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十七章 天人感应

上帝与中国古人 by 王敬之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祈祷,既使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也不是一件新事。流行歌曲之中,都常能听到“祈祷”、“祈求”的歌词。

自从堕落以来,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一些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那震耳欲聋的雷鸣,那惊心动魄的闪电,以及山洪地震、狂风骇浪、火山冰雹、瘟疫疾病等,均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打击,是有限的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圣经的启示告诉我们,犯罪之后的人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该隐,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杀人犯。(见《创世记》第四章)自然的问题固然可怕,人心与社会的问题更令人心焦。人在穷极之间,常向天求助。诚如屈原所言:“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末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恒,末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列传》

与其他异教之民不同的是,中国古人在自然灾害之前所发出的祈祷或献祭之类的行为,并非怀着恐惧的心理,战战兢兢地设法安抚天神的大怒。多神的思想,在远古的华夏并不占主流。我们在本书第五章谈到过商汤的献祷。面临七年大旱,汤的献祷乃是向天认罪。

原文:“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译文:“古时汤王克胜夏桀而治天下时,适逢天下五年大旱,没有收成。汤王于是献上己身,在桑林中祈祷,说:‘这是我一人之罪,请不要连累万民;就算是万民有罪,也是罪在我一个之身。不可因我一人之不聪敏,而使上帝鬼神(注:相当于圣经中‘灭命的天使’)伤万民之命。于是剪发,缚手,将自己当作牺牲,向上帝祈福。万民大喜,雨水大降。”《吕氏春秋·顺民篇》

古代的经书记载了中国先民们真诚而多样的祈祷。如:

赞美之祷

皇矣上帝,伟大啊,上帝伟大!

临下有赫。面对下界,洞然明察。

监观四方,观察四方之国,

求民之莫。为百姓寻求安居之所。”

敬拜之祷

我将我享,我们奉养,我们献祭,

维羊维牛。供奉牺牲牛羊。

维天其右之。敬祈上天保佑。”

《诗经·我将》

感恩之祷

于,皇来牟,啊,将要长出上好麦子,

将受厥明,将要迎来丰收年成,

明昭上帝,上帝真是明智聪察,

迄用康年。惠赐我们丰年康宁。

《诗经·臣工》

认罪之祷

原文:“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万方。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译文:“凡是我建立的诸候国,不要遵从不按常规的法则,不要过分追求享乐,要各自遵守你们的常法,接受天赐的吉祥。你们有好的方面,我不敢隐瞒掩盖;我自己有罪,也不敢自我宽恕,因为已经考察在上帝的心里去了。如果你们万方诸候有罪,罪在我一人身上;如果我一个人有罪,就不必连累你们万方诸候。啊!但愿我能够这样诚信,就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书经·汤诰》

祈福之祷

原文:“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译文:“王初理政事。啊!好象教养小孩一样,没有不在开初教养时,就亲自传给他明哲的教导。现今上帝该给予明哲,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知道我王初理国事,就会住到新邑。现在王该加急认真推行德政!王该用美德,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书经·召诰》

有趣的是,孔子也是一个勤于祷告的人!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祈祷。孔子说:“有这种事吗?”子路回答说:“有的。《诔》文说过:‘献祷于上下神祗之前。”孔子说:“我孔丘已祈祷很久了。”《论语·述而第七》

我们前面提到过孔子乃是一位敬天的先贤,这里我们又从他口中知道,孔子还是一位祷告的人。祷告的形式虽多,但不外乎两种根本的形式:形式化的祷告与大有信心的祷告。前者只是固定的程式、习惯的话语不断的重复而已。我们在古经中没有读到孔子所作的这一类型的祷告辞。据此可知,孔子的祷告乃是后一种类型:体现于诚实的思想与遵天命而发的诚实的行为之中。

中国古代经书虽然对于祷告没有深入的记载与教导,民间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认为天与人是相通的,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有所谓“天人感应”“心诚则灵”之说。中国的先民,从帝王到庶民均有祈天的习惯,然而,若欲获得对祷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眼光就必须转向那位“天人合一”的人子耶稣!

《圣经》所记载的耶稣是一位勤于祷告的人子。他常一个人“独自上山”或“退到旷野”去祷告(太14:23,路5:16),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整夜祷告上帝”。(路6:12)圣经中没有记载耶稣如何指导门徒讲道,却忠实记下了他如何教导门徒祷告。我们可以从耶稣个人的祷告与教导中看出什么样的祷告是蒙上帝所悦纳的。他这样教导门徒: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象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象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5-8)

接着,耶稣作了一个祷告的示范,基督教界通称为“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太6:9-13)

耶稣的祷告包括七个祈求,以“我们在天上的父”起始,以“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结束。大致可分为二类:前三个祈求主要是关乎上帝的荣耀;后面的四个祈求则与人的需要相关联。这个次序再次告诉世人,上帝的荣耀高于一切。人不能将个人的需要置于上帝的荣耀之前。这一原则,在基督的教训中是一致的。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1-32)

耶稣基督即便在生命垂危的关头,所想到的仍是上帝的荣耀,而将个人的得救问题置于上帝荣耀之后。在客西马尼园,耶稣发出了三次同样的祷告,求上帝将那苦杯从他手中拿去。他这样祷告说: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这段祷告的前半句谈的是个人得救问题,后半句是荣耀上帝的问题。这种态度与今天盛行的基督教界只关心个人得救,而不太把荣耀上帝放在心上的现象是何等的不同啊。在耶稣的心里,若是能叫上帝得荣耀,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是在所不惜!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中荣耀上帝,才能得着上帝所赐的永远的生命,因为这生命是“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3-4)

主祷文是如此的简明,甚至小孩子也能出口成诵;然而,其深奥之处,就是最大的智者也不能穷尽其意。祷告是一种经验,是只可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人生体验;不是书本可以教授的。

亘古以来,上帝并没有改变。但人的罪使人与天不能直接沟通了。“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上帝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59:1-2)但是爱人的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为人预备了重新与天相联的桥梁。耶稣将天人感应的秘诀告诉了门徒: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约16:23)

惟有奉耶稣的名向天父祈求,“天人感应”才有可能成就。耶稣说:澳忝且

祈祷是人与上帝的倾心谈话,象同知己的朋友谈心一样。我们之所以要祷告,并不是要叫上帝知道我们的境遇,乃是因为祷告能够使我们接近上帝。祷告不是使上帝下来见我们,却是把我们带到上帝面前。

祈祷是信心手里的钥匙,可以开启天上全能无穷之宝藏的库房。恳切的祷告能获得属天的能力,以拒抗凶恶的试探与引诱,各样属灵的福气也必随着诚心的祷告而倾降在人身上。所谓的“心诚则灵”,并不是说上帝有一颗冷酷的石心,若不藉人的眼泪与人间的悲剧,或人不懈的毅力就不能被感动一样。“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赛63:9)有冷酷颗石心的不是上帝,正是人自己。

上帝是随时准备着倾福于世人,《圣经》上说“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84:11)。但世人乖僻的行为与狡诈的为人,堵塞了上帝赐福的管道。真诚的祷告并不会改变上帝,却能大大地改变祷告的人,使我们自己对于上帝的旨意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顺服上天的旨意,使上天的福惠可以顺利地倾降,使世人能成为实现上帝旨意的器皿。

一块厚重的铁石,会沉入水中。但若改变结构,做成船形,就能畅游大海;制成飞机,又能搏击长空。在两种形体之下,上帝在自然中所写下的“造物者的诗篇”均不改变,但结构的变化却使铁石有了新的功能。聪明的世人尚能如此,全智全能的上帝岂不更能将我们的人心改变,使之能承受他要赐下的福惠吗?

原文:“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译文:“上天爱怜民众,民众所欲求的,天必赐给他们。”《书经·泰誓中》

人当将自己的需求,喜乐、忧愁、挂虑、惧怕,全都摆列在上帝面前。不要以为上帝担当不起你的担子,更不可以为上帝会感到疲乏。天父既把我们的头发都数过了,决不会漠不关心他儿女的需要。

圣经说:“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的(雅5:11)我们每有忧心的事,都该告诉他。他是治理天地万物之主,支撑宇宙的神,没有担当不起的事。凡与我们的平安和幸福有关的事,他无有不注意的。我们一生的经历,没有一件他不愿明鉴,我们的困难他没有一样不能排解。哪怕是最微末的人所遇的灾祸,所怀的忧虑或喜乐,所发的恳求,没有一样不达于上天之耳的。《诗经》中反复提说:“上帝临汝”,我们时时刻刻有一位监察我们的上帝。“他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诗147:3)上帝与每一个人的关系都非常清楚,非常完美,好象在全世界上,他就为那一个人舍去了爱子似的。

然而,祷告要得蒙上帝的应允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首先,人必须感觉自己的无助,并渴求上帝的帮助。我们的需要甚大,这是足以使上帝开恩的一个很有力的理由。但必须开口求他,他才替我们成就。他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太7:7;罗8:32)

原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明知是冒犯上天的,再怎么祷告也没有用。”《论语·八俏第三》

我们若是心怀恶念,有明知的罪,还不愿意洁除,上帝就不会听我们的祈求,惟有痛悔改过的人,他的祈祷必蒙悦纳。若是我们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的过犯都改正了,就可信上帝必听我们的恳求。我们自己的功劳,绝不足以取悦于上帝,但基督的大功能救我们,他的血能洗净我们的罪孽。然而我们也有条件要遵守,方可得上帝的悦纳。

上帝虽然为罪设立了挽回祭,但明知故犯,若非有真诚的悔改,是得不到赦免的。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可3:28-29)因为人的悔改由心而发,而圣灵正是对人心工作。若硬着心一味拒绝圣灵的警诫,以致圣灵再也无法感动人心。人就要“担当永远的罪”了。

其次,祷告者必须信心坚定,相信上帝必垂听自己的祷告。“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耶稣说:“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然而,若以为上帝必按我们所求所想的方式来应允我们的祷告,那就是妄想。“天命不僭”,上帝是不会犯错误的,会照着他无穷的智慧与慈爱,在最佳的时候赐给最适合于我们的一切。

人的祷告,不可专以求恩与得恩为念,不可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不想到所受的恩惠。世人的祷告并不是太多,但是感恩实在太少了。人每一天的存在,都是上天不断赐恩的体现,“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诗107:8)

第三,真诚还必须与坚韧相结合。恒心的祷告必使人的信心成长。《圣经》中有多处这样教导人:“你们要恒切祷告。”(西4:2)“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7)

《圣经》中所提到的耶稣的祷告大多蒙应允,向世人证明,上帝是听人祷告并应允人祷告的上帝。然而,既便是耶稣的祷告,也并不是全都照他所求的应允了。我们看到他在客西马尼园的三次祷告未蒙应允,那苦杯并没有离开他。但愿凡真心求告上帝的人,也能与他一样说:“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26:39;6:10)

有一个祷告是耶稣所赞许的,值得所有初习祷告的人借鉴。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已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象别人勒索、不义、**,也不象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18:9-14)

愿人都像那个税吏一样,在“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道路上迈出有效的第一步,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祈祷,既使是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也不是一件新事。流行歌曲之中,都常能听到“祈祷”、“祈求”的歌词。 自从堕落以来,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一些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那震耳欲聋的雷鸣,那惊心动魄的闪电,以及山洪地震、狂风骇浪、火山冰雹、瘟疫疾病等,均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打击,是有限的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圣经的启示告诉我们,犯罪之后的人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该隐,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杀人犯。(见《创世记》第四章)自然的问题固然可怕,人心与社会的问题更令人心焦。人在穷极之间,常向天求助。诚如屈原所言:“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末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恒,末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列传》 与其他异教之民不同的是,中国古人在自然灾害之前所发出的祈祷或献祭之类的行为,并非怀着恐惧的心理,战战兢兢地设法安抚天神的大怒。多神的思想,在远古的华夏并不占主流。我们在本书第五章谈到过商汤的献祷。面临七年大旱,汤的献祷乃是向天认罪。
原文:“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译文:“古时汤王克胜夏桀而治天下时,适逢天下五年大旱,没有收成。汤王于是献上己身,在桑林中祈祷,说:‘这是我一人之罪,请不要连累万民;就算是万民有罪,也是罪在我一个之身。不可因我一人之不聪敏,而使上帝鬼神(注:相当于圣经中‘灭命的天使’)伤万民之命。于是剪发,缚手,将自己当作牺牲,向上帝祈福。万民大喜,雨水大降。”《吕氏春秋·顺民篇》 古代的经书记载了中国先民们真诚而多样的祈祷。如: 赞美之祷 皇矣上帝,伟大啊,上帝伟大! 临下有赫。面对下界,洞然明察。 监观四方,观察四方之国, 求民之莫。为百姓寻求安居之所。” 敬拜之祷 我将我享,我们奉养,我们献祭, 维羊维牛。供奉牺牲牛羊。 维天其右之。敬祈上天保佑。” 《诗经·我将》 感恩之祷 于,皇来牟,啊,将要长出上好麦子, 将受厥明,将要迎来
丰收年成, 明昭上帝,上帝真是明智聪察, 迄用康年。惠赐我们丰年康宁。 《诗经·臣工》 认罪之祷 原文:“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万方。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译文:“凡是我建立的诸候国,不要遵从不按常规的法则,不要过分追求享乐,要各自遵守你们的常法,接受天赐的吉祥。你们有好的方面,我不敢隐瞒掩盖;我自己有罪,也不敢自我宽恕,因为已经考察在上帝的心里去了。如果你们万方诸候有罪,罪在我一人身上;如果我一个人有罪,就不必连累你们万方诸候。啊!但愿我能够这样诚信,就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书经·汤诰》 祈福之祷 原文:“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译文:“王初理政事。啊!好象教养小孩一样,没有不在开初教养时,就亲自传给他明哲的教导。现今上帝该给予明哲,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知道我王初理国事,就会住到新邑。现
在王该加急认真推行德政!王该用美德,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书经·召诰》 有趣的是,孔子也是一个勤于祷告的人!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病重,子路请求祈祷。孔子说:“有这种事吗?”子路回答说:“有的。《诔》文说过:‘献祷于上下神祗之前。”孔子说:“我孔丘已祈祷很久了。”《论语·述而第七》 我们前面提到过孔子乃是一位敬天的先贤,这里我们又从他口中知道,孔子还是一位祷告的人。祷告的形式虽多,但不外乎两种根本的形式:形式化的祷告与大有信心的祷告。前者只是固定的程式、习惯的话语不断的重复而已。我们在古经中没有读到孔子所作的这一类型的祷告辞。据此可知,孔子的祷告乃是后一种类型:体现于诚实的思想与遵天命而发的诚实的行为之中。 中国古代经书虽然对于祷告没有深入的记载与教导,民间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认为天与人是相通的,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有所谓“天人感应”“心诚则灵”之说。中国的先民,从帝王到庶民均有祈天的习惯,然而,若欲获得对祷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眼光
就必须转向那位“天人合一”的人子耶稣! 《圣经》所记载的耶稣是一位勤于祷告的人子。他常一个人“独自上山”或“退到旷野”去祷告(太14:23,路5:16),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整夜祷告上帝”。(路6:12)圣经中没有记载耶稣如何指导门徒讲道,却忠实记下了他如何教导门徒祷告。我们可以从耶稣个人的祷告与教导中看出什么样的祷告是蒙上帝所悦纳的。他这样教导门徒: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象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象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6:5-8) 接着,耶稣作了一个祷告的示范,基督教界通称为“主祷文”: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
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 (太6:9-13) 耶稣的祷告包括七个祈求,以“我们在天上的父”起始,以“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结束。大致可分为二类:前三个祈求主要是关乎上帝的荣耀;后面的四个祈求则与人的需要相关联。这个次序再次告诉世人,上帝的荣耀高于一切。人不能将个人的需要置于上帝的荣耀之前。这一原则,在基督的教训中是一致的。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1-32) 耶稣基督即便在生命垂危的关头,所想到的仍是上帝的荣耀,而将个人的得救问题置于上帝荣耀之后。在客西马尼园,耶稣发出了三次同样的祷告,求上帝将那苦杯从他手中拿去。他这样祷告说: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这段祷告的前半句谈的是个人得救问题,后半句是荣耀上帝的问题。这种态度与今天盛行的基督教界只关心个人得
救,而不太把荣耀上帝放在心上的现象是何等的不同啊。在耶稣的心里,若是能叫上帝得荣耀,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是在所不惜!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中荣耀上帝,才能得着上帝所赐的永远的生命,因为这生命是“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3-4) 主祷文是如此的简明,甚至小孩子也能出口成诵;然而,其深奥之处,就是最大的智者也不能穷尽其意。祷告是一种经验,是只可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人生体验;不是书本可以教授的。 亘古以来,上帝并没有改变。但人的罪使人与天不能直接沟通了。“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上帝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59:1-2)但是爱人的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为人预备了重新与天相联的桥梁。耶稣将天人感应的秘诀告诉了门徒: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3)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
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约16:23) 惟有奉耶稣的名向天父祈求,“天人感应”才有可能成就。耶稣说:澳忝且 祈祷是人与上帝的倾心谈话,象同知己的朋友谈心一样。我们之所以要祷告,并不是要叫上帝知道我们的境遇,乃是因为祷告能够使我们接近上帝。祷告不是使上帝下来见我们,却是把我们带到上帝面前。 祈祷是信心手里的钥匙,可以开启天上全能无穷之宝藏的库房。恳切的祷告能获得属天的能力,以拒抗凶恶的试探与引诱,各样属灵的福气也必随着诚心的祷告而倾降在人身上。所谓的“心诚则灵”,并不是说上帝有一颗冷酷的石心,若不藉人的眼泪与人间的悲剧,或人不懈的毅力就不能被感动一样。“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赛63:9)有冷酷颗石心的不是上帝,正是人自己。 上帝是随时准备着倾福于世人,《圣经》上说“他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84:11)。但世人乖僻的行为与狡诈的为人,堵塞了上帝赐福的管道。真诚的祷告并不会改变上帝,却能大大地改变祷告的人,使我们自己对于上帝的旨意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顺服上天的旨意,使上天的福惠可以顺利地倾降,使世人能成
为实现上帝旨意的器皿。 一块厚重的铁石,会沉入水中。但若改变结构,做成船形,就能畅游大海;制成飞机,又能搏击长空。在两种形体之下,上帝在自然中所写下的“造物者的诗篇”均不改变,但结构的变化却使铁石有了新的功能。聪明的世人尚能如此,全智全能的上帝岂不更能将我们的人心改变,使之能承受他要赐下的福惠吗? 原文:“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译文:“上天爱怜民众,民众所欲求的,天必赐给他们。”《书经·泰誓中》 人当将自己的需求,喜乐、忧愁、挂虑、惧怕,全都摆列在上帝面前。不要以为上帝担当不起你的担子,更不可以为上帝会感到疲乏。天父既把我们的头发都数过了,决不会漠不关心他儿女的需要。 圣经说:“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的(雅5:11)我们每有忧心的事,都该告诉他。他是治理天地万物之主,支撑宇宙的神,没有担当不起的事。凡与我们的平安和幸福有关的事,他无有不注意的。我们一生的经历,没有一件他不愿明鉴,我们的困难他没有一样不能排解。哪怕是最微末的人所遇的灾祸,所怀的忧虑或喜乐,所发的恳求,没有一样不达于上天之耳的。《诗经》中反复提说:“上帝临汝”,我们时时刻刻有一位
监察我们的上帝。“他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诗147:3)上帝与每一个人的关系都非常清楚,非常完美,好象在全世界上,他就为那一个人舍去了爱子似的。 然而,祷告要得蒙上帝的应允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首先,人必须感觉自己的无助,并渴求上帝的帮助。我们的需要甚大,这是足以使上帝开恩的一个很有力的理由。但必须开口求他,他才替我们成就。他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么?”(太7:7;罗8:32) 原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明知是冒犯上天的,再怎么祷告也没有用。”《论语·八俏第三》 我们若是心怀恶念,有明知的罪,还不愿意洁除,上帝就不会听我们的祈求,惟有痛悔改过的人,他的祈祷必蒙悦纳。若是我们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的过犯都改正了,就可信上帝必听我们的恳求。我们自己的功劳,绝不足以取悦于上帝,但基督的大功能救我们,他的血能洗净我们的罪孽。然而我们也有条件要遵守,方可得上帝的悦纳。 上帝虽然为罪设立了挽回祭,但明知故犯,若非有真诚的悔改,是得不到赦免的。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可3:28-29)因为人的悔改由心而发,而圣灵正是对人心工作。若硬着心一味拒绝圣灵的警诫,以致圣灵再也无法感动人心。人就要“担当永远的罪”了。 其次,祷告者必须信心坚定,相信上帝必垂听自己的祷告。“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耶稣说:“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然而,若以为上帝必按我们所求所想的方式来应允我们的祷告,那就是妄想。“天命不僭”,上帝是不会犯错误的,会照着他无穷的智慧与慈爱,在最佳的时候赐给最适合于我们的一切。 人的祷告,不可专以求恩与得恩为念,不可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不想到所受的恩惠。世人的祷告并不是太多,但是感恩实在太少了。人每一天的存在,都是上天不断赐恩的体现,“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诗107:8) 第三,真诚还必须与坚韧相结合。恒心的祷告必使人的信心成长。《圣经》中有多处这样教导人:“你们要恒
切祷告。”(西4:2)“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7) 《圣经》中所提到的耶稣的祷告大多蒙应允,向世人证明,上帝是听人祷告并应允人祷告的上帝。然而,既便是耶稣的祷告,也并不是全都照他所求的应允了。我们看到他在客西马尼园的三次祷告未蒙应允,那苦杯并没有离开他。但愿凡真心求告上帝的人,也能与他一样说:“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26:39;6:10) 有一个祷告是耶稣所赞许的,值得所有初习祷告的人借鉴。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已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象别人勒索、不义、**,也不象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18:9-14) 愿人都像那个税吏一样,在“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的道路上迈出有效的第一步,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