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章 儿童的生命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 by 唐崇荣

孩子是上帝的恩典

先对父母讲几句话。你的孩子在你家中的存在是什么意思呢?是你把他生出来,或者上帝把他生进你家里来?如果你说是我把他生出来的,那么你就是他的源头,你好像他的上帝一样。如果是上帝把他赐给你,那么上帝是他的源头,你是蒙受恩典的人。这两种态度很不一样。所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因著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差异就影响对恩典的知识和恩典的看法。对恩典神学的觉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觉悟使你做人的基本态度一定不一样。我们中国人说:我把一个人生出来,没有我他就出不来,只是我把他生出来。但英国人这么讲:Ababyisbornintomyfamily(一个孩子被生到我家里来了),他被生到我家里来,不是我里面把他生出来,如果是我里面把他生出来的话,这个孩子的源头在我里面,我就是他的源头,这是单从身体来看。但,如果一个孩子是神赐给我的,把他生在我家里面来的话,我就有双重的责任:第一个责任是这是神给我的产业,神把这个特权给我,我应当好好使用;第二,这个孩子的本身,我应当用真理教导他,使他长大。那么,是不是说东方的文化就不能好好用真理教导儿女?不是的,东方人也懂得怎样好好教孩子。从联合国的统计来看,有许多用比较东方古老法教孩子的家庭,比较少产生社会问题少年;相反的那些西方太过让孩子自由的国家呢,他们却产生了许许多多令社会头痛的问题少年。所以在这里不在贬低东方、褒扬西方,在这里要看的是无论东方、西方,当你真正明白到神的恩典的时候,你对教导方针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看孩子是神所赐的产业。

人或孩子?

第二个问题,你到底生一个人,那个人在你家里叫做孩子,或者你是生一个孩子,那么孩子有一点像你,所以叫做人?这两种看法是不一样的。到底你是生人还是生孩子?你说孩子就是人,人就是孩子,还要答什么?我生的人就是孩子,我生的孩子就是人。你到底是生出一个人,那个人因为在你家所以你叫他孩子,在别人家是别人的孩子;或者你生一个孩子,有一点像我,这个叫做人。到底那一种?是生孩子呢?或者生人?这个观念使到你看他时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说,你把他看作一个人,或者是把他看作孩子?如果你永远把他看作一个孩子的话,这个孩子在你面前就很难长大了。你懂不懂?我们这些人有时有一点不大喜欢那些老人家永远把我们当作小孩子。但是就是这种人,大的时候、老的时候就把别人当作永远是他的孩子。如果你把一个人当作是人,那么你对他的教育法一定不一样;你把一个人当作你的孩子,你对他的教育法永远是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所以,视他为人,或者是看他为孩子?相当影响你用什么办法来教导他。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很注意这些原则,但有一些话我那时不大敢讲,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年龄还不够资格来支持我要讲的话。现在我越来越大胆了。因为我的孩子有的就像你这么大了,我的学生有的现在已经七、八十岁;我教了几十年的书,我十七岁的时候就教过六十岁的人,我现在还要客气什么呢?你现在教的孩子、教的学生,你是把他当作人来教,或者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

日本曾经有一个相当轰动世界的首相,叫做田中角荣(MrTanaka)。这个人上台的时候是非常非常荣耀,下台的时候觉得非常非常羞辱。他上政治舞台的时候,可以说相当年轻有为,使人另眼相看,这样年轻的人可以做日本的首相。当他下台的时候,却是因为他舞弊而含羞下台。当他上台的那一天,有一个记者去问他妈妈说:"伯母,你的孩子做了首相,你有何感想呢?"你知道他老人家怎么回答:"那个小孩子哪里会做事?"人家选他做首相了,他的妈妈还说那个小孩子哪里会做事?不幸言中,真的不大会做事!老人家一方面把孩子永远当作孩子来看,妨碍孩子心理的成长,但是如果这个孩子没有看到自己成长过程应当成熟、严肃的面向将来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一生一世就是一个孩子。这些事令我们思想,到底我们教导的时候,是把他当作人呢,或者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你永远好像不让他有成长的机会一样;你把他当作人来看待,很多时候你缺乏父母的恩情在他的身上。所以这方面怎样调和?为人父母的、为人师表的,你做老师、对待儿童的时候,你要有师之尊、父母之爱。做父母的在你的儿女面前,要有父母之心、有师长的严格、纪律、原则来处理事情。所以这些调和是非常要紧的。

儿童的生命:良心的导师

圣经让我们看见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儿童们虽然从亚当的代表性来看,已经染上了原罪,但是,他们自己有一些非常清洁、正直的性质是大人应当注意到的。一个跟孩子在一起的人、一个常常做教员的人,他的心比常常做生意的人会更清洁。一个天天跟儿童在一起的人,他的心地要比那些在社会中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人更加单纯。为什么呢?因为儿童在良心和道德上是大人的老师。虽然在职份上你做他的老师,在良心功用上他是你的老师。小孩子的单纯、他的动作、他的清洁,其实就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反照出社会的毛病、反照出成人的诡诈、反照出我们的阴暗,让我们知道我们应当向孩童学习些什么?孩子们是我们良心正常功用的启发者、孩子们是道德良知的反照者、孩子们是社会黑暗的一个控告者。孩子们的心很清洁的、孩子们的行为是从正直的动机产生出来,他们没有诡诈。所以你常常听见说,小孩子哪里有假病,越小的孩子越没有假病。他的病一好,马上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当他真的病的时候,他不能跳的时候,他根本不是装假。如果一个很小的孩子,已经会装假的话,那这个人以后只能做电影名星,没有别的用处。你对一个孩子说:"看看谁叩门。"孩子回来说:"是某某人。""糟了,那个人是要来借钱的。"所以你对孩子说:"快快告诉他,爸爸不在!"这个孩子跑出去:"爸爸说他不在!"他照你的话说,很乖!你平常要他听话,就是这一次你不要他听话,你要他听一半,不要他听另外一半。所以这孩子到外面说:"爸爸说他不在!"回来还给你打了一顿。"你为什么告诉他我不在!""你告诉我,去告诉他的啊!""我告诉你:告诉他,我不在,为什么你告诉他,爸爸说他不在?"他搞不清.他莫名其妙.做什么?为什么大人把真理分成两部份?一部份是可以公开的,一部份是要隐藏起来的。所以他慢慢学会了,原来这个叫做做人。

教育就这样教坏孩子!孩子的清洁、正直、良善,实实在在是我们每一个人道德的借镜、是社会黑暗的控告者、是天良的启发者、是我们回想到良善的本质的提醒者。这是儿童的生命宝贵的地方。

儿童的生命:可塑性

儿童的生命不但是这样清洁、这样的单纯、儿童的生命也是非常可塑造的。他们在柔软、随应的方面、度量是大得不得了的。我们看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学生们,他们虽然多么调皮,在可能受影响之下,他们是能改变的。就是因为可能改变,每一个作教师的都应该乐观,站在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上,如果儿童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你就不必要花这么大的心血去做教育工作。把十个最坏的孩子交给你,和把一个绝对不改的老人家交给你,你会感觉到,与孩子相处气死了,也是气得快乐的才死!因为他们的生命是可塑性的、他们的生命是可以被你雕塑的。这个容易雕塑,不等于他们没有价值。

在雕刻工作上,越难刻的木头是越硬的,而越硬的木头刻成功的艺术品越贵。但是,不能把儿童看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雕刻、非常疏、非常弱的木头,因为你雕好以后,他们慢慢硬的时候,就硬得很像样了。他们在可塑的时期你怎样雕塑他?等他真正成形时,他自己会慢慢变硬的,而且硬得很像样、硬得好啊。所以,对儿童下功夫、付代价的人,是很有价值的。你在儿童的身上用多少的心血都不会白费,你真正善良、智慧的教导,耐心、努力的教导,要使你年老的时候看见,你所种的是痛苦眼泪的果子、种子。而你所收的,是令你永远欢呼、喜乐永不后悔的果子。那个时候你的眼泪自动被擦干。

以前在我们的神学院里面,有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是天生、是后生残废?我没有办法查考。因为把毗买来的时候已经就是那样了。这只母鸡的脚一只是折断了,不能踏地的,常常就是一只脚站著,而靠著一只脚也能睡觉,睡得很平衡。所以有时候看一些动物学得太多的功课!你试试看一只脚这样睡看看,怎么可能?毗打瞌睡的时候,它这只脚根本不能踏地,就是这样睡。后来毗孵出了大概六、七只小鸡。这只大母鸡,毗就带著这些小鸡走,但是那些小鸡没有学毗那样走。因为毗们有毗们自然的、天然的本性。这一只母鸡呢,有一天带小鸡走到一些正在铺地砖的那些潮湿的水泥上面,忽然间这只母鸡跳上去,用毗的独脚打了一个印。我们想不行了,如果让毗在那边走来走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快快把毗赶走了,毗带走带飞的离开,毗的小鸡也跟毗走了。那么这个水泥上就留下很深的独脚的印,比平常的鸡要深两倍!因为平常的鸡是重量平分。毗却所有重量独担,所以不把水泥再铺下去,留在那边做这只母鸡唯一的纪念。几个钟头以后,水泥干了。有一个人说:"啊!很难看,怎么有鸡爪印?快快把它弄好!"另外一个同学说:"已经干了,不能再改了。"这样那只鸡的脚印留在神学院差不多十六年的时间。到重建的时候才把它打破了。每一次看见那个脚印的时候,我就想起毗走路的样子。天下没有任何一只鸡在我头脑有这样深的印象。而这只鸡伟大的地方在哪里?毗懂得乘著水泥未干之前就留下影响,所以毗的影响力是在这水泥未干之前打下去。水泥干了毗怎么踏?怎么踏?只能踏破毗自己脚皮!

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个有智慧的父母,他的教导也是如此。等你的儿女已经成形了、已经硬性了、已经不能改了,你才来骂、才来念、才来教、才来喊已经太迟了。但是当他还小的时候,良心柔软、个性还没有坚定的时候,把你的影响加在他的身上,用真理影响他,那么你就永远受益无穷。你永远不须后悔,因为在他可塑性强的时期,你已经使用了你的特权。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把你的影响加下去!今天基督教的仇敌,懂得这件事胜过许多基督徒,今天许许多多非基督教的、或者抵挡基督教的,无神论和其他反对基督教的团体,他们懂得乘著儿童可塑性的时期,快快把他们认为的真理的根基打起来;而许多的基督徒却忽略这样大的、这样好的特权!求主帮助。

儿童的生命:启发道德

儿童在社会上除了是生命的延续、是组成社会单位的基本因素之外,从他自己生命的可塑性、和启发道德的功能上来看是重要的。从圣经再看上帝怎样看待儿童们;如果你对旧约圣经注意的话,你会发现儿童的地位在神的眼中是很重要的。当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他们的儿女也要一同去事奉耶和华。这里让我们看见,旧约圣经里面已经有了全家归主的观念。儿童在参与信仰的建立上是早已在神的旨意和计划里面。所以旧约圣经让我们看见神要以色列民大人们、儿女一同出来事奉上帝;诗篇也很清楚的看见敬畏耶和华的无论大小,主都赐福他们。圣经明文记载儿女的重要性。不但如此,约拿到尼尼微去传福音的时候,他有一点不愿意这些可咒诅的外邦人得救。宁愿神快快把灾祸降在他们的身上,不要让他们有机会悔改以至蒙受神的恩典。所以他宁愿在那里看,看尼尼微覆没、看尼尼微人灭亡,他可大快己心。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所以神却宽容了尼尼微,垂听他们悔改的心声,让他们免去灾祸、拯救他们。这个时候,约拿大发脾气,神教导约拿,有一点像你家里的冷气坏了,你向神大发脾气的情形差不多。神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你尚且爱惜。……尼尼微……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我岂能不爱惜呢?"从这句话,考古学家至少要估计尼尼微的人口超过一百万,那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了。这一百万的人口,如果有五十万是在三十岁以下的话,至少有十二万是在婴孩阶段,因为不能分辨左右手。"我岂能不爱惜呢?"所以,旧约圣经让我们看见,神非常爱儿女、神非常爱婴孩,是我们不可以轻看的。如果你把圣经这些零零碎碎,在这里、在那里一点一点的观念把它重组起来的话,你就发现许多所谓伟大的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斯多德,他们对儿童的看法都远远落在圣经的观念之后了。神这样爱儿女,我们岂可不爱他们?

耶稣来到世界上的时候,他为儿女、儿童们做了美好的见证。第一,耶稣基督自己道成肉身的时候,他选择按照生育的自然律。虽然马利亚是童女受孕生下基督,但是基督生下的时候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从婴孩的阶段开始做人。这表示基督重视儿女的阶段。阿里斯多德曾经讲过一句与这个观念不同的话语,他说:"儿童时期是没有重要性的。"而且他说:"一个人二十岁以前的生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圣经却否定这些哲学家的看法。如果儿童时期是没有价值的,耶稣基督为什么来做人的时候,也经过婴孩的时候?他看重婴孩,没有比自己曾经来做婴孩的亲身经历更重要。第二,耶稣做人的时候,他为儿童作见证时,曾经定下了儿童是进天国的一种模式,而转回儿童的心境是成为天国子民的绝对标准。"……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这句话的意思严格的说起来就等于是重生的必须。一个人被圣灵重生,有新的生命才能进天国。照样的,耶稣基督就用这样的比喻来告诉人,新的生命和过去的生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这里给我们看见耶稣基督不但亲自经过儿童的阶段,耶稣基督自己立儿童为天国的标准,儿童阶段的时期成了天国子民的模式。不但如此,基督自己在经历儿童阶段的时候好好做人,成为一个儿童的模范。所以当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他把几样模范的印记向人表明出来:第一,他在寻求真理上成为人类的模范。耶稣基督十二岁做儿童的时期,他在他们中间追问,是不是单单表示寻求真理呢?我想如果我们这样解释,没有多大差错。但是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他用问题式来启发人怎样明白真理,就开始于儿童的时代。如果你注意看耶稣基督在世界上被记载下来的教训,在三年半的时间耶稣至少发过一百个问题。这一百个问题里面的启发性,是大得不得了的;审判性的因素,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一方面藉著问题把一个东西提出来,一方面开导人心、一方面追讨责任、一方面挑起兴趣、一方面挑战人要降服在不能回答的问题的真理的里面。这是耶稣基督在儿童的时期已经显露出来的。不但如此耶稣基督在十二的时候,也给我们看见他与父之间的责任成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写照,"……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或者翻译成:"岂不知我应当常常在我父的家里面的吗?"这样的一个孩子,前面的道路不能不成功!因为他在儿童的时期不是单单顾及四围可玩的环境、不是单单顾念与其他玩耍的同伴的关系。他能顾到人与神之间直线的交通、直线的个别关系。这一个十二岁的儿童在人与神的直线关系中间,已经成为模范、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追求的楷模。这是第二方面。第三方面,耶稣基督是很负责任的。在儿童时期,走了一条好像成人的路线的生活。所以当他的父母在找他的时候,好像用责备的口气问他时,他乃是以非常安定、非常镇静的态度,像大人一样来解决他遇到的困难。这些都是基督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基督给我们看见他对儿童生命的看重。

所以,为人之父母、为人之师表,我们先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如果不是为了尊重儿童、真正爱儿童,请你不要结婚!如果你预备心付代价、爱儿童、看重儿童生命,请你不要生孩子!如果你不过是为了赚一些钱、糊糊口、过日子,请你不要做教员。当你勇敢的申请做教员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正在人类历史中间,选择了一个很神圣的工作。当你正决定结婚,传宗接代的时候,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正进入一个很神圣的阶段。你要成为人的父母,成为人的师表。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孩子是上帝的恩典 先对父母讲几句话。你的孩子在你家中的存在是什么意思呢?是你把他生出来,或者上帝把他生进你家里来?如果你说是我把他生出来的,那么你就是他的源头,你好像他的上帝一样。如果是上帝把他赐给你,那么上帝是他的源头,你是蒙受恩典的人。这两种态度很不一样。所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因著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差异就影响对恩典的知识和恩典的看法。对恩典神学的觉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觉悟使你做人的基本态度一定不一样。我们中国人说:我把一个人生出来,没有我他就出不来,只是我把他生出来。但英国人这么讲:Ababyisbornintomyfamily(一个孩子被生到我家里来了),他被生到我家里来,不是我里面把他生出来,如果是我里面把他生出来的话,这个孩子的源头在我里面,我就是他的源头,这是单从身体来看。但,如果一个孩子是神赐给我的,把他生在我家里面来的话,我就有双重的责任:第一个责任是这是神给我的产业,神把这个特权给我,我应当好好使用;第二,这个孩子的本身,我应当用真理教导他,使他长大。那么,是不是说东方的文化就不能好好用真理教导儿女?不是的,东方人也懂得怎样好好教孩子。从联合国的统计来看,
有许多用比较东方古老法教孩子的家庭,比较少产生社会问题少年;相反的那些西方太过让孩子自由的国家呢,他们却产生了许许多多令社会头痛的问题少年。所以在这里不在贬低东方、褒扬西方,在这里要看的是无论东方、西方,当你真正明白到神的恩典的时候,你对教导方针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看孩子是神所赐的产业。 人或孩子? 第二个问题,你到底生一个人,那个人在你家里叫做孩子,或者你是生一个孩子,那么孩子有一点像你,所以叫做人?这两种看法是不一样的。到底你是生人还是生孩子?你说孩子就是人,人就是孩子,还要答什么?我生的人就是孩子,我生的孩子就是人。你到底是生出一个人,那个人因为在你家所以你叫他孩子,在别人家是别人的孩子;或者你生一个孩子,有一点像我,这个叫做人。到底那一种?是生孩子呢?或者生人?这个观念使到你看他时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说,你把他看作一个人,或者是把他看作孩子?如果你永远把他看作一个孩子的话,这个孩子在你面前就很难长大了。你懂不懂?我们这些人有时有一点不大喜欢那些老人家永远把我们当作小孩子。但是就是这种人,大的时候、老的时候就把别人当作永远是他的孩子。如果你把一个人当作是人,那么你对他
的教育法一定不一样;你把一个人当作你的孩子,你对他的教育法永远是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所以,视他为人,或者是看他为孩子?相当影响你用什么办法来教导他。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很注意这些原则,但有一些话我那时不大敢讲,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年龄还不够资格来支持我要讲的话。现在我越来越大胆了。因为我的孩子有的就像你这么大了,我的学生有的现在已经七、八十岁;我教了几十年的书,我十七岁的时候就教过六十岁的人,我现在还要客气什么呢?你现在教的孩子、教的学生,你是把他当作人来教,或者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 日本曾经有一个相当轰动世界的首相,叫做田中角荣(MrTanaka)。这个人上台的时候是非常非常荣耀,下台的时候觉得非常非常羞辱。他上政治舞台的时候,可以说相当年轻有为,使人另眼相看,这样年轻的人可以做日本的首相。当他下台的时候,却是因为他舞弊而含羞下台。当他上台的那一天,有一个记者去问他妈妈说:"伯母,你的孩子做了首相,你有何感想呢?"你知道他老人家怎么回答:"那个小孩子哪里会做事?"人家选他做首相了,他的妈妈还说那个小孩子哪里会做事?不幸言中,真的不大会做事!老人
家一方面把孩子永远当作孩子来看,妨碍孩子心理的成长,但是如果这个孩子没有看到自己成长过程应当成熟、严肃的面向将来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一生一世就是一个孩子。这些事令我们思想,到底我们教导的时候,是把他当作人呢,或者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你永远好像不让他有成长的机会一样;你把他当作人来看待,很多时候你缺乏父母的恩情在他的身上。所以这方面怎样调和?为人父母的、为人师表的,你做老师、对待儿童的时候,你要有师之尊、父母之爱。做父母的在你的儿女面前,要有父母之心、有师长的严格、纪律、原则来处理事情。所以这些调和是非常要紧的。 儿童的生命:良心的导师 圣经让我们看见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儿童们虽然从亚当的代表性来看,已经染上了原罪,但是,他们自己有一些非常清洁、正直的性质是大人应当注意到的。一个跟孩子在一起的人、一个常常做教员的人,他的心比常常做生意的人会更清洁。一个天天跟儿童在一起的人,他的心地要比那些在社会中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人更加单纯。为什么呢?因为儿童在良心和道德上是大人的老师。虽然在职份上你做他的老师,在良心功用上他
是你的老师。小孩子的单纯、他的动作、他的清洁,其实就是一面人性的镜子,反照出社会的毛病、反照出成人的诡诈、反照出我们的阴暗,让我们知道我们应当向孩童学习些什么?孩子们是我们良心正常功用的启发者、孩子们是道德良知的反照者、孩子们是社会黑暗的一个控告者。孩子们的心很清洁的、孩子们的行为是从正直的动机产生出来,他们没有诡诈。所以你常常听见说,小孩子哪里有假病,越小的孩子越没有假病。他的病一好,马上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当他真的病的时候,他不能跳的时候,他根本不是装假。如果一个很小的孩子,已经会装假的话,那这个人以后只能做电影名星,没有别的用处。你对一个孩子说:"看看谁叩门。"孩子回来说:"是某某人。""糟了,那个人是要来借钱的。"所以你对孩子说:"快快告诉他,爸爸不在!"这个孩子跑出去:"爸爸说他不在!"他照你的话说,很乖!你平常要他听话,就是这一次你不要他听话,你要他听一半,不要他听另外一半。所以这孩子到外面说:"爸爸说他不在!"回来还给你打了一顿。"你为什么告诉
他我不在!""你告诉我,去告诉他的啊!""我告诉你:告诉他,我不在,为什么你告诉他,爸爸说他不在?"他搞不清.他莫名其妙.做什么?为什么大人把真理分成两部份?一部份是可以公开的,一部份是要隐藏起来的。所以他慢慢学会了,原来这个叫做做人。 教育就这样教坏孩子!孩子的清洁、正直、良善,实实在在是我们每一个人道德的借镜、是社会黑暗的控告者、是天良的启发者、是我们回想到良善的本质的提醒者。这是儿童的生命宝贵的地方。 儿童的生命:可塑性 儿童的生命不但是这样清洁、这样的单纯、儿童的生命也是非常可塑造的。他们在柔软、随应的方面、度量是大得不得了的。我们看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学生们,他们虽然多么调皮,在可能受影响之下,他们是能改变的。就是因为可能改变,每一个作教师的都应该乐观,站在教育工作者的地位上,如果儿童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你就不必要花这么大的心血去做教育工作。把十个最坏的孩子交给你,和把一个绝对不改的老人家交给你,你会感觉到,与孩子相处气死了,也是气得快乐的才死!因为他们的生命是可塑性的、他们的生命是可以被你雕塑的。这个容易雕塑
,不等于他们没有价值。 在雕刻工作上,越难刻的木头是越硬的,而越硬的木头刻成功的艺术品越贵。但是,不能把儿童看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雕刻、非常疏、非常弱的木头,因为你雕好以后,他们慢慢硬的时候,就硬得很像样了。他们在可塑的时期你怎样雕塑他?等他真正成形时,他自己会慢慢变硬的,而且硬得很像样、硬得好啊。所以,对儿童下功夫、付代价的人,是很有价值的。你在儿童的身上用多少的心血都不会白费,你真正善良、智慧的教导,耐心、努力的教导,要使你年老的时候看见,你所种的是痛苦眼泪的果子、种子。而你所收的,是令你永远欢呼、喜乐永不后悔的果子。那个时候你的眼泪自动被擦干。 以前在我们的神学院里面,有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是天生、是后生残废?我没有办法查考。因为把毗买来的时候已经就是那样了。这只母鸡的脚一只是折断了,不能踏地的,常常就是一只脚站著,而靠著一只脚也能睡觉,睡得很平衡。所以有时候看一些动物学得太多的功课!你试试看一只脚这样睡看看,怎么可能?毗打瞌睡的时候,它这只脚根本不能踏地,就是这样睡。后来毗孵出了大概六、七只小鸡。这只大母鸡,毗就带著这些小鸡走,但是那些小鸡没有学毗那样走。因为毗们有毗们自
然的、天然的本性。这一只母鸡呢,有一天带小鸡走到一些正在铺地砖的那些潮湿的水泥上面,忽然间这只母鸡跳上去,用毗的独脚打了一个印。我们想不行了,如果让毗在那边走来走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快快把毗赶走了,毗带走带飞的离开,毗的小鸡也跟毗走了。那么这个水泥上就留下很深的独脚的印,比平常的鸡要深两倍!因为平常的鸡是重量平分。毗却所有重量独担,所以不把水泥再铺下去,留在那边做这只母鸡唯一的纪念。几个钟头以后,水泥干了。有一个人说:"啊!很难看,怎么有鸡爪印?快快把它弄好!"另外一个同学说:"已经干了,不能再改了。"这样那只鸡的脚印留在神学院差不多十六年的时间。到重建的时候才把它打破了。每一次看见那个脚印的时候,我就想起毗走路的样子。天下没有任何一只鸡在我头脑有这样深的印象。而这只鸡伟大的地方在哪里?毗懂得乘著水泥未干之前就留下影响,所以毗的影响力是在这水泥未干之前打下去。水泥干了毗怎么踏?怎么踏?只能踏破毗自己脚皮! 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个有智慧的父母,他的教导也是如此。等你的儿女已经成形了、已经硬性了、已经不能改了,你才来骂、才来念、才来教、才来喊
已经太迟了。但是当他还小的时候,良心柔软、个性还没有坚定的时候,把你的影响加在他的身上,用真理影响他,那么你就永远受益无穷。你永远不须后悔,因为在他可塑性强的时期,你已经使用了你的特权。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把你的影响加下去!今天基督教的仇敌,懂得这件事胜过许多基督徒,今天许许多多非基督教的、或者抵挡基督教的,无神论和其他反对基督教的团体,他们懂得乘著儿童可塑性的时期,快快把他们认为的真理的根基打起来;而许多的基督徒却忽略这样大的、这样好的特权!求主帮助。 儿童的生命:启发道德 儿童在社会上除了是生命的延续、是组成社会单位的基本因素之外,从他自己生命的可塑性、和启发道德的功能上来看是重要的。从圣经再看上帝怎样看待儿童们;如果你对旧约圣经注意的话,你会发现儿童的地位在神的眼中是很重要的。当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他们的儿女也要一同去事奉耶和华。这里让我们看见,旧约圣经里面已经有了全家归主的观念。儿童在参与信仰的建立上是早已在神的旨意和计划里面。所以旧约圣经让我们看见神要以色列民大人们、儿女一同出来事奉上帝;诗篇也很清楚的看见敬畏耶和华的无论大小,主都赐福他们。圣经明文记载儿女
的重要性。不但如此,约拿到尼尼微去传福音的时候,他有一点不愿意这些可咒诅的外邦人得救。宁愿神快快把灾祸降在他们的身上,不要让他们有机会悔改以至蒙受神的恩典。所以他宁愿在那里看,看尼尼微覆没、看尼尼微人灭亡,他可大快己心。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所以神却宽容了尼尼微,垂听他们悔改的心声,让他们免去灾祸、拯救他们。这个时候,约拿大发脾气,神教导约拿,有一点像你家里的冷气坏了,你向神大发脾气的情形差不多。神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你尚且爱惜。……尼尼微……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我岂能不爱惜呢?"从这句话,考古学家至少要估计尼尼微的人口超过一百万,那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了。这一百万的人口,如果有五十万是在三十岁以下的话,至少有十二万是在婴孩阶段,因为不能分辨左右手。"我岂能不爱惜呢?"所以,旧约圣经让我们看见,神非常爱儿女、神非常爱婴孩,是我们不可以轻看的。如果你把圣经这些零零碎碎,在这里、在那里一点一点的观念把它重组起来的话,你就发现许多所谓伟大的思想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斯多德,他们对儿童的看法都远远
落在圣经的观念之后了。神这样爱儿女,我们岂可不爱他们? 耶稣来到世界上的时候,他为儿女、儿童们做了美好的见证。第一,耶稣基督自己道成肉身的时候,他选择按照生育的自然律。虽然马利亚是童女受孕生下基督,但是基督生下的时候像普通的孩子一样,从婴孩的阶段开始做人。这表示基督重视儿女的阶段。阿里斯多德曾经讲过一句与这个观念不同的话语,他说:"儿童时期是没有重要性的。"而且他说:"一个人二十岁以前的生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圣经却否定这些哲学家的看法。如果儿童时期是没有价值的,耶稣基督为什么来做人的时候,也经过婴孩的时候?他看重婴孩,没有比自己曾经来做婴孩的亲身经历更重要。第二,耶稣做人的时候,他为儿童作见证时,曾经定下了儿童是进天国的一种模式,而转回儿童的心境是成为天国子民的绝对标准。"……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这句话的意思严格的说起来就等于是重生的必须。一个人被圣灵重生,有新的生命才能进天国。照样的,耶稣基督就用这样的比喻来告诉人,新的生命和过去的生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qu
ot;这里给我们看见耶稣基督不但亲自经过儿童的阶段,耶稣基督自己立儿童为天国的标准,儿童阶段的时期成了天国子民的模式。不但如此,基督自己在经历儿童阶段的时候好好做人,成为一个儿童的模范。所以当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他把几样模范的印记向人表明出来:第一,他在寻求真理上成为人类的模范。耶稣基督十二岁做儿童的时期,他在他们中间追问,是不是单单表示寻求真理呢?我想如果我们这样解释,没有多大差错。但是另外一个可能性,是他用问题式来启发人怎样明白真理,就开始于儿童的时代。如果你注意看耶稣基督在世界上被记载下来的教训,在三年半的时间耶稣至少发过一百个问题。这一百个问题里面的启发性,是大得不得了的;审判性的因素,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一方面藉著问题把一个东西提出来,一方面开导人心、一方面追讨责任、一方面挑起兴趣、一方面挑战人要降服在不能回答的问题的真理的里面。这是耶稣基督在儿童的时期已经显露出来的。不但如此耶稣基督在十二的时候,也给我们看见他与父之间的责任成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写照,"……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或者翻译成:"岂不知我应当常常在我父的家里面的吗?&q
uot;这样的一个孩子,前面的道路不能不成功!因为他在儿童的时期不是单单顾及四围可玩的环境、不是单单顾念与其他玩耍的同伴的关系。他能顾到人与神之间直线的交通、直线的个别关系。这一个十二岁的儿童在人与神的直线关系中间,已经成为模范、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追求的楷模。这是第二方面。第三方面,耶稣基督是很负责任的。在儿童时期,走了一条好像成人的路线的生活。所以当他的父母在找他的时候,好像用责备的口气问他时,他乃是以非常安定、非常镇静的态度,像大人一样来解决他遇到的困难。这些都是基督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基督给我们看见他对儿童生命的看重。 所以,为人之父母、为人之师表,我们先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如果不是为了尊重儿童、真正爱儿童,请你不要结婚!如果你预备心付代价、爱儿童、看重儿童生命,请你不要生孩子!如果你不过是为了赚一些钱、糊糊口、过日子,请你不要做教员。当你勇敢的申请做教员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正在人类历史中间,选择了一个很神圣的工作。当你正决定结婚,传宗接代的时候,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正进入一个很神圣的阶段。你要成为人的父母,成为人的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