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第一讲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哪 有好消息

 

經文:那鴻書一:1—15
 
先知那鴻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是「安慰」的意思,就像尼希米的名字之意是「耶和華安慰」。為甚麼會用這個名字?這很有意思,因為先知那鴻的信息中心,就談到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城很快就會傾覆,相對的,南國猶大將會重現繁榮的景象,因為上帝將伸出大能的手來拯救祂的子民以色列人。


我們知道尼尼微是亞述帝國的首府,在主前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撒馬利亞被圍攻三年之後,也就是何細亞在位的第九年,亞述皇帝撒縵以色攻下了撒馬利亞城。就這樣,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人民全部都淪陷在亞述帝國的統治之下,因此,從主前第八世紀,以色列民族就一再受到亞述帝國的威脅,亞述帝國在消滅了北國以色列之後,甚至就「把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去,安置在哈臘城、歌散區的哈博河附近,和米底亞人的城市」(參考列王紀下十七:5—6、十八:10—11)。亞述皇帝一方面將以色列人四散到上述各地,另一方面則是從鄰近國家城市引進他族的人來和以色列人居住在一起,並強迫以色列人和外族人通婚,主要目的就是要消滅以色列人。一直到主前六一二年被巴比倫帝國所消滅為止。

這可以幫助我們明白,從主前七二一年直到六一二年,在這長達一百零九年期間,南國的猶大和耶路撒冷並不安寧,經常受到亞述帝國的侵犯,甚至在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當亞述皇帝,也是希西家王在位的第十四年的時代,亞述的軍隊就曾入侵耶路撒冷城,威脅著希西家王,要他投降臣服亞述。還好,當時希西家王聽從先知的話語,才能免除亞述帝國的威脅(參考以賽亞書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章)。不但這樣,上帝還差派天使進入亞述的軍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名兵士」,聖經作者說:「亞述皇帝西拿基立只好撤退,回到尼尼微去了。」(以賽亞書三十七:37

因此,當先知那鴻傳出信息說亞述會被上帝懲罰,亞述帝國的首府尼尼微城會被毀滅時,這種信息對正面臨威脅的猶大之以色列人來說,實在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而對那些被擄到亞述和外國奴隸市場等待販賣的以色列人來說,確實是從這裏得到很大的安慰,就像啟示錄作者傳出耶穌基督將很快再臨的信息,對第一世紀末期受到嚴厲迫害的基督徒來說,是個很有安慰作用的信息一樣。

其實,我們若是從先知的文獻來看,就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一個國家的興盛,是因為該國的統治者知道用謙卑的心帶領人民建造公義、和平的社會,而不是將自己扮演著神明的角色,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彌迦所說的,上帝的要求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參考彌迦書六:8)。一個沒有公義的社會,就無法見證上帝的愛,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上帝是公義的,祂希望人類社會有公義。沒有愛的社會、國家,很快就會滅亡,這一點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聖經的作者也讓我們知道,上帝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統治者將自己神化了,這不但是先知那鴻所指出亞述帝國的問題(參考那鴻書一:2),也是先知以賽亞指出巴比倫帝國毀滅之因(參考以賽亞書十四:12—15)。

現在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六節:
以下是有關尼尼微的信息,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見的異象。
2
上主是不容忍對立的上帝;
上主施行報復,滿懷烈怒。
他懲罰敵對他的人;
他向仇敵發烈怒。
3
上主不輕易發怒,但大有能力;
他絕不以有罪為無罪。
上主行走之處,暴風驟起;
雲彩是他腳下揚起的灰塵!
4
他斥責海,海就枯乾;
他使江河乾涸。
他使巴珊地萎縮,迦密山焦黃,
黎巴嫩的花朵凋謝。
5
群山在上主面前顫抖;
丘陵在他面前融化。
上主出現,大地震動;
世界和它的居民都戰慄。
6
他一發怒,誰能存活呢?
誰受得了他的怒氣呢?
他的忿怒如火傾下;
岩石在他面前粉碎。


先知文獻有個特色,就是會先介紹這位先知是誰(參考以賽亞書一:1,耶利米書一:1,以西結書一:1,約珥書一:1,阿摩司書一:1,約拿書一:1,西番雅書一:1,哈該書一:1,撒迦利亞書一:1)。
伊勒歌斯,這個城市在甚麼地方?早期的歷史學者耶柔米(Jerome)說這是在加利利的一座小鄉村。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應該是在猶大的南部之地。二者之間差距等於南北一樣的遠。換句話說,時到目前,並沒有人知道這地方的確切地點。其實,在聖經中有很多地名現在已經無法考證出來。也從這裏可以看出,聖經的考古學尚且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努力。


第一節很清楚指出,先知那鴻所傳出的信息是和當時亞述帝國的首府尼尼微城有密切關係。因為這是上帝讓先知那鴻所看見的「異象」。請注意,這裏的「異象」也可以當作「啟示」解釋。
從第二節開始,我們可以看出整本那鴻書都是用詩歌的型態寫出來的信息。在第二節上半句是很重要的一句話,先知那鴻認為亞述帝國會滅亡,原因就像在前面已經說過的,是亞述帝國的皇帝將自己扮演著神明,因此,先知那鴻宣講的第一句話,就是見證上帝乃是一位「不容忍對立的上帝」。

請注意這裏的「對立」,在台語版聖經用「熱心」,這樣看不出來到底是甚麼意思。在和合本就比較清楚,說上帝乃是一位「忌邪」的上帝。在天主教思高聖經版本,以及呂振中教授版本也是用「忌邪」。在英文新的國王欽定版本(New King James Version)則是用「God is jealous, and the Lord avenges」,也就是「嫉妒」之意。而在猶太人聖經(The Jewish Bible—Tanakh the Holy Scriptures)則是用「avenging God」,意思就是「報仇」,這就清楚說明上帝乃是一位會報復仇敵的上帝。而且要注意的是這裏所用的「嫉妒」這個字,剛好就是出埃及記第二十章五節所用的「忌邪」是同一字,也和約書亞記第廿四章十九節所用的「忌邪」這個字相同。這並不是台語版的「熱心」翻譯錯了,聖經在用「熱心」的時候,意思有「佔住」,不允許有別的人來參與之意。因此,「熱心」也可說是「佔據」的意思,不准有別的來加入。

從這裏我們會明白為甚麼先知那鴻會傳出這樣的信息了,原來亞述帝國的皇帝已經將自己看成是神明一樣,甚至會公然向耶和華上帝挑戰,這一點可以從猶大王希西家時代發生的事件看出來。當時亞述帝國的皇帝西拿基立派人到耶路撒冷去向城內的以色列人喊話,讓我們看看他的臣僕這樣對以色列人說:

「不要讓希西家欺騙你們,以為上主會來拯救你們。你們見過有哪一個國家的神明拯救過本國脫離亞述皇帝的手嗎?哈馬的神,亞珥拔的神,西法瓦音的神,都到哪裏去呢?有誰援救過撒馬利亞?有哪些神明曾經從我們的王手下救過他們的國家?你們憑甚麼相信你們的上主會拯救耶路撒冷呢?」(以賽亞書三十六:18—20

這段話非常清楚兩件事:一是亞述帝國的皇帝把自己提升到比任何神明都偉大,認為沒有任何一個神明能勝過他。二是他將耶和華上帝和其它的神明並列在一起比較,認為耶和華上帝並沒有庇護撒馬利亞城免於被亞述毀滅的危險,因此,耶和華上帝和其它的神明一樣,都是沒有用的神明。哇,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啊!這已經非常清楚,亞述的皇帝西拿基立將自己看成比耶和華上帝還要有能力。在他的眼中,耶和華上帝也不過是和其它的神明相同,如此而已,沒有甚麼了不起。因此,他派人去對耶路撒冷城內的以色列人說上述的這些話。先知那鴻得到上帝的啟示,說出上帝對這種自扮神明角色的統治者相當不滿,因此,一定會採取「報復」的行動,且上帝對亞述皇帝這種傲慢的態度感到相當地忿怒。

第三節開始的第一句話我們一定不陌生,聖經中一再出現這句「上主不輕易發怒」的句子,例如出埃及記第三十四章六節,民數記第十四章十八節,尼希米記第九章十七節,詩篇第八十六篇十五節、第一三篇八節、第一四五篇八節,約珥書第二章十三節,約拿書第四章二節等經文,都會看到作者用這句來形容上帝的慈愛,滿有恩典,一再寬恕人類所犯的過錯。但請注意,這句話也同時是在提醒我們,當上帝會發怒時,那都是事態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了。要不然就是像埃及國王一再違背上帝旨意,心剛硬,拒絕聽從上帝差派的僕人摩西對他傳講的信息,這是使上帝在忍無可忍之下生氣。

「絕不以有罪為無罪」,這句話也說明了上帝就是公義的,這是上帝的特性。上帝的公義表現在祂的憐憫和慈愛上,也表現在審判的公正上。先知那鴻的這句上帝「絕不以有罪為無罪」,已經說明了獨裁統治者的真正問題,經常會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判斷案情。另一方面,人也會隱藏所犯的罪過,越有能力的人經常會想盡辦法將自己所犯的過錯嫁禍給別人,或是從歷史檔案中消除不利於自己的記錄。但公義的上帝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祂細察人內心的意念,清楚人的一舉一動,就如同詩人所說的:「上主啊,你洞察我,你認識我。\我的一舉一動你都知道;\從遙遠地方你也曉得我的心思。」(詩篇一三九:1—2
第三節的下半句詩歌說出上帝來進行審判之前會出現的景象;當上帝一出現,絕對不會是靜俏俏,當然上帝可以這樣使整個宇宙寂靜無聲,但相對的,上帝在發出烈怒之下也會使整個宇宙翻騰起來。這裏說上帝一行動,就會起「驟風」,這詞在台語聖經用得更美,是用「捲螺風」,而天主教思高聖經和呂振中教授的版本都用「狂風暴雨」來形容上帝在烈怒之下的腳跡,這些主要是在幫助人知道心生畏懼,在上帝審判來臨之前趕緊把握機會懺悔。


第四至五節,這兩節說出上帝可以改變祂所創造的天地和大海。因為整個宇宙大地都是在上帝的旨意之下創造出來的,所有受造之萬物都會聽從上帝的命令,否則就無法存在。這裏用「斥責海」這個詞,是和詩篇第一六篇九節有關,因為詩人就是用「斥責」來形容以色列人過紅海的情形相同。出埃及記第十四章很清楚記載上帝使紅海的海水分開,讓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安然地走過去。而約書亞記第三章則記載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走過約旦河。上帝讓約旦河上游的水都停止、不再流動,讓以色列人安全地度過去。
第四節提到「巴珊」、「迦密山」、「黎巴嫩」等地,原本都是指肥沃的土地,草原甚密、花朵遍地盛開的地方。但上帝卻可以使之枯萎,使原本肥沃的土地因此而如焦土發黃貧瘠、寸草不生之地。換句話說,原本人看為生命最可靠的肥沃土地,將會因為上帝的烈怒而喪盡所有生命的生機。


為甚麼會這樣?這是在回應第一節所提到的,因為施行祂報復的懲罰。
第六節,將前面這段詩歌作了一個結論:如果上帝真的發出烈怒,還有誰能夠生存下來?想想看,如果連海水都會止住、原本肥沃的土地都會變為貧瘠荒涼之地,這樣有誰能活下來?當人想到自己很有能力時,想想看,上帝若不是忍住了祂的怒氣,人又有甚麼偉大的地方?當人想要把自己跟上帝評比的時候,人有沒有想到自己算甚麼?連水、土地都會束手無策時,人又怎能跟上帝相提並論?真是荒謬到極點啊!


第七至十一節:
7
上主至善。
他保護在患難中的子民;
他照顧投靠他的人。
8
他像一股洪水,徹底滅絕他的敵人;
他把敵對他的人驅入死亡。
9
你們為甚麼陰謀反抗上主呢?
他要把你們完全毀滅;
沒有人能再次反抗他。
10
像糾纏的荊棘和枯乾的麥?
你們要被火焚燒淨盡!
11
尼尼微呀,從你們那裏有一個詭計多端的人出來,圖謀攻擊上主。


這是此首詩歌的第二部份,在這段詩歌中,先知那鴻在描述上帝要用怎樣的態度審判那些違背祂旨意的人。
第七節可以參考詩篇第三十三篇十八至十九節的詩歌所說的,上帝會看顧的是倚靠祂救恩的人。在這裏,先知那鴻提出一個重要的呼籲,就是不要以為亞述帝國的強大就是生命的倚靠,那是極大的錯誤。在先前他已經說過,上帝絕對不允許有人將自己當作神和上帝並列,因此,一定會懲罰這些人。但對倚靠上帝的人,上帝絕對有足夠豐富的慈愛讓這些人享用不盡。


請注意第七節的這個「至善」的「善」字,指的是良善、美好、快樂、福氣等。因此,至善的上帝,對於那些倚靠祂的人,絕對不會默默不語,也不會袖手旁觀,這位至善的神,一定會進行祂的審判,拯救那些倚靠祂的人脫離敵人的陷害、欺負。這樣的上帝,也在表明祂就是最好的拯救者,只有在祂的裏面,人才有生命的價值可言。

第八節,這一節很清楚地談到上帝的懲罰,雖然這裏並沒有明顯提到即將受到懲罰的對象是誰,只說是上帝的「敵人」,但在第一節很清楚地說,先知那鴻所傳的信息對象,就是欺壓上帝子民的亞述帝國。為甚麼亞述帝國會成為上帝的「敵人」?就如同前面已經提起過的,因為亞述皇帝把自己和上帝並列,並且用極其污穢、輕藐的語句污衊上帝的神聖。這讓我們想起耶穌基督在教導圍繞在身邊的民眾所說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人所犯一切的罪和所說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人永遠得不到赦免,因為他所犯的是永遠的罪。」(馬可福音三:28—29)這很清楚,神聖的上帝是不允許人用褻瀆的話污衊的。

第九節很清楚說明了亞述一直在計謀要成為上帝的仇敵,這是所謂的自找死路一樣。這裏有一句「沒有人能再次反抗他」,在台語聖經翻譯用「免閣第二擺的災禍」,這是比較接近原希臘文的意思,因為上帝的懲罰只要一次就夠了,除非上帝憐憫,否則沒有人有能力可以抵擋上帝在烈怒下的懲罰後,還能夠生存下來,且又有能力繼續反抗上帝的。

第十節在現代中文譯本中有一句沒有翻譯出來,在台語版聖經有的,就是「親像飲酒到醉醉」這句話。這在其它版本的聖經都有。這樣看起來,第十節提到三種人會被火燒到毫無所剩,那就是像「荊棘」、「枯乾的麥?」、「喝醉的人」等。前二項都是指毫無價值的東西,沒有人會撿拾,只能當作野草一般丟棄不用。第三種「喝醉的人」,這在聖經的意思指的就是沒有理智、思考,或是瘋狂的人。
第十一節提到有一個詭詐的人想要攻擊上帝,這個人雖然沒有寫明是誰,但前面已經提過的亞述皇帝西拿基立,他就是用極為褻瀆的話語污衊上帝的王,他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上面,認為耶和華上帝沒有甚麼了不起,只要他想要,任誰都無法阻止。但他的計謀早就被上帝知道了,因為上帝知道人內心的意念,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在上帝面前隱藏得住。


第十二至十四節:
12
上主對他的子民以色列這樣說:「亞述人雖然又強又多,他們將被毀滅,被消除。我的子民哪,我曾使你們受苦,但我不再叫你們受苦了。13我現在要終止亞述對你們的轄制,打斷捆綁你們的鎖鍊。」
14
以下是上主有關亞述人的宣告:「他們不會有後代好保存他們的姓氏。我要除掉他們神廟中的偶像。我要為亞述人預備墳墓,他們不配存活!」


由於這本經卷一開始就指向亞述,所以這裏雖然原文沒有指出「亞述」,而是用「他們」,其實就是指亞述人說的。第十二節不但提到上帝要毀滅亞述帝國,也同時在安慰以色列人。這也是聖經作者寫作上普遍的筆法,就像啟示錄作者在述說上帝要差遣祂的天使降下災難懲罰那些違背祂旨意的人時,另一方面也同時是在安慰那些受到迫害的基督徒說的。

聖經作者也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認識:人的能力無論多麼大,或是一個國家的軍事武力是多麼的強盛,若是上帝定意要毀滅這個人,或是這個國家時,就一定會被消滅。就像詩人在詩歌中所說的,能救人脫離災難的,並不是倚靠軍隊、武力,而是因為上帝的憐憫和慈悲(參考詩篇三十三:16—19)。果然,在主前六一二年,亞述就被巴比倫帝國和瑪代人的聯合軍隊給消滅了。

另一方面,第十二節所提到的「我的子民」,是指南部猶大國的以色列人,因為那時的南國猶大一再受到亞述的騷擾、侵犯、威脅。上帝將不再使祂的子民們受到痛苦,這樣的語法也說出了聖經給我們一個認識:受苦,有上帝的旨意在裏面。為甚麼上帝會使祂的子民受苦?這一點也不是我們有辦法回答的。我們唯一能說的,即使不是因為犯罪而受苦,這種苦也是有上帝的旨意在其中,這就是約伯記的作者一再努力要探討的原因。

第十三節很清楚地談到上帝已經確定要懲罰亞述,且懲罰的嚴重就是讓他們毫無能力管轄上帝的子民。上帝要釋放以色列人,因為他們是上帝揀選的子民,上帝要釋放他們,這等於是給以色列人最大的安慰。
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裏原本用「軛」和「鎖鍊」,甚麼情況之下我們會看到這兩樣東西?就是耕田的馬、牛、驢等動物的身上。甚麼地方我們會看到人的身上有「鎖鍊」?就是囚犯。換句話說,以色列人在亞述人的手中,有如田裏的動物一般被驅使著從事辛苦的勞役生活,而在他們身上一直捆綁著鎖鍊,除了怕他們逃走之外,亞述人是待他們如同牲畜一般,或是將他們看成有如囚犯一樣。上帝的應許中說要把這些「軛」和「鎖鍊」都打斷,也就是要解救以色列人脫離這種如被苦待的動物之生活。這樣就可以恢復以色列人生命的尊嚴,讓他們可以過個自由、快樂的生活。


第十四節,這節是宣告上帝要怎樣懲罰亞述帝國的內容;第一個就是完全消滅。因為這裏說「不會有後代保存他們姓氏」,台語版聖經很清楚地說「無閣傳種」,意思就清楚了,那是指完全滅亡,沒有後代子孫了。

第二個是要除掉亞述人所有「神廟中的偶像」,意思就是他們在敬奉的皇帝、神明,都將成為被鞭打、懲罰的對象,甚至連想要找個讓人能夠敬拜的地方也沒有。這就很像在台灣流浪各地垃圾場的神明像一樣,它們被台灣人丟棄,原因是那些把它們當作賭博工具的人,因為賭輸了,將之當作垃圾一樣,丟棄不要。
第三,很清楚地說到死亡來臨。我們知道古代的戰爭,經常有殘酷的報復行動,特別對那些原本就喜歡用殘酷手法對待敵對者的族群,當有一天打仗輸了之後,更殘酷的報復就會隨之而來。亞述帝國過去在它最興盛的時候,對待戰敗國的人民,其行徑都是很殘酷的。也因為這樣,當巴比倫帝國和瑪代軍隊聯合將尼尼微城摧毀之後,亞述人所面臨的災難,幾乎等於完全被屠殺殆盡。因此,這裏用「墳墓」代表著整座輝煌耀眼的尼尼微大城,現在則是在一夕之間變成了埋葬死人的墓地。


第十五節:
15
看哪,有報好消息的人穿山越嶺而來!他來傳報和平的好消息。猶大人哪,歡度你們的佳節,向上帝還你們許下的願吧!壞人永不再來侵犯你們的土地。他們已經完全被剷除了。


這節的第一句話讀起來就相當熟悉,原因就是在以賽亞書第五十二章七節的記載很相似,先知以賽亞傳出給在巴比倫當奴隸之以色列人的信息這樣說:

「那爬山越嶺而來的使者,
他的腳蹤多麼佳美!
他奔跑來報好消息││
是和平的好消息;
是得勝的好消息。
他對錫安說:
你的上帝掌權了!」


另外,同樣是先知以賽亞的信息也在第四十章九節這樣說:

「耶路撒冷啊,要登高山;
報好消息!
錫安哪,要大聲呼喊;
報好消息!
要大聲喊叫,不要害怕。
告訴猶大的大小村鎮:
他們的上帝就要來了!」


在這裏先知那鴻傳出的信息很清楚,這信息就是「和平的好消息」。為甚麼要說是「和平的好消息」呢?原因就是戰爭已經結束,一切都停止了。那強大的侵略者——亞述已經被上帝懲罰,且滅亡了。所以不用再害怕、恐懼、不安,也因此,先知那鴻說大家都要歡喜慶祝。因為這是生命的解脫,是從死亡中走出來,從恐懼中獲得釋放的大好消息,應該好好慶祝一番。

也從這裏,有不少聖經學者說這本經卷是寫在主前六一二至六一一年之間,也就是尼尼微城被毀滅之後的新年來臨時。因為在這節特別提到說「歡度你們的佳節」,而我們知道以色列人最重要且最高興的節期就是逾越節,這節期也是他們的新年。原本就要歡慶的傳統佳節──逾越節,也是當年在慶祝脫離埃及奴隸的統治,生命獲得重生的節期,如今則是用來慶祝欺負他們、羞辱他們的亞述帝國之滅亡。

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的詩歌所帶來的信息:

一、看,我們要傳報的就是好消息,這種消息不是要使人的生命恐懼、膽怯的消息,而是讓人獲得生命的好消息,是沒有死亡威脅的好消息!

先知那鴻在那北國以色列已經亡國,且南國猶大又面臨亞述帝國不斷地侵犯的陰影下,他傳出上帝帶給這些在絕望中哀嚎聲不斷的以色列人,一方面跟他們說,上帝一定懲罰亞述帝國,另一方面,他帶給苦難同胞一個絕好的消息:亞述帝國已經滅亡,因為上帝懲罰了他們,大家都可以出來歡慶,一起來向上帝還所許過的願吧!

讀到這裏,我感受到上帝奇妙的安排,原本這一篇講章是在上個禮拜要講的,但卻因為七月初重感冒停了一次講道而延到今天,但卻讓我發現這個禮拜來有類似的兩個影像出現在我的眼前。
第一個出現的影像,就是在八月六日和八月九日兩天,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經過一個禮拜,也就是在六十年前(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四日那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而終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近在世界各地都在舉行紀念這個終戰的日子,很多老兵重新回憶過去戰爭的歷史,當他們在描述當年聽到戰爭結束的消息時,那種喜悅確實是無法讓他們閉口不歡呼。就在歐洲許多重要的城市,包括倫敦、巴黎等地,當時群眾是聚集在街市上,不分彼此大家高興到相擁而泣,不管認不認識,都互相道賀著說聲「恭喜,戰爭結束了」,這樣的鏡頭在這一個禮拜來一再出現在我們眼前。為甚麼會這樣?原因就是世界大戰終止了,傳報給人的就是「和平」的大好消息。因為戰爭所帶來的,就是死亡,更談不上有所謂生命的尊嚴!


第二個出現的影像,就是最近因為海棠颱風過境咱台灣各地鬧水災,桃園地區又像去年一樣,雖然颱風過後水災已經消除,但該縣許多地區的人卻都沒有乾淨的水可喝,足等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才有乾淨的水出來。於是各地村里長紛紛雇用宣傳車沿街通報說:「水來了,大家趕快拿桶子儲存水喔!」
水,這是人生存的基本要件之一,若是沒有水喝,其他的都不用再說了。終於有水喝,這是多麼大好的消息啊!


如果我們翻閱美國一本出名的「Life」雜誌,在一九七四年出版一本「The Best of Life」這本畫刊的第十九頁、第廿一頁、第廿五頁等,都有上述所提起的第二次大戰終戰之後的鏡頭。
時到今天,就像先知那鴻所說的,上帝懲罰了亞述一樣,我相信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戰爭帶給他們的懲罰是永遠不會忘記,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會到廣島和長崎的和平公園、紀念館去看那因為戰爭所帶來懲罰的殘酷災難。


我常說生命中最大的苦難,就是戰爭,因為戰爭使人的生命失去尊嚴。在這本「The Best of Life」的畫冊中,出現幾個讓我省思甚久的鏡頭,那就是有人利用戰爭出賣了同胞,他們去當敵方的幫助者來欺負自己的同胞,這是非常不應該、也是很骯髒的事,這些人在戰後被人發現了,有的人被人抓去活活打死,也有的人被人抓去理光頭之後又拖到街上去羞辱,這就是戰爭!戰爭使人失去愛心,也使人喪失了良知。而一個沒有愛心、良知的社會,是不會看到生命的喜悅,也不會感受到有生命的安全。

傳報「和平」的好消息,這是使人生命獲得安息的第一個要件。路加福音的作者就是這樣告訴我們,說天使到曠野去傳報給那些在夜裏尚且在顧守著羊群的牧羊人的好消息,就是要把榮耀給上帝,把「和平」帶給地上所有上帝喜悅的人(參考路加福音二:14)。不錯,上帝的子民都會因為耶穌基督的降生而獲得「和平」的好消息,這消息帶給信耶穌基督的人,是生命的釋放,不再有勞苦、重擔、憂傷、悲哀,而是可以使生命得到力量、重生。就像耶穌基督所說的:

「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28—30

看,這是多麼美好的消息啊!在耶穌基督裏,我們的生命可以獲得減輕重擔,只要我們深信耶穌基督的話,照著他的教導去遵行,生命就會如同重新再造的新人一般。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基督教會所要傳遞的好消息。基督教會要傳遞的消息並不是要讓人感到恐怖、不安、危言聳聽的信息,甚麼世界末日、上帝要毀滅這個世界等等這種使人不安的信息,不是!今天的教會要傳報的就是好消息,是獲得拯救的好消息!我們就是要告訴今天所有的世人:耶穌基督,就是生命的盼望,在他的裏面,會獲得生命的亮光!

二、要把我們的倚靠放在賞賜生命的上帝,不要倚靠軍事武力和財富,這是非常清楚的信仰原則和應該有的態度。

我們看到這位主前第七世紀的先知那鴻,在亞述帝國甚為強大且囂張的時候,他傳出上帝會懲罰這狂傲的帝國,因為亞述的皇帝把自己捧到極高點,甚至認為沒有任何一個神能保護得住它所要消滅、打擊的族群、國家、城池(參考以賽亞書三十六:18—20),這樣狂傲態度的國家、統治者,其實壓根兒就是把自己當作神明一樣,讓人民敬拜他、以他為救星,為世界的中心。這樣的君王就像詩人詩歌中所說的,是「狂傲人」,他們只會自言自語說「沒有上帝」罷了(參考詩篇十四:1)。先知那鴻讓我們知道,上帝最討厭這樣的君王、統治者,上帝一定會發出烈怒,也會伸手毫不客氣地用嚴厲的方法來懲罰這種國家、君王。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一樣,人總是喜歡倚靠有權勢的人,也有很多人會認為只要擁有龐大的財富,想要得到什麼就會有甚麼,這幾乎就是我們人類社會很普遍的共同觀念。很少人會真正想到最好的倚靠是要對上帝有信心這件事。但我們都經常看到,龐大的財富也會有消失的時候,就如同台灣俗語所說的:「好額無過三代。」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都親眼目睹權勢也會有改朝換代的時候,國民黨統治台灣五十年的時代過去了,新的時代來了。而這新的民進黨時代會掌權多久呢?沒有人敢說。但有一點是事實,就是不要對它期待太高,也不要對它心存過度的盼望,因為權力往往使人腐化、敗壞!

想想,我們要倚靠是這些會使人敗壞、變化的物質財富和權勢嗎?在台灣,甚至有不少人心中在想:如果台灣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二州,那就安全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樣的想法就像在日據時代一樣,當在一九二五年代,也是日本在國際社會最顛峰的時代,很多台灣人改名換姓,認為從此台灣安啦,可以揚眉國際社會了。但如果我們仔細一想:有哪一個國家會為了別國的利益付出代價?這個世界最現實的就是國際政治。最近日本政府宣佈給咱台灣人去日本免簽證的手續,好像日本政府對咱台灣很好的樣子,其實不然,是因為每年到日本去觀光的遊客中,台灣就佔了高達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數,有一百多萬人次,這給日本的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樣的,今天很多國家都跑到中國去經商,原因就是廣大的市場利益在誘惑。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國家著想,這是國際政治很現實的地方。沒有一個國家會免費出兵保護別的國家,這一點我們應該有更清楚的認識。

但聖經卻告訴我們,只有一位真正掌握著歷史、人類命運的,祂就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也是賞賜生命的上帝,祂才會為了愛我們人類而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來保護倚靠祂的人。這位創造生命、賞賜的上帝才是我們永遠的倚靠。

我很喜歡詩篇第三十三篇的詩人所寫的詩歌:

「君王不倚強大的軍旅獲勝;
兵士不靠強大的力量保命。
靠戰馬不能保證勝利;
馬的威力救不了人。
上主看顧敬畏他的人;
他看顧仰賴他慈愛的人。
他救他們脫離死亡,
饑荒時保留他們的生命。
我們仰望上主;
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保護者。
我們心中充滿喜樂,
因為我們信靠他的聖名。
上主啊,我們仰望你;
願你的慈愛常與我們同在。」(詩篇三十三:16—22


我深信如果我們多讀幾次這首詩歌,用安靜的心默想詩歌的意義,就會發現生命的真正倚靠就是在這位主宰著人類歷史的全能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