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怎样顺服?
不顺服的孩子令父亲挫折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面对权柄的要求,总是不易顺服,但这现象有一天会改变,直到渐渐长大后,父亲确实拥有某些责任了,那时便会知道孩子对在上者顺服真是有其必要。在我所遇到的亲子关系中,父亲最大的难题就是面对不顺服的孩子,我相信不顺服的孩子,会造成父亲在养育子女上很大的挫折。
我有一位朋友,就有这一方面的挫折,他的家里有一个叛逆性很强的儿子,当他儿子负气离家那一刻,他跟我讲:「难道我儿子不知道我养他吗?看他的态度如此恶劣,高兴怎样就怎样,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有一天,我一定会把他赶出家门,我要让他知道谁是他的父亲。」但当时在还没赶他前,孩子早已负气离家了。
耶稣是顺服的最好模范
当孩子不顺服时,父亲需要有效的教导他们,孩子才不会在骄纵中养成习惯,这个教导习惯最后必会塑造他们成为一个顺服的孩子。然而若是我们有不顺服的孩子,谁要为他负责呢?是学校?还是社会、家庭?我认为最应负责的仍是家庭,更明确责任的归属仍是孩子的父亲。我们的社会应该发现这事实,才不会等到一个个悖逆的孩子出现时,对家人、对社会造成伤害之后,才发现滋事体大,那时就来不及了。
孩子是需要有顺服的特质,但什么是「顺服」呢?世界上最具权威,也最有效的顺服教导,乃是来自于圣经。如同圣经所说:
「祂(耶稣)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
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二章6-8节)
耶稣是学习顺服者的最好榜样。
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
另一处圣经也说: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以弗所书六章1节)
孩子要听从父母,从上帝的角度而言,这是祂对子女的命令。一个顺服上帝的父亲,会关心这个命令,当父亲的每个行动都建立在顺服上帝时,必能产生顺服的孩子。因为顺服的父亲,在顺服上帝的过程中,一定会看到自己以身作则的重要,倘若他能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身教是如此重要时,这就是上帝对顺服父亲的优先祝福。因为上帝首先要改变的乃是父亲自己,而被改变的父亲,会以被改变后的生命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主里学习听从父母。
顺服的孩子来自于父亲尊重孩子
要有效使孩子听从,最重要的除了父亲的身教榜样之外,其次就是父亲要以真诚的心来尊重孩子,视他们为有自由意志的人。假如父亲知道孩子是个有自由意志的人,就不会期待孩子无意志的听从于他,这就是父亲对孩子的基本尊重。
家庭应以尊重孩子,作为亲子关系建立的开始;父亲若以尊重来期待孩子能听命于他,这样的尊重结果,顺服的孩子终究会产生,这是因为父亲明白孩子心中蕴含着宝贵自由意志的奥祕。
当父亲越懂得尊重时,他越期待孩子顺服,孩子就越会跟他合作,而不会用意想不到的不屑与藐视来刺伤他,这是父亲先懂得尊重孩子,并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行使权柄。尊重乃是意志行动,那是对有自由意志的人最好的回餽!不要以为孩子小,不值得尊重,就可以不尊重他们,相反地,更要因他们是弱者而格外尊重他们。
父亲们!你是上帝的仆人吗?
圣经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上帝对每个作父母的命令,命令虽是下达了,但父亲能视这命令为必然吗?唯有父亲是忠心、顺服上帝的仆人,才会视此命令为必然。亲爱的父亲们!我们是上帝忠心的仆人吗?如果是,我们就会顺服上帝并达成上帝给我们的每个使命。
顺服是极宝贵的特质,父亲若有顺服的特质,他的后代将可延续这个特质。面对上帝的命令,视顺服为必然的父亲,拥有顺服的后代,乃是「必然」的结果。
顺服上帝的命令一定是对的
在教养孩童上,父亲学习作上帝的仆人,乃是上帝给每个父亲的神圣命令,因为这命令的背后意义是「让孩子在主里听从父母」。
有很多事当我们遇到时,可能不知道怎样作才对,若照自己的意思行,结果有可能是错;也有很多事在遇到的当时,我们不知道会如何,但照上帝的命令行,结果却一定是对的,这就是上帝对顺服者的祝福。为此缘故,作个顺服的父亲吧!身为父亲,我们所面对的乃是一个拥有高度自由意志的孩子,因此,训练孩子降服在「主里听从父母的话」是孩子最正确的委身地方,也是促使父亲乐意遵行上帝命令的原因。
一百遍挪亚方舟的故事
让我和你分享我的经验吧!在我的记忆中,最早让孩子学习在「主里听从父母」,是在他们出生不到半岁时。当时每天晚上,我都讲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给他们听,这故事不但天天讲,而且只讲「挪亚方舟」而已。如此我估算过,在他们一岁以前,我已经讲了超过一百遍以上相同的「挪亚方舟」给孩子听了,真难相信孩子在一岁的年龄,已耐心的听完一百多遍相同的故事。
虽然第一次刚开始讲时,孩子还小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听什么,但我却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因为这故事是我刻意在孩子临睡前讲的。虽然半岁的孩子面对这些圣经故事,不一定能有立即的反应,但这不会令我灰心。因为生命如果真会成长,相信在成长中,总有一天他们会渐渐明白父亲所讲的。
用「话」让孩子慢慢熟悉,慢慢听从
事实上,对一个半岁的孩子,每晚讲相同的故事连续讲一百天,孩子并不觉得累。因为故事里,挪亚所带领的动物每个都能提供孩子很多想像的空间,光是我学各种动物叫声,来跟孩子沟通,就够他们乐此不疲了。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并不厌烦重复的故事,并且很乐意「听」相同故事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听久了,孩子便会有很多熟悉的安全感。在讲故事中,日子一天天的过,直到孩子的反应渐渐敏锐,能辨明家中不同的声音如狗叫、鸡叫、猫叫声……,这些叫声也都可以成为我跟孩子间互动的言语。我知道声音是使孩子听从的必要工具,所以我想办法让他们多「听」我的声音。有时在故事中,我先讲动物名称,然后让他们学叫声;有时我先叫出声音,再让他们猜是什么动物;在故事中我们一起揣摩大象声、老虎声、蛇声等。如此一天只要十只不同的动物就够我串起一整个晚上的故事了。这种重复性的内容,对大人而言看起来似乎有点枯燥,但对一个未满一岁的孩子而言,却非如此,他们天天都在期待我讲故事。而我跟孩子间最重要的不只是讲故事而已,我用「我的话」让孩子慢慢熟悉、慢慢听从。因为「听从」乃是顺服的基石。
孩子有话可听,他们才可能听从
在孩子一岁以前,我对孩子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就是对他们讲了一百多天的「话」。刚开始,其实我也不很会讲,孩子也不很会听,但我越讲越进步,孩子听力也越听越好,于是藉著讲故事,我跟孩子间便产生很多高于言语的沟通机会。因为「话」是让孩子能否「听从」的重要关键。没有「话」给孩子,他们就无从成为听话的孩子,因此我让孩子有「话」可听,并且有技巧的让他们听懂。当他们有话可听之后,他们才能谈得上是否愿意「听从」,试想孩子若没有「话」可听,却一下子要他们成为一个听话的人,对孩子,这是很矛盾的要求。
我跟孩子的另一层亲密关系就是从声音开始的。有了对话的管道之后,我再对孩子的心灵逐步说话,每晚我总是找出很多话题跟他们说,最后才会谈到他们跟上帝的关系。因为话题若没有与上帝有关系,是没有深度的,并且他们也不会有顺服上帝的可能。因此我为孩子创造一个听从的环境。作为父亲,我确信自己是孩子初生后,第一个讲那么多话给他们听的人,我不怕他们把我的话听烦,也不怕他们听累,我的两个孩子在他们一岁之前,都已如此被我的话「疲劳轰炸」过了。因为当我认识「话」对他们是如此奇妙的意义之后,岂可不让他们多听一些呢?因此我决心让孩子更多听到我的话,当孩子从小有「听话」的习惯,相信在他们长大后,便能水到渠成的听从上帝的话。
孩子有兴趣听父亲的话,就会继续听从下去
每天我跟孩子用「话」沟通,如果我真心去作,并以尊重孩子的方式待他们,虽然这也要耗去我不少的心力,但那却是值得的。正如圣经所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并且我为羊舍命。」(约翰福音十章14、15节)是的,正是有此圣经命令,才刺激了我每天要早起读圣经以更多亲近上帝,因为我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每天他们正等待我用圣经的故事来喂养他们。
我经常藉著上帝的话对孩子讲话,久而久之我规定孩子的话,和上帝规定他们的话就能互通。孩子在顺服的习惯中练习通达,他们对上帝或父亲便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譬如在教训孩子时,我不只一次翻出圣经告诉孩子:「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孩子使母亲羞愧。」(箴言廿九章15节)是的,杖打和责备是上帝的命令。于是我把这节圣经编成一首歌并教他们哼唱。根据圣经,在孩子犯错时,父亲要用杖打孩子,这句话孩子被教导久了,他们便能理解这意义,并将圣经的话朗朗上口。以圣经作根据的处罚,非但不会使孩子觉得处罚是父亲仇恨孩子,反而孩子相信这是父亲顺服上帝应有的表现。
看耶稣传录影带
如果我需要每天阅读圣经,从而得着上帝的话,这是我作父亲所需要的。但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难道他们不需要得着上帝的话吗?当然也需要,因为唯有听到上帝的话,他们才能有顺服上帝的开始。因此当孩子渐渐长大到两岁时,我规定他们每天早上起来,要看完《耶稣传》录影带,才可以离开自己的座椅出去玩。
对一个两岁孩子而言,他们看得懂吗?两岁的孩子对叙述性的历史故事,如果有人在旁讲解,就不会「枯燥」。因为看电视时,我常陪伴他们,所以他们即使看不懂,也会觉得很有趣,并且看久了他们也有很多问题可以问。我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其意义,然后也提几个问题跟他们讨论。我以讨论的方式作为跟孩子思想上的分享,这是亲子关系极为宝贵的活动。
如同一个大人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了解真理一样,借此询问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孩子「想要」知道的意愿是很宝贵的。让孩子进入他们的思想领域,亲自去暸解每个「为什么」,这是很有意义的安排,倘若他们能因此明白属灵层面上的意义,这比获得全世界最大的珍宝还可贵。譬如他们看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画面时,我会问:「为什么耶稣要被钉在十字架?」倘若他们真能明白为什么,这会是他们一生最大的发现。
最切身的问题,才配最长久的思考
当我告诉孩子:「耶稣是为我们世人的罪而死的」,这个答案一公布,就够他们思想很久了。他们会想「什么是罪?」「我的罪是什么?」「我得罪了耶稣吗?」诸如此类的思考对孩子都是一种属灵教育的启发。而这些思考性的答案,若从小能在孩子身上造成冲击,那是促使他们产生顺服的奇妙动机,因为罪是我们(小孩或大人)最切身,也是最不易顺服的问题。
不论孩子的年龄如何,我相信最切身的问题,才配得我们最长久的思想。父亲若让孩子从小开始思想自己「犯罪」的问题,到他死时,他对这个问题,将有最长久的思考。想想看,当死刑犯被枪决时,他对「罪」的思考如何?我认为他思考的时间太短了,可能在没想通「罪」跟自己的关系之前,就已先犯了许多罪。在犯罪之后,他也没有想通「罪」的真正拯救是什么?便在「罪」中被枪决了。
不知罪不是无罪,而是死在罪中而无知
亲爱的父亲们!我们要刺激孩子去想「为什么」的问题,我们要用方法刺激他们思想。在我给孩子看的《耶稣传》录影带中,那是整本《路加福音》的记载,看完这部影片,孩子问了一个问题:「耶稣『为何』为我们的罪而死?」然而这样的问题岂不也同样是向父亲发问吗?我们知道答案吗?纵使不知道耶稣为何为我们的罪而死,我们似乎也从未想过这类问题,然而作父亲的我们,撇开宗教上的辩论不谈,我们当知道「罪」的意义是什么,若不知道「罪」是什么,那不是我们无罪而逃罪,而是我们已死在罪中而无知。
亲爱的父亲们!也许你不觉得上帝对我们有何重要,但人犯罪之后,当怎样被解决呢?如果对「罪」有知,我们就不会像刚刚所说的那位死刑犯一样,无知的在罪中死去。因为当我们正视「罪」是什么时,便不会不自觉犯了许多滔天大罪。
什么是另一国度所看重的呢?
「罪」是使我们不能顺服的根本原因。但世上谁能刺激我们去思想「罪」的意义呢?这样的思想对我们今生将是最大的启发。因为「无罪」乃是来自超越地上国度所关切的重点,「罪」的意义,在这地上却是我们极为忽略的题目。谁能提醒我们将来必去的国度所该具备的条件呢?相信圣经能,圣经已提示那条件就是顺服。然而你知道那条件就是顺服吗?因为罪要除去,「顺服」才能取代「悖逆」。
「罪」的唯一解决,就是被赦免
身为父亲,我们一定很爱孩子,并期待孩子将来必去的地方是天堂,那么此刻我们就必须帮助孩子思想:不顺服背后「罪」的问题,因为「罪」是与上帝敌对的,「罪」要如何解决?「罪」被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被赦免。因为「罪」若不被赦免,那地方也会是地狱。就像被枪决的死刑犯,还未把「罪」解决掉就死了,他所前往的境地就是地狱。死刑犯的「罪」虽是被枪决而解决,但「枪决」不等于「被赦免」。孩子的不顺服也是如此,除非他的「不顺服」真正被赦免,否则顺服的生命永远不会产生。想想看有一天当杀人犯的灵魂跟受害者的灵魂一同出现时,受害者的感受如何呢?他的受伤一定很深,这意思是杀人者在受害者心中,永远是一个不得赦免的世界。同样地,罪人在那受害者的世界也是永不得安息。不是因为被枪决,「罪」便永远在自然界中消失,枪决不是「罪」的真正解决。人犯罪了,「罪」就会一直存在,并且罪若没有被赦免,就不算真正被解决。
「罪」被赦免
让我讲一个「罪」被赦免的例子,我的儿子李勤从小很喜欢罗马士兵的装扮,有一天他拿着刀剑盾牌把别的小朋友打伤了,结果被打的小朋友告状到我家来,当我了解是李勤先出手打人后,我便公平的处罚他。如果我拿他的盾牌狠狠的揍了李勤一顿,我想从此以后,受伤的他一定会恨我,因为我用情绪性的行为来管教孩子,这是伤害而不是管教。但我也不能不处罚他,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才好,我便抽出他腰间挂著的塑胶刀,叫他伸出手来,用力的打了他两下。这个动作看起来虽很用力,剑都被打弯了,但这只是声音大,手并不会太痛,毕竟这两下是为要满足受伤者不平的心灵而作的。被打之后,我要李勤跟受伤的小朋友道歉,他便说:「对不起,刚刚我不应该打你,以后我不会再打你了,请你原谅我。」受伤的小朋友看到李勤已受到当得的惩罚,便决定原谅他。于是我请受伤者考虑一下是否真愿意原谅李勤,如果愿意,才说:「我原谅你」,如果不愿意也无需勉强。最后孩子选择「我原谅你」,不久他们便在握手中重修旧好。在握手中我可以看出从受伤者伸出来的手是怎样的手,对单纯的心灵而言,懂得原谅、懂得安慰的握手,真是美好的和解!同样地,像这样当「罪」被原谅时,罪人才真正平息了「罪」所带来的伤害。
顺服的孩子从认识罪开始
亲爱的父亲们!我们要常常找机会告诉孩子「罪」是什么?虽然「罪」不容易被解释,但那却是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的东西,因为「罪」是人以自我为中心所产生的一切行动。当我们问孩子:「耶稣为你的罪而死」时,在他们心中便会反应出「罪是什么?」、「我真的我有罪吗?」透过这些问句,我们的孩子才有机会思想何谓「罪」?「罪」对我的孩子而言,打从他们两岁开始,便有很长的时间思想,因为我刻意让他们明白「自我为中心」跟他们的关系。当孩子对「罪」的了解越多,对顺服的意念也会有更深的反应。一个顺服孩子的产生一定与顺服的父亲有关,因为父亲若认识「罪」,并愿意从罪中悔改,便会自然的把悖逆除去并把顺服传承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