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教会经历大觉醒
1.大觉醒
我们仍记得十八世纪时,自然神论及唯理主义之风吹向英国,扼杀了当时的宗教生活;它们也同样使美洲的教会进入沉睡状态。
开拓新英格兰殖民地的都是一些灵性坚定的清教徒,但是到他们的孙辈时,几乎失落了所有的热诚;十八世纪前期,美洲的宗教生活沉陷在可叹的低潮光景中。
然而,就在这时,殖民地的属灵情况有了急剧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属灵“大觉醒”(Great Awakening)。
一系列奋兴聚会在殖民地各处展开。
美洲属灵大觉醒和英国循道派运动同时发生,都因受到德国敬虔主义和莫拉维弟兄会的影响,而且都集中在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一个人身上。
2.富瑞林浩生、滕能特、爱德华滋
富瑞林浩生(Theodore J.
Frelinghuysen)在荷兰时已经受德国敬虔派的影响,公元1720年抵达美洲后,他成为荷兰改革宗教会的牧师该教会位于新泽西州的拉利丹(Raritan)河谷。
富瑞林浩生是一位极能干的讲员,他的讲章强调悔改归正的必要,他火热有力的讲道带出明显的果效,教会增加许多新人,别的教会听说,也邀请他去讲道,于是,复兴的火从拉利丹河谷向外延烧。
滕能特(William Tennent)是宾州一间长老教会的牧师,他有四个儿子:基伯(Gilbert)、威廉(William Jr.
)、约翰(John),和查理(Charles)。
大儿子基伯从小就在父亲的教导下长大。
后来,滕能特牧师在他家庭院的一角筑了一间木屋,作为学校,因此学校名叫“木屋学院”(Log College)。
在这里,滕能特牧师教导他三个较年幼的儿子及另外十五个年轻人。
他认真地教导他们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逻辑学及神学。
不但如此,他也把传福音的热诚挑旺起来,结果四个儿子都做了长老教会的牧师,继承父亲传福音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