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弥迦书七 :1-20
在第六章我们有谈到先知弥迦提到以色列人民的问题,特别是上帝亲自审判以色列人民,上帝就像一位检察官,在法庭中对以色列人民提出控诉。控告以色列人民犯罪的内容,包括他们忘记上帝就是曾带领他们祖先从奴役之地的埃及出来;控告他们想用繁文褥节的宗教礼仪,和丰盛的祭品来掩饰他们犯罪的事实;控告他们用欺骗的商业行为夺取贫穷人的财物等等。先知弥迦严厉警告以色列人民,除非他们敬畏上帝,以公义的行为实践上帝的爱。以谦卑的心学习上帝的教训(参考六:8),否则上帝的惩罚将会降临到他们的身上,这种惩罚乃是战争(十四节)。
战争,这是先知杰里迈亚一再提起的警语(参考杰里迈亚书廿一:9、廿四:10、廿七:8、13、廿八:8、廿九:17、18)。主要在说明上帝会用战争的方法,将人从不法所得到的一切都收回去,让人计划累积起来的财富和所有的一切,都归于零。
古时候的战争和现代的战争方式固然相差很大,且使用的武器是完全不同,但战争的结果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生命的践踏、摧残,使人对生命不再尊重,也不会珍惜。今天的世界经常传出战争的声音,例如在中东地区的「以巴」间的冲突持续不断,随时会有巴勒斯坦人用「汽车炸弹」来攻击以色列城市的居民,而以色列军方则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有这种事件发生,马上就采取「报复」手段,有时更令人恐怖的行为,就是派出四人一组,共乘一辆吉普车,进入巴勒斯坦人家里乱抓人出来拷问,要逼他们必须供出参加「汽车炸弹」的人是谁,如果拒绝提供名单数据,就有被当场枪毙的危险。我们也看到在非洲有些国家战乱不停,而这些战争往往不是来自外国的侵略,而是自己国内不同政治派系的斗争,也因为长久不停地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极为艰困之中。在那样的地方,根本就谈不上所谓累积财富,或是所谓的积蓄。因为连想要找到维持生命的食物都有困难。就像我在前一讲所提过的,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发生的塞尔维亚军队进入波斯尼亚强暴阿尔巴尼亚妇女一样,残暴的行为总是在战争中发生,谈生命尊严和维护财产的问题,都会被看成是一种极为奢侈的念头。如果我们仔细看阿富汗这一年多来的情况,就是这种镜头下最好的写照。
先知弥迦在提起主前第八世纪的以色列领导者,就是因为没有好好的以上帝教训中的公义准则带领人民,也没有依照摩西法律中所规定的,要善待那些贫穷的人民,相反的,这些领导者反而是用更残酷的手段欺负那些孤苦无助的人民,因此,引起上帝极大的忿怒,决定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对付这些贵族、领袖。第七章一至七节就是继续在描述上帝要怎样对付这些恶劣的官员和领导者。
【第一至七节】
这是多么惨的景况!我像一个饥饿的人,从无花果树上找不到剩下的果子,在葡萄园找不到留下的葡萄。所有的葡萄和无花果都被摘光了。2在这块土地上,所有诚实正直的人都死了,对上帝忠心的人连一个都没有。人人等着机会谋杀;人人在陷害自己的同胞。3他们都是作恶的专家;官吏和法官都接受贿赂。有权势的人跟他们成群结党,狼狈为奸。4在他们当中,就是最良善最诚实的,也跟杂草一样毫无用处。
上帝审判祂子民的日子已经到了。这是祂从前借着守望者先知向祂子民警告过的。现在他们开始惊惶失措。5你们不要相信邻居,也不要信任朋友,甚至对自已的妻子说话都要小心。6儿子藐视父亲;女儿反对母亲;媳妇跟婆婆争吵;你们的敌人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7至于我,我要仰望上帝;我要等候上帝-我的救主。我的上帝会垂听我的祈祷。
第一至二节可对照第四章四节的诗歌,先知弥迦曾说出一个以上帝为生命之主的社会中,必定会是一个心灵安宁、生活丰硕的社会,因为「人人都要在自己的葡萄园中,在无花果树下,享受太平。」(四:4)可是,现在却是一个食物匮乏到饥饿的惨状,因为连要找剩余的果实充饥也找不到。
在第一节这里提到「在葡萄园找不到留下的葡萄。所有的葡萄和无花果都被摘光了」,这句话的背景必须参考利未记第廿三章廿二节,摩西的法律中有这样的规定:
「收割的时候,你们不可割田边的谷物,也不可回头捡掉落的穗子;要把这些留给穷人和外侨。上帝是你们的上帝。」
然后再比较一下申命记第廿三章廿四节:
「你们经过别人的葡萄园,可以随便吃园中的葡萄,但是不可把葡萄装在篮子里带走。」
这就很清楚一件事:留在田边角落或是掉落在地上的麦穗,和葡萄园中的葡萄,都必须留下来一些供给贫穷或是过路的人吃,摩西的法律这样规定,是因为以色列人民曾经在埃及当过奴隶,知道缺乏食物的痛苦,也知道外出者经常会遇到没有足够的钱买食物的困境。但是,如果连该留下来给贫穷人充饥用的食物都没有了。就可以想象得到那是一个怎样的状况了。这也就是为甚么第一节就说「这是多么惨的景况」,形容连最贫穷的人才在吃的「剩下」之食物,也找不到了,就可明白在战争之下,食物匮乏的严重性。就好像今天如果说要在垃圾堆中捡拾丢弃的食物都找不着时,就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惨状了。
第二至四节可说是在描述一个堕落到极点的社会景象,除了是大家计谋怎样残杀他人外,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意思就是人的心里已经没有上帝。就像诗篇第十四篇一至三节诗人所吟的诗歌所说的:
「狂傲人自言自语:没有上帝。
他们都腐败,做了可厌恶的事;连一个行善的人也没有。
上帝从天上察看世上的人,要看看有明智的没有,有没有寻求祂的人。
可是人人偏离正路;个个同样的腐败。没有行善的人,连一个也没有。」
先知以赛亚在描述他那时代的社会景况是这样说的:
「好人死了,没有人放在心上;虔诚的人去世,也没有人留意。他们死了,可以避免将来的祸患。行为正直的人因死而得安息。」(以赛亚书五十七:1-2)
这样败坏的社会,不瓦解也难啊!特别是第三节所说的「官吏和法官都接受贿赂」时,这样的社会是不会有公义、正直可言的。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公正的司法乃是维系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条件。」要有公正的司法,最基本的要件就是法官必须清廉,而会接受贿赂的法官,就无法维持司法的公正性。而没有公正的司法,就不会有公义的社会可言,这也是为甚么摩西法律会一再禁止法官或官员接受贿赂的原因,因为接受贿赂「会使明理的人盲目,使公正的人颠倒是非」(参考申命记十六:19-20,出埃及记廿三:1-8),上帝最厌恶这样的人。
第五至六节,这里说出一个社会、家庭破裂的主要因素,就是失去了彼此信任的心,更严重的乃是连自己的妻子也不可靠。为甚么会这样?这就是破碎家庭才会发生的景况,因为丈夫已经再也无法信任自己的妻子了。
第六节读起来。很快就会让我们想起耶稣基督对他那时代的人所传讲的信息,在马太福音第十章三十四至三十六节这样记载耶稣基督的话,说:
「不要以为我是带和平到世上来的;我并没有带来和平,而是带来刀剑。我来是要使儿子反对他的父亲,女儿反对她的母亲,媳妇反对她的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这段话是编排在耶稣基督差遣他的门徒出去传福音的时候,主要是让他的门徒知道,与他们接触的人们,将会因为他们所传出的上帝国信息,而开始有了生命重大抉择,而这种抉择将会带来家庭亲人之间的冲突。
同样的,在先知的信息里,人如果要认真听且遵从上帝仆人的教导,就会发生类似这种亲情间抉择的问题来。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大家寻求的是「自保」,只要能自保,就算是最亲密的家人也会彼此怀疑猜忌,甚至是互相出卖。这种景况并不是只出现在先知弥迦的时代,或是耶稣基督预言那末世来临的时候才有,在近代的中国,也就是一九六口年代至七口年代。
红卫兵猖行的时代,许多青少年在斗争自已的亲人一样,不但是乱了家庭人伦,也乱了整个社会秩序。最近报章媒体都会看到一则不堪入目的新闻,就是有六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到法院告自己的母亲,主要是这个母亲将一千两百万的财产登记给两个儿子。这六个女儿不仅在法庭中与母亲彼此对骂,且在走出法庭后,还继续在电视机镜头的面前互相对骂着,其中一位女儿且出手推母亲。
导致这位母亲摔倒在地上。想想看,我们的时代与两千七百年前以色列人民的时代,又有甚么差别?当先知弥迦在说「女儿反对母亲」时,这样的镜头岂不就是很好的写照?
第七节先知弥迦用比较性的呼吁词句,就像乔舒亚在临终之前对以色列人民所呼吁的:「至于我和我的家,我们要事奉上帝。」(乔舒亚记廿四:I5b)先知弥迦的这句话,也是在作信仰告白,他要让他那时代的以色列人民知道:当大家都这样坏事做尽时,他还是要遵行上帝的教训,绝对不违背。「仰望」与「等候」都是表明有信心的态度。不会因为看不到立即性的惩罚来到,就以为不会发生,也不会因为眼前所遇到的灾难,而对上帝失去了信心。
[第八至十三节]
8我们的敌人不必幸灾乐祸。虽然我们跌倒了,我们还要站起来。现在我们在黑暗中,但上帝要赐光明给我们。9我们曾经得罪了上帝,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忍受祂的烈怒。但是最后。祂会替我们辩护,为我们伸冤。祂会带我们进入光明;我们将亲自看到祂的拯救。10那时,我们的敌人看见了,一定会觉得羞耻。他们曾经问我们:「上帝-你们的上帝在哪里呢?」我们要亲眼看见他们被击败,像街道上的泥土被践踏。
11耶路撒冷人哪,重建城墙的时候到了!那时,你们要扩张领土。12你们的同胞要从各地各方归回耶路撒冷。他们从东方的亚述、南方的埃及、幼发拉底河流域、大海的那边、山岭的那面赶回来。13但是,那些地方要变成荒野,因为那里的居民都是邪恶的。
这一段与前一段是完全不一样的内容;除了从第八节到二十节都是以诗歌的文体出现外,在这一段经文中再次看到先知弥迦对以色列人民鼓励的信息,他希望以色列人民会知道悔改认罪.知道目前所遇到的灾难乃是来自上帝的惩罚,那些讥笑他们的仇敌,必定会被上帝所消灭。这段经文也带给以色列人民新的希望,就是重建被消灭、毁坏的家园。
我们可以将这段长达十三节的诗歌分成四个段落来看,其一是第八至十节,二是第十一至十三节,三是第十四至十七节,四是第十八至二十节。
第一段诗歌中,先知弥迦提醒读者注意,北国以色列已经被亚述消灭了,而犹大正陷入危险中。先知不是要祈求上帝免除灾难,而是带领以色列人民承认会有今天被敌人攻击带来的苦难,乃是因为过去的日子背叛上帝的旨意,引起上帝的怒气,因此,如今承受灾难是理所当然的。先知弥迦要让大家知道一件重要的信息:受苦,乃是因为得罪上帝所带来的结果,并非上帝没有能力拯救他们。因为以色列人民的仇敌都以嘲笑的口气在质疑他们的上帝在哪里?若是有,为甚么不赶紧来打败敌人、拯救他们?先知弥迦在提醒他们,不要怀疑上帝的救恩,那些讥讽他们的仇敌,上帝一定会惩罚他们。
在苦难中,人难免会怀疑上帝,而仇敌会利用这机会不停地在我们苦难中对着我们嘲笑,甚至是笑我们的上帝没有能力拯救我们,才使我们受到苦难缠身。类似这样的经文在诗篇中很多,例如:
「我日夜哀哭,以眼泪为饮食;\仇敌不断地问我:\你的上帝在哪里?」(诗篇四十二:3)
「他们的凌辱把我压碎了;\他们不断地问我:你的上帝在哪里?」(诗篇四十二:10)
「我们四周的邻国愚弄我们;\他们嘲笑我们,讽刺我们。」(诗篇七十九:4)
「为甚么列国发问:\你们的上帝在哪里呢?\求你让我们看见你惩罚列国,\因为他们杀戮你
的仆人。」(诗篇七十九:10)
「为甚么列国要问我们:\你们的上帝在哪里?」(诗篇一一五:2)
类似这样的诗歌在诗篇中相当多。如果我们看列王纪的作者在描述主前七0一年,当亚述帝国的皇帝西拿基立率兵攻打耶路撒冷城时。那种非常嚣张的态度对以色列人民所说的话,就很清楚地让我们看到亚述皇帝是以讽刺的语句对以色列人民说:「有谁救过撒马利亚脱离我的手?有哪些神明曾经从我们的皇帝手下救过他们的国家?你们凭甚么相信你们的上帝会拯救耶路撒冷呢?」(列王纪下十八:34b-35)
第二段诗歌很清楚地说到一个新的希望,那就是回归重建家园的未来愿景,这也是先知文献的特色之一--希望的信息。这段经文如果比较第四章一至二节,就会明白先知弥迦是将耶路撒冷作为敬拜上帝的中心。这也是申命记作者最典型的观念,就是敬拜上帝的地点只有一个地方,当然是指耶路撒冷圣殿(参考申命记十二:5、11、14、18、21、26、十四:25、十五:20、十六:2、5、11、15、16)。
请注意第十一节所说的「城墙」这个词,并非指耶路撒冷城墙,而是指一般的城墙,也就是以色列人民居住的家园之意。当然也包括了葡萄园或是羊槽在内的围墙、篱芭。
第十三节是与第十一至十二节相对的;第十一至十二节提到以色列人民的家园将重整,且耶路撒冷将再回复以前繁荣的样子,相对的,那些曾经践踏过以色列人民的国家,包括亚述、埃及和邻近国家、族群,都将因为上帝复兴以色列人民的城镇,使他们居住的地方变成荒凉起来。原因是他们曾讽刺过以色列人民的上帝。
[第十四至二十节]
14上帝啊,求你牧养你自己所选的子民!他们孤独地居留在周围都是肥沃土地的旷野。求你让他们到巴珊和基列去;求你像从前一样,在丰饶的草原上牧养他们。
15上帝啊,求你为我们显神迹,像从前你带我们出埃及的时候一样。16虽然列国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们看到你的大能力就惊吓蒙羞,掩耳摀口。17他们会像蛇在地上爬;他们会惊慌地跑出城堡。在上帝-我们的上帝面前心惊胆战。
18上帝啊,没有其它的神能跟你相比;?赦免了劫后余生的子民。你不长久怀怒,却以不变的爱待我们。19你要再一次以仁慈待我们。你要把我们的罪放在脚下踩碎,抛入海底。20正如你古时候应许过我们的祖先,你要对亚伯拉罕和雅各布的后代显示信实不变的爱。
这段诗歌是以祈祷的内容为主体,也是以色列人民喜爱吟唱的诗歌。在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的诗歌甚多。
第十四节让我们看到圣经的作者最喜欢比喻的方式。就是以上帝作祂拣选的子民的牧者,选民就是上帝的羊群,牧羊人和他的羊群之间的关系是无法分开的。以色列人民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比喻他们与上帝之间那种亲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节经文中,先知弥迦特别提到以色列人民是「孤独」地居住在旷野中,因为所有肥沃的土地都被强敌所占据,他们只能在旷野中求生。巴珊和基列,这两个地方都是当时最出名的牧场。
巴珊,是位于约旦河东的地区。先知阿摩司在形容以色列那些富贵妇女时。就是用「胖得像巴珊的母牛」(阿摩司书四:1)这句话来骂她们。先知以西结也用「巴珊的肥牛」来说明富裕的样式 (以西结书三十九:18)。我们可以了解到巴珊乃是个肥沃的地区,畜牧业很发达,才会有用「肥牛」来形容富贵人家的比喻。
基列,是个闻名的药草生产区,从药草提炼出来的香料更是远近闻名,这些香料有乳香和没药(参考创世记三十七:25,杰里迈亚书八:22、四十六:11)。这里也是非常好的牧场,雅歌的作者形容在这里可以看到羊群跳跃(雅歌四:1),先知杰里迈亚则是用基列来表示美丽宜人的景观(杰里迈亚书廿二:6),也是盛产农作五谷的肥沃土地(杰里迈亚书五十:19)。
第十五至十七节再次提到出埃及的历史经历,这也是我在前一讲已经提过的,出埃及的历史经历对以色列人民来说,是看为最重要的学习功课。他们的小孩在八岁以前就必须把出埃及记先熟读过.甚至必须会背诵。且在十岁以前必须会默写。今天的以色列军人新兵入伍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温习出埃及的历史。因为有出埃及的事实,才有以色列民族存在的今天。在他们的认知中,忘记出埃及的经历,等于是否定自己作为以色列人的尊荣一样的羞耻。
这段经文也是在响应第十节所提到的,因为敌人一再羞辱他们,问他们「你们的上帝在哪里」,先知弥迦祈求上帝再次如同从前带领以色列人民祖先出埃及一样,为的是要让以色列的敌人看到那种令敌人胆战心惊的场面,就像当年埃及和邻近族群听到上帝亲自带领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时,都有闻之色变且丧胆的记录,就像摩西的诗歌中所说的:
「万国听到了,战栗惊惶;
非利士人为恐惧所笼罩。
以东的领袖害怕;
摩押的英雄颤抖;
迦南的居民丧胆。
恐怖和惊吓临到他们。
上帝啊,他们看见你的大能;
他们怕得一筹莫展,
直等到你从奴役中拯救出来的子民
走过他们的面前。」(出埃及记十五:14-16)
在乔舒亚记第五章一节有这样的记载说:
「约旦河西岸亚摩利诸王和地中海沿岸的迦南诸王听说上帝使约旦河干涸,让以色列人民走过去,就都心惊胆战,吓得魂不附体。」
可见出埃及人迦南的神迹,确实震撼了迦南当地的族群,虽然有些族群联合起来想要抵抗以色列人民。但都失败了(参考乔舒亚记第九章),因为这是上帝亲自带领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入迦南,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抗上帝的作为。
第十七节说这些抵抗上帝的人将会「像蛇在地上爬」,这是引用创世记第三章十四节,上帝惩罚蛇的故事背景来比喻,抵抗上帝的人。会像蛇惨遭用「肚子爬行,终生吃尘土」这样严厉的惩罚。
第十八至二十节可说是弥迦书的结论。短短的三节,其实在表达的就是这本书作者先知弥迦的名字之意:有谁像上帝?
先知弥迦在这短短的三节诗歌中,就是要告诉以色列人民两件基本的信仰认知: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神明可以和带领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上帝相比;这位上帝不仅是大有能力的上帝,更重要的,也是第二件所要认知的,这位上帝乃是一位满有慈悲怜悯的上帝,有丰盛的慈爱,会宽恕祂的子民的罪,因为祂是一位信实且是守约的上帝。
所谓「信实」,意思是从来不会疏忽或忘记,祂一定会依照所说的话去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