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历
本书为所罗门于年老时所写,约完成于主前970年间,写于耶路撒冷,根据书的内容也可断定除所罗门外,无人有此经历和智慧。这是他失败之后彻底的觉悟,并在圣灵的默示下所写成的。但那些怀疑、妄论之人,仍居日光之外、世界之中,并无属天智慧识透人生。若以新约眼光来看,虽非高深的启示,却是悔改的基础,不容忽视。新约曾多次引用本书(传五2对照太六7;传六2对照路十二20;传七3对照太五4;传九10对照约九4;传十一5对照约三8;传十二14对照林后五10)。本书用「神」字共四十次,指创造的神。用「人」字四十七次,指被选的和堕落的人,所以多论神与人的关系,虽未讲救赎之道,但也是不可少的真理。先有创造、堕落,才有悔改得救。
二、主旨
本书带给人最中心的信息就是在日光之下凡事都是虚空,所以「虚空」二字共用了卅七次,「日光之下」共用廿九次,乃指世上而言。以所罗门王的经历,他享受过世上一切的荣华富贵、名位、权势、知识、享乐,都不能使他的心灵满足,而且都如泡影一般,转眼间消逝无踪。可惜世人竟迷恋其中,不知醒悟,正像主耶稣对无知的财主所说的,可能今夜就要他的灵魂,应当及早醒悟,敬畏神,按他的旨意度在世余下的光阴,追求永生之道,才是智慧之举。
因为人必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永远长存(约壹二17)。人着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十六26)?
三、分段
(一)传道者的经历(传一~二)
(二)传道者的观察(传三~四)
(三)传道者的感想(传五~六)
(四)传道者的认识(传七~八)
(五)传道者的考究(传九~十)
(六)传道者的劝勉(传十—~十二)
(一)传道者的经历(传—~二)
所罗门王于晚年时作起传道者了,因为他对世间的生活有许多经历,有真诚的见证可传,不仅讲说一篇道理而已。他一生属灵的经历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世上万事尽属虚空:
1.世事循环,了无新意(传一2-11)
所以令人厌烦,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徒增欲望,永无满足。
2.加增知识,加增忧伤(传一12-18)
虽然他得了大智慧,胜过世上的众人,然而智慧和愚昧差别不大,因为有智慧也有忧伤。
3.享乐无用,经营无益(传二l-11)
虽然他享尽娱乐,又动大工程,修造园囿,积蓄财富,有众多妃嫔、尽情享受,但所得的仍是捕风。
4.智慧相同,劳碌无功(传二12-26)
智慧在世虽有区别,但死是相同,无人记念,均被忘记。劳碌所得的留给何人?日夜忧虑,不得安宁,吃喝享用,转眼成空。
(二)传道者的观察(传三~四)
1.凡事万务都有定期(传三1-15)
世上万事万务皆有时期,生死祸福、喜怒哀乐、得失荣辱、动静、战和常有变化,随时发生,人不能知,人不能定。但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神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世事无常,变化多端,多不可靠,使人因而寻求永生,这才找到人生的真谛。
2.人兽相似,死后有别(传三16-22)
世人死后有审判,但活着时,人曾遭遇相似,忽然死去,都归尘土。但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人灵常存,兽魂消灭,也只有人有永生之望,否则与兽何异,何其虚空。
3.受欺遭嫉,有伴为宜(传四l-12)
世上有许多受压不平之事,或者稍有成就、被人嫉妒。孤单一人,为谁劳苦,若有同伴,就可以彼此帮助、胜过仇敌,但事情不尽从人意,也是虚空。
4.少智老愚,相继过去(传四13-16)
老愚之王应自动退位,不然也要被年少有为的人代替。新王因出身卑微,发愤图强,得着兴隆,但后来也衰落。人都喜新厌旧,新王也要遇到老王的命运,这岂非捕风、捉影。
(三)传道者的感想(传五~六)
1.神前谨慎,忽急发言(传五l-7)
到神殿中要脚步谨慎,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更不可冒失发言。事务多,令人作梦,言语多显出愚昧。许愿不还,不如不许。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你只要敬畏神。
2.贪财害己,靠恩度日(传五8-20)
贪心永不知足,积财反害己命,劳碌所得、赤身而去,终日吃喝、多有烦恼,患病呕气、又有何益。莫如靠神恩典,安分守己,不必多思多虑,顺服神意,心有安息。
3.多财长寿,并非真福(传六l-6)
有人有钱有势,一样不缺,但自己不能享用,反为外人吃用。也有人多子多寿却不得享福乐,再活千年,又有何益。
4.只为口腹,有何长处(传六7-12)
智愚贫富,均为口腹,心中妄想,并不成就。为名相争,加增虚浮,有何益处。一生年日,如影如风,日光之下,有何新事,不过虚空而己。
(四)传道者的认识(传七~八)
1.往遭丧家,万事结局(传七l-14)
往遭丧家,强如往宴乐家。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放在心上。智者前往,可得警诫。事情的结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因为得知神旨和人意。不要急躁、恼怒,愚人才会如此。神使为曲的,谁能变直呢?亨通与患难并列,叫人查不出身后之事。
2.多有诱惑,靠神得胜(传七15-29)
善恶有时未报,但非一直不报,时候一到,死亡来临。行善行恶都不可「过分」,不过义人实在没有。许多事情不易测透,敬畏神,讨他喜悦的人必能躲避引诱。
3.事有定理,死有定期(传八1-9)
脸有暴气是无智慧,智慧人能辨明时候和定理。无人有权掌管生命,也无人有权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人不能自救,但神却能救人。
4.敬畏得福,恶不长久(传八10-17)
断定罪名,不立刻施行,所以世人满心作恶。然而敬畏神的人,终必得福乐,恶人暂时逍遥,终必难逃。后事虽不可知,但神仍在作事。
(五)传道者的考究(传九~十)
1.遭遇一样,令人不解(传九l-10)
义人智者并他们的作为都在神手中,人不能知、却有美旨。虽然在活人之地,似乎义恶、好坏、洁污等所遭遇的都是一样,所以世人的心充满罪恶,却不知死亡来到,一切皆消。在日光之下的事,不再有分,然而为这一切事,神必审问(传十一9,十二14)。所以在活着的时候,要讨神喜悦,努力工作。
2.需要智慧,也要机会(传九11-18)
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聪明的未必得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一切操在神手里,所以敬畏神是最重要,神要赐给谁,他就必得着。有人用智慧救全城,却无人纪念,何等不平,但在世上确有其事。
3.愚人坏事,智者有益(传十l-11)
死苍蝇使作香的膏油发出臭气,一点愚昧也能败坏尊荣。有时愚人得居高位,王子如仆人在地上步行。挖陷阱的,自己必掉在其中。许多事情仍有因果报应。
4.人之智愚,国之祸福(传十12-20)
愚人多言,却不知将有何事发生。国王与群臣须有美好的互动。人因懒惰,房顶塌下。不可咒诅君王,也不可在暗中、在卧房咒诅人,飞鸟必传此音。
(六)传道者的劝勉(传十—~十二)
1.趁机施舍,及时撒种(传十一l-8)
当趁机施舍,看似浪费,终必得着(加六9-10)。分给多人,随时可用,要及时撒种,不能看是否得时(提后四2)。所以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那一样发旺。人活多年,就当快乐,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
2.少年任性,神必审问(传十一9-10)
少年时只知行乐,行心所愿,看眼所爱,却要知道这一切事神必要审问,所以要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中克去邪恶。因今生自幼年之时便是虚空,除非追求永生(诗九03-12;雅四14)。
3.趁着少壮,记念上主(传十二l-8)
这是有力地形容年老将死,非常逼真清楚,使人醒悟。
(1)日、月、星变为黑暗:指年老衰退,前瞻无光。
(2)雨后云彩返回:指回光近照,死亡即将来临。
(3)看守房屋的发颤:指身体、双臂无力护身而发颤。
(4)有力的屈身:指两腿弯曲,软弱不能挺立。
(5)推磨的稀少:指牙齿脱落,话声低微。
(6)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指年老眼目昏花,看不清楚。
(7)街门关闭:指听觉不灵,耳朵发沉。
(8)推磨的响声微小:指牙齿失去咀嚼能力。
(9)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指年老睡眠不沉,容易被吵醒。
(1O)歌唱的女子衰弱(或译雀鸟的叫声微弱)。指人的年纪老迈,
听力和声量都衰退。
(11)人怕高处:指老年人步履不稳,不敢登高。
(12)路上有惊慌:指不敢出门、行路。
(13)杏树开花:指年老发白,如满树杏花。
(14)蚱蜢成重担:指年老者不能负重,或食量大减。
(15)人所愿的都废掉。指人气绝,毫无意识、感觉。
(16)人归他永远的家:指人死、离开世界。
(17)吊丧的在街上往来:指有吊丧的活动。
(18)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指人生何等的短促和脆弱。
(19)尘土归地,灵归赐灵的神:指身灵分开,死亡已定。
4.最后赠言,敬神守诫(传十二9-14)
传道者已尽心,说了许多真知睿见,这些都不是凭自己的聪明,而是牧者所赐,总意是敬畏神,遵守他的诫命,因为人一切言行隐事,无论善恶,神都必审问。
总之传道书讲到世上方事尽都有限已是虚空,因为不能使人满足安息,而且很快消逝无踪。追求快乐、幸福、名誉、财富,都如捉影捕风。这世上最富贵的君王,尚旦下能得到满足,何况一般世人。人间的知识、学问、建造、积蓄、声色、娱乐、技艺、成功、尊位、财富、青春、长寿,无不令人感到疲乏厌倦,何况世上又满了欺压、不平、患难、流泪、灾祸、贫穷、衰老、死亡呢?所以本书所讲的虽是世间常情,若从属天的眼光来看才能有彻底的觉悟。其实,保罗将万事当作有损、看作粪土,岂不是应当的吗?天国的荣耀远超今世君王,永世的福乐非今生可比;约翰叫我们不要爱世界,要认识真神和永生,这岂不是更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