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经历,几乎处处都是鲜明的对比。
按人看来,主在客西马尼园中,应该有旷野受试探时那种坚强的反应,祂在旷野受试探时,有客西马尼园的那种惊恐的反应,似乎才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究竟这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因为主耶稣经过了长久辛劳地工作之后,祂的身心疲惫软弱了吗?
若是如此,祂怎配称为“完人之范”?
不!
祂是毫无瑕疵的!
祂在客西马尼园之所以会有如此艰难悲伤的表现,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十字架的苦难——祂在祷告中所说的那个“杯”——太痛苦了,甚至在祂还没有真正尝到这苦杯时,就已预先令祂感到几乎力不能胜了!
这实在是一次比那旷野试探更加艰难千万倍的经历啊!
祂之所以到客西马尼园来,不是为了躲避十字架,乃是深深觉得必须得到天上的扶助,祂才能面对十字架,去为罪人献上自己的生命。
所以,正因为主在客西马尼园有“异乎寻常”的表现,才有祂在十字架上“异乎寻常”的得胜!
所以,没有客西马尼园的记载,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十字架是何等地沉重,也就不能领会主的慈爱何其深,祂的救恩何其美了。
但是从另一角度言,从客西马尼园的经历,也给我们看到,祷告的功效何其浩大!
因为主得胜地忍受被卖、被辱、被审、被钉、被神人共弃这一切痛苦的力量,都是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获得的!
(三)祂为何如此痛苦 主曾三次求父将“这杯”撤去,究竟这杯是意味着什么痛苦呢?
这杯至少有三种痛苦掺在其中:
1.
死亡的痛苦。
人人都有贪生怕死的天性,因为这是神造人时,将“永远”放在世人心里的自然反应(传3:11)。
主耶稣既有人性,祂当然也会对死亡有天生的恐惧。
可是这却不是祂很大的困扰,因为祂肉身死亡的痛苦,并不是各种死亡中最难承当的。
可是祂承担痛苦的勇气,却是无人能及的。
因此,若是单单为了身体死亡的痛苦,祂绝对不需客西马尼园这种方式的祷告。
2.
离别的痛苦。
肉身与门徒离别,当然也会给主耶稣的心灵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不然祂就不会依依不舍地,给门徒那么冗长而又恳切的教训了。
可是,祂既已安慰门徒,叫他们不要忧愁,要靠祂喜乐,难道祂自己反而会忧愁伤心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吗?
显然,这也不是祂最难承担的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