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章

【但三1「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

         金像」:不一定是纯金铸成,可能只是外面镀金(赛四十19);内部则是木头塑造的。1正如会幕里的祭坛是皂荚木造的,但因用精金包裹,故称为金坛(出卅七25,卅九38)。

         高六十肘,宽六肘」:一肘约为1.5呎,故像高90呎(约为27米),宽9呎(2.7米);其比例是一比十,而平常人的比例却是一比五,故金像的形状十分怪异,类似一座显眼的方尖形瘦长的碑石。建造一座相等于现在的九层楼高的金像,目的无非是要使远处的人也可以遥遥的望见。

         杜拉平原」:「杜拉」是一个普遍的巴比伦名字;「杜拉平原」可能位于巴比伦城东南部,离城六哩。──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一七二、巴比伦王立金像代表甚么?  (但三1~7)】

答:尼布甲尼撒时古代世界第一大国巴比伦的国王。他下令建造一个金像,在但以理书第三章中曾有十次提到。其金像之高达六十肘,约有九十尺(一肘约一尺半)。他将这种高大奇伟的金像,立在巴比伦省的杜拉平原,命令通国敬拜,其权势之大可以想见。但其金像究竟代表什么,圣经没有明显记载。据一般人的推测,它是代表尼王之父亲,或是代表巴比伦国所敬拜的彼勒神,或是代表列邦所崇拜的诸邪神,或是代表尼王之本身,等类之言不一而足。惟据最合理的推断,是他廿年前在异梦中所见人像的反照。当时的人像头是金的,(但二32),金头是代表尼王自己及其所有的权柄、能力、与荣耀(但二3738)。他为欲图满足自己的热心和愿望,便造一个全身的金像,象征他的后裔继起,王位巩固强盛,没有改变,直到永远。同时这个像也是代表巴比伦人所敬拜的神。(但三121418)。要求全国上下都要俯伏敬拜,凡不敬拜的,就要被扔在烈火的窑中,(但三611),如此严刑峻鹄的命令,强迫人去敬拜,乃是企图要使全国的宗教连合为一。及至此时代的末了,当外邦世界国权最后的领袖「兽」来掌权之时,此事将再重演一次,(启十三1115)。思及尼王其时命令一发,各种乐器一齐起奏,所有各方人民都俯伏敬拜金像。惟有沙得拉,米煞,亞伯尼哥这三个犹太人,违命不拜这种人所立的偶像,不事奉外邦的假神,(但三12)。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王命的威胁,不怕人的控告和迫害。坚心信靠真神上帝,毫无改变,其见证该是何等的美好。——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骄傲的罪心(三112)】人类犯罪之始因,乃撒但引诱人说:「你们吃的日子……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b)于是人吃了,从此骄傲、自负、目中无神的性情存在心里;就在人口多起来时,竟想建造一座通天塔,来传扬他们的名(参创十一4)。现在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要人俯伏敬拜「它」,其用心又是在于:

 .自视为神(17

  尼布甲尼撒王听完但以理的解梦后,曾称颂但以理的神是万神之神;可惜,现在他却造了一个金像,要人俯伏敬拜「它」(15),原因是在但以理的解梦中,他知道自己是像的金头,而且后起的国也不及于他(二3839);他就骄傲起来,自视为神,立了金像代表自己。从此,所有的一切也要服从他;朝中和各省的官员要替像行开光之礼(2);并「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要拜像,甚至各乐器也要为「它」吹奏(45)。

 .专制待人(812

  目中无神的尼布甲尼撒王,更是眼中无人,他下令「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中」(6),可见他的专制、凶残,为满足个人自高的心,强迫人人都要屈膝在他脚下。然而,但以理三位朋友由于没有敬拜金像,而被人控告不事奉尼布甲尼撒的神(12)。倘若,尼布甲尼撒王当时仍有一点醒觉,他必会想到究竟他事奉的神大,还是但以理的神才是在众神之上。

思想 试想你每天所作的事情,有多少是为神和为人,还是只为自己。──《新旧约辅读》

 

【但三2「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

         总督」:意思是「保护者」,指皇帝在各区的代表,一区通常是包括几个省份。

         钦差」:总督手下的高官,负责一省的政务。和合本曾译此为「省长」(耶五十一23)。

         巡抚」:辅助总督管理地方行政,如撒玛利亚或犹大的巡抚(尼五14)。

         臬司」:是皇帝的顾问。

         藩司」:专管财政事务。

         谋士」:主理司法的工作,有如今日的法官。

         法官」:次一等的法官,审判较轻的罪行,相等于今日的裁判司。

这些官阶是由上至下,前三个是极高级的官职,后四个较为次一等。

         开光之礼」:金像揭幕典礼。类似所罗门建造圣殿完毕所举行的奉献礼(王上八22f)。当亚述王撒珥根的宫殿落成后,他也是召集了与本节所列相仿的官员出席揭幕礼。──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三3「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

 

【但三4「那时传令的,大声呯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族原文作舌下同〕,有令传与你们。」

 

【但三5「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用兽皮制成的口吹乐器(书六16)。

         」:口吹的乐器,是一种牧童用来呼唤羊归队的风笛(士五16)。

         琵琶」:是一种竖琴,弦的数目由三至十二条不等。

         」:三角形的四弦琴。

         」:也是三角形的弦琴(可能有二十条弦线)。

         」:这有多种解释,有以为是鼓,有人相信是钹,也有人以为是风笛,现有解作「合唱」或「合奏的声音」。

         这座建筑在巴比伦东南部的金像,一方面见证了尼布甲尼撒的武力;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巴比伦的宗教合一;因为所有的国民,包括最高级的官员,都要出席金像的揭幕礼,并要在多种乐声奏起之际,立刻向像俯伏下拜。──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三6「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

 

【但三7「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但三8「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

         迦勒底人」:指统治巴比伦国的人民(参一4),与下文的「犹大人」(12节)成对比。也可能是指在宫廷伺候的占星家(二2),他们是但以理三位朋友的同僚。

         控告」:直译是「撕开逐一吞吃」,22强调迦勒底人心极恶毒,务必要置这几个犹太人于死地;他们的控告是有凭据的,可是,动机却令人感慨万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这里所用的「控告」一词,是一个很特别的词。这词的字面的意义是『切成片地吃掉』,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说,将他们彻底击败!――《每日研经丛书》

 

【但三9「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

 

【但三10「王阿,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

 

【但三11「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

 

【但三12「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王阿,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这显示出他们控告但以理三个朋友的主因──嫉妒;因亡国奴竟然成为他们的上司。另一方面,尼布甲尼撒更是格外忿怒,因这三个本是被掳回来的犹太人,在被提升为巴比伦省的高官后,竟然公开违抗他的命令,不知感恩图报之心实在表露无遗。──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基督徒不可敬拜有形或无形的偶像(但三1218)我们今天切要提防生活中偶像的出现。政治权势可以是偶像;上司的命令也可以是偶像,许多时候,我们指望升级的时候,可能每天都要仰仗老板的脸色做人;家里的人也可以成为偶像,有些家长会在子女婚嫁和择业的时刻,要求子女顺命而行,否则励行经济封锁;有些丈夫或妻子横蛮无理,要求对方千依百顺,他们的命令往往使我们违背原则,放下信仰,向他们屈膝下拜,他们无形中也成了我们的金像。耶稣基督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形,撒但给衪一个引诱,只衪肯向牠跪拜,就能得到天下的荣华富贵;主拒绝了这要求,因为衪只向父神下拜。── 周永健《转变世代中上帝子民的见证》

 

【但三13「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

 

【至死忠心(三1323)】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人间最紧密的关系,莫过于夫妇,然而,在危急之际,也得放弃对方而独自逃生;既是如此,要求仆人一生忠心于主人,相信更难。曾有一份杂志记载一只黄狗奋不顾身地走进充满烟火的屋子去抢救主人的婴儿,牠实在对家主至死忠心啊!

 .危难临头(13151923

  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一而再的不听王命,拒绝向金像下拜,以致激怒尼布甲尼撒王,要立时把他们扔在火中(15);王更吩咐人把烧热,比寻常更热上七倍(19)。火焰之猛烈,加上王命之紧急,就使执行命令的几位军中壮士被烧死(22)。在那个立时和紧急的发令下,他们如何去面对呢?

 .忠心不移(1618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对王说:「……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中救出来……即或不然,……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见1718)他们正在危难当中,然而,神拯救的手却是未见伸出。可见他们虽不知道神是否要拯救他们,但他们对神的心是至死不渝的。再者,「我们」一字在这三节里出现五次之多,显示同心合意对激发事奉神心志之宝贵。

  从他们的表现中,体会到信心不是建基于得见神迹奇事,也不是在得大恩惠之后;乃是不为甚么,单单专一相信那位爱我们的神。

思想 在你属灵生命的旅程中,曾否有退却的时候,是为了甚么呢?──《新旧约辅读》

 

【但三14「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么。」

 

【但三15「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但三16「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

 

【但三17「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阿,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

         教会如何才能到达她终极的目的?只有借着行走在那条『从困苦到宽广』、『从贫乏到丰富』的路径上。你也许要问,从困苦到宽广,这是甚么意思?当但以理那三位朋友被关在火窑里时,三个人竟变成了四个人,这就是从困苦到宽广的意义。有人觉得三个人挤在一个哄窑里,实在受不住,所以他们便寻出路;但也有些人泰然接受,他们这一接受下来,竟发现尚有空位容纳那第四位。亲爱的弟兄,永远不要让难处把我们从神面前挤出去,乃要让难处把我迫到神里面来。这就是藉困苦达到了宽广的意思。有人借着困苦,达到了神为他所预定的美好目标;但也有人却在困苦中断送了他属灵的前途。有些人在困苦中死去了;但有些却借着困苦找到了丰满的生命。有些人在试炼临到时,满口怨言,他们在试炼中所见到的,只是受压、窘迫与死亡;但另有些人却在试炼中不住的称颂神!他们就在那继续不断的称颂中,发现了那引到宽广、释放和丰盛生命的路径。――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但三18「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我们也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真正敬拜神,或是崇奉偶像,乃是决定以色列兴衰存亡的因素。在希西家时候的复兴,是由于敬拜的复兴带进来的。在所罗巴伯时候的复兴,也是如此。被掳对以色列人是一个严厉的刑罚,但那更严重的还是在于他们终止了敬拜这件事上。因为神若没得着祂的分,祂的子民也就要失去他们的分。人所受最重的惩罚,就是被禁止而不得事奉神。

         「我们的神乃是烈火」,凡是在我们里面能够被烧去的,都要被烧掉。当我看到我们在印度的弟兄面伏于地敬拜主时,我常常受到感动。在神面前的「敬虔和畏惧」,是我们该有的合宜态度。我们若有这一个,而同时里面与神的关系又是和谐无阻的,那我们这些作祂儿女的就不至被烧掉。这就是但以理那三个朋友的经历。他们对于敬拜这首要的问题是最清楚的。他们很坚决的说,我们所事奉的神能拯救我们。尼布甲尼撒王那微不足道的火窖,对于那些在永恒烈火跟前顺服主的人,是算得什么呢?他们没有什么是世界之火可以烧毁的。――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但三19「堂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

         变了脸色」:「色」原作「像」,与王所建的「像」同一个字,作者彷佛暗示:不但尼布甲尼撒王脸色大变,他所造的像对他们三人的回答也闻之色变。

         比寻常加七倍」:「七倍」是象征性的数目,用以表示把火烧得最热;「七」在圣经中常与「刑罚」相连(利廿六18-24;箴六31)。「七」是但以理书一个重要的数目(参四162325,九25,还有九224的「七十个七」,七25与九27的「一七之半」)。──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三20「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但三21「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

         裤子、内袍、外衣」:这是大臣在宫廷所穿的礼服,「裤子」有作「披在外面的斗蓬」,「内袍」指衬衣,「外衣」肯定是「头巾」。──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三22「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

 

【但三23「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但三24「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么,他们回答王说:王阿,是。」

         谋士」:是高级的官衔,也是王的亲信与特别顾问;在廿七节与「总督、钦差、巡抚」同列,但是在本节却包括王所有的助手,他们通称为「谋士」。──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至高神的作为(三2430)】

  半夜传来邻舍的呼叫声:「救命呀!火烛呀!」作父亲的就用绳捆起三岁儿子的腰,把他从六楼的窗子吊下,试问那儿子会否明白父亲的行动?是否相信父亲不会叫他跌死?同样,我们能否在任何事情上,信靠至高父神的作为,皆是叫我们得造就和益处。

 .使外邦人惊讶(2425

  尼布甲尼撤王想把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烧死,然而,片刻间他被形容为「惊奇、急忙起来」(24),究竟发生了甚么事呢?是否他被的火焰热得忍受不了而急忙起来?接,他又对谋士说:「我见有四个人……在火中游行……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25)可能有人会说:「哦!那正好证实他被热昏了。」但当我们继续读完本章,就会明白到那乃是至高神的作为。

 .叫祂仆人得救(2630

  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三人同心立志,宁死也决不事奉别神;虽然他们曾一度被扔在烈火的中,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只是专心的仰望他们的神。神就差遣使者救护倚靠祂的人(28),这是外邦人也亲眼看见的,就是他们的「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27)。

  尼布甲尼撒王曾对他们说:「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15b)当时他们对王说:「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16)无疑,神的作为是最好的答案,叫王认识:没有别神如他们的神能这样施行拯救。(29

思想 神的荣耀曾否因你的信心得彰显,叫外邦人无话可说呢?──《新旧约辅读》

 

【但三25「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155 尼布甲尼撒王见有第四个人在火窖中是谁?但三25

答:这位巴比伦王在盛怒中,命令把那不肯听命敬拜金像的三个犹太人,就是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都捆绑起来扔在烈火的窖中(1321)。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25)王在火窖下部的门户看见了第四个人,虽然是出乎巴比伦人迷信观念中的神明,却晓得那是一个超凡的形像。但这位异邦的君王,总不能认出在他面前神子的真实身分。有人认为那在窖中的第四个人,乃是一位受差遣的天使(28),且更可能那就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之基督显现的形像。神为了拯救这三个人,而施行了一次大能的神迹,这神迹是神借着这位救主耶稣基督,与他们同在,保守了那三个人,使他们身体发肤以及衣裳都毫无损伤,从火中安然出来(2627),因为神曾应许说:「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赛四三2)神的话语应许在这三个人身上,确已应验而成全了。――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但三26「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罢,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

 

【但三27「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但三28「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别神。」

 

【但三29「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156 谤渎神的人心被凌迟,是何种刑法?但三29

         答:考凌迟一词,乃古时之一种极刑的名称,在宋史刑法志上说:「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意思就是先把犯人斩断四肢,扼住他的喉咙,然后处死,这是当时的极刑。明史刑法志上说:「凌迟非五刑之正」(五刑--即墨、劓、刖、宫、大辟等)。    至于凌迟起于何时,史无可考,然在宋时最为盛行,至明时律法始篡入正条;其后凡犯大逆不道,凶恶逆伦之人,皆厉施此刑。古时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说:「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渎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    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王因见这三人被扔在烈火的窖中,毫无损伤的神迹,而称颂神;为要保护他们,所以定立这种严厉的刑法。――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但三30「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

 

【本章的两个重点】第一,耶和华上帝是全能的,祂可以从火中拯救祂的仆人,祂的能力是无可置疑的;不但如此,祂是信实的,按祂的计划拯救那些忠于祂的选民。

第二,但以理的三个朋友真心敬拜上帝,深信祂是全能的,祂如果愿意必能从火中把他们救出来;他们也尊重神的主权,无论祂拯救与否,他们宁死也绝不背叛祂。由于他们对上帝有信心,便能在任何环境之中仍对祂忠心耿耿,但除了信心和忠心以外,还须要加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尊神为主,乐意接受祂一切的安排。──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但以理书第三章大纲】尼布甲尼撒的金像(三1-30

   一、王设立金像让人敬拜(三1-7{\LinkToBook:TopicID=144,Name=(一)王設立金像讓人敬拜(三1-7}

   二、王查问但以理的三友是否拒拜金像(三8-18{\LinkToBook:TopicID=145,Name=(二)王查問但以理的三友是否拒拜金像(三8-18}

   三、王下令烧死但以理的三友(三19-23{\LinkToBook:TopicID=146,Name=(三)王下令燒死但以理的三友(三19-23}

   四、王惊奇但以理的三友在火里平安无事(三24-27{\LinkToBook:TopicID=147,Name=(四)王驚奇但以理的三友在火裏平安無事(三24-27}

   五、王提升但以理的三友(三28-30{\LinkToBook:TopicID=148,Name=(五)王提升但以理的三友(三28-30}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但以理》

 

【骄傲的罪心(三112)】

   一、自视为神(17)——尼布甲尼撒王,自视为神,立了金像代表自己。要人俯伏敬拜「它」(15.

   二、专制待人(812)——目中无神,眼中无人

──《新旧约辅读》

 

【巴比伦的大金像(三章)】

   一、大金像的代表(三1~3

   二、强迫拜像的举动(4~12

   三、忠心团契的态度(13~24

         1、有决断的志向——当王的命令颁布时,他们未尝不可想一通融办法,原谅自己:

               1)王的命令

               2)国人皆拜

               3)只此一次

               4)只在形式

               5)负王美意

               6)关于性命

               7)累及国族

         但他们三人所见的,不是这种种表面的原因,信仰不是可以随意通融的。不论撒旦如何恐吓,利害如何重大,是决不能改变的。

         2、有坚定的信心

         3、有敢死的精神

   四、神所显的救护(24~30

         1、神的救护——主与同在(24~27

         2、王的称颂——归荣与神(28~30

——贾玉铭《圣经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