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者:
本书的著者是哈巴谷(Habakkuk),他的名字意思是「怀抱」,也含着「与神亲近」之意。关于他的事,只有本书一章一节自称是先知之外,并无介绍他的生平,但是由本书的内容看来,他是热心祷告亲近神的诗人,他所写的无论是散文或诗歌,都非常精致、高雅,富有美丽的诗意。根据「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这一句话,我们还可以推测,他可能是一位祭司,或利未人,曾在圣殿以诗歌赞美事奉真神的人。
二、工作时间:
哈巴谷作先知,大约在犹大王约哈斯和约雅敬作王的时候,约于主前六二○~六一○年,就是第一次被掳前的危险时期。与哈巴谷同时期作先知的,国内有杰里迈亚,国外(被掳的人中)有但以理。地点显然在犹大地,因内容有圣殿和伶长的事奉。
三、历史与社会背景:
北国以色列亡于主前七二一年后,犹大为抵抗东北的亚述和西南的埃及,当时国中分为三种不同的对策,想来应付这种局势;有些人建议与亚述拉好关系,有些赞成与埃及联盟,还有不赞成这种政治手段,要通国专心倚靠真神,而得真神的保护的。到了主前六三九年,约西亚作王之时,以公道治国,并在主前六二一年发起一连串的宗教改革,因此国中尚属安定,但百姓因为安逸,就沉溺于诸般罪恶和拜偶像的事,连官长和祭司都败坏,尤其约哈斯和约雅敬王等在神面前行恶,全国上下都陷于奢侈、不正、贪婪、强暴、压制;甚至先知的劝戒都被藐视(参考:耶七9~15;二十三9~14)。一方面巴比伦已强盛起来,于主前六○六年攻陷尼尼微城,以后又战胜埃及,可以乘势攻击犹大,当危机迫在眼前之时,哈巴谷先知乃不禁发起爱国的热情来,向真神迫切祷告而发问,并向百姓宣扬所得的默示,及歌颂真神的作为。
四、本书的大意:
本书与其它的先知书不同,是记载先知与神之间的问答为预言的开始(第一章),先知向神发问说;当时的百姓深陷于各种罪恶和不义,神为何不责罚呢?神乃回答说:要兴起迦勒底人来惩罚,先知再问:为何要藉那罪恶更重的国家来惩罚选民呢?先知提出此难题在等候神解答之时,得了重要的启示(第二章),就是迦勒底人自高自大,要受更大的刑罚而灭亡。先知得到此启示之后,就明白神的旨意而起来感谢祷告,作了优美的诗来歌颂神。
五、本书的分段:
1.第一次的问答(一1~11)
a.引言(一1)
b.先知第一次质问(一2~4)——神为何看奸恶不理呢?
c.神的答复(一5~11)——已准备审判;迦勒底人是神的工具。
2.第二次的问答(一12~二4)
a.先知第二次的质问(一12~二1)——为何借着更罪恶的迦勒底人来刑罚犹大呢?
b.神的答复(二2~4)——对迦勒底人之恶行,也将叫他们受更严重的惩罚,而忍耐到底的信心会获得美报。
3.宣告迦勒底人有五祸(二5~20)
a.狂傲、贪欲、抢夺致祸(二5~8)
b.想倚靠不义钱财得安稳致祸(二9~11)
c.因强暴致祸(二12~14)
d.因残忍、污秽、恶毒致祸(二15~17)
e.因偶像致祸(二18~20)
4.先知颂赞的祷告(三1~19)
a.为信仰复兴祈求(三1~2)
b.论神的威严,万民当战栗(三3~15)
c.虽有患难,也当信靠而欢乐(三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