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约翰七37-八1
这一段所记载的,是有关于住棚节的最后几件事。在这一章前面的每一件事都是预备性的,为要导致这一段的结果。在此有耶稣伟大的呼召,适时的在这节期中发出。
我们的主与这个大节期的关系,是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题目。在此我们看见他出现在这住棚节中,再加上一切历史的关连,使我们具体的看出来,所有住棚节所预表的,都在他身上得以实现了。在十字架上我们看见他应验了逾越节的意义。当路加说「五旬节到了(应验了)」的时候,他对这件事交待得十分清楚。
约翰告诉我们,这是末日,节期的末日是第八日。节期本只有七天,但在七天之外再加上第八天;而按利未记的律法,那一天要被守为安息日。他们都熟悉这节期的一切礼仪,因为他们当时都还守这一切。对摩西律法在礼仪上的要求,他们增添了许多。这一点认识有助于我们思想耶稣当时的呼召。
有些犹太作者告诉我们,在守节的七日中,他们每天都用金器皿把水从西罗亚池带来,倒在圣殿中聚集敬拜的人面前。其他犹太作者告诉我们,有七天之久可以看见祭司们的游行,他们带着空器皿,若不是去西罗亚池子,就是去城外汲沦溪去舀水,回来的时候唱着赞美诗,把水倒在圣殿的院子里。他们还告诉我们,这代表了两个事实:其一乃是神在旷野里供应了
他们的需要,是物质上的供给;其二乃是关于神所赐的应许,记载在以西结书里面,更简要的记在约珥书和撒迦利亚书里面--说到有一天将有河水使旷野充满生命,具有属灵的意义。他们这样的遵守礼仪有七日之久,最后一天没有祭司们的游行,没有人提着装水的金器皿,这种省略,和遵守礼仪同样的具有意义。这种省略告诉我们:头一件事乃是,再不需要这种超然的水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在旷野,他们已经进入应许之地了;其次乃告诉我们,属灵复兴的伟大应许尚未实现。
这就是当时的背景,只要我们清楚这种情形,我们就能明白他们不需要提着水游行的那一天,对于当时听道的群众,特别是那些明白他们礼仪价值的人,耶稣站着大声对他们所说的话,是相当有意义的,「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约翰说,「耶稣站着高声说。」我们希奇「站着」这字眼,因为当时的教师从来没有站着说话的。教师总是坐着的。可是约翰在此清楚而强调说他站着。意思是说,他站在传令者的地位上,发表一个伟大的宣告。
此外我们也希奇约翰在此所用的字眼不是「站着说」,而是「耶稣站着高声说」。在我们前一段研读中的第二十八节我们看见过这个字。那一处经文说,「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
大声说。」这个动词表示他用强烈的感情讲话。这两种情况都是一种伟大负担的宣泄,不久前他的话是一种抗议负担的宣泄。现在不再是抗议,乃是邀请负担的宣泄。在每一情况中,有强烈感情的呼喊通过耶稣的嘴唇发出来。他如同一个传令者,站着并高声说话。他所说的话,和其果效,都记载在这一段里面。
约翰记载了耶稣说的话之后,就在第三十八节加以解释。「耶稣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在此翻译圣经的人加了「赐下」的字眼。经文说「那时还没有圣灵。」当然其意思不是说当时还没有圣灵的存在,也不是说圣灵前此是没有什么举动的。其意义似乎除了「赐下」之外,还找不到更好的翻译。在我们还没有思想这呼召本身之前,要先思想一下此处的翻译。
「耶稣这话是指着……圣灵,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我们必须记得,约翰是在多年以后写这福音书的,他知道此后所发生的事。当他回头看时,他明白耶稣那一天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晓得约翰当时听见这话时是否明白,我十分怀疑。在他写的故事中,他早先记载耶稣论到某些事情时所说的话,「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然后他说,「到他从死里往活以后」,门徒才明白他的话。同样的,我确信他是以后来发生之事的亮光来回顾已往。对于他听主所发出的这个伟大宣告的话,他说,他是指着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
这些话显明主知道,他所服事那般人所一直缺乏的是什么。我们看见主一路上都是如此。我们看过有一些人单从物质观点来听耶稣的话,似乎总是漏掉了属灵的意思。约翰记载在给五千人吃饱之后,主如何因这种光景而责备他们。当他说到他自己的肉是神赐给世人的食物时,就告诉他们肉体是无益的;灵(或圣灵)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种持续的缺乏。从他对尼哥底母说「人必须重生」,必须「从圣灵生」起,一路下来我们都看见一般人物质化的思想和物质化的生活。「还没有圣灵。」「还没有」明显指着某些后来发生的新事。明显指着五旬节以及那时圣灵的来到。耶稣是在想着那件事,就用话语向人启示,圣灵是要在这种新的方式中来到。
请注意这件事的意义。约翰告诉我们何以圣灵尚未以那种新的方式赐下来。「耶稣尚未得着荣耀。」同样的,约翰一面回顾着,就把他已往所学习到的结果写出来。在约翰所写第十二章关于耶稣公开工作最后一页中,说到希利尼人的来到,对此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这句话是指他的十字架。在此约翰指的是同一件事,以相同的方式,用得胜的话来说到他的荣耀。那时耶稣尚未得荣耀。他尚未达到十字架,和他苦难的浸,以及他复活的时候,因此「还没有圣灵」。可是虽然圣灵还没有赐下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他仍然发出这个伟大的呼召。其丰满的意义,只有藉着十字架,以及十字架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圣灵以新的方式降临,才能达到。
现在请听耶稣的呼声。他说了两件事,彼此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实际上总是有些关联的。第一件事是,「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这是最希奇的事。请细心注意,「人若」,注意其普遍性。「渴了」,注意其并非特指某方面。不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乾渴,是属灵上的,是对纯洁与能力的渴望,或是情感方面的渴望;他向人类的痛苦挑战,向人类的呼声挑战,向一切的乾渴挑战。「人若渴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渴--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他向着宇宙性的渴挑战,并且宣称他能解决这一切乾渴,不管是什么乾渴。请注意,在第一句话里面,只容纳了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乃是乾渴的人和耶稣。他的「人若」这两个字是指一个一个的人。他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而他把他们分成几部分,并把人一个个区分出来。「若有人」,一个个的分别到他这里来。头一句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只有两个人而已。他们是谁呢?耶稣和我。但愿每个人都能为他或他自己说这句话。我渴望的是什么呢?什么是我生命深处的呼求?不管他是什么,基督仍然能对你说,「到我这里来喝。」他过去在呼喊,现在照样在呼喊,声明他能解决人类一切的乾渴。
底下的话并不是纯属个人的。他完全是相对的,但又是与个人相关连的。「信我的人」--就是听见我呼召又顺服的人,就是带着自己的乾渴来到我这里盼望解渴的人--「就如经上
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有多少人是在这一节经文的实际里面呢?没有人知道。假如我听见那呼召而顺服,我的乾渴解决了。然后呢?从我里面流出江河来,而他们要流多远?我绝无法知道。因着我饱享耶稣,而从我生命中流出的江河,会使多少人的乾渴得着解决呢?没有人会知道。「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以西结所描述的江河,是从祭坛那里,从门槛底下,流通到亚拉巴,那是旷野地。凡河水所到之处,就有生命。
请注意这两句话彼此的关系。我若非先经过头一句话,就绝无法进入这一节的第二句话。只要我是个乾渴的人,我就不能供应河水来解决别人的乾渴。一个人的生命若非已经填满又
饱足了,他不可能有洋溢的生命。
在此我们不要忘记站在那里的那一群人,他们在听他讲论,他们是大祭司差来要捉拿他的。他们听见他讲到那些极有意义的事。不久之前他们听见他说,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你们不能碰我,你们不能下手拿我。我就在这里。只要事情一完,我就要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除非那事情完结,你们不能碰我。他们听过他那样说。现在他们又听见他这样说。他们就在那里听着,他们所听见的,比人耳所听过的任何事更奇妙。他们往日所向往的,现在有一位声明说,这一切要实现在他身上。
我们再往前来着他话语的立即果效。事情怎样?引起了纷争。在时间的过程中,基督一直要作分别的工作,为了要成就神的计划,他要把所有的麦子放在仓里,扬尽所有的糠以便焚烧。「……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我们已经有两三次读到「那先知」了。当然那是指摩西在申命记中的预言,说神要差遣一位像他一样的先知到他们那里去。他们似乎一刻也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弥赛亚的预言。他们相信有一位先知要来,并说,这位就是。当他们说到吗哪时,曾有过这种想法;现在当他们谈论到水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思想。摩西岂不是以超然的方式在旷野供应了水么?他们说:不错,没有问题,这位就是那先知。其他的人说,这就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么?」这些人始终都在说,我们对他清楚得很,也知道他从那里来。早先他们曾说,我们知道他的父亲与母亲;这一天他们说,他们知道他从那里来;而且他们仍然以为他们真的知道呢。但即使他们知道这些实际的事实,他们仍是非常的无知。他们说他是从加利利出来的,「我们很清楚,弥赛亚应该是从大卫的城伯利恒出来的。这就是他的出身地方。」因此他们错了,他们不止不知道他身分的属灵事实和深入的事实他们还不知道当时实际的情况。而且甚至还有人对他敌视到一个地步,很想下手拿他,要把他提到公会面前。
为什么他们想要把他捉到公会面前呢?是什么力量使这一部分的群众想要捉住他,要把他送到他敌人那里去呢?他所说他能解决人类乾渴,以及他所说,信他的人从里面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这些话的伟大意义他们能领会。但他们以为那是一种亵渎。前此我们也看过类似的情况。先是在第五章,他把自己当作与神平等,并且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明白他的话,却是拒绝。他们对于他所声明的事领会得很正确,但他们不肯接受,所以他们要捉拿他。因此在他伟大的声明之后,众人因他有了分裂。
底下发生了什么事呢?差役们空手回去。他们是圣殿的值日兵,是在公会的指挥下的。若是祭司和法利赛人差人去捉拿他,那是说官方决定要逮捕他。这些值日兵不会光只听从一个官长的命令。当时公会的人都坐着,等候差役把耶稣带回来。这些大祭司、文士和长老们(公会的成员)对耶稣的态度是不合律法的。公会从来没有在安息日聚集的,可是他们却在那一天聚集。那是安息日,那是这节期的第八日。安息日的一切神圣,可以说都集中在这一天,然而他们的敌意竟容许他们自己在这一天违背律法。当这些差役们空手回来的时候,他们就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他们的回答清楚的记在圣经里,是主的另一个得胜,「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这是一个多奇怪的不顺从的理由!比如说,英国政府差人去海德公园捉拿一个人,而过不久他们空手回来,上面的人就说,「人在那里呢?」他们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那是一件希奇的事。他们受差遣就是要捉他。但他们无法作这件事,他们不能下手拿他。「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惟一的回答乃是,「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我们无法伸出手去碰他,其原因是我们听见他说话。」他们听见的,可能比记载在这一章里面的这几句话还多,但这些话已经足够了。在官长们显明的敌意面前,他们听见他以极度轻视他们的言语说话。他们又听见他说出这伟大的信息,向人类的乾渴挑战,声明说,若有人信他,从他们的生命中要流出活水与祝福的江河来。他们回去了,就说,不,我们没有捉他来;倒是他把我们捉住了。我们没有下手拿他,是他以他话语的超越能力把我们捉住了。我们听见他说的,是我们从未听见的。我并不是说他们一定有这个意思;但不论他们有无此意,这是他们所说话语的意义。他们说,「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说得很对。这不光是人的声音,这是神的声音。这就是当官长们说,「这人从那里有这些学问呢?」时,他所说的,「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从这些人口中所承认的,证实了他这句话。他们并不一定完全明白他所说的意思,只是诚实的说出了他们当时的感受,「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我们可以强调他们所从来没有强调的一点,「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向所有的人类挑战,并声明他能解决人类的乾渴。没有人能说,凡信他的人,有河水要流出来,成为别人的祝福。只有神能这样说话。
这故事结束时,说到官长们的怒气,和他们的轻视与讽剌,「你们也受了迷惑么?」以及下面纯粹代表人类的话,「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任何有地位的人岂有接受这一类事的么?」这是虚假骄傲在作祟。末了说到他们对群众的藐视。要记得,这些人在属灵方面、道德方面、以及文化方面是百姓的官长,他们所最关切的应该是百姓的好处。请听他们怎么说,「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这就是那班反对基督之人的样子。
可是有一个人提出抗议。尼哥底母是他们中间的一位,也就是说,他是公会的一员,他以严正的公义为耶稣说话。于是他们再次表现对他的轻视,「你也是出于加利利么?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故事到此为止。这是一个奇特混乱的故事。
这故事是如何结束呢?无疑的,第七章第五十三节与第八章的第一节必须连在一起。(译者注:中文圣经无七章五十三节,该节被并入第八章第一节。)「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若是容许我用比方的话,这是落幕之处。
「各人都回家去了。」这句话含有许多的意思,他们有家可归,因此就走了。而耶稣呢?「孤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他「却往橄榄山去。」他们这班混杂的群众,分散回到他们自己的家,回到他们安静、舒适的所在。哦,说不定他们回去时良心使他们翻腾不安呢。耶稣却往橄榄山去,他来到比他们更平安的地方,比他们更安静的地方。无疑的,他是照常来到与神交通的平安和能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