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道书
(一)简介:
1.作者:所罗门
2.日期:930B.C.(所罗门老年时期)
3.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4.主旨:指出凡日光之下的劳碌皆虚空,靠神才是人生的满足。
5.主题:人生之虚空。
(二)内容:
1.大纲一:引论(1a)、辩论(1b-11a)、结论(11b-12)
a.引论(1a)——|b.辩论(1b-11a)——|c.结论(11b-12)
A.主题——|A.辩证(1b-2)——|A.劝勉(青年人)(11b-12a)
B.主旨——|B.释明(3-11a)——|B.劝勉(众人)(12b)
2.大纲二:享受生命-神所赐的礼物(1-2)、了解神的计划(3-5)、实践神的计划(6-8a)、除去沮丧,应用神的计划于生活上(8b-12)
3.背景:所罗门早年敬畏神;中年因「饱暖思淫欲」,离开真神;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传道者」的身份,写下「传道书」,劝诫下代的青年趁早信靠神。
(三)特点、要点:
1.拉比的教导常是先讲反面,再讲正面。传道书1-11章是先讲反言,叙述人离开神,以人的方法探寻,有错误的,有正确但无结果的,因此都不通。传道书12章则讲直言(正言),表达唯有信靠神,才有真正人生的满足。
2.传道书是人生之鉴戒,也是信徒人生的课本。
3.传道书认定神自己是最高的价值,而有意义的人生是一个为祂的事工而活的人生。只有神的工作才能永远长存,而唯有祂才能赐予人的生命和行动永恒的价值。本书是要证明,在神和祂神圣的旨意之外,生命缺乏任何最终的意义,而它的总和不外乎虚空。
4.作者自称为「传道者」,这个称谓原是指聚会的主领人或主讲者。
(四)信息:
1.人离开神,一切空虚。
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一2):
a.智慧的虚空(二15、16)智与愚均难逃一死。
b.劳碌的虚空(二19-21)勤劳与懒惰的命运,没有不同。
c.目标的虚空(二26)谋事在人,成事在神。
d.竞争的虚空(四4)成功只带来更多的嫉妒。
e.贪婪的虚空(四7、8)物欲无底深渊,填之不满。
f.名誉的虚空(四16)只像过眼烟云,转眼即逝。
g.金钱的虚空(五10)财富增加,平安减少。
h.妄想的虚空(六9、六1-2)多赚不能多享,徒增烦恼。
i.无聊的虚空(七6)只能带来无可避免的悲惨结局。
j.报偿的虚空(八10、14)行恶得奖,善恶没有不同。
传道者是从「日光之下」、从人的角度来看事物,从而引导人寻找、认识日光之上的神。
3.多少时候,我们为了许多虚空的事(如下所列举)在奔波追逐,这是应当反省思考的,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虚空」,传道者有些小结论:「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二24、五18、八15)(三12-13、三22);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一个人能够吃喝,享受他劳碌的成果,便算是幸福的了,可是,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旨意。这是神所赐的礼物。
4.面对虚空应有的生活态度:
a.仍悬而未解的隐秘不应减低人的喜乐(八16-九9):神创造一切,让人享用。
b.仍悬而未解的隐秘不应拦阻人努力工作(九10-十一7):不应灰心,因工作对象是神。
c.儆醒交帐,记念造你的主(十一7-十二8):每日提醒自己快要面临死亡,并要朝见创造主、审判主,这应能激励我们有神的喜乐与服事。
(1)享受现在,展望将来(十一7-10)。
(2)紧记被死亡抓住以前,先为创造你的主而活(十二1-8)。
5.传十二2-6是传道者用诗歌方式,详细表达日渐衰退的现象:
a.描写巴勒斯坦风暴来临,一切要做的事都会停顿,所有人战栗失色。
b.用一间日久失修的房子,来比喻身体各部份日渐衰败。
(五)难题: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传七16-18),似乎意为:不必太过神圣,也不要做罪魁祸首;只要适度的犯罪?传道者认为的危险在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个人会被自己众多虚假的宗教行为所迷惑。人最好持守来自敬畏神的真正智慧,而不是来自夸大的自我膨胀,也不要紧抓愚昧人的愚行。愚昧与夸大自义,都不足以成为指标或伪装,遮蔽内心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智慧只能在敬畏神的行为中经验得到。
二、雅歌
(一)简介:
1.作者:所罗门
2.日期:970B.C.(所罗门年青时期)
3.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4.主旨:指出男女真诚爱情的楷模。
5.主题:以色列的爱情。
(二)内容:
1.大纲一:相恋(1:1-2:7)、相访(2:8-3:5)、相悦(3:6-5:1)、相寻(5:2-6:3)、相亲(6:4-8:14)
a.相恋(1:1-2:7):追求、自辩、密谈
b.相访(2:8-3:5):良人到访、邀游、遭拒、乡女找寻
c.相悦(3:6-5:1):良人真相、表露爱慕、表露婚意
d.相寻(5:2-6:3):良人到访不遇、乡女起来寻找、找不到因思成病
e.相亲(6:4-8:14):良人之思慕、婚夜之思慕、乡女之真相
2.大纲二:愿望(1:1-2:7)、期待(2:8-3:5)、追求(3:6-5:1)、寻觅(5:2-8)、相会(5:9-8:4)、结合(8:5-14)
3.背景:所罗门早年时期的一段「罗曼史」。所罗门早年曾熟读埃及之爱情书,也曾在乡间有追求一书拉密女的一段爱情,故以埃及情歌之风格写成「雅歌」。
(三)特点、要点:
1.本书的解释法:
a.寓意法:故事是虚构的,喻耶和华与以色列的爱情。这是大部份犹太学者的看法。
b.预表法:故事是真实的,暗指基督与教会的爱情;教会如基督的新妇。这是多数保守派学者的看法。
c.戏剧法:故事为一出演剧,书中的牧人不是所罗门,而是书拉密女的爱人;书拉密女坚守她的贞洁,严拒所罗门之引诱,后重回她爱人的怀抱。这是新派学者的看法。
d.字面法:本书为一段历史故事,显出男女爱情之真挚与忠贞。这是保守派内以正意分解圣经者的看法。
2.雅歌意为「歌中之歌」、「最美之歌」。
3.雅歌描写人类内在的感情-爱,使两人结合在一起,将两个灵魂连结为配偶。夫妻之爱亦反映了神对祂儿女的爱,更表达出基督对祂所拣选的新妇-教会-的爱情。雅歌是有关爱情的一卷书,特别提及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正好成了救主与被祂救赎的人之间的爱的典范。
4.所罗门没有依照事实发生的先后次序或合乎逻辑地写雅歌,反之,他照自己感情的流露来写,有如倒叙、反述的笔法。
(四)信息:
1.爱的礼赞:雅歌是人性之本质的礼赞,男性与女性都是按神的形像而受造,为要互相扶持与享受。
2.雅歌宣告爱是占有性的(良人属我,我也属他。二16)、爱情必须是自发的(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二7)、而且爱的力量胜过一切(八6-7),可与死亡相配敌,爱情燃烧如烈焰,众水不能息灭、淹没;爱情可贵非财宝可换。
3.深爱所罗门的女子,是神的杰作,她的身体充满美感(四1-5、七1-9)。虽这些美丽都是外在的,但也彰显出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神)的殿(林前六19)、圣灵的居所。
4.神喜悦祂自己手所作的工,祂使祂所造的一切都美丽悦目,使人赞叹不已;祂使人类喜悦于与配偶的爱情,这是我们可以敬拜、赞美神的,我们应将荣耀与崇敬的心归于创造万物的神。
5.性是神所赐宝贵的礼物,是人在婚姻关系中的享受,是男女在婚姻中完全的献身与永久的责任。我们对婚姻中性的认知,应是可因性的享受而带出对神的敬拜;夫妻的性享受应可邀请神来欣赏,这是祂所创造的性之美好,这才是健康、正确的心态。在男女交往过程,或婚外男女的关系,都要圣洁,使在婚姻中,男女彼此的献身是完全的,又可在神及人面前,亳无愧疚,不会脸红。
(五)难题:书拉密女是谁?良人是谁?牧人是谁?在所罗门统治以色列的初期,他极可能放下公务到郊外渡假,而遇到书拉密女这漂亮的女孩就一见钟情;书拉密女则在发觉所罗门真正身份之前,已坠入情网。两人缔结婚约后,所罗门带书拉密女到耶路撒冷皇宫,在那里,她要面对所罗门的六十个妻子和八十个妃嫔。书拉密女因多年郊野生活,使她的皮肤变黑而自觉比不上其它妃嫔,而也亦曾遭到嘲笑(一6)。所罗门与书拉密女的一段恋情,使他对爱情有深入的洞见,但亦因他的愚昧而不能保持。若此史料为真,则书拉密女为乡女(女牧人)(一6、8),良人是书拉密女对所罗门的称呼(二3),牧人也是指所罗门(一7)。