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十1-10 审判与抉择

这一段题材分歧,经文比一般的更难明。内容包括农耕(例如‘葡萄树’,1节;‘田间的犁沟’,4节)、宗教活动(‘祭坛’,1-2节;‘牛犊’,5-6、8节)及政治事件(王,3节;被‘亚述’所征服,6-7、9下-10节)。
全章一开始就说以色列是一棵‘葡卜树’(参诗80:8-16>诗八十8-16;赛5:1-7>赛五1-7;耶2:21>耶二21;结15:6>结十五6,结17:1-6>十七1-6),当以色列兴盛起来(‘结果繁多’),她就‘增添祭坛’,‘造美丽的柱像’(参3:4>三4的注释);换言之,他以私意崇拜,甚至拜偶像。人民自欺(2节上),以为这是神所容许的,但结果耶和华却要‘拆毁他们的祭坛’。
然后,何西阿把注意力移向君王;日子将到,以色列不再有王(主前722年撒玛利亚城陷,情形果真如此),他们将会了解到情况是如此无望,纵使君王也于事无补。立王在以色列中一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士师记中似乎指出以色列地之所以混乱是因为没有王(士17:6>士十七6,士18:1>十八1,士19:1>十九1,士21:25>二十一25),而神则认为以色列仿效外邦求王是抗拒神的表现,撒母耳也有同感(撒上8:4-9>撒上八4-9)。姑勿论如何,神还是赐他们一位君王,意图扭转他们立王的错误动机,藉此给他们安全感,教导他们,并作为将来的盼望。
何西阿用不同的方法指出各种罪恶。说谎(4节)引起诉讼案件(和合本:‘灾罚’)等频生,有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掸沟中’,阻碍农作物正常生长。撒玛利亚的居民因伯特利的牛犊而惊恐(‘伯亚文’是伯特利的改写,参4:15>四15的注释)。在八章6节‘牛犊’一词是单数,在此则是复数,这里的复数可能是‘尊称复数’,意思是:那‘邪恶之家的伟大牛犊’,显然含有嘲笑的意味。这偶像也被放逐,不能自救(正如以赛亚针对巴比伦众偶像所说的一样,赛46:1-2>赛四十六1-2)。百姓和拜牛犊的祭司还是不肯接受牛犊无能的事实,仍然为它悲哀,它将被‘带到亚述,当作礼物,献给耶雷布王’。亚述王被称为‘耶雷布王’,此名与纷争、吵闹有关。史密夫佐治(George Adam Smith)把它翻译成:‘吵架王’。看来原意很可能是这样,也符合那些野心勃勃的亚述众王的形象。镜头转移到撒玛利亚城,她的王如水面的小树枝(和合本:‘沫子’),无助地被水冲去。
何西阿在第8节里,又回到祭坛和邱坛这主题上。这些坛必被荒废,被‘荆棘和蒺藜’覆盖。百姓为了逃避刑罚,向诸山求救说:‘遮盖我们!’同样的情形也可见于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0节及启示录六章16节(参赛2:10>赛二10、赛2:19-21>19-21)。
第9节
第9节回到‘基比亚’(参9:9>九9);基比亚人的恶行曾引致内战,便雅悯全族几乎被歼灭。现今神要藉着外邦人施行审判。
这里提到‘两样的罪’(10节),可能是指拜偶像和倚赖外援而不投靠神的罪。

十11-15 审判的比喻:耕种、播种与战争
第11至15节有一段颇长的农耕描写,第13节则转移到战场上去。‘以法莲是驯良的母牛犊,喜爱踹谷’,意指用打谷的橇子在谷粒上拖过,是一件比较轻易的工作,拉橇的动物也不用上套。但是下一褔图画面却没有那么轻松了,动物要套上轭准备作沉重的耕地工作,这转变应视作管教而非报应。无论如何,下一步就是邀请他们参与一些有用的活动(例如‘栽种公义’、‘开垦荒地’等),然后才可收割‘慈爱’(6:4>六4与6:6>六6之‘良善’同)。过去他们所栽种和收成的都是恶(13节上;参8:7>八7)。
接着先知解释农耕的寓意:以色列一直倚仗势力,靠自己;为着这缘故,他们要遭逢一场惨败,正如‘伯亚比勒’在‘沙勒幔’手下所经历的一样。‘伯亚比勒’可能是指于加利利海旁或是约但河东的一市镇,‘沙勒幔’则可能指撒缦以色三世或五世(在位期分别是主前858至824年及726至722年;参王下 17:3>王下十七3,王下18:9>十八9),或是摩押王沙勒曼奴(Salamanu;参摩 1:3>摩一3、摩 1:13>13)。我们无从知道所指的是甚么事件,但从经文中可知必定是一件很可怕的遭遇。在此提及‘伯特利’(15节),极可能因为以色列的主要神庙坐落于此,亦可能因为与伯亚比勒音近,有相关语的作用。在主前722年,以色列王被灭,其子孙皆被诛殁。
这一段语气严厉,但第12节仍有神的呼召与应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