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会面对双重使命
中世纪一开始,教会的状况便与初期教会很不相同;教会所面对的情况也与早年截然不同。
初期教会虽然弱小,但保罗和其它宣教士所宣教的对象是有高等文明的罗马帝国百姓,而且,在罗马政府的管理下,国家稳定,百姓安全,又有公路网便于旅行。
到了这个时期,教会虽然有许多腐败现象,但在主教的领导下,教会有强大的组织及健全的教义。
只是教会失去了罗马政府的保护,而历经蛮族的统治。
有些王朝,如高卢的法兰克人,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异教徒;住在罗马原疆界之外的各族也是异教信仰,他们所住的地方,大都未经开发,没有道路;这些部族都是野蛮、无知、未受教育、没有文化的人。
因此教会站在中世纪的门槛前,面对这样一个野蛮的异教世界,必须肩负双重使命:一方面把福音介绍给他们,一方面要教育这些人,
这项使命的达成,虽然未臻完善,但在接下来的一千年中,的确创下了辉煌的成绩。
在蛮族入侵后五百年,即公元1000年左右,欧洲的新兴国家都成了基督教国家。
再过五百年,即公元1500年左右,这些新兴国家在继承了中世纪文化之后,各自发展出独特的文化。
7.古文明得以保存
这些蛮族虽然无知,但并不笨拙。
笨拙者无药可救,无知则可因教育而改善,何况他们也并非全然无知。
事实上,他们仍知道的事情不少。
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及神话;也有法律和管理制度;他们知道如何谋生;战术足以取胜罗马;他们会歌唱、编故事;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读与写,他们的无知是书本方面的无知。
蛮族入侵罗马帝国时,毁了许多书籍,但没有全毁;虽然成千百姓被杀害,但残存的人中,有许多受过教育的,其中有些人开始写书,把古代的知识流传给中世纪。
这是当时修道士最大的贡献。
那时没有印刷术,所有的书都是手抄的,这些修道士受过高等教育,能读,能写,藉着在斗室中不断地抄写,他们不但保存了经卷,更为文化留下了无价之宝。
在一千年黑暗时代中,修道士们坚忍、勤奋、持久地抄写经卷,维持了书本的供应,藉此可以教育新兴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