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八封 论分争与自卑

给怀恩的九封信 by

怀恩:

收到你的来信,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你认为目前教会最大的问题是不合一,你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你所见到的情况,但我相信你必是亲身经历到教会不和所带来的亏损。想也可惜,同工的不和几乎都是发生在爱主的人中间,而不和的双方常常都各有道理,是为着主才不与对方妥协的,但结果是双方都受亏损。在过去,曾有一批弟兄姊妹**,我与双方都有交通,双方都为了**感到难过,都为对方流泪祷告,一点没有恨恶对方的意思,但终究还是合不来,最后就各做各的,但双方的光景都不如未分之前,这实在是教会的憾事。无可否认,看法差距太大的人较不适合长期密切配搭,也无须要求每个同工都在一个团队里事奉,但我们希望即使没有密切的配搭,大家仍彼此相爱,常彼此交通。

其实仔细分析教会中的不和,会发现大部分的不和都不是真理与邪恶之争,而是做法、习惯,顶多是对圣经的解释不同,还没有牵涉到是非对错,但双方都把这些理由属灵化了,变成“若依对方,就堕落或成为异端了”,所以无法相和。在我们处理教会的不和时,我们自己需要有一个宽广的心,也要会分辨真理与作法之间的不同。有的人不和,只是彼此的个性不同。有人个性外向,有人内向,有人性子急,有人性子慢;这些都与对错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可能导致同工不和。

例如,外向的人通常较容易和人打成一片,传福音方面的顾忌较少,在众人面前大声祷告也不是难事;这样的人可能会责怪内向的人胆祛,不热心作见证。内向的人如果爱主,通常在祷告上,个人辅导上比较有负担,这样的人又容易觉得外向的人轻浮,不敬虔。性急的人受不了性子慢的人,觉得他冷淡,懒惰,不够火热;性子慢的人又觉得性急的人莽撞,没有好好等候神就凭血气去做。本来只是个性的问题,若被看作属灵的问题,就容易导致不和了。

其实神没有意思要信徒都变成一样的个性,而要各种个性的人因基督的爱得以配搭在一起,彰显出神各方面的荣美。性急的人彰显基督对教会急切的爱,性子慢的人彰显出基督的忍耐;外向的人彰显出属天的真挚,内向的人彰显出属天的谦和。每一种个性都有它美的一面,神在我们里面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我们的个性,而是把我们个性中的优点发扬,缺点修正,使我们在保留我们个性的情况下彰显基督。既然神不改变我们的个性,我们为什么要弟兄变得和我们一样呢?我们应该多欣赏各种个性的长处,为各种人而感谢神。

有的人不和,是由于彼此的习惯或受的带领不同。例如,有人主张会众祷告时应该同声祷告,不要一个一个轮流祷告,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容易集中精神;又有人主张要一个一个轮流,一人祷告时大家都专心听,这才可能同心。有人认为应该多讲十字架的道理,有人认为必须强调信心,才会有力量走十字架道路。有人认为教会应加强查经,有人则认为应加强祷告。每个人的习惯、主张、强调,一定是与他的背景有关。带领的人主张什么,被带领的人往往也主张这个;人在哪方面最有心得,他自然会重视这方面。

其实,真理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忽略的,但由于我们自身的有限,以及我们时间环境的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有很深的经历。例如,一个人读经若要有亮光,他就一定要花时间读,也就不能用那些时间来祷告,在祷告上的经历就可能不如那些花较多时间祷告的人。既然如此,神也就没有让他的儿女在每个方面都十全十美,只让各个儿女在不同方面多有领受,希望彼此补对方的不足。各人的经历不同,本来是让我们可以彼此学习的,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经历看作是唯一的真理,把经历之后养成的习惯定为律法,则势必与人无法相合。

就拿禁食祷告作例子吧!禁食祷告有圣经的根据,我们应该教导信徒这事。如果一个人生了病,在禁食三天之后痊愈了,这是他个人的经历,这经历也是好的,但我们不能告诉人“禁食三天之后病会好”,因为这是经历,不是教训。这人病好之后,就常常禁食,若它是出于主的带领,也未尝不好;但我们不能说一定要常常禁食才算属灵。这人每次在禁食期间,一天都用八小时祷告,先是赞美,接着是感谢,接着是认罪、代求、求告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榜样鼓励弟兄姊妹,但不要为禁食祷告定规每天祷告的时间、内容和次序,因为这都是榜样,不是教训。如果我们把个人的经历、习惯、着重点当做是真理,就难免与经历不同的人不和了。

文化的差异也可能造成不和。举例来说,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习性喜好都有相当的差距,西方和东方的传统歌曲旋律就明显不同。如果我们信主之后,学习的诗歌完全是西式的,包括那些较活泼的现代诗歌,我们可能不容易适应;即使习惯了,还未必能象西方人那样投入在诗歌的感觉中。西方人唱中国调的诗歌也是相同,刚学的时候可能觉得不伦不类,有损圣诗的高雅和圣洁,殊不知中国人能很自然地从这旋律中生发感情。中国人较含蓄,习惯以较慢,较稳重的方式来唱诗歌;西方人则较热情,可能会喜欢唱得轻快活泼一些。曾有一个中国弟兄参加一个黑人的聚会,发现他们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唱诗,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面唱一面手舞足蹈,中国弟兄极不适应,认为一点都无法在其中敬拜神;殊不知那些黑人的弟兄姊妹这样做才最能敬拜神,当地人也都习惯用较强烈的方式抒发感情,所以没有人会觉得不妥。也许当地的黑人弟兄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信徒的含蓄,会为教会的荒凉而深切哀痛呢!

不说中国与外国文化有差异,就是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之间,也有相当的差异。以农村来说,民众比较愿意知道“什么”及“如何”的问题,比较少问“为什么”;例如,一个渴慕真理的农民可能喜欢多问“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或“怎样祷告”等问题。相对来说,城市的人较喜欢问“为什么”,例如问“为什么神不创造一个不会犯罪的人”或“为什么信仰别的宗教不能得救”等问题。农村的同工可能会嫌城市的弟兄向着主的心不单纯;城市同工则嫌农村弟兄不渴慕明白神的道。其实大家可能都爱主,只是因为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保罗的榜样是“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林前9:22),真理是在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接受的,而接受之后,也不必全盘放弃原有的文化(顶多作一些修正),反而可以将真理用该文化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不要将文化的差异与灵命的差异相提并论,只要圣灵能做工,灵命能长进,教会能复兴,这个做法就是神所使用的,我们不该随意否定。

神的托付不同也会导致不和。有的人最有负担传福音,他想起失丧的灵魂,心里就难过,常为这些人流泪祷告。为这样的人,我们感谢主,我们应该多加学习。但是神的工作不只是传福音,还要教导信徒,牧养劝慰他们,神也会把其它的负担加给神的仆人。所以热心传福音的人不要随意指责有其它负担的人胆小冷淡,而要尊重以其它事奉为主的同工;反之,其他同工也决不能藐视传福音的人,不可看他们的事奉为肤浅,且自己也不可忽略传福音的本分。有人所领受的托付是到远处做主工,有人则应该留在本地;到远处的人不能怪本地同工眼光狭窄,本地同工也不应该嫌出外的同工好高鹜远,只要各人照着主的托付而行就是了。

还有一种导致不和的因素,就是对圣经的解释不同。这一点所造成的问题比较大,因为它比较多涉及对与错。对于基本真理,我们自然不能妥协;但是按教会现况看来,大部分不同的解释还不算是基本真理的差异。例如,约3:5“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其中‘水’是指什么?有人说是指洗礼的水,有人说是指道,有人说是指新的生命,有人说水就是圣灵,有人说水是代表悔改。以上各种解释都有圣经的根据,也没有与圣经一贯的教训冲突,我们可以把这几种解释都算作可能的解释。无论‘水’怎么解释,大家都同意重生是圣灵的工作,圣灵借着神的话叫人悔改,而有新的生命,并且应该受洗。只要同意这个论点,无论怎样解释这一节,我们都应该容许。

再举一个例子:有人认为使徒只在初代教会有,有人认为现在还有使徒,这是对使徒下的定义不同。认为现在没有使徒的人,多半把使徒当做传递神启示的人,当做教会整体的带领人;而认为现在有使徒的人,则认为所有奉神差遣去建立教会的人都称为使徒。圣经上没有为使徒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它的定义也不是一般信徒能下的。但无论这世代有没有使徒,我们都要明白神决不要我们高举个人,也没有任何人是真理或属灵道路的权威,只要认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大问题。这问题也不是基本真理的问题。

什么问题是基本真理的问题呢?是直接论到三而一的神的属性和作为,得救的条件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可放松了。只有一位神,就是创造宇宙的父、子、圣灵三而一的神;圣经是神的话语,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耶稣是神又是人,曾由童女所生,曾死去,又复活,升天,还要再来审判众人;我们称义是因着信,不必,也不能靠行为,而得救不止在于灵魂,将来身体也将得赎。以上这几点不能妥协,在其它的道理上,如果有人有不同的看见,我们应当尊重。虽然我们未必适合与看法差太远的人一起同工,但我们起码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交通。

怀恩,我们若再深入地看教会中的不和,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不和中都有‘己’的因素在内––––因为不容许己受亏损,所以不与人妥协。最容易与人不和的岂不是自卑的人和骄傲的人吗?他们都是维护己的人。

严格说来,骄傲与自卑不是相对的,是一种性格的两种表现。自卑的人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所以极力想在另外的方面胜过人,因此他也特别注意他比人强的地方,为此感到骄傲。自卑和骄傲常在一种人身上产生,所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两种表现,这种性格就是“维护己”的性格。由于同工们中间自卑的表现比较明显,我就多提自卑的情况,而骄傲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在心思上,自卑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没有信心,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发表之后,就很怕有不同的意见存在。例如,一个自卑的人受邀请对事奉的人讲道,他心里会很战兢,不是因为敬畏神,而是因为怕讲错了被人笑。讲完之后,他会一直回味所讲的精彩之处,又为讲得不好的地方而懊恼半天。后来人若对他讲的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至少心里)会为自己极力辩护。

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见有牧者过分保护他的羊。他禁止信徒到别的地方聚会,也不愿意请其他的同工到他那里讲道,理由是“免得弟兄姊妹变得复杂”。如果有工人到当地讲道,所讲的与他的稍有不同,他就指为‘混乱’,其实往往是怕人与其他的肢体交通后,不象从前那样地顺从他。

人若没有自卑的心,也不会放任信徒随便去聚会,免得他们落在异端中;但是对于信仰的枝节问题,就不会紧抓不放。他如果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就不怕他的羊走错,因为理在他这边;他如果没有把握自己正确,就会虚心去下苦功查考清楚。无论如何,他不会不容许第二个声音发在他周围的肢体中。

在情感上,自卑的人常常可怜自己,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的弱点,人一旦看到,他也立刻把责任推给别的人事物。如果无法推逶,就表现得十分可怜,目的是要博得人的同情。

我们不难看到有同工平时带领一个聚会,带领了不短的时间,人数却没有显着的增加,信徒的灵命也没有显着的长进。这位同工若是自卑,可能不乐意邀请别的同工来聚会中分享;如果偶尔有别的同工来,他也许会临时拉一些人来聚会,免得人看出他牧养的人少;当同工知道这聚会的光景不大好,他可能会推说当地人的心很硬,弟兄姊妹又冷淡,家里的难处也多,以致他孤掌难鸣,或自我安慰地表示聚会的兴旺与否不在乎人多少,外在的热闹不表示有属灵的实质,走窄路的人本来就是少数。总之都不是他的责任。而实在无法推逶时,他也许会说:“唉!我真软弱,没有能力,请你为我祷告”。

不自卑的人若看见聚会光景不好,首先会反省自己有什么不讨神喜悦之处,自己的事奉有什么不忠心,不良善,没有见识之处,为这些地方认罪悔改;然后反省整个聚会或弟兄姊妹个人有没有亏欠神之处,又迫切为聚会及弟兄姊妹个人认罪,代求,求神复兴教会。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也会请同心的同工都这样做,并不怕别人讥笑他事奉不力,结果也终必蒙神祝福。

在意志上,自卑的人比较不敢提出意见,却又很喜欢人听他的意见。一旦他提出了意见,就很不愿意别人反对。他又想负多一点责任,来肯定他的重要性;又怕负不起责任,常常处于矛盾之中。在同工会议上,那些自卑的同工心里很羡慕担任某个重要职分,却不敢说出来;即使人推举他,他还要推让半天,其实心里十分高兴。如果后来真的照他提议的,将责任委托了别人,他心里又很不是滋味。他说自己不好,又不愿意听人说他不好,真听到人批评他时,又要解释半天。他很怕自己与众不同,希望人人都当他是自己人;他又怕太平凡而被人冷落,常处于矛盾之中。

不自卑的人在同工会议中,不会太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他有什么感觉,就坦诚交通出来。自己适合担负的责任,就当仁不让。虽然他多少也希望被人看重,但他较有自己的方向,较不受人的意见影响。既然不认为自己差,就比较不在乎是否被人接纳,因为相信自己掌握了真理,不怕没有人接纳。

怀恩,教会中不大喜欢用‘自信’这个词,因为我们一直强调人自身的软弱,劝人不要对自己抱什么希望;但有时可能矫枉过正了,以致我们连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都否定了。我们固然不要相信自己,但我们里面的圣灵是有大能的,因他与我们同在,我们的地位是最尊贵的,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说到这里,我感触良多。教会的同工们多半没有机会受高等的教育,即使受了高等教育,也极少能在神的话语上受有系统的装备;不但如此,目前事奉的难处还很多,属灵粮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供不应求,许多同工在物质上也不充裕,这都容易使得同工们自卑。

但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岂不是神所量给我们的吗?神既然量给我们这样的环境,就表示我们能在现有的环境中完成神的托付。怀恩,记住我的话,中国教会一点也不可怜,她一直在蒙受神丰盛的祝福。神在各地有不同的作为,为要彰显神各方面的丰富,在这地方赐下这类福分,在那地方赐下那类福分。所有神的福分都是好的,神若赐下,我们都愿意得,但是我们不该觉得缺了某一样福分就是贫穷可怜。我们指望神今后赐下更多的福给教会,但就是现在,我们还是丰富的。我们一直是在神的丰富中向神求更多的丰富,在神的恩典中求更多的恩典。不同的看法,在教会中是一定会有的,除非众人都完全认识主,否则多少会有分歧。我们一方面要不断竭力追求认识主,从一切私意、传统之中超脱出来;一方面要求主给我们一个谦卑的心来代替自卑,一个对主的信心来代替骄傲。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并坚定地按着我们所得到的亮光去行;但同时我们也明白自己是可能犯错的,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刻改正。我们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但也不要为这些缺点而求取人的同情,只为这些缺点常常仰望主,指望主的能力能在它们上面显得完全。单用讲理的方法谋求同工的看法相同,既困难,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己’的问题解决了,教会绝大多数的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我们一生要打的美仗。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怀恩: 收到你的来信,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你认为目前教会最大的问题是不合一,你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你所见到的情况,但我相信你必是亲身经历到教会不和所带来的亏损。想也可惜,同工的不和几乎都是发生在爱主的人中间,而不和的双方常常都各有道理,是为着主才不与对方妥协的,但结果是双方都受亏损。在过去,曾有一批弟兄姊妹**,我与双方都有交通,双方都为了**感到难过,都为对方流泪祷告,一点没有恨恶对方的意思,但终究还是合不来,最后就各做各的,但双方的光景都不如未分之前,这实在是教会的憾事。无可否认,看法差距太大的人较不适合长期密切配搭,也无须要求每个同工都在一个团队里事奉,但我们希望即使没有密切的配搭,大家仍彼此相爱,常彼此交通。 其实仔细分析教会中的不和,会发现大部分的不和都不是真理与邪恶之争,而是做法、习惯,顶多是对圣经的解释不同,还没有牵涉到是非对错,但双方都把这些理由属灵化了,变成“若依对方,就堕落或成为异端了”,所以无法相和。在我们处理教会的不和时,我们自己需要有一个宽广的心,也要会分辨真理与作法之间的不同。有的人不和,只是彼此的个性不同。有人个性外向,有人内向,有人性子急,有人性子
慢;这些都与对错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可能导致同工不和。 例如,外向的人通常较容易和人打成一片,传福音方面的顾忌较少,在众人面前大声祷告也不是难事;这样的人可能会责怪内向的人胆祛,不热心作见证。内向的人如果爱主,通常在祷告上,个人辅导上比较有负担,这样的人又容易觉得外向的人轻浮,不敬虔。性急的人受不了性子慢的人,觉得他冷淡,懒惰,不够火热;性子慢的人又觉得性急的人莽撞,没有好好等候神就凭血气去做。本来只是个性的问题,若被看作属灵的问题,就容易导致不和了。 其实神没有意思要信徒都变成一样的个性,而要各种个性的人因基督的爱得以配搭在一起,彰显出神各方面的荣美。性急的人彰显基督对教会急切的爱,性子慢的人彰显出基督的忍耐;外向的人彰显出属天的真挚,内向的人彰显出属天的谦和。每一种个性都有它美的一面,神在我们里面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我们的个性,而是把我们个性中的优点发扬,缺点修正,使我们在保留我们个性的情况下彰显基督。既然神不改变我们的个性,我们为什么要弟兄变得和我们一样呢?我们应该多欣赏各种个性的长处,为各种人而感谢神。 有的人不和,是由于彼此的习惯或受的带领不同。例如,有人主张会
众祷告时应该同声祷告,不要一个一个轮流祷告,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容易集中精神;又有人主张要一个一个轮流,一人祷告时大家都专心听,这才可能同心。有人认为应该多讲十字架的道理,有人认为必须强调信心,才会有力量走十字架道路。有人认为教会应加强查经,有人则认为应加强祷告。每个人的习惯、主张、强调,一定是与他的背景有关。带领的人主张什么,被带领的人往往也主张这个;人在哪方面最有心得,他自然会重视这方面。 其实,真理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忽略的,但由于我们自身的有限,以及我们时间环境的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有很深的经历。例如,一个人读经若要有亮光,他就一定要花时间读,也就不能用那些时间来祷告,在祷告上的经历就可能不如那些花较多时间祷告的人。既然如此,神也就没有让他的儿女在每个方面都十全十美,只让各个儿女在不同方面多有领受,希望彼此补对方的不足。各人的经历不同,本来是让我们可以彼此学习的,但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经历看作是唯一的真理,把经历之后养成的习惯定为律法,则势必与人无法相合。 就拿禁食祷告作例子吧!禁食祷告有圣经的根据,我们应该教导信徒这事。如果一个人生了病,在禁食三天之后痊愈
了,这是他个人的经历,这经历也是好的,但我们不能告诉人“禁食三天之后病会好”,因为这是经历,不是教训。这人病好之后,就常常禁食,若它是出于主的带领,也未尝不好;但我们不能说一定要常常禁食才算属灵。这人每次在禁食期间,一天都用八小时祷告,先是赞美,接着是感谢,接着是认罪、代求、求告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榜样鼓励弟兄姊妹,但不要为禁食祷告定规每天祷告的时间、内容和次序,因为这都是榜样,不是教训。如果我们把个人的经历、习惯、着重点当做是真理,就难免与经历不同的人不和了。 文化的差异也可能造成不和。举例来说,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习性喜好都有相当的差距,西方和东方的传统歌曲旋律就明显不同。如果我们信主之后,学习的诗歌完全是西式的,包括那些较活泼的现代诗歌,我们可能不容易适应;即使习惯了,还未必能象西方人那样投入在诗歌的感觉中。西方人唱中国调的诗歌也是相同,刚学的时候可能觉得不伦不类,有损圣诗的高雅和圣洁,殊不知中国人能很自然地从这旋律中生发感情。中国人较含蓄,习惯以较慢,较稳重的方式来唱诗歌;西方人则较热情,可能会喜欢唱得轻快活泼一些。曾有一个中国弟兄参加一个黑人的聚会,发现他们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唱
诗,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面唱一面手舞足蹈,中国弟兄极不适应,认为一点都无法在其中敬拜神;殊不知那些黑人的弟兄姊妹这样做才最能敬拜神,当地人也都习惯用较强烈的方式抒发感情,所以没有人会觉得不妥。也许当地的黑人弟兄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信徒的含蓄,会为教会的荒凉而深切哀痛呢! 不说中国与外国文化有差异,就是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之间,也有相当的差异。以农村来说,民众比较愿意知道“什么”及“如何”的问题,比较少问“为什么”;例如,一个渴慕真理的农民可能喜欢多问“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或“怎样祷告”等问题。相对来说,城市的人较喜欢问“为什么”,例如问“为什么神不创造一个不会犯罪的人”或“为什么信仰别的宗教不能得救”等问题。农村的同工可能会嫌城市的弟兄向着主的心不单纯;城市同工则嫌农村弟兄不渴慕明白神的道。其实大家可能都爱主,只是因为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保罗的榜样是“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林前9:22),真理是在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接受的,而接受之后,也不必全盘放弃原有的文化(顶多作一些修正),反而可以将真理用该文化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不要将文化的差异与灵命的差异相
提并论,只要圣灵能做工,灵命能长进,教会能复兴,这个做法就是神所使用的,我们不该随意否定。 神的托付不同也会导致不和。有的人最有负担传福音,他想起失丧的灵魂,心里就难过,常为这些人流泪祷告。为这样的人,我们感谢主,我们应该多加学习。但是神的工作不只是传福音,还要教导信徒,牧养劝慰他们,神也会把其它的负担加给神的仆人。所以热心传福音的人不要随意指责有其它负担的人胆小冷淡,而要尊重以其它事奉为主的同工;反之,其他同工也决不能藐视传福音的人,不可看他们的事奉为肤浅,且自己也不可忽略传福音的本分。有人所领受的托付是到远处做主工,有人则应该留在本地;到远处的人不能怪本地同工眼光狭窄,本地同工也不应该嫌出外的同工好高鹜远,只要各人照着主的托付而行就是了。 还有一种导致不和的因素,就是对圣经的解释不同。这一点所造成的问题比较大,因为它比较多涉及对与错。对于基本真理,我们自然不能妥协;但是按教会现况看来,大部分不同的解释还不算是基本真理的差异。例如,约3:5“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其中‘水’是指什么?有人说是指洗礼的水,有人说是指道,有人说是指新的生命,有人说水就是圣灵
,有人说水是代表悔改。以上各种解释都有圣经的根据,也没有与圣经一贯的教训冲突,我们可以把这几种解释都算作可能的解释。无论‘水’怎么解释,大家都同意重生是圣灵的工作,圣灵借着神的话叫人悔改,而有新的生命,并且应该受洗。只要同意这个论点,无论怎样解释这一节,我们都应该容许。 再举一个例子:有人认为使徒只在初代教会有,有人认为现在还有使徒,这是对使徒下的定义不同。认为现在没有使徒的人,多半把使徒当做传递神启示的人,当做教会整体的带领人;而认为现在有使徒的人,则认为所有奉神差遣去建立教会的人都称为使徒。圣经上没有为使徒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它的定义也不是一般信徒能下的。但无论这世代有没有使徒,我们都要明白神决不要我们高举个人,也没有任何人是真理或属灵道路的权威,只要认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大问题。这问题也不是基本真理的问题。 什么问题是基本真理的问题呢?是直接论到三而一的神的属性和作为,得救的条件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可放松了。只有一位神,就是创造宇宙的父、子、圣灵三而一的神;圣经是神的话语,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耶稣是神又是人,曾由童女所生,曾死去,又复活,升天,还要再来审判众人;我们称义是
因着信,不必,也不能靠行为,而得救不止在于灵魂,将来身体也将得赎。以上这几点不能妥协,在其它的道理上,如果有人有不同的看见,我们应当尊重。虽然我们未必适合与看法差太远的人一起同工,但我们起码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交通。 怀恩,我们若再深入地看教会中的不和,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不和中都有‘己’的因素在内––––因为不容许己受亏损,所以不与人妥协。最容易与人不和的岂不是自卑的人和骄傲的人吗?他们都是维护己的人。 严格说来,骄傲与自卑不是相对的,是一种性格的两种表现。自卑的人觉得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所以极力想在另外的方面胜过人,因此他也特别注意他比人强的地方,为此感到骄傲。自卑和骄傲常在一种人身上产生,所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两种表现,这种性格就是“维护己”的性格。由于同工们中间自卑的表现比较明显,我就多提自卑的情况,而骄傲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在心思上,自卑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没有信心,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发表之后,就很怕有不同的意见存在。例如,一个自卑的人受邀请对事奉的人讲道,他心里会很战兢,不是因为敬畏神,而是因为怕讲错了被人笑。讲完之后,他会一直回味所讲的精彩之处,又为讲得不好的地方而
懊恼半天。后来人若对他讲的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至少心里)会为自己极力辩护。 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见有牧者过分保护他的羊。他禁止信徒到别的地方聚会,也不愿意请其他的同工到他那里讲道,理由是“免得弟兄姊妹变得复杂”。如果有工人到当地讲道,所讲的与他的稍有不同,他就指为‘混乱’,其实往往是怕人与其他的肢体交通后,不象从前那样地顺从他。 人若没有自卑的心,也不会放任信徒随便去聚会,免得他们落在异端中;但是对于信仰的枝节问题,就不会紧抓不放。他如果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就不怕他的羊走错,因为理在他这边;他如果没有把握自己正确,就会虚心去下苦功查考清楚。无论如何,他不会不容许第二个声音发在他周围的肢体中。 在情感上,自卑的人常常可怜自己,不愿意让人看见自己的弱点,人一旦看到,他也立刻把责任推给别的人事物。如果无法推逶,就表现得十分可怜,目的是要博得人的同情。 我们不难看到有同工平时带领一个聚会,带领了不短的时间,人数却没有显着的增加,信徒的灵命也没有显着的长进。这位同工若是自卑,可能不乐意邀请别的同工来聚会中分享;如果偶尔有别的同工来,他也许会临时拉一些人来聚会,免
得人看出他牧养的人少;当同工知道这聚会的光景不大好,他可能会推说当地人的心很硬,弟兄姊妹又冷淡,家里的难处也多,以致他孤掌难鸣,或自我安慰地表示聚会的兴旺与否不在乎人多少,外在的热闹不表示有属灵的实质,走窄路的人本来就是少数。总之都不是他的责任。而实在无法推逶时,他也许会说:“唉!我真软弱,没有能力,请你为我祷告”。 不自卑的人若看见聚会光景不好,首先会反省自己有什么不讨神喜悦之处,自己的事奉有什么不忠心,不良善,没有见识之处,为这些地方认罪悔改;然后反省整个聚会或弟兄姊妹个人有没有亏欠神之处,又迫切为聚会及弟兄姊妹个人认罪,代求,求神复兴教会。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也会请同心的同工都这样做,并不怕别人讥笑他事奉不力,结果也终必蒙神祝福。 在意志上,自卑的人比较不敢提出意见,却又很喜欢人听他的意见。一旦他提出了意见,就很不愿意别人反对。他又想负多一点责任,来肯定他的重要性;又怕负不起责任,常常处于矛盾之中。在同工会议上,那些自卑的同工心里很羡慕担任某个重要职分,却不敢说出来;即使人推举他,他还要推让半天,其实心里十分高兴。如果后来真的照他提议的,将责任委托了别人,他心里又很不是
滋味。他说自己不好,又不愿意听人说他不好,真听到人批评他时,又要解释半天。他很怕自己与众不同,希望人人都当他是自己人;他又怕太平凡而被人冷落,常处于矛盾之中。 不自卑的人在同工会议中,不会太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他有什么感觉,就坦诚交通出来。自己适合担负的责任,就当仁不让。虽然他多少也希望被人看重,但他较有自己的方向,较不受人的意见影响。既然不认为自己差,就比较不在乎是否被人接纳,因为相信自己掌握了真理,不怕没有人接纳。 怀恩,教会中不大喜欢用‘自信’这个词,因为我们一直强调人自身的软弱,劝人不要对自己抱什么希望;但有时可能矫枉过正了,以致我们连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都否定了。我们固然不要相信自己,但我们里面的圣灵是有大能的,因他与我们同在,我们的地位是最尊贵的,我们也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说到这里,我感触良多。教会的同工们多半没有机会受高等的教育,即使受了高等教育,也极少能在神的话语上受有系统的装备;不但如此,目前事奉的难处还很多,属灵粮食的种类和数量都供不应求,许多同工在物质上也不充裕,这都容易使得同工们自卑。 但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岂不是神所量给我们的吗?神
既然量给我们这样的环境,就表示我们能在现有的环境中完成神的托付。怀恩,记住我的话,中国教会一点也不可怜,她一直在蒙受神丰盛的祝福。神在各地有不同的作为,为要彰显神各方面的丰富,在这地方赐下这类福分,在那地方赐下那类福分。所有神的福分都是好的,神若赐下,我们都愿意得,但是我们不该觉得缺了某一样福分就是贫穷可怜。我们指望神今后赐下更多的福给教会,但就是现在,我们还是丰富的。我们一直是在神的丰富中向神求更多的丰富,在神的恩典中求更多的恩典。不同的看法,在教会中是一定会有的,除非众人都完全认识主,否则多少会有分歧。我们一方面要不断竭力追求认识主,从一切私意、传统之中超脱出来;一方面要求主给我们一个谦卑的心来代替自卑,一个对主的信心来代替骄傲。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并坚定地按着我们所得到的亮光去行;但同时我们也明白自己是可能犯错的,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刻改正。我们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但也不要为这些缺点而求取人的同情,只为这些缺点常常仰望主,指望主的能力能在它们上面显得完全。单用讲理的方法谋求同工的看法相同,既困难,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己’的问题解决了,教会绝大多数的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
我们一生要打的美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