殿宇,此事于167B C 12 月16 日应验【注4】。但他于164B C年因病(或战死) 在沙场(即825 的非因人手而灭亡),他的败行曾任意而行,无往不利(812)。

11.2300 日如何计算及解释?经文:但814

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须洁净。

但以理在异象中听见两天使谈话(813),知道圣殿将受亵渎(8912)为期2300 日(81426)。关于这2300日如何计算及意义,学者意见有二:

2300 日有早上与晚上,因每日有二次的献祭,应作减半计,共1150 日。从安提奥古于167B C 12 25 日在圣殿立可憎偶像及亵渎殿的各处起,至164B C 12 25 日被马喀比勇士推翻及洁净圣殿止(参马喀比前书12967)(此见解的计算年代稍有差异,国际本〔1639 页〕,计从168B C 1225 日至165B C 12 25 日止〔这年代不太合正史〕)。

2300 日是6 年多,为171 164B C。因在164B C 时,犹太人马喀比家族揭竿起义,与逼迫他们的安提奥古四世对抗,直至推翻其暴政统治为止(故2300 日即安提奥古四世逼迫犹太的时日,计算历史准确日期是由171B C 9 6 日至164B C 12 25 日,如J.F.M acA rthur)【注5】。

12.七十个七的预言如何计算及解释?经文:但92427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

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

七十个七预言是圣经伟大预言之一,解释众多,主要有四法,可用下表图析:

⑴由上可观,历史法甚难成立,因一切已发生,与924 的应验完全脱节。

⑵传统法的解释没有准绳,因第一个七及第六十二个七,都不及最后之七那么长时间。

⑶象征法也无释经准则。

⑷字意法是四法中较为可取的。

13.此段「预言史」如何解释?经文:但112 35

因经文过长,本处甚难作详细剖析,而每点细节在历史上皆有应验,正如但以理的预言般,读者可参考一些助读本(J.F.M acA rthur;C .C .R yrie;启导本等)或基本释经书便可获得预言与历史的「配对」。此段准确的预言使一些经评家坚称但以理书是马喀比时代的作品,那便抹杀了预言的价值(如邝炳钊)。教父耶柔米是第一位借用世界史来解释本段预言之精辟性人物。嗣后不少学人均借世界史所提供之数据来作此段的解释(读者可参阅马有藻着,《异梦解惑者──但以理书诠释》的附录有详释本段「预言史」)。

14.此处「任意而行的王」是谁?经文:但1136

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过所有的神,又用奇异的话攻击万神之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忿怒完毕,因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

11320 节,先论述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叙利亚西流古王朝和埃及多利买王朝,两国间与以色列的关系,至安提奥古四世的兴起。112135 则预告安提奥古四世之事,尤其是他亵渎圣殿的败行(由1136 44 节)。1145 这段则以安提奥古四世为投影,预表另一人的出现,这人称为「任意而行的王」。因安提奥古四世与此人所行极为相似,他所作的即是敌基督将来要作的,故安提奥古四世被称为敌基督的影子,而这位「任意而行的王」便是敌基督本身。

15.1190 日」及「1335 日」如何解释?经文:121112

从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为有福。

对此,有二种解释:

⑴从安提奥古四世迫害犹太人,直至敌基督出现是为1290日,而1335 日是从敌基督至神国建立,故此1290 1335均作犹太人受迫害的时期,没有分别。1290 1335 分别是1260(三年半)稍长,表示忍受比预期时间还要长。但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参可1313)【注6】(此解说只强调忍耐,其它预言细节则不了了之。启导本说安提奥古四世逼害选民,亦说可能发生于末世,末世如何则不了了之,国际本亦没有解释)。

1290 日是有关「除掉常献的燔祭,并设立那行毁坏可憎之物的时候」的日子。若这位「除掉常献之物」是敌基督,他将于大灾难时期的中间(一七之半),撕毁盟约便开始亵渎圣殿,直至主再来建立国度的时候。1335 日是有关1290 日后之处理「事后工作」所需的时间,亦是主再来后分配「作王」岗位所需时间,如下图:

书目注明

【注1R .P.D ougherty,N abonidus and B elshazzar,Y ale,1929,pp.96

97.

【注2J.B .Pritchard,A ncientN earE astern Texts,O xford,1969,

pp.309,313.

【注3】邝炳钊,但以理书注释,天道,1989191 页。

【注4J.W .Schm idt& J.C .Laney,The M essiah's C om ing Tem ple,

K regel,1997,p.42.

【注5J.F.M acA rthur,The M acA rthurStudy B ible,W ord,1997,

p.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