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第十五讲

上一篇   下一篇

從迫害到被迫害

 
經文:使徒行傳十三:44—十四:28

在前面一講我有提過,使徒行傳第十三至十四章,是使徒保羅開始第一次傳道旅行的紀錄。他和巴拿巴受到安提阿教會的差派,帶著約翰?馬可同行,開始順著敘利亞的安提阿到西流基,從這裡搭船到塞浦路斯東邊的撒拉米。然後走到塞浦路斯西邊的帕弗。在帕弗這地方遇到一位自稱為先知的術士巴?耶穌,這人想阻擋當地的總督士求?保羅信耶穌,結果被使徒保羅詛咒瞎了眼。也是在帕弗這地方,使徒行傳的作者開始用「保羅」的名稱來代替「掃羅」這個名字。然後他們繼續傳道的旅程,來到旁腓利亞地區的別加。在這裡約翰?馬可離開了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但是沒有影響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傳道的工作,他們繼續往前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去。使徒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有很好的見證,他對猶太教徒—包括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外邦人—傳講耶穌基督的信息。他的証道深深受到歡迎,因此,當地的人要求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繼續再到會堂去講耶穌基督的信息給他們聽。

我也提過,就是使徒行傳這本史書從第四章開始,就記載著傳福音的人所受到的迫害。即使是尚未皈依之前迫害基督徒最厲害的使徒保羅,在他皈依後親自出去傳福音時,也是一樣處處都受到阻礙或是迫害。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就是記載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傳道時遇到的阻礙。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十三章四十四至四十八節:下一個安息日,幾乎全城的人都來了,要聽主的道。猶太人看見這一大群人,心裏充滿嫉妒;他們辯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侮辱他。可是,保羅和巴拿巴更加勇敢地宣講說:「上帝的道必須先傳給你們。但是,你們不接受它,自以為不配得到永恒的生命。所以,我們要離開你們,到外邦人當中去;因為主已經吩咐我們說:

我已經指定你們作外邦人的光,
要你們把拯救帶到天涯海角。」

外邦人聽見了這話都很高興,頌讚主的道;那些已經被上帝揀選來接受永恒生命的人都成為信徒。

我說過使徒保羅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要他在猶太人的會堂講道絕對不是問題,因為他受過很嚴格的「法利賽派」訓練,且他的老師是當時相當有地位且有名望的經學教師迦瑪列(使徒行傳廿二:3)。但是,我想更重要的乃是聖靈與他同工,使他所傳講的充滿聖靈的力量,才使得那些聽過他講道的猶太教徒(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皈依猶太教信仰者)都喜歡聽,有的人邀請他們在下個安息日再到猶太教會堂去傳講同樣的信息,另外也有人不但是喜歡聽,而且還跟隨著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十三:43)。

現在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息日又回到會堂時,會堂裡擠滿了民眾。第四十四節說「幾乎全城的人都來了,要聽主的道」,這句話至少說出兩個重要的信息,其一是大家真的是喜歡聽使徒保羅所傳講的有關耶穌基督的信息。再者,有關使徒保羅所傳講的信息轟動了彼西底的安提阿,才會導致「幾乎全城的人都來了」這樣的盛況。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謂的「全城的人」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屬於非猶太人。也因此,才會發生第四十五節所說的猶太人「心裡充滿嫉妒」的情結出來。這些猶太人不但嫉妒,且「辯駁」使徒保羅所說的話,又「污辱」他。我們可以了解他們會辯駁的原因,由於使徒保羅上次的講道中已經提醒過聽眾,耶穌基督就是上帝所差遣來到世上的彌賽亞,但是這位彌賽亞卻被猶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了。這樣的說法,就像是在指控他們。對任何一個在猶太教信仰上嚴謹的人來說,是很難消受的。我們不清楚這裡所說的「污辱」是怎樣的情形,但可想而知必定是與嘲笑、污衊耶穌基督的話語有關。

要注意的是第四十五節說猶太人「心裡充滿嫉妒」這句話。我們知道昔日猶太人就是在「出於嫉妒」(馬太福音廿七:28)的情況下,把耶穌基督交給彼拉多審判,並且煽動、「挑唆民眾」(馬太福音廿七:20)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由此可以看出,心中有「嫉妒」的人,很容易對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脅,也容易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受到破壞。我們看到猶太人就是因為嫉妒,對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的傳福音事工頗不能釋懷,因此,也想盡辦法要除掉他們,尤其是使徒保羅,因為他究竟是出自法利賽派的子弟。

第四十六至四十七節可以說是使徒保羅與巴拿巴最重要的信仰告白;他們很清楚地告訴當地的人,不是上帝棄絕猶太人,而是猶太人棄絕了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拯救的愛。同時他們也表明了在宣教上的態度:要「到外邦人當中去」。這個態度對後來的宣教事工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福音的外傳除了是因耶路撒冷受到迫害外,也是因為猶太人拒絕,所以迫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決定往外邦人的地區去傳福音。這也就是為甚麼第四十八節提到外邦人一聽使徒保羅和巴拿巴這樣的話後,都接受了耶穌基督的福音的原因。這樣的轉變就成為今天基督教會最大的收穫與成果。

第四十七節是引用自以賽亞書第四十九章六節的話說:「我的僕人哪,我給你一項重要的任務;我要你復興雅各的各支族,領回以色列的子孫。我還要你成為萬國之光,使我的救恩普及天下。」我們可以看出上帝揀選的僕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就是要將上帝的救恩普及到世界各地。從亞伯拉罕的受召,到耶穌基督命令他的門徒出去傳福音,都有這樣的使命和異象。現在使徒保羅看到猶太人這樣反對耶穌基督的福音,相反的,非猶太人卻是對福音那樣地渴慕,因此,使徒保羅與巴拿巴就拿定主意,要往外邦人的地區去傳福音,讓外邦之地可以得到耶穌基督的信息。

第四十九至五十二節:主的道在那一帶地方傳遍了。可是,猶太人卻煽動了當地有地位的人士和外邦上流社會那些歸信上帝的婦女,開始迫害保羅和巴拿巴,把他們驅逐出境。兩人跺掉了腳上的塵土,警告他們,然後往以哥念去了。安提阿的門徒們心裏充滿了喜樂和聖靈。

第四十九節是很有意思的一節,這一節告訴我們,雖然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傳福音的事工遇到了阻礙,但是,他們還是將福音傳遍了彼西底的安提阿。

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看到福音傳哪兒,阻擾福音廣傳的力量也在會那地方出現;福音越傳越興旺,阻擋傳福音的力量也會越大。而這阻擾最大的力量往往就是社會上那些所謂的「上流」階級者;猶太人就是利用他們將使徒保羅和巴拿巴「驅逐出境」的。如果我們翻開基督教會歷史,就會發現最容易接受福音的人,通常都是最低階層者,從耶穌基督呼召門徒開始,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基督教會的經驗中俯拾皆是。這也是我時常在提醒大家反省的重點,千萬別讓我們豐富的物質生活,高等的社會地位,或是出眾的學識經歷成為我們追求認識福音的阻礙,若是這樣,那就枉然(枉費神的祝福、恩典)了。

第五十一節說使徒保羅和巴拿巴要離開彼西底的安提阿時,還特意將腳上的塵土跺掉,作為警告那些極力反對福音的一個記號。這種舉動通常都是表示斷絕一切關係。當一個正統的猶太人從海外回來,他會在邊境停步,跺掉外國飛塵。馬可福音第六章十一節,耶穌基督告訴他的門徒說:「無論到甚麼地方,如果當地的人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你們就離開那地方,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其實,這僅僅是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對該地猶太人的一種警示、教導,我想他們是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該地的猶太人權貴階級要慎重、認真思想耶穌基督的信息。如果我們看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話,就更會明白他作為一個受過嚴謹教育的猶太人,心中有著非常深的猶太人情懷。他說:「為了我的同胞,我骨肉之親,縱使我自己被上帝詛咒,跟基督隔絕,我也願意。」(羅馬書九:3)看,他疼愛自己同胞的心境是如此的深,為的只是他們能夠信耶穌基督。這樣看來,他和巴拿巴用跺腳的方式,並不是真的要跟這些反對他的猶太人斷絕一切關係,而是要他們知道耶穌基督的救恩。

第十四章一至七節: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以哥念。保羅跟巴拿巴到猶太人的會堂去;他們的言論使許多猶太人和外邦人成為信徒。可是,那些不信的猶太人煽動外邦人,使他們厭惡信徒。兩人在那裏住了好些日子;他們大膽地談論主的事。主賜給他們行神蹟奇事的能力,藉此證明他們所傳有關他恩典的信息是真實的。城裡的群眾為此分裂,有的站在猶太人一邊,有的卻擁護使徒。

可是,猶太人和外邦人連同他們的領袖決心要傷害使徒,用石頭打死他們。他們知道了這事,就避往呂高尼的路司得和特庇兩城以及附近一帶地區,在那些地方繼續傳福音。

以哥念,位於彼西底的東南方約一百公里處,也就是現今土耳其的「孔亞」省(Konya)。在當時是從敘利亞到羅馬、以弗所等重要城市的主要大道,是加拉太省中央平原的交通樞紐,再加上水源充足,因此農業相當發達,是個相當繁榮的城市。當時已經有猶太人在此地設立會堂,表示此地也有不少猶太人聚居。

第一節一開始就說發生在彼西底安提阿的事件也發生在以哥念,那就是他們傳講的信息不只是猶太人信,外邦人也信。作者路加用這樣的筆法記錄了一件重要的事實:福音已經在外邦人中傳開了。再者,他們也同樣是在猶太人的會堂裏傳講耶穌基督的信息。這讓我們發現,使徒們最初在見證福音的地方,不是在別的地點,乃是在猶太人的會堂裡。這使我想起早期在台灣,基督教開佈道會常借用廟埕舉行,二者實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節提到「那些不信的猶太人煽動外邦人」,作者路加從使徒行傳第二章開始時常提醒我們有這種現象,即有人聽到福音後,就相信了耶穌基督,但是,也有的人在聽到福音的信息後,卻是極力反對,並且設法阻止福音的廣傳。發生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事件,現在也發生在以哥念了。阻止的手法都是同樣,就是用煽動的的手段。所謂煽動,是指用不實的話,讓人受到迷惑之意。
在第三節說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有能力可以「行神蹟奇事」。我們知道作者路加本身是位醫生,他應該是個醫學經驗豐富者。可是,有許多事不是醫學上可處理的,或是超乎人們在醫學上的能力。因此,當作者用「神蹟奇事」在描述使徒保羅與巴拿巴所做的事工時,特別加上了是「主賜給他們」這樣的能力。換句話說,神蹟奇事絕對不屬醫學上的領域,而是超越了醫學的範圍,是來自上帝的能力才發生的事,因為那是上帝奇妙的作為。

我們看到宣教事工的拓展,開始時通常都不是很順利的,甚至有些地方會為傳道者帶來生命的威脅;在第五節告訴我們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的際遇就是這樣,猶太人與外邦人聯合起來共謀策劃想用石頭將使徒保羅和巴拿巴處死。這讓我們發現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就是當牽涉到利益衝突時,人往往會把原本傳統或價值體係重新定位。原本猶太人應該是不會與外邦人共謀害人的事,尤其當對象是猶太人時,這樣的事更不可能發生。可是在馬可福音書第三章與第十二章都記載著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為了要除掉耶穌基督,這兩個完全不同政治意識型態的族群竟然可以聯手共謀陷害耶穌基督(請參考拙作:馬可福音書的信息。頁53至54)。這兩個族群的人,原本在政治意識型態上是完全對立的。現在,在這裏我們看猶太人竟然會和外邦人聯手設法要用石頭打保羅和巴拿巴,有一個可能,就是這些外邦人應該是皈依猶太教的,否則實在很難想像他們會聯手策劃這件事。

有三種行為是猶太人的法律規定要用石頭打死的;一是拜偶像。二是殺死人。三是犯姦淫。我們可以想到司提反被猶太人用石頭在城門口打死,原因就是猶太人認為他犯了褻瀆上帝的罪。這種罪跟拜偶像同等。現在他們與外邦人要用石頭打死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罪名可能就是與司提反一樣,表示他們傳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是對上帝的一種褻瀆。

再者,他們這種結合並不單純是信仰上的,也有可能牽涉到政治上的問題。我們由教會歷史來看,使徒保羅出來宣教的時候,是在耶穌基督死後十四至十五年,也就是主後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之時,此時的基督教已開始面臨了迫害的問題,是與羅馬政府認為社會治安有關。(請參考第十三講:迫害使福音廣傳。頁 至 )。

呂高尼的路司得,在距離以哥念南方大約卅二公里遠的地方。特庇,在路司得的南方約九十五公里遠。這也是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旅行傳道的路徑。然後,他們就從這裡往原來的路回去,完成第一次的海外傳道工作。

第八至二十節:路司得城裏有一個殘廢的人;生下來就跛腳,從沒有行走過。他坐在那裏,聽保羅講道。保羅看出他有信心,可以得到醫治,就定睛看他,大聲說:「起來,兩腳站直!」那個人跳了起來,開始行走。群眾看見保羅所做的,就用呂高尼話高聲喊說:「有神明化身為人,降臨在我們中間了!」他們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帶頭說話的是他。城郊有一個宙斯廟的祭司,牽著牛,帶著花,來到城門口,要跟群眾向使徒獻祭。

巴拿巴和保羅聽見他們想做的事,就撕破衣服,衝進群眾當中,大聲地說:「諸位,為甚麼做這種事呢?我們不過是人,人性上跟你們一樣。我們到這裏來傳福音,為的要使你們離棄虛幻的偶像,歸向那位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上帝。在以往,他任憑萬民各行其道。然而,他時常藉著各樣善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例如:從天上降兩給你們,使你們按時豐收;他賜食物給你們,使你們心裏充滿喜樂。」雖然使徒說了這些話,也幾乎無法阻止群眾向他們獻祭。

但是,有些猶太人從彼西底的安提阿和以哥念來;他們唆使群眾用石頭打保羅,以為他死了,就把他拖到城外。當門徒們環繞著他時,他站立起來,走回城裏去。第二天,他跟巴拿巴一道往特庇去。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發生在路司得幾件重要的事情:

一、使徒保羅是個被聖靈充滿的人,使他有能力行神蹟奇事。在第十三章他使行術士阻擋福音的巴?耶穌變成瞎眼的人。如今他使一位生下來就瘸腿的人得到醫治。這情形就跟第三章一至十節所記載的,彼得在耶路撒冷城的美門口醫治一位生來就瘸腿的乞丐一樣。不同的是,在這裡使徒保羅因醫治好這位生下來就瘸腿的人,被當地的人看成是神明的化身,這件事使他和巴拿巴感到非常不安。再者,作者路加在這裡特別強調這個生下來就瘸腿的人,是「從來沒有行走過」,這在表明的一點:使徒保羅的醫治已經超乎了人所能想像的了。

二、保羅和巴拿巴非常清楚自己的身分。當路司得城的民眾看到他們所行神蹟而將他們看成是神明時,他們清楚地表明說:「我們不過是人,人性上跟你們一樣。」清楚認識自己只是「人」的身分是非常重要的。施洗約翰在面對著成群結隊的民眾擁擠來要接受他的洗禮,有人在試問他的身分時,他就很清楚地表明自己不是耶穌基督,甚至表明自己是連為耶穌基督解鞋帶也不配的人(路加福音三:16)。

第十二節說他們「稱巴拿巴為宙斯」。宙斯,這是希臘眾神明中的首要之神,也是路司得城的守護神。在該城有一間很大的宙斯廟(十三節)。「稱保羅為希耳米」,這是希臘神明的使者。我們不清楚為甚麼他們將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做這樣的區分。

很重要的是,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並沒有因為民眾將他們當作神明看待時,就高興到得意忘形,相反的,他們兩人「撕破衣服,衝進群眾當中」,然後表明他們自己也是人,不能對他們用神明的眼光看待。這實在是太重要了。一個人如果喜歡被人用神明的態度去對待,在基督教的信仰裡,這樣的人已經有了要取代上帝的野心。創世記的作者告訴我們,人犯罪的第一步,就是夏娃接受引誘者對她說,人會「像上帝一樣」(創世記三:5)。但是,創世記同樣在最後結尾時,用約瑟的話這樣說:「我不能替代上帝。」(創世記五十:19)現在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做了信仰裡最為重要的事:讓路司得城的人知道,他們是人,不是神。然後,他們向該城的民眾介紹創造萬物的上帝。雖然這樣,我們從第十八節看到該城的民眾還是一樣,堅持向他們獻祭,把他們當作神明看待。

第十九至二十節說到在以哥念發生過的事,也在路司得發生了。雖然在路司得這個城裡,民眾將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當作神明看待,但是,有人卻遠從二百一十公里遠的安提阿,以及卅二公里遠的以哥念來阻止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傳福音的事工。就是那些在以哥念想發動眾人用石頭打死保羅和巴拿巴的猶太人,他們趕來路司得,並且唆使眾人拿石頭打保羅。他們可真的是對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恨之入骨,非要置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於死地不可。從這裏我們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使徒保羅當年就是用這樣的態度在迫害教會的,司提反被人用石頭打死的事件,是在使徒保羅支持下發生的,他甚至是「挨家挨戶搜捕男女信徒,把他們關進牢裡」(使徒行傳八:3)。如今,變成他自己在宣教事工上差點被人用石頭打死,而這些人還是遠從二百一十公里之遙的彼西底的安提阿趕過來攪局的呢。

比較使我們感到困惑的是,這裡並沒有記載當猶太人要用石頭打死使徒保羅時,曾經經過法庭—猶太人最高議會「三和林」(Sanhdrin)─的公開審判。作者似乎有意在暗示著,猶太人此次處理使徒保羅的案件,是違法的,因此,用石頭打使徒保羅後,並沒有進一步確認他是否已經氣絕,就「匆匆」地離開了。不過,也有可能是作者路加想要突出使徒保羅身上有上帝的聖靈同在,雖然在亂石打擊之下,他還是可以從死亡的邊緣中,安然無恙地在眾人面前站起來走回城去。

後來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曾提到他「被人用石頭打過一次」(哥林多後書十一:25)。不過我們在這一章就讀到了兩次,一次在以哥念(五節),一次在路司得,可能在以哥念那次還沒有被打之前已經先行避開了。因此,真正被石頭打的地方應該是在路司得才對。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使徒保羅說:「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這些地方所遭遇、所忍受的迫害,你都知道;但是,主救我脫離了這一切。」(提摩太後書三:11)可見他在第一次旅行傳道的經驗相當深刻、難忘。

第廿一至廿八節:保羅和巴拿巴在特庇傳福音,使許多人成為門徒。他們回到路司得,然後到以哥念,又到彼西底的安提阿。他們到處堅固門徒的心,鼓勵他們堅守信仰,又告訴他們:「我們必須經歷許多苦難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兩人又為各教會按立長老,禱告和禁食後,把他們交託給他們所信靠的主。

兩人經過彼西底地區,到了旁非利亞。他們在別加傳佈信息,然後去亞大利,從那裏坐船回安提阿。當初,就是在這地方,他們被交付託在上帝的恩典中來從事現在已經完成的工作。

他們回到安提阿,就召集教會的弟兄姊妹,向他們報告上帝怎樣藉著他們工作,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仰之門。他們在那裏跟信徒一起住了好些日子。

這段經文記載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兩人此趟旅行傳道最後一站—特庇。跟從前一樣,他們在特庇傳福音也得到很好的結果,「使許多人成為門徒」。然後,他們照著原路回到差派他們的安提阿教會。

第廿二節應該是使徒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旅行傳道工作中最為重要的親身體驗,那就是:「我們必須經歷許多苦難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這句話可能跟他在傳道工作中所遇到的苦難有密切關係;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有這樣描述說:

「我的工作更辛苦,坐牢的次數更多,更常受鞭打,更多冒生命的危險。我被猶太人鞭打過五次,每次照例打三十九下;被羅馬人用棍子打過三次,被人用石頭打過一次,三次遭遇海難,一次在水裡掙扎過二十四小時。在屢次旅行中,我經歷過洪水的危險,盜賊的危險,來自猶太人和來自外邦人的危險,又有都市裡的危險、荒野間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和假弟兄姊妹所造成的危險。我又有工作上的勞碌困苦,常常徹夜不眠,忍受飢渴,缺乏食物,沒有住處,衣不蔽體。」(哥林多後書十一:23b—27)

這段話至少讓我們看到,真正獻身傳福音的人,已經把生命置之度外了。這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基督教信仰是從苦難開始認識、經驗到的。耶穌基督就是藉著被釘死十字架上見證上帝的救恩。因此,對苦難若是沒有體驗,沒有認識,很難了解基督教福音的真諦。這一點恐怕也是基督教的福音與其他宗教福音最大不同之處。

人總是很軟弱的,遇到苦難時常常會離開原有的信仰。很少會透過苦難來反省信仰的內涵。在第廿二節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路加在告訴我們,因原有的信徒中,有人離開了信仰,所以,他們在回程中,去到他們曾走過的地方,在那些他們所開拓的教會「堅固門徒的心,鼓勵他們堅守信仰」。

第廿三節給我們很寶貴的資料,就是凡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他們所到的地方,都為當地的信徒建立了教會,因為這一節說到他們兩人「為各教會按立長老」。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他們在教會中按立長老的紀錄。在使徒行傳第六章六節說到耶路撒冷教會第一次為選出來的七位行按手禮,但並沒有稱呼他們是「長老」。現在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回途中去各教會為所選出來的人按立為「長老」,雖然這裡並沒說選出長老的條件是甚麼,不過,應該和耶路撒冷教會推選出七位協助福音事工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才對,在第六章三節記載當時推選出來的七位是「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如果我們比較一下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中,提到關於教會「領袖」時,說:

「教會領袖必須無可指責。他只能有一個妻子;他為人要嚴肅,能管束自己,生活有規律,樂意款待異鄉人。他必須善於教導,不酗酒,不好鬥,性情溫和良善,不貪愛錢財。他必須善於處理自己家裡的事,使兒女知道順從,事事敬重。」(提摩太前書三:2—4)

我想在特庇教會所選出來的長老也會是如此才對。這樣我們可以看出,這裡所說的「長老」與猶太人的長老並不一樣;他們不像猶太人的長老很有政治性之權力,而是信仰與生活上的楷模者。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宣教工作不是一條易路,往往是條充滿苦難、艱辛的路途,但卻是邁向天國的門道。

不論是彼得、約翰,或是使徒保羅、巴拿巴,他們都在傳福音工作上遭遇極大的迫害,司提反甚至被猶太人用石頭活活打死,這樣的紀錄其實就是一部血淚的宣教史。就像在前面所提過的,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書信中曾提起,他所受到的待遇實在很艱辛,因為受到的攻擊甚多。

其實,如果我們打開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宣教歷史就可以發現,無論在何處,都可以看到宣教師血淚的見證。我常提起的一部電影「教會」(Mission),以及薩爾瓦多總主教羅美諾(Romeno)被軍政府派人槍殺死在他主持彌撒的禮拜堂中,這些鏡頭都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福音如果傳開,常常會帶給那些污穢的力量極大的衝擊,而相對的是引起這些污穢的力量的反撲,迫害也因此隨著而來。我也提起過有一本書,名叫「沉默」,描述十七世紀在日本南部的宣教工作,發生宣教師一一被迫殉教的故事,到後來變成了信徒殉教,迫使宣教師放棄信仰和傳道工作的事件。這些都在說明一件事實:傳福音的工作實在很艱辛,需要更大的毅力和使命感。這種使命感需要極強的獻身心志才能達成。

每部宣教史都是一部血淚的歷史記錄,二千年來的教會是如此走過來的,即使是台灣也是如此。在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歷史上,一開始就記載著「莊清風事件」。莊清風傳道是在廈門得到福音,後來投入傳道的工作。在一八六八年四月,他的妻子因為不願意跟隨他信耶穌基督,而回去娘家。他為了要去左營帶妻子回家,走到半路,也就是離高雄英國領事館約九公里的地方,被他妻子娘家附近的居民活活打死,「他的身體被切成片,其心臟則由暴徒在接近左營的城門附近食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第十一頁)。我們若是到台南白河的白水溪教會去訪問,就會發現在教會門口有一座紀念碑,記述著宣教師甘為霖牧師遇難的故事;他在白水溪地方,被當地人傳說是殺死小孩,吃小孩的肉,喝小孩的血。鄉民利用夜間,放火燒了他的宿舍,甘牧師也是利用黑夜,抱著棉被逃出來。後來才知道原來要迫害他的鄉民,利用他出去傳福音的時候,把狗的骨頭埋在他的床鋪下,然後告官說甘牧師殺死人而食之。幸好他跑得快,要不然實在是死得很冤枉。類似的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但都說出一個事實:福音是在苦難、艱辛的迫害下成長,而在優裕、舒適的物質環境中消沉。今天歐洲就是個例子,這點很值得今天的台灣基督教會反省。

如果我們說豐富、優裕的生活環境是上帝的賜福,那麼,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來回應上帝的愛呢?若將之用在宣教的工作上時,我們應該有的態度又是甚麼?這都是很值得我們用心來深思的。

二、我們必須很清楚知道,只要是人,就不是神。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基礎,作為基督徒必須要清楚這項最基本的認識。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在路司得的經歷,那地方的人因使徒保羅靠著聖靈賜給他的能力,醫治好一位生下來就瘸腿、從來沒有走過路的人,把他和巴拿巴當作是神明看待,要向他們敬拜,也要向他們獻祭。但是,他們兩人都很清楚,並且明白地向路司得的民眾表明說:「我們不過是人,人性上跟你們一樣。」

看,簡單的一句話,即說出信仰上最大的真理:只要是人,就不是神。別以為這個很簡單,在我們的文化中,要這樣表白並不容易,因為我們的文化中,往往會把人當作神看待,包括已經過世了的祖先,後代的子孫也一再地敬拜。我們應該分清楚「敬祖」與「拜祖」之間的差別;前者是懷念、追思,但後者則是將祖先看成具有神力一般,會左右現今活著的人的各種行動、思想。但是,很多人分辨不清,這就是為甚麼基督教來台灣後,要禁止信徒繼續保留祖先牌位的原因,就是怕大家分不清楚。

台灣許多廟宇就是供奉一些「有名」的人物。一九七○代台灣很流行的一齣電視劇;「西螺七劍」中,描述一位很重要、且有名的師傅:阿善師。結果當這齣連續劇演完後,民眾感動之餘,到墳地去把阿善師的墳墓找出來,重新建造蓋廟,把他當作神明供奉著。就像民間供奉傳說中的廖添丁一樣。比較近代的人物中,我們看到淡水有人供奉蔣介石,在高雄旗津有人供奉蔣經國,把他們當作神明看待,向之燒香、膜拜。在基督教信仰看來,這是很大的錯誤。因為基督教的信仰告訴我們:只要是人,就不是神。

再者,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所表明的,實在是真正偉大的宣教者,因為他們不是在建立自己的宣教王國,或是大事業,使自己成為信徒尊崇的對象,而是導引信徒認識福音,信從福音。這樣的宣教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今天的傳道者迫切需要學習的功課。我常常發現越來越多的傳道者,喜歡在信徒中把自己「神化」,讓信徒們以為他們的傳道者有很特別的「靈力」。請小心,所有的靈力都不是人自己的,也不是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得到的。聖靈的力量是來自上帝,一個傳道者若是身上充滿著聖靈的力量,應該知道那是為了要帶領信徒認識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不是用來「神化」自己的。這一點信徒們也必須認識清楚。


(講於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