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前言

基督生平和言训 by 文牧

〖目的〗

根据福音书的内容,按年代的先后次序研读基督在世上的生活、工作、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奇事,包括神学主题、比喻、登山宝训、末世预言、宣教吩咐等等。借着对福音书各段经文的注释来研读以上课题,以及其信息对今日处境的意义。简介耶稣的历史性和福音书的神学。

Ⅰ.福音书的导引问题

A.福音书的形成及来源∶福音书资料的排序

两源/四源说及马太居先说

耶稣事工年代表

B.耶稣的历史性与意义

Ⅱ.生平与言训

A.各福音书的序言

路1:1-4∶所发生的历史

可1:1∶福音的起头

约1:1-14∶道成肉身

太1:1-20∶耶稣的家谱

B.施洗约翰和耶稣的诞生

路1:5-80∶施洗约翰的诞生

路2:1-52//太2:1-20∶耶稣的诞生

C.耶稣传道前的准备

路3:1-20及//∶约翰的传道工作

太3:13-17及//∶耶稣受洗

太4:1-11及//∶耶稣受试探

D.在加利利的传道

可1:14-15∶福音的内容

可1:16-20及//∶呼召四位门徒

路4:16-30及//∶耶稣在拿撒勒

路4:31-44及//∶耶稣在迦百农

太5:1-7:29及//∶登山宝训

可1:40-3:6及//∶耶稣与法利赛人的冲突

可4:1-34及//∶耶稣的比喻

约2:1-11等∶耶稣所行的神迹

太9:35-11:1及//∶耶稣设立及差遣门徒

太11:1-19;14:1-12及//∶约翰的怀疑及被斩

太14:13-21;15:32-39及//∶喂饱五/四千人

可8:27-33及//∶门徒认信及预言受难

可8:34-38及//∶作门徒的意义

可9:2-13及//∶耶稣改变形像

E.耶稣往耶路撒冷

可10:13-16及//∶耶稣为小孩祝福

可10:17-52及//∶作门徒的代价

F.耶稣在耶路撒冷

可11:1-11及//∶耶稣进耶路撒冷

可11:15-19及//∶洁净圣殿

可12:13-17及//∶纳税给该撒

约3:1-15∶论重生

约4:1-42∶耶稣与撒玛利亚人

太23:1-36及//∶述说法利赛人之祸

G.末世预言

太24-25及//∶末世预言

约17∶耶稣离别的祷告

H.被钉与复活

太26:6-16//∶耶稣受膏与被卖

太26-27及//∶耶稣受难

太28及//∶耶稣复活

太28:16-20∶宣教的延续

结论:福音书的神学

功课作业

一.阅读福音书两遍。20%

二.考试80%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试。)

1.Drane,J.耶稣与四福音.周如欢译.台北:校园,1980。

2.唐诺.古特立基督生平.高以峰等译.台北:华神,1986。

3.司密特认识对观福音.台南:闻道,1979。

4.黄赐木福音书合参.香港:基道,1995.

5.Orchard,J.B.ASynopsisoftheFourGospels.Edinburgh:T&T,1983.

6.Huck-GreevenSynopseSynopsis.Tubingen:Mohr,1981.

7.Walvoord,J.F.TheLifeofChristCommentary.

&Zuck,R.B.Wheaton:Victor,1989.

8.Stein,R.H.TheSynopticProblem:AnIntroduction.Nottingham:IVP,1988.

9.廖上信马太福音.中文圣经注释第廿八卷.香港:基督教文艺,1986。

10.吴罗瑜义仆与君王(上下册).香港:中神,1996-7。

11Robertson,A.T.路加福音詹正义译.美国:活泉,1990。

12.马有藻约翰福音诠释.香港:宣道,1985。

13.锺志邦马可福音.中文圣经注释.香港:基文艺,1991。

14.赖德新约神学.(上)马可人译.台北:华神,1984。

15.Gundry,R.H.Matthew:ACommentaryonHisLiteraryand

TheologicalArt.GrandRapids:Eerdmans,1982.

16.Davies,W.D.&TheGospelAccordingtoSaintMatthewI-VII.

Allison,D.C.Edinburgh:T&TClark,1988.

17.Cranfield,C.E.B.TheGospelAccordingtoSt.Mark.Cambridge:

CambridgeU.,1959.

18.Marshall,I.H.TheGospelofLuke.NIGTC.Exeter:Paternoster,1978.

19.Barrett,C.K.TheGospelAccordingtoSt.John.2nded.

London:SPCK,1978.

20.布鲁斯圣经难解之言-耶稣篇。曾念粤译。台北:校园,1996。

21.Guthrie,D.JesusTheMessiah:AnIllustratedLifeofChrist.London,1972.

〖福音书的来源(文学批判问题)〗

福音书是研读耶稣生平与言训的最好资料。可是我们有四卷福音书,那一本才是最好的资料?自从初早期教会,前三本福音书的现象曾引起议论。通常马太是被视为是第一本福音书,而其它二本相信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是由马太获取编写资料。「符类福音书」(SynopticGospels,希腊文συν-οπτικ(共观))因此是用来形容马太、马可、路加福音。但是在第十八世纪,学者对符类福音的研究产生许多的改变。因为借着文学资料的比较,他们发现了以下现象∶

(一)相同的排秩。这三本福音书的谈论资料都是以施洗约翰的传道、耶稣的受洗、受试探来作开始。它们先对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有详细的记载。大家也以彼得认信耶稣为基督作关键点。都记录耶稣上耶路撒冷的路程,耶稣在耶路撒冷受难、被钉,及复活的事等等。

(二)形式和用字上相同。内容形式和字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耶稣洁净长大疯的人(太8:1ff;可1:40ff;路5:12ff),约瑟向官员求安葬耶稣的尸体(太27:58;可15:43;路23:52),耶稣为小孩祝福(太19:13-15;可10:13-16;路18:15-17),耶稣与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太22:23-33;可12:18-27;路20:27-40)等等。

(三)有时只是其中两本福音书有相同之处。有时马太与路加有相同之处而马可却没有记载。比如马太和马可同样的记载耶稣的谈话(太24:15;可13:14),路加却没如此记载。

(四)许多不相同之处。有时候却有许多不相同的记载。不只在用字上有分别,而且在时间的程序上不相符。比如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太5-7)是那么长篇大论,而路加只有简短的「平原宝训」(路6:17-49;12:22-34)。

以上的现象,引起了圣经学者对符类福音书的资料来源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一)口头传说的建议。学者们认为初早期教会在还没有把福音资料真正写下来之前曾流传着许多口头传统。一些教会或只收到某些或是部份的资料,另一些地区的教会却收到一些资料。福音书的作者也常按着他们所处环境的需要来编写耶稣的生平和言训。因此有许多相同流传的资料。

(二)互相依赖的建议。认为福音书作者互相依赖来编写福音书资料,当时各自的读者及教会来认识主耶稣基督。



借着以上的提议,学者提出以下两个理论∶

A.「两源」及「四源」说(都是马可居先理论)。学者们认为马太和路加以马可为根据,因为在661节的马可福音中,有500节(75%)在马太中出现,而350节(53%)在路加中出现。而马太和路加相同,但马可所没有的资料,就建议说是从Q(德文Quelle"来源")而来。而马太独有的资料却叫M。路加独有的资料叫L。这理论建基于∶a.马可是最短的福音书,马太和路加多拥有马可的资料,b.马可用词比较粗糙,显出马可最原始,而马太和路加参考马可的资料然后才修饰词句来编写,c.马可对耶稣生平的记述简短,神学思想也不深入。

B.马太居先说。这理论目的指明马太是最早的福音书。而路加参考马太,然后马可参考马太和路加。这理论也被称为“基里斯巴特假设”(GriesbachHypothesis,1783)。这假设最大的根据是说马太和路加有许多相似的资料是马可所没有。

结论∶以上全部的建议,都是根据文学的现象而出的理论,今天都无法以科学方式来证明。然而,按福音书内相似的记录一起来研读耶稣的生平和言训是最好的方法。

〖耶稣的历史性与意义〗

论及研究耶稣基督的生平,最引人争议的课题就是耶稣的历史性(HistoricityofJesus)问题。西方神学界和传播媒介曾多次为这课题议论,引起社会人仕热烈反应。问题中心在于问今天的人如何能真正地得到耶稣这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或是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已是初早期教会"包装"了的耶稣(注一)。德国著名圣经学者伯恩坎(GuntherBornkamm)在其书<历史的耶稣>的序言中说∶「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写出耶稣的生平了」。他认为福音书并没有提供给我们写耶稣传记的史料。这篇专文要看看到底耶稣的历史性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耶稣为历史人物的考证∶〗

一.罗马帝国历史著作的记载∶耶稣不是罗马人,所以要从罗马官方的记录里看耶稣的生平和他传道的事工是极不可能的事。虽然这样,我们仍可在罗马国家历史著作中找到一些关于基督教的记录。相信罗马帝国史记载耶稣的记录是因为基督教在当时已一个普遍被人知道的宗教。

1.罗马的塔西达年鉴(AnnalofTacitus)中,当塔西达在记述尼禄王(Nero,AD58-64)史迹时提到耶稣在提庇留王(Tiberius,AD14-37)执政时被巴勒斯坦地的总督彼拉多处死并且把耶稣的跟随者视为是一班迷信者。

2.罗马历史学家陆西安(Lucian)曾讽刺基督教说耶稣被钉死是因为他创立异端邪教。

3.和中,邵东尼奥斯(Seutonius,AD90-160)提及说犹太人为基督徒的事情引起骚乱,因此把他们驱出罗马城。

4.中有记述耶稣的受死和基督徒不肯否认他们的信仰而甘愿受苦受逼迫。

以上历史事件是正确的,但是评语却不正确,相信是罗马政府不能正确地了解基督教。

二.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AD37-100)所着(AntiquitiesoftheJews)提及耶稣的家庭和他行神迹的事,并且说有不少犹太人和希腊人跟从他。而耶稣后来却被彼拉多判死刑钉在十字架,第三天后死里复活并向跟从者显现。约瑟夫也记述说耶稣自称是弥赛亚,他的门徒因为传扬他的信息以致受了不少的逼害。

三.考古学资料却有许多。其中有一封是公元70年有一位名叫Marabar-Serapion的人写给他儿子的信中提及说犹太人杀死他们的王。这「王」是指耶稣。

虽然早期非基督徒对耶稣的见证不多,但是以上料足以证明耶稣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生长于第一世纪早期的巴勒斯坦,同时他召集过一群人,并且在彼拉多任内被判死罪。基督生平与言训的详细资料却无法从外来资料得到。唯有靠圣经的记录。

〖耶稣的历史性资料〗

以上所提出的资料也只不过是一些客观历史片段记述。新约圣经,尤其是福音书才是历史的耶稣的真正资料来源。在新约圣经,耶稣的言行记载是各作者身历其境、亲闻目睹的见证和记述。

——

注一∶详细讨论见廖上信"历史的耶稣∶论其双重的神学问题"台湾神学论刊(1979)页35-36。

研究耶稣最可靠的根据乃是福音书。福音书作者如当时犹太教师的学生清楚仔细的把耶稣生平、教导和事迹一一记录在书里。四福音的作者也按不同的角度去描述耶稣。虽然有许多记述重复,但也互相辅助把耶稣完整的“肖像”刻画出来。路加医生在路加福音序言中一再注明他是「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出来”关于耶稣的事迹。如果详细阅读福音书,我们必然会承认各作者本人曾亲身经历过这些事,而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使徒行传一书中,我们看见路加医生把使徒的事迹的发生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记述一班门徒怎样经历了耶稣的复活,而大胆的把这复活的福音传给别人;即使是遭受许多的逼迫和苦难。在保罗的书信中,我们见到保罗写信给各地被建立起来的教会教导信徒们对历史的耶稣之信仰。

我们可下此定论,如果没有历史的耶稣,新约各作者是无法自编自导的把这样复杂的历史事实有系统性地记录下来。

〖历史的耶稣的神学问题〗

耶稣的历史性在神学讨论上产生了极大的争论。论点乃是注重于到底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是谁?是真正历史上的耶稣或是教会所宣扬的基督?以下将要从有关学者的言论上观看这两者的分别。其实这争论是因为学者对历史观念上产生了各自的言说与看法。德文"历史"这字眼可分为Historie(客观或外在的历史)和Geschichte(注释了或内在的历史)。两者的分别是前者指外在普遍过程和它的记述,而后者是指较特殊性且注重事情意义的释。以下是四位近代学者代表四种不同的意见∶

(一)凯勒(MartinKahler)

他认为历史上的耶稣(historische)是历史学家所想象及所重建的耶稣,而圣经中的耶稣(geschichtliche)才是真正为人的耶稣和教会所宣扬的基督(kerygma)。他以因果律来描述基督教信仰的产生和教会的兴起是基于耶稣的历史给予人的影响。他完全否认历史上耶稣的存在而认为圣经的耶稣才能改变和影响人的生命。

(二)布特曼(RudolfBultmann)

他认为有历史的耶稣存在,但是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任何超自然的本性和作为。教会所宣扬的基督是初期教会将其神化了。这"神化"的解释只含有少许的历史内容,主要是强调耶稣的死带有特殊的意义,并且能将这意义给予相信的人。他认为基督教会信仰是信上帝在耶稣身上的作为而不是历史事实的发生,因为一个宣道者不可能成为被宣扬者。

(三)凯士曼(ErnstKasemann)与罗宾逊(JamesM.Robinson)

他们在"历史的耶稣之新探讨"运动中以存在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耶稣和宣扬的基督有密切关系。因为福音书所宣扬的耶稣就是历史的耶稣。人们必须接受这历史的耶稣,并让这历史的耶稣成为他们信心的对象。

(四)艾伯林(GerhardEbeling)

他坚持历史的耶稣之重要性。他认为基督教的信仰是以历史的耶稣为基础。两者是分不开的。耶稣的复活成为宣仰的福音内容。他反对布特曼所提倡的kerygma(教会所宣扬的基督)只含有耶稣的工作和十字架的内在意义。他认为kerygma的基础和源头是历史的耶稣,所以耶稣的生平和言训就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来源和根基。

以上各学者的讨论将为我们带来以下的结论∶

教会所宣扬的基督与历史上的耶稣是密切关连的。这耶稣,不管是教会所宣扬的或者是历史所记载的,就是福音书的资料。福音书就是研读耶稣生平和言训的最好资料。教会所宣扬的基督是以历史的耶稣为基础,两者的内容是一致的。我们大可这样说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是历史的耶稣也是教会所宣扬的基督。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没有了
〖目的〗 根据福音书的内容,按年代的先后次序研读基督在世上的生活、工作、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奇事,包括神学主题、比喻、登山宝训、末世预言、宣教吩咐等等。借着对福音书各段经文的注释来研读以上课题,以及其信息对今日处境的意义。简介耶稣的历史性和福音书的神学。 Ⅰ.福音书的导引问题 A.福音书的形成及来源∶福音书资料的排序 两源/四源说及马太居先说 耶稣事工年代表 B.耶稣的历史性与意义 Ⅱ.生平与言训 A.各福音书的序言 路1:1-4∶所发生的历史 可1:1∶福音的起头 约1:1-14∶道成肉身 太1:1-20∶耶稣的家谱 B.施洗约翰和耶稣的诞生 路1:5-80∶施洗约翰的诞生 路2:1-52太2:1-20∶耶稣的诞生 C.耶稣传道前的准备 路3:1-20及∶约翰的传道工作 太3:13-17及∶耶稣受洗 太4:1-11及∶耶稣受试探 D.在加利利的传道 可1:
14-15∶福音的内容 可1:16-20及∶呼召四位门徒 路4:16-30及∶耶稣在拿撒勒 路4:31-44及∶耶稣在迦百农 太5:1-7:29及∶登山宝训 可1:40-3:6及∶耶稣与法利赛人的冲突 可4:1-34及∶耶稣的比喻 约2:1-11等∶耶稣所行的神迹 太9:35-11:1及∶耶稣设立及差遣门徒 太11:1-19;14:1-12及∶约翰的怀疑及被斩 太14:13-21;15:32-39及∶喂饱五四千人 可8:27-33及∶门徒认信及预言受难 可8:34-38及∶作门徒的意义 可9:2-13及∶耶稣改变形像 E.耶稣往耶路撒冷 可10:13-16及∶耶稣为小孩祝福 可10:17-52及∶作门徒的代价 F.耶稣在耶路撒冷 可11:1-11及∶耶稣进耶路撒冷 可11:15-19及∶洁净圣殿 可12:13-17及∶纳税给该撒 约3:1-15∶论
重生 约4:1-42∶耶稣与撒玛利亚人 太23:1-36及∶述说法利赛人之祸 G.末世预言 太24-25及∶末世预言 约17∶耶稣离别的祷告 H.被钉与复活 太26:6-16∶耶稣受膏与被卖 太26-27及∶耶稣受难 太28及∶耶稣复活 太28:16-20∶宣教的延续 结论:福音书的神学 功课作业 一.阅读福音书两遍。20% 二.考试80% 参考书(学生不必购买,讲义足够完成考试。) 1.Drane,J.耶稣与四福音.周如欢译.台北:校园,1980。 2.唐诺.古特立基督生平.高以峰等译.台北:华神,1986。 3.司密特认识对观福音.台南:闻道,1979。 4.黄赐木福音书合参.香港:基道,1995. 5.Orchard,J.B.ASynopsisoftheFourGospels.Edinburgh:T&T,1983. 6.Huck-GreevenSynopseSynopsis.Tubingen:Mohr,1981. 7.Walvoord,
J.F.TheLifeofChristCommentary. &Zuck,R.B.Wheaton:Victor,1989. 8.Stein,R.H.TheSynopticProblem:AnIntroduction.Nottingham:IVP,1988. 9.廖上信马太福音.中文圣经注释第廿八卷.香港:基督教文艺,1986。 10.吴罗瑜义仆与君王(上下册).香港:中神,1996-7。 11Robertson,A.T.路加福音詹正义译.美国:活泉,1990。 12.马有藻约翰福音诠释.香港:宣道,1985。 13.锺志邦马可福音.中文圣经注释.香港:基文艺,1991。 14.赖德新约神学.(上)马可人译.台北:华神,1984。 15.Gundry,R.H.Matthew:ACommentaryonHisLiteraryand TheologicalArt.GrandRapids:Eerdmans,1982. 16.Davies,W.D.&TheGospelAccordingtoSaintMatthewI-VII.
Allison,D.C.Edinburgh:T&TClark,1988. 17.Cranfield,C.E.B.TheGospelAccordingtoSt.Mark.Cambridge: CambridgeU.,1959. 18.Marshall,I.H.TheGospelofLuke.NIGTC.Exeter:Paternoster,1978. 19.Barrett,C.K.TheGospelAccordingtoSt.John.2nded. London:SPCK,1978. 20.布鲁斯圣经难解之言-耶稣篇。曾念粤译。台北:校园,1996。 21.Guthrie,D.JesusTheMessiah:AnIllustratedLifeofChrist.London,1972. 〖福音书的来源(文学批判问题)〗 福音书是研读耶稣生平与言训的最好资料。可是我们有四卷福音书,那一本才是最好的资料?自从初早期教会,前三本福音书的现象曾引起议论。通常马太是被视为是第一本福音书,而其它二本相信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是由马太获取编写资料。「符类福音
书」(SynopticGospels,希腊文συν-οπτικ(共观))因此是用来形容马太、马可、路加福音。但是在第十八世纪,学者对符类福音的研究产生许多的改变。因为借着文学资料的比较,他们发现了以下现象∶ (一)相同的排秩。这三本福音书的谈论资料都是以施洗约翰的传道、耶稣的受洗、受试探来作开始。它们先对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有详细的记载。大家也以彼得认信耶稣为基督作关键点。都记录耶稣上耶路撒冷的路程,耶稣在耶路撒冷受难、被钉,及复活的事等等。 (二)形式和用字上相同。内容形式和字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耶稣洁净长大疯的人(太8:1ff;可1:40ff;路5:12ff),约瑟向官员求安葬耶稣的尸体(太27:58;可15:43;路23:52),耶稣为小孩祝福(太19:13-15;可10:13-16;路18:15-17),耶稣与撒都该人辩驳复活之事(太22:23-33;可12:18-27;路20:27-40)等等。 (三)有时只是其中两本福音书有相同之处。有时马太与路加有相同之处而马可却没有记载。比如马太和马可同样的记载耶稣的谈话(太24:15;可13:14),路加却没如此记载。 (四
)许多不相同之处。有时候却有许多不相同的记载。不只在用字上有分别,而且在时间的程序上不相符。比如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太5-7)是那么长篇大论,而路加只有简短的「平原宝训」(路6:17-49;12:22-34)。 以上的现象,引起了圣经学者对符类福音书的资料来源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一)口头传说的建议。学者们认为初早期教会在还没有把福音资料真正写下来之前曾流传着许多口头传统。一些教会或只收到某些或是部份的资料,另一些地区的教会却收到一些资料。福音书的作者也常按着他们所处环境的需要来编写耶稣的生平和言训。因此有许多相同流传的资料。 (二)互相依赖的建议。认为福音书作者互相依赖来编写福音书资料,当时各自的读者及教会来认识主耶稣基督。 借着以上的提议,学者提出以下两个理论∶ A.「两源」及「四源」说(都是马可居先理论)。学者们认为马太和路加以马可为根据,因为在661节的马可福音中,有500节(75%)在马太中出现,而350节(53%)在路加中出现。而马太和路加相同,但马可所没有的资料,就建议说是从Q(德文Quelle来源)而来。而马太独有的资料却叫M。路加独有的资料叫L
。这理论建基于∶a.马可是最短的福音书,马太和路加多拥有马可的资料,b.马可用词比较粗糙,显出马可最原始,而马太和路加参考马可的资料然后才修饰词句来编写,c.马可对耶稣生平的记述简短,神学思想也不深入。 B.马太居先说。这理论目的指明马太是最早的福音书。而路加参考马太,然后马可参考马太和路加。这理论也被称为“基里斯巴特假设”(GriesbachHypothesis,1783)。这假设最大的根据是说马太和路加有许多相似的资料是马可所没有。 结论∶以上全部的建议,都是根据文学的现象而出的理论,今天都无法以科学方式来证明。然而,按福音书内相似的记录一起来研读耶稣的生平和言训是最好的方法。 〖耶稣的历史性与意义〗 论及研究耶稣基督的生平,最引人争议的课题就是耶稣的历史性(HistoricityofJesus)问题。西方神学界和传播媒介曾多次为这课题议论,引起社会人仕热烈反应。问题中心在于问今天的人如何能真正地得到耶稣这位历史人物的资料,或是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已是初早期教会包装了的耶稣(注一)。德国著名圣经学者伯恩坎(GuntherBornkamm)在其书<历史的耶稣>的序言中说∶「再
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写出耶稣的生平了」。他认为福音书并没有提供给我们写耶稣传记的史料。这篇专文要看看到底耶稣的历史性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耶稣为历史人物的考证∶〗 一.罗马帝国历史著作的记载∶耶稣不是罗马人,所以要从罗马官方的记录里看耶稣的生平和他传道的事工是极不可能的事。虽然这样,我们仍可在罗马国家历史著作中找到一些关于基督教的记录。相信罗马帝国史记载耶稣的记录是因为基督教在当时已一个普遍被人知道的宗教。 1.罗马的塔西达年鉴(AnnalofTacitus)中,当塔西达在记述尼禄王(Nero,AD58-64)史迹时提到耶稣在提庇留王(Tiberius,AD14-37)执政时被巴勒斯坦地的总督彼拉多处死并且把耶稣的跟随者视为是一班迷信者。 2.罗马历史学家陆西安(Lucian)曾讽刺基督教说耶稣被钉死是因为他创立异端邪教。 3.和中,邵东尼奥斯(Seutonius,AD90-160)提及说犹太人为基督徒的事情引起骚乱,因此把他们驱出罗马城。 4.中有记述耶稣的受死和基督徒不肯否认他们的信仰而甘愿受苦受逼迫。 以上历史事件是正确的,但是评语却不正确,相信是罗马政府不能正确地
了解基督教。 二.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AD37-100)所着(AntiquitiesoftheJews)提及耶稣的家庭和他行神迹的事,并且说有不少犹太人和希腊人跟从他。而耶稣后来却被彼拉多判死刑钉在十字架,第三天后死里复活并向跟从者显现。约瑟夫也记述说耶稣自称是弥赛亚,他的门徒因为传扬他的信息以致受了不少的逼害。 三.考古学资料却有许多。其中有一封是公元70年有一位名叫Marabar-Serapion的人写给他儿子的信中提及说犹太人杀死他们的王。这「王」是指耶稣。 虽然早期非基督徒对耶稣的见证不多,但是以上料足以证明耶稣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生长于第一世纪早期的巴勒斯坦,同时他召集过一群人,并且在彼拉多任内被判死罪。基督生平与言训的详细资料却无法从外来资料得到。唯有靠圣经的记录。 〖耶稣的历史性资料〗 以上所提出的资料也只不过是一些客观历史片段记述。新约圣经,尤其是福音书才是历史的耶稣的真正资料来源。在新约圣经,耶稣的言行记载是各作者身历其境、亲闻目睹的见证和记述。 —— 注一∶详细讨论见廖上信历史的耶稣∶论其双重的神学问题台湾神学论刊(1979)页35-3
6。 研究耶稣最可靠的根据乃是福音书。福音书作者如当时犹太教师的学生清楚仔细的把耶稣生平、教导和事迹一一记录在书里。四福音的作者也按不同的角度去描述耶稣。虽然有许多记述重复,但也互相辅助把耶稣完整的“肖像”刻画出来。路加医生在路加福音序言中一再注明他是「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出来”关于耶稣的事迹。如果详细阅读福音书,我们必然会承认各作者本人曾亲身经历过这些事,而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使徒行传一书中,我们看见路加医生把使徒的事迹的发生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记述一班门徒怎样经历了耶稣的复活,而大胆的把这复活的福音传给别人;即使是遭受许多的逼迫和苦难。在保罗的书信中,我们见到保罗写信给各地被建立起来的教会教导信徒们对历史的耶稣之信仰。 我们可下此定论,如果没有历史的耶稣,新约各作者是无法自编自导的把这样复杂的历史事实有系统性地记录下来。 〖历史的耶稣的神学问题〗 耶稣的历史性在神学讨论上产生了极大的争论。论点乃是注重于到底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是谁?是真正历史上的耶稣或是教会所宣扬的基督?以下将要从有关学者的言论上观看这两者的分别。其实这争论是因为学者对历史观念上产生了各自的
言说与看法。德文历史这字眼可分为Historie(客观或外在的历史)和Geschichte(注释了或内在的历史)。两者的分别是前者指外在普遍过程和它的记述,而后者是指较特殊性且注重事情意义的释。以下是四位近代学者代表四种不同的意见∶ (一)凯勒(MartinKahler) 他认为历史上的耶稣(historische)是历史学家所想象及所重建的耶稣,而圣经中的耶稣(geschichtliche)才是真正为人的耶稣和教会所宣扬的基督(kerygma)。他以因果律来描述基督教信仰的产生和教会的兴起是基于耶稣的历史给予人的影响。他完全否认历史上耶稣的存在而认为圣经的耶稣才能改变和影响人的生命。 (二)布特曼(RudolfBultmann) 他认为有历史的耶稣存在,但是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任何超自然的本性和作为。教会所宣扬的基督是初期教会将其神化了。这神化的解释只含有少许的历史内容,主要是强调耶稣的死带有特殊的意义,并且能将这意义给予相信的人。他认为基督教会信仰是信上帝在耶稣身上的作为而不是历史事实的发生,因为一个宣道者不可能成为被宣扬者。 (三)凯士曼(ErnstKasemann
)与罗宾逊(JamesM.Robinson) 他们在历史的耶稣之新探讨运动中以存在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的耶稣和宣扬的基督有密切关系。因为福音书所宣扬的耶稣就是历史的耶稣。人们必须接受这历史的耶稣,并让这历史的耶稣成为他们信心的对象。 (四)艾伯林(GerhardEbeling) 他坚持历史的耶稣之重要性。他认为基督教的信仰是以历史的耶稣为基础。两者是分不开的。耶稣的复活成为宣仰的福音内容。他反对布特曼所提倡的kerygma(教会所宣扬的基督)只含有耶稣的工作和十字架的内在意义。他认为kerygma的基础和源头是历史的耶稣,所以耶稣的生平和言训就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来源和根基。 以上各学者的讨论将为我们带来以下的结论∶ 教会所宣扬的基督与历史上的耶稣是密切关连的。这耶稣,不管是教会所宣扬的或者是历史所记载的,就是福音书的资料。福音书就是研读耶稣生平和言训的最好资料。教会所宣扬的基督是以历史的耶稣为基础,两者的内容是一致的。我们大可这样说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是历史的耶稣也是教会所宣扬的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